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百善孝为先出自哪里

百善孝为先出自哪里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21 07:28:04 | 移动端:百善孝为先出自哪里

篇一:百善孝为先--佛是怎么说的

百善孝为先——看佛是怎么说的

佛说:我以孝顺父母的功德,德高福盛,上为天帝,下为圣王,三界独步,乃至成佛

如果让父母生气,父母说一句恶话,子女会马上堕落三恶道(生活各种不顺,大家也可以试验一下,抵触顶撞父母,冲父母发脾气,24小时内就会有不顺的)

以下根据佛经翻译

佛说:我世世都奉持诸佛至孝之行,所以我德高福盛,然后成为成天中之天,三界独步。

佛告诉迦叶长老说:

众生恼乱父母,让父母心忧恼,得多病报。供养自己父母和病人,得少病报。

对父母没有爱敬心,得丑陋报;爱敬父母尊长,得端正报。 在自己父母和贤圣在的地方,无心奉侍,得少威势报;在自己父母和贤圣所在地,恭敬奉迎,得大威势报。

不知敬父,不知敬母,得出身卑微报;善知敬父,善知敬母,得出生贵族报。

不供养父母,得资财少报;供养父母,得多财富报

佛说:凡人有两种方法得大功德,成大果报,得甘露味,至

无为处,哪两种方法呢?——孝顺供养父母,孝顺供养菩萨。

佛对阿难说: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这个功德殊胜难量。我想起我过去世,我慈心孝顺,供养父母,甚至身肉济救父母危急苦厄。我以这个孝顺供养父母的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王,乃至成佛,三界特尊,都是因为孝顺父母的福报。

佛说:有福的人,请一百个持戒高僧大德,一百个仙人,一百个朋友到装满七宝的地方,供养百千种上妙珍膳,垂璎珞,以百宝庄严床卧具,以百药治疗病。就这样做百千劫(亿亿万万年),这样得到的福德,还不如一念孝顺心,用一丁点东西,供养自己的父母,侍奉自己的父母,不如供养父母功德的百千万分之一。

想往生西方净土,要修三种福:第一种就是孝顺供养父母师长,不杀生,修十善业。第二种是受三皈依戒,不犯戒,不犯威仪。第三种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经典,也劝别人读。

佛说:世间和出世间的恩德有四种:第一种就是父母恩,第二种是众生恩,第三种是国王恩,第四种是三宝恩,这四种恩,每个众生都承受等量。

佛说:妈妈对我的恩,我用一劫(百千万亿年)的时间来说也说不完。妈妈思念孩子,没有什么比得上。从怀孕开始十个月,行住坐卧受苦恼却不能说出来。想要吃什么穿什么,虽然得到了也不欢喜,担忧的心没有一刻休息,一心就想着好好生下这个孩子。当遇到产难时(以前女人生孩子,备好喜庆的物品之外,还要备好寿衣等死人用的东西,所以生日也叫“母难之日”),就像百千把刀来割(医学上把痛的程度分为九级,女人生产的疼痛就是第九级)。如果平安剩下孩子,大家都欢欢喜喜,宝宝一声哭啼,十个月受的苦,妈妈都忘光了,就像听到美妙的音乐一样快乐。宝宝睡在妈妈的肚子里,由妈妈的甘露泉喂养,这个恩德,就算高山也比这低,就算大海也比这浅。如果能够随顺母亲,不违背母亲的心意,天人都要护念他,福德是无尽的。如果用一劫(百千万亿年)的时间,每天早、中、晚,割自己身躯的肉来养父母,这样都不能报答父母对我一天的恩。

佛说:世界上谁最富有,谁最贫穷呢?家里有妈妈在,这叫做富。妈妈不在,叫做穷。妈妈在的时候,叫做日中,妈妈不在了,叫做日落。妈妈在时,叫做月明,妈妈不在了,叫做黑夜。所以大家要好好孝养父母,这和供养佛的福德是一

样,没有差别的。

佛说:从地上积累珍宝,积累到二十八天,拿这么多珍宝去布施别人,不如供养自己的父母。

普贤菩萨说:供养父母和尚尊师,这种知恩的人,虽然在生死轮回中,但是善根不坏;不知恩的人,他的善根断灭,所以诸佛称赞知恩报德的人。

佛说:最大的善,不会大过孝;最大的恶,不会大过不孝。

8佛说:世上要是没有佛,好好侍奉父母,侍奉父母就是侍奉佛。

9佛说:如果把父亲放在左肩上,母亲放在右肩上,这样千万年,衣被饮食,床座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屎尿,也报不了父母恩。

