篇一:2015年中国甘蔗市场调查报告
2015-2020年中国甘蔗市场调查及投
资评估报告
中国产业信息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5-2020年中国甘蔗市场调查及投资评估报告
【出版日期】2014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订购电话】400-600-8596010-60343812 【报告编号】R296252
【报告链接】/research/201412/296252.html
2004-2013年中国甘蔗行业产量统计分析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根据国家现代甘蔗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十二五”期间,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在“甘蔗收获机械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蔗区品种多系布局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方面,集成体系力量展开了科技攻关,以解决我国甘蔗产业发展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同时,在“甘蔗聚合选择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甘蔗育种新技术研究与特异材料创制”、“甘蔗螟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甘蔗主要病虫害监测与抗性鉴定技术研究”、“甘蔗光解除草地膜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示范”、“甘蔗专用肥及新型控缓释肥研究示范”、“甘蔗种植机械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蔗汁酶法清净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甘蔗生产要素市场政策跟踪研究与预测预警”等9个关键科技点集成相关研究室和试验站力量进行了攻关和示范。
“十二五”将是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五年,会议要求全体体系人员要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乘势而上,开拓进取,埋头苦干,认真做好科技支撑产业的各项工作,立足岗位,放眼世界,切实提升我国蔗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蔗糖产业发展作出
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甘蔗市场调查及投资评估报告》共八章。首先介绍了甘蔗相关概述、中国甘蔗市场运行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甘蔗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甘蔗重点区域市场运行形势。随后,报告对中国甘蔗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甘蔗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甘蔗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甘蔗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甘蔗行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甘蔗行业相关概述 1形态特征 2生长习性 3地理分布 4主要品种 5栽培技术 6病虫防治 7主要价值 7.1营养价值
7.2药用价值 7.3经济价值 8甘蔗文化 8.1甘蔗起源 8.2杂交历史
第二节 甘蔗行业经营模式分析 1、生产模式 2、采购模式 3、销售模式
第二章 2014年甘蔗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3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 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 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 四、恩格尔系数 五、工业发展形势 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七、财政收支状况 八、中国汇率调整
篇二:广西甘蔗产业和蔗糖业概况
广西甘蔗产业和蔗糖业概况
【摘要】甘蔗产业是广西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
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本文通过研究查阅资料,了解到了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的现在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蔗糖业市场的状况,以及关注了甘蔗产业现在面临的危机。
【关键词】甘蔗产业、种植情况、产量、市场、广西
一、广西甘蔗产业的生产现状
广西是我国乃至全球最适宜种植甘蔗的地区之一,全区大部分土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及降雨量丰富,且糖料蔗生长与雨热同季。因此广西的甘蔗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及气候优势。
甘蔗是广西的第一大战略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涉及农民经济的发展。2013~2014年广西全区甘蔗种植面积约为111.52万公顷,总产值7896.93万吨。广西蔗糖业从业人数占全区人口近40%,约2000万人。
(1)甘蔗种植区分布概况
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崇宁、南宁、柳州、来宾、百色、河池、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地。其中崇左、南宁、来宾、柳州为优势产区。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61.7%:其次为百色、河池,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15.24%:钦州、北海、防城港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13.51%。广西制糖业集中于具有原料蔗资源优势的中南部地区,产业聚集度较
高。“十一五”末期形成了,”重点发展崇左、南宁、来宾、柳州糖料蔗生产优势区域;巩固发展贵港、北海、钦州、防城港等仍具生产优势的老蔗区;因地制宜发展河池!百色蔗区”的产业基本布局。
(2)近年的产量情况
从1992/1993年榨季至今,广西甘蔗的种植面积、总产,以及蔗糖产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十一五”期间,广西甘蔗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广西甘蔗产业在总规模上有了新的突破,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糖都”,为确保国家食糖供给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下表显示,除2006/2007榨季外,广西蔗糖产量均占全国总产的60%以上,占据了全国食糖总产的半壁江山。其中,2006/2007榨季,广西产糖708.6万吨,由于制糖工艺流程的进步,全区的整体日榨生产能力由2005/2006榨季的45.5万吨/日提高到50万吨/日。2007/2008榨季,广西产糖937.2万吨,占全国食糖总产的63.15%,2008/2009至2010/2012榨季,广西甘蔗总产量!进厂入榨量及产糖量连续三年缩减,部分原因是连年遭遇不同形式的自然灾害2011/2012、2012/2013榨季,广西产糖量较上个榨季均有增长.
