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保定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保定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姓 名:
准考证号: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目 录
摘 要 ..................................................... 1
一、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
(一)研究背景 ............................................ 1
(二)研究意义 ............................................ 1
二、保定市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 2
(一)保定市优势(S)分析 ................................... 2
1、区位条件 .......................................... 2
2、自然资源条件 ...................................... 2
3、文化和旅游资源 .................................... 3
4、劳动力资源条件 .................................... 3
5、科教、人才资源条件 ................................ 3
6、基础设施条件 ...................................... 3
7、县域特色经济基础 .................................. 3
(二)保定市劣势(W)分析 ................................... 4
1、区位因素 .......................................... 4
2、土地因素 .......................................... 4
3、财力调控因素 ...................................... 4
4、能源和基础设施因素 ................................ 4
5、发展战略因素 ...................................... 4
(三)保定市发展机遇(O)分析 ............................... 5
(四)保定市潜在威胁(T)分析 ............................... 5
三、保定市经济发展重点和任务 ............................... 5
(一)工业立市 ............................................ 5
(二)旅游旺市 ............................................ 6
(三)开放活市 ............................................ 6
(四)特色富市 ............................................ 6
结 论 ..................................................... 6
参考文献 ................................................... 7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以及我国加入WTO十几年的时间,我国的经济更加全面的融入了世界经济。与此同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如何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从而在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大格局中找准位置,走出一条良性循环的健康道路,是摆在一切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士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论文通过对保定市经济发展现状的认识,运用多学科理论,分析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采用多种方法,找出保定市发展的一些规律,对保定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做出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定市经济发展的知道方针和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出保定市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保定市;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发展战略
一、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区域发展具有多维性,经济发展具有多重性,社会发展具有多面性。区域不同,区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物质技术基础不同,所实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必然不同;区域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形态和区域社会发展形态不同,要求实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必然不同;区域不同,区域地位、区际联系不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也必然不同。一个区域要注意研究和运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更要注重研究和运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如何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从而在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大格局中找准题位置,走出一条良性循环的健康道路,是摆在一切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士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研究意义
保定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的城市。位于河北省中部,(辖3区、4市、18县)总人口逾千万,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是河北省第一大市。保定市与京津呈三足鼎立之势,相距均约140公里。保定区位优越,市场广阔。京广铁路、京深高速纵贯南北,神黄铁路、津保高速横跨东西。
“九五”、“十五”时期,保定市的总体经济水平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属于发展较慢的地区,城市面貌变化不大,工业结构钢化、县域结构多年保持不变。环京津贫
困带中有保定的涞源县、阜平县、顺平县、唐县、易县、涞水县和曲阳县,这些地区的发展水平远低于全国贫困的平均水平。保定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圈中的一个重要城市,其经济发展的快慢和发展的模式无疑会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充分分析保定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特征,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规划,为保定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良好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保定市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一)保定市优势(S)分析
1、区位条件
第一,保定的区位条件不仅要从京津冀都市圈的角度分析,而且还要考虑华北地区战略布局中“东中西”的关系和南北协调的问题。首先,保定的区位条件表现为能够借用京津优势,如京津的市场、技术,京津的机场、港口,京津的人才流、信息流、资源流、资金流等等,保定具有将这些优势“归为己有”的独特区位条件。
第二,保定处于华北平原西侧及与太行山区联接地带,沿京广线所有县市均是西部地区东出的山口城市,保定西部及西北部的内蒙、山西等山区、高原县,取道保定是与东部沿海地区开放交流的最便捷路径,因此,保定的区位条件还表现在对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并能够成为直接吸纳西部不发达地区劳动力的焦距点。只要打通所有山口城市横向通道,纵横成网,就具备了物流节点的区位条件。
第三,保定东临沧州,最近的县市距天津滨海新区只有100多公里,具有承接沿海临港地区钢铁、石化、装备制造、汽车等重化工业向腹地延伸中下游产业的战略区位。依托沧州化工产业、天津的钢铁、石化、汽车产业,保定可积极发展重化工业的中下游产品链,如石化、煤化、盐化、精细化工等下游产品,汽车零部件、通用机械、金属制品深加工等。
第四,保定处于北京与石家庄的中间地带,发展空间较大,这就决定了保定可以作为京南都市连绵带中的区域中心城市快速发展,并可全力提高城市首位度。
2、自然资源条件
第一,保定市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地处太行山麓东侧,位于华北冲积平原边缘,整个市域的中部和东部是冲积平原,且土质肥沃深厚,宜耕性强,目前耕地总面积为1144万亩,人均耕地1.05亩。因此,保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相对于京津来说,
具有更为广阔的土地空间。相对丰裕的土地资源,也为保定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第二,保定水资源相对丰富,有“三水”优势:地上水有漕河、界河、永定河、大清河、拒马河、唐河等主要河流,有三大水库和白洋淀,南水北调工程也经过保定:地下水质良好,矿化度低,此处还有分布较广的地热水。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将为保定未来工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资源基础。
第三,拥有丰富的石材、砂石料以及铁、铜、金、钨、铅锌等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县,为发展冶金、建材建筑业奠定了基础。
3、文化和旅游资源
保定市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文物古迹众多,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作为河北省文物大市,历史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均列河北省首位,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9处,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2637件,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具有先天的优势。
4、劳动力资源条件