10佛说:在家居士,如果不供养父母师长,这是“失意罪”。

11佛说:修世间法的时候,要从供养父母师长里修。

12佛说:我曾经因为四件事情舍弃我的生命,一是,为破众生各种烦恼。二是,为了让众生平安快乐。三是,为了除掉自己贪着自己的身体。四是,为了报答父母生我养我的大恩。

13佛说:我不但今天赞叹孝顺父母,我在无量劫中经常赞叹的。

14佛说:如果人少许供养父母,这样获得的福德无量,而少许不顺父母,罪也无量。

15佛说:有八种人,你要毫不犹豫的去布施: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远来之人、六远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者。

16佛说:有四种恩最难报答。一是父恩,二是母恩,三是如来恩,四是法师恩。所以供养这四种人,会得到无量福报。 佛说:用饭食供养贤圣,这不如孝顺侍奉父亲。

19.、佛说:世上的父母应该极亲极爱的,可是众生轻慢父母不尊重;我现在为了摧伏这种我慢,所以为此出家救护。

20、佛说:菩萨世世都用时令鲜果供养佛陀比丘和父母,菩

篇二:百善孝为先论文

互联网营销X班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高职)

论 文

题 目:论孝道

学 院:互联网学院

专 业:市场营销

年 级:2013级

姓 名: XX

指导教师: XXX(XX职称)

完成时间:XX年XX月XX日

题目:论孝道

署名:XX

摘要: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因为孝我们才有了这和谐的社会,因为孝才使我们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关键词:百善孝为仙、孝道、感恩、父母、善良、家庭

Abstract:To be a good person, a good person, a person of success, we must first be filial piety. Because of the filial piety we have this harmonious society, because filial piety that we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Key words:Filial piety, gratitude, parents, family, kind-hearted

引言: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第一级:百善孝为先

一、百善孝为先的出处

“百善孝为先”这一句出自清人《围炉夜话》的文章之中。因为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伦,根本的共识,所以数千字的《围炉夜话》,抵不过这一句“百善孝为先”的名声。

二 、百善孝为先的含义

“孝”是什么呢?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行之首,以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孝于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是对孝爱的一种诠释。孝道是人类繁衍的起码伦理、道义,是对父母舔犊之情、养育之恩的无偿回报。

第二级:生活中的孝爱故事

(一)从古至今看孝爱

从古至今,孝爱故事,享誉天下。从西汉的董永卖身葬父,东汉的黄香扇枕温衾,三国的孟宗哭笋,到今天的山里女子佘银花三十年如一日的照顾残疾母亲??无不给予我们心灵太多的震撼和感动。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古老的故事

虽然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孝都不会过时,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因为孝我们才有了这和谐的社会,因为孝才使我们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孝不仅是我们应该尽的义务,更应该是我们对父母的感恩和爱。

(二)生活中的实例

有这样一个电视公益广告:晚上,一位母亲为她的母亲倒上一盆热水烫脚。她的母亲边洗脚边露出满脸的幸福微笑。这位母亲的举动被她的儿子看见了,于是儿子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去打了一盆热水,双手吃力地捧着来到母亲跟前说“妈妈,洗脚。”这个小小的举动也让这位母亲感动得热泪盈眶。子女孝顺父母,那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做人的一种美德。

第三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1、提出什么样的做法是孝

古人有“百行孝为先”的说法。这里的“百”是众多的意思,不是指确切的实数“一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众多的德行中,孝敬父母是首位。几千年来,孝始终是衡量一个人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在当今社会,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孝”变得那么脆弱,那么不堪一击。为了争夺家产,甚至父母、兄弟亲情于不顾,更有甚者,将父母赶出家门。试想,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能指望他爱祖国,爱人民吗?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说,要孝敬自己家的老人,也要同样对待别的老人;爱自己的小孩,也要同样的爱护别的孩子。如果连自己家的老人都不能去孝敬,又怎么谈得上善待别的老人呢?人生一世,谁都会老,想想将来我们老了会是什么样子,难道希望你的孩子也这样对待你吗?把孝扩大,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如果一个人对为自己付出最多的亲人都漠然置之,谁会指望从他那里得到真情的回报?对不孝的人,人们怎能相信?我们可以这么说,孝心是人们成功的一道台阶。

2、我们应该感恩父母

父母在给予我们生命的同时,在我们困难的时候伸出他们无私的双手,在我们痛苦时奉献他们真爱的心,在我们失望时他们伴我们同行,是他们给了我们希望和温暖。因此子女孝顺父母,那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再到长大成人,父母都为孩子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精彩的大千世界,并养育我们,很是不易。所以我们