二、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现存问题
甘蔗是广西的优势农业产业,其产量多年稳居全国第一,但由于品种单一,栽培技术落后,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等原因,长期以来存在产量不高,效益不佳等情况,与国际平均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 生产条件差、生产规模小。
广西蔗区的生产主体大部分是农村的单家独户,以个体种植为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以小规模生产为主,地块大小不一,参差不齐,作物不连片,条块分隔,一地多主。而且长期处于农户各管各种,单干作业、连片不连耕,作物不一,因此,普遍存在耕种时间不一,种植品种、种植规格不统一的状况。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低,蔗地主要依靠人、畜作业耕种,靠人、畜整地、开行,行距宽窄不一,而且蔗农文化低程度低,一些需要较大投资的新技术、新设施较推广应用较难,再加上地形问题,坡地的
地方大型的机械根本无法到达,生产就受到限制。广西蔗农平均
每户种蔗面积约0.2ha(4亩)加之蔗农按照传统方式和习惯进行生产,种植品种、种植时间、种植规格和管理方式不统一。所以造成了相当多农户的甘蔗单产不足60r/ha,拉低了全区的平均单产。
(2)自然环境恶劣
干旱是影响广西主产区甘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据资料分析,广西各地于旱灾害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干旱,尤其是严重秋旱对蔗糖业生产影响最为明显。广西大部蔗区受旱严重,甘蔗叶片普遍干枯,有的生长点死亡,蔗茎普遍发生蒲心、空心现象。春季干旱的发生主要影响春植甘蔗的整地、下种、出苗,以及宿根甘蔗的破垄松蔸、发株,同时也影响到甘蔗的生长、分蘖,常常造成缺苗断垄、单位面积甘蔗有效茎减少等,最终影响到进厂原料蔗产量和蔗糖产量。影响广西甘蔗生产的春季干旱灾害主要集中在3.4月,雨季偏迟的年份旱情则可持续到5月上、中旬。一般说来,当3-4月份的月雨量,或者在此期间任意连续30d总降雨量小于30mm时,则整地及甘蔗下种、出苗和生长、分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随着降雨量的减少,干旱危害程度进一步加剧。
秋季干旱对甘蔗生长后期影响颇为严重,会倒至甘蔗后期茎伸长外,降低甘蔗糖分的积累,严重时会造成甘蔗蒲心、空心、甚至于枯死亡,造成甘蔗糖分严重降低,单产大幅度减产,蔗茎单位体积的比重下降严重,胶质比重增大,出糖率低,成品糖质量差,直接影响到制糖企业的效益。,广西秋季干旱每年均有发生,
但多以局部性干旱为主,全区普遍性干旱发生情况较少。
另外,土壤、地形的影响,广西90%的甘蔗种植在红、黄壤旱坡地上,土壤生产条件差,在坡地上很难灌溉,目前,全区蔗田的平均有效灌溉面积低于15%,坡地雨水冲刷较严重,施肥容易使肥料流失,且坡地使得生产困难加大,加大培种、施肥、收割等过程的难度,过程比较辛苦效率较低。种植多以粗旷型为主,精细栽培少,导致产量偏低。
(3)机械化水平低。
目前广西蔗区深耕深松面积约占总面积的40%,种植、植保、收割等工序仍以手工作业为主,中耕培土以畜力为主。如种植每人每天可完成0.02ha,中耕一人一畜每天可完成0.15ha;收割一人一天可完成0.01611a(产量按每公顷6m计),平均每公顷三项费用支出为4830元(按每天每人30元计),占甘蔗售价的1/4。我区甘蔗生产的自然环境条件较为恶劣,基础设施较差。大部分蔗地处于丘陵坡地,蔗地田块小,坡度过大,可机耕蔗地约占甘蔗耕地面积的50%.70%, 无灌溉条件的蔗地约占70%,很大一部分蔗地仍是“靠天吃饭”,遇上较干旱年份,甘蔗产量平均每公顷不足45t。所以,蔗农是十分需要机械的帮助,加大产量。目前广西农机市场己出现了多种小型甘蔗生产机械,如中耕施肥培土机、中耕培土机、耕地机、装载机及破垄机等,但都存在一些不足,如功率过低、功能单一等,需要配备的辅助劳动力多,效率不高等。蔗区迫切需要的、技术完善的多功能小型农机具,如一次作业完成斩种消毒、播种、施药、施肥覆土、盖膜的
篇三:广西甘蔗产量的变化趋势调查报告
广西甘蔗产量的变化趋势调查报告