应该心存孝心,努力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在家里,为父母泡上一杯茶,陪父母聊聊自己近来的生活状况,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父母为我们少操一份心,这何尝不是在尽孝道呢?在单位,我们认真工作,关心同事,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在他人面前,让父母为我们骄傲,这也是尽孝道一种方式。对于孝敬父母的理解,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诠释,但是,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应该遵循一句话,那就是:心孝,行不孝,那是不孝;行孝,心不孝,那是假孝;心不孝,行不孝,那是逆子;心孝,行孝,那是大孝,必成大业。

如今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总是被父母呵护着、宠着,甚至溺爱着,更不可思议的是有的孩子竟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你既然生了我,就要对我负责。其实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观点。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教我们做人,我们要永远铭记这种恩情。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许许多多,他们理应得到爱的回报,应当受到我们的孝敬。孟子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的人历来为人们所称颂,不肖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4、怎样感恩父母

家庭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个家庭都美满幸福了,社会才能和谐。我们应以一颗感恩之心去孝顺父母,营造一个尊老爱老惜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心存善念,我们生活幸福,我相信这是我们对父母最好的回报。赡养年迈的他们是我们的义务,记住他们语重心长的教诲是我们的尊重,体谅他们良苦用心的唠叨是我们的本分。我们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让他们不再为成长的我们担心,让半辈子为我们而活的他们,尽情地以他们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过自己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为他们做的。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动人的乐章,那是大树对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蓝天中飘荡,那是对蓝天的感恩。草木非人,皆有感恩,更何况我们人呢? 第四级:我们怎么尽到自己的孝道呢?

(一)、要有耐心

很多时候我们会烦躁不安,因为心态不好,因为压力大,各种各样的原因,各种各样的表现,不耐烦,不情愿表现在方方面面,要么恶语相向,要么不管不问,有的更甚至有暴力倾向。一幕幕的悲剧不断上演着,一个个心碎的故事让人叹息不已。这就要我们有一定的耐心,也许你很无奈,也许你很气愤,但你要铭记那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是最无私的人,他们希望我们好,我们也要对它们好,将他们曾经对我们的耐心而今还给他们,这难道很难吗?很多事物都是相互的,相信大多数人都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不过有时候会让一些事物干扰,此时最需要的是冷静,好好思考一番,父母未必都是对的,子女也不全是明智的,所以很多问题要照顾老一辈的感情,这世间无所谓对与

错,很多都是相对的,要学会和长辈多多沟通,这才是上上策。

(2)孝道的重要性

人生会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有时候没有必要问为什么,而孝道是一个人最应有的基本素养。更多答疑解惑尽在孙虹钢的《好员工一定要学习孝经》。

篇三: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

中国有一句话说,“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孝为百善之首,二是说孝心开了,百善皆开。孝是德之根本。《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而产生。所以,道德教育一定要从孝教起,找到根本,德行才培育得起来。

一、什么是孝?

“孝”字是会意字。“老”与“子”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孝”字。“老”是上一代,“子”是下一代,上一代与下一代融成一体称为孝,所以上一代与下一代密不可分。“孝”字就好像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子。上一代念念 想着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祖先有所交代,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孩子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担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想着如何让父母生活得更快乐圆满。

这里列举几个孝的例子:

(一)春秋时代,鲁国有一位很有名的孝子叫曾参。有一次曾参上山砍柴,正好朋友来找他。曾参的母亲为人忠厚,想到朋友远道而来,一定要让他见到曾参,否则对朋友过意不去,所以急得咬自己的手指。这一咬下去,曾参感到心痛,心想一定是父母出事了,于是立刻快步赶回家去。回家见到母亲,马上跪下来说:“母亲,到底有什么事,为何我的心

一阵痛?”母亲解释说:“因为有朋友自远方来,想叫你赶快回来,迫于无奈才这么做。”所以古代为人子女者,确实是念念想着父母。

(二)东汉读书人黄香的孝行也值得称道。《三字经》说:“香九龄,能温席”。黄香九岁时,母亲就过世了。因此他全心全力待奉父亲。“冬则温,夏则清”。夏天暑热,他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头扇凉,冬天寒冷,他用身子把父亲的被窝睡暖,再请父亲入睡。黄香时时刻刻在观察父亲的情况,尽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黄香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曾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曾任魏郡太守。

(三)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人名字叫孙叔敖,为人仁慈。他十岁的时候,有一天外出玩耍,发现一条两头蛇,他马上把两头蛇打死,埋在土里,然后就哭哭啼啼回家了。因为当地有个传言,只要见到两头蛇的人,一定活不了。孙叔敖见到后不希望别人再看到,所以把蛇打死后埋掉。但是想到自己再也不能对父母尽孝了,就一路哭着跑回家。他的父母也是个明理之人,听到这件事后很感动,就对他说:“你念念都是为别人,不会有难的,别担心。”后来,孙叔敖果然做了楚国的大臣,深得楚王的信任。由此可见,只要念念想着他人,就是在行善积福,兴建大利。

(四)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

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道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五)卧冰求鲤

王祥,晋朝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继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伺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司空、太尉。民间对联:“孟宗哭竹竹生笋,王祥卧冰冰有鱼”。

(六)焦煤集团的普通矿工谢延信,更是妇孺皆知的全国孝老爱亲模范。他结婚一年的妻子,同龄女青年谢兰娥,因患产后风而撒手人寡。临终前,她握着谢延信的手久久不愿放开:“拜托你照料俺那可怜的爹娘和弟弟。”谢延信安葬了妻子就跪在岳父面前:“你们有病俺伺候,百年之后俺送终!”随后,谢延信把多病的岳母和呆傻的内弟接到自己家里精心照顾,还把自己的姓改成岳父的姓。

岳父是矿工,1979年深度中风,瘫痪在床。在岳父瘫卧的18年里,大便干结,他用手往外抠,岳父喜欢听豫剧,他省吃俭用买了一部收音机,岳父喜欢武侠小说,他借书读给老人听。他帮老人按摩、翻身、擦洗、活动。岳父患病18年,

临终身上没有一处褥疮,连医生都说是一个奇迹。岳母体弱多病,他就喂水喂饭,端屎端尿。内弟先天呆傻,有时解大便弄得满身屎,谢延信就哄他换换衣服,从不厌烦。我层写一首歌谣颂扬:“孝老爱亲谢延信,前妻一家真不幸。岳母有病内弟傻,岳父后来又中风。三十二年如一日,周到伺候人称颂,为使岳父更放心,还将自姓改他姓。”

(七)至善至亲的农家女——郑秀珍

郑秀珍,三门峡市渑池县陈村乡,未婚女青年。21岁的郑秀珍和男朋友王清华从山上砍柴回来,看见路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太太,半躺在草丛中呻吟着,已经无力说话。秀珍把她带回家,烧水做饭,并给她洗脸洗脚。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饭,还给她“开小灶”炖鸡蛋补充营养。秀珍像女儿一样,给“娘”梳头,嘴里还不住念叨着:“勤梳头,勤洗脸,人人见了都喜欢!”可她“娘”却不言语,常常面无表情。时间长了,老人才道出她的住址:博爱县许良乡范庄村,名叫郭秀琴,经过联系,苦苦寻找了快两年的家人才把她接走。郑秀珍捡“娘”的感人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二、孝子无灾

下面讲几个“孝子无灾”的故事

(一)“拜虎岗”的故事

明朝有一个读书人叫包实夫,他在私塾教书。有一年岁末,包实夫回乡探望父母,走到半路遇到一只老虎,衔住他的衣

服,把他带到树林里才放下来,准备把他吃掉。包实夫并没有因此而惊慌,古代读书人知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面对生死并不惊慌。包实夫很诚恳地拜请老虎:“你要吃掉我吗?我会被你吃掉,应该是我命中注定的,我没有怨恨。但是我还有七十多岁的父母要奉养,可否容许我先终养父母,如果到时我还活着,我再回来让你吃掉。”这一片孝心让凶猛的老虎都感动了,这只老虎就离开了。当地人就给那个地方取名“拜虎岗”。连最凶猛的老虎都能受感动,更别说其他的动物。

(二)孝心化解了劫难

元朝有一个孝子叫李忠,有一年他们家乡发生大地震,地震发生时,所有的房子都倒塌了,死伤的人数多得数不清。但当地震震到李忠家的时候,突然分成两条绕过他们家之后,又合成一条继续向前。这在史书上有记载,他的德、他的善把劫难化解了。因此一个行孝的人,不可能会遭难。

(三)我有一杯水喝,保证母亲有一碗米饭吃

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大地震,台湾有一位艺人叫许效舜,大地震前的一天,也就是9月20日晚上,他们一行人到南投的山区拍外境,由当地人做向导带领前往,到山上拍飞鼠,平时那是飞鼠出没最多的地方,但是当晚他们一只也没见到,向导一看不对劲,叫大家赶快下山,当他们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地震发生了,此次地震不是左右摇晃而是上


百善孝为先出自哪里》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424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