引言: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属植物,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植物,光饱和点高,二氧化碳补偿点低,光呼吸率低,光合强度大,因此甘蔗生物产量高,收益大。甘蔗是中国制糖的主要原料,我国的主产蔗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贵州、湖南、浙江、湖北等南方11个省、自治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蔗糖产区迅速向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转移,至1999年广西、云南两省的蔗糖产量已占全国的70.6%(不包括台湾省),甘蔗是广西重要的经济农作物,制糖业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广西制定实施千亿元工业产业和重点工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重点发展以制糖业为主的食品产业等七大千亿元支柱产业,确保到2012年广西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5000亿元,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甘蔗产量的变化趋势将会影响到制糖业的发展,因此想通过调查了解近10年来广西甘蔗的产量,分析变化趋势以及其中的原因。
调查时间:2010年11月15日——2010年12月5日
调查对象:广西甘蔗种植业
调查方式:查找数据
调查人 :凌敏
一、广西10年来甘蔗的产量状况
(一)2000年—2009年广西甘蔗产量数据
以下是我通过查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地方年度统计公报中广西2000年至2009年的甘蔗产量的报告。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产量(万吨) 增长(减少)比率 2936.74 3653.3 4593.38 4861.84 5003.9 5154.7 5924.8 8297.76 8215.6 7509.44 增长24.4%; 增长7.8% 减产9.3% 增产2.9% 增长3.0% 增产14.9% 增产40.1% 减产1.0% 减产8.6%
资料来源:2000-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9年广西统计年鉴。
(二)数据的图形表现
资料来源:2000-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9年广西统计年鉴。
(三)数据分析
1.2007年甘蔗大幅增产的原因:
(1)甘蔗专用肥的研制与推广应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1993年开始对甘蔗专用肥的研制,并成立了科研项目,该项目2007年3月8日鉴定批准,项目针对广西甘蔗施肥技术存在偏施单一元素肥料、N、P、K配施不合理,盲目施肥普遍的现象,利用12年的时间,不断开发和研究适应广西旱地蔗区的各甘蔗专用肥配方,研制生产、推广应用甘蔗专用肥产品。通过技术和物质相结合,不但为生产上提供合理施肥的新技术,并提供了物化的科研成果。
项目根据甘蔗对养分的需要量和特定一定土壤类型的养分供应能力以及甘蔗的目标产量,率先应用广西旱地甘蔗模式施肥公式及参数,制定适应特定蔗区甘蔗土壤类型的专用肥配方及原料组合,进行配方筛选、产品的研制、生产和田间试验、示范等一系列工作。在科研和成果应用机制上,采用科企结合,与糖厂协作,首创“蔗农互相担保集中向糖厂申请用肥+糖厂向银行贷款订购肥料+科研+肥料企业统一供肥”的推广应用模式,实现测土、配方、产肥、供肥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广西甘蔗施肥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偏施单一元素肥料、N、P、K配施不合理,盲目施肥普遍和千家万户的甘蔗种植方式难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问题。
项目实施以来,累计生产甘蔗专用肥30.13万吨,推广应用面积200.88万亩,增产原料蔗194.45万吨,增糖23.78万吨,蔗农增收35001.14万元,糖厂增产59460.62万元,国家增税收7729.88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该项目配方针对性强,推广模式新型,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2)广西来宾甘蔗增产40%
作为全国最大糖业基地之一的来宾市,07年甘蔗亩产将可能大大超过06年同期,实现大幅增产,增产幅度将达到40%,来宾市糖办公副主任李晓江表示,07年来宾市甘蔗播种面积将超过去年的196万亩,增长7%,达到207亩,而甘蔗单产将比06年增加30%,成为整个广西自治区增产最大的地区,07年由于糖价大幅上涨,农户甘蔗种植积极性大大提高,甘蔗管理充分及时,舍得投入,从而使得亩产大大高于06年,以及从历年的霜冻统计情况来看,来宾地区一般在12月下旬左右可能发生霜冻,而过了明年1月中旬之后,则出现霜冻的几率就很小了。从历史同期来看,广西地区每10年会出现2次左右的霜冻。而距离目前时间最近的霜冻时间发生在1999/2000年度压榨期间,离07年已经有6年了。
(3)种植面积又创历史新高
据各地糖业主管部门的数据统计,2007/08榨季的种植面积又创历史新高,突破1400万亩大关,增幅持平于去年14%的水平。全区前五大产糖市(南宁、崇左、来宾、柳州、百色)增幅在3%-19%之间,其余五大产糖市增幅在0-42%之间。
(4)抓好甘蔗生产管理 确保甘蔗稳产增产
2007年6月14—18日,广西农垦糖业集团进行垦区第二阶段甘蔗生产大检查。由集团领导、农垦糖司各糖厂及种植甘蔗的农场各派出一名农务副总、副场长组成检查组,主要检查各蔗区2007年甘蔗生产管理进度,以促进甘蔗生产劳动竞赛和甘蔗生产各项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检查组对良圻蔗区进行了现场检查,结合蔗区和良圻的甘蔗苗情长势、生产管理工作进度及甘蔗各项栽培技术措施落实情况,认为甘蔗生产管理时间已过半,要求各蔗区抓紧时间把甘蔗生产管理工作抓好。一是现在正值高温湿热多雨季节,是甘蔗病虫害高发期,也是甘蔗生产最快速的黄金时期,各蔗区要抓紧时间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强化蔗农用药用肥安全防范意识,保证广大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甘蔗又好又快地生长。二是督促还没有完成中耕大培土管理和除草的蔗农,抓紧时间抢农时施肥、培土和喷药管理。三是在糖厂和农场的扶持下,督促蔗农合理投入肥料,对没有施足肥料的要追加施肥,补充甘蔗所需营养,让甘蔗吃足喝饱快拔节增高长大,在干旱到来之际长到一定高度,解决肥料投入不足单产低的问题。四是利用好水利设施,做好汛期和旱灾的防涝排洪和抗旱工作,避免雨季积水引起内涝淹泡甘蔗,天旱无水无灌溉导致甘蔗生长不良,造成甘蔗减产。五是加强“千亩万吨田”管理,必须严格按照“良种化、田园化、设施化、机构化、标准化”的要求抓紧抓好,加强对“千亩万吨田”试验工作,明确责任管理,切实按照目标要求投入管理,做好管理经验记录,以
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千亩万吨田”的建设,建立“吨糖田”,真正建成高产稳产示范基地,使甘蔗生产不断向标准化发展。六是抓好农村蔗区整合开发管理,加大蔗区开发力度,加强宣传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实现科学化多种蔗致富,以示范建设带动蔗农甘蔗种植生产。七是各蔗区应该在引进甘蔗良种上下功夫,推广高糖高产良种,加快甘蔗品种结构的调整、优化,以有效的科技为手段,技术员多为蔗农指导生产,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努力提高单产和保证甘蔗生产稳产增产,确保各蔗区的甘蔗生产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2008年以及2009年产量下降的原因:
“甘蔗之乡”受灾 蔗糖减产。08年,发生了多年一遇的雪灾,据广西农情统计,截至2月19日,全区糖料蔗受灾面积达1051.1万亩,约占全区甘蔗总种植面积的75%左右;成灾减收糖料蔗400多万吨,损失蔗种约90万吨。据当时广西糖业管理机构提供的数据是,广西自治区全部甘蔗种植面积达1400万亩,其中受灾面积达700万亩以上。广西农业厅人士表示,随着气温转暖,受灾面积还会扩大。糖料蔗是这次灾害中影响最大、受灾最重、损失最多的农作物。无论是桂中、桂西北、桂西还是桂南,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尤其桂中、桂西北影响最大。
二、影响甘蔗产量的负面因素
(一)当家品种的退化表现
台糖22号自1997年引种到广西,成为区内当家品种也有10年之久了,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这一两年来表现出明显的退化现象: 1、黑穗病,天牛虫等病虫害根治难;2、品种不纯而混杂;3、出苗不整齐影响宿根能力等等。
所以当台糖22号一统天下的时候,它表现出来的退化症状让广大的农务工作者忧心忡忡:同一个品种对某种病害的免疫能力是相同的,从生态学角度来说,甘蔗需保持其品种的多样性,从而保持发展的稳定和谐。但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尚未有较好的替代22号的品种,这也是广西甘蔗长期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
(二)土地缺少轮作
广西作为全国第一产糖大省,土地能够轮作的可行性确实较小,一些蔗区经过多年的耕作,肥力的流失在所难免,但蔗农仍可通过肥料尽量补充,真正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土壤携带的病虫和细菌不能通过自然条件灭杀,从而使黑穗病等病害继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