保定市现有人口近1088万,劳动力超过700万,劳动力资源比较富裕且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廉。保定市职业技能培训水平较高,为提供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创造了条件,这也是保定未来快速发展的人力资源保证。
5、科教、人才资源条件
保定科教资源基础条件相对于全省较好,科技人才资源较丰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密集,各类专业人才众多,人才优势明显。科技队伍和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不仅在省内占有一定优势,而且在电力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新能源和软件开发等高科技领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
6、基础设施条件
保定具有全省较优越的交通、环保、通信、供热、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条件。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
7、县域特色经济基础
县域经济特色明显。形成了以高阳蠡县纺织、蓉城服装、高碑店箱包、安国药业、曲阳石雕、涞源矿业等一批县域特色产业。同时三区及清苑奶牛及乳制品、高阳农机配件、雄县革塑包装及乳胶制品业、易县阜平石材加工、定兴花卉等一批新兴特色产业正在崛起并发展壮大,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篇二: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提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县域作为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在国民生产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增加农民收入,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阜平县地处河北省保定市,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理论为指导,对阜平县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保定市;阜平县;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是功能较为完整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党的十六大首次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鲜明的提出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阜平县属于河北省保定市,属于国家级贫困县。2012年12月,习近平到阜平县考察,在听取了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后,指出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为数不少的困难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因此,如何发展阜平县经济,如何按地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阜平县发展战略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以此为契机,对阜平县经济发展情况做了一番调研,针对阜平县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阜平县经济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阜平县全县经济实现较快增长,GDP增速保持在10%以上,2010年生产总值完成23.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1.59亿元,比“十五”末增加0.79亿元。2012年1~4月份阜平县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3.2亿元,同比增长31.5%,工业增加值完成2.8亿元,同比增长22%;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在林业方面,阜平县2012年根据保定市提出的“创建森林城市”、“构筑三大生态屏障、建设两在基地”的要求制定了造林绿化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到2012年底全县13个乡镇完成人工造林5.5万亩,完成封山育林4万亩,完成义务植树90万株,并强力推进大枣特色产业,适当种植核桃。在农业方面,阜平县借助中央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大枣产量突破亿斤大关。在旅游业方面,近几年阜平县旅游业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了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相得益彰的局面,被游客誉为“太行山深处的香格里拉”。近几年来,全县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门票收入近5千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4亿多元。
二、阜平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近几年来,阜平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从经济运行的情况来看,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篇三:保定市“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保定市 “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
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以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
2014年04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启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编制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十二五”期间保定市地区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素质明显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发展后劲大为增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持整体和谐稳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成就为“十三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保定市 “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的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参考国家统计局、政府部门机构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并对多位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市场研究的工具、理论和模型撰写而成。本报告总结了保定市 “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十二五”重点产业发展规模与经济效益、预测了“十三五”期间 保定市地区的投资环境;提出了保定市 “十三五”整体规划建议、产业规划建议、区域规划建议、园区建设建议;最后,就保定市地区“十三五”期间投资机遇、投资风险、投资策略进行了审慎分析。
本报告专业!权威!报告根据保定市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及“十二五”的实践经验,对保定市地区“十三五”规划进行了科学分析与建议,对保定市地区“十三五”投资机遇、风险、策略做出了审慎分析与预测,是保定市地区政府、保定市地区企业、欲投资保定市地区的外阜企业了解地区规划重点,把握市场机会,正确制定发展战略的必备参考工具,极具参考价值!
【出版日期】 2016年
【交付方式】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 纸介版:15800元 电子版:15500元纸介+电子:15800元
第一章 保定市“十二五”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第一节“十二五”期间保定市发展概况
一、保定市行政区域划分
二、保定市地理位置分析
三、保定市发展历史情况
四、保定市环境资源概况
第二节 “十二五”保定市发展成就分析
一、“十二五”经济发展规模
二、“十二五”结构调整情况
三、“十二五”人民生活水平
四、“十二五”社会改革加快
第三节 “十二五”保定市产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第一产业经济指标分析
二、第二产业经济指标分析
三、第三产业经济指标分析
四、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第二章 “十二五”保定市社会建设及投资状况
第一节 “十二五”保定市交通领域发展分析
一、“十二五”保定市交通领域投资情况
二、“十二五”保定市城市交通建设投资
三、“十二五”保定市铁路建设投资情况
四、“十二五”保定市高速公路建设投资
第二节 “十二五”保定市市政设施建设分析
一、“十二五”保定市城市绿化建设情况
二、“十二五”保定市城市供水建设分析
三、“十二五”保定市城市污水处理分析
四、“十二五”保定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
第三节 “十二五”保定市能源供应消费分析
一、“十二五”保定市城市燃气投资分析
二、“十二五”保定市电力供应情况分析
三、“十二五”保定市能源建设重点项目
四、“十二五”保定市能源消费需求分析
第四节 “十二五”期间保定市信息化建设分析
第三章 保定市“十二五”重点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第一节 农产品加工行业
一、“十二五”农产品企业分布情况
二、“十二五”农产品行业投资分析
三、“十二五”农产品行业销售收入
四、“十二五”农产品行业利润总额
五、“十二五”农产品行业盈利能力
六、“十二五”农产品行业偿债能力
七、“十二五”农产品行业十强企业
第二节 食品行业
一、“十二五”食品企业分布情况
二、“十二五”食品行业投资分析
三、“十二五”食品行业销售收入
四、“十二五”食品行业利润总额
五、“十二五”食品行业盈利能力
六、“十二五”食品行业偿债能力
七、“十二五”食品行业十强企业
第三节 建材行业
一、“十二五”建材企业分布情况
二、“十二五”建材行业投资分析
三、“十二五”建材行业销售收入
四、“十二五”建材行业利润总额
五、“十二五”建材行业盈利能力
六、“十二五”建材行业偿债能力
七、“十二五”建材行业十强企业
第四节 医药行业
一、“十二五”医药企业分布情况
二、“十二五”医药行业投资分析
三、“十二五”医药行业销售收入
四、“十二五”医药行业利润总额
五、“十二五”医药行业盈利能力
六、“十二五”医药行业偿债能力
七、“十二五”医药行业十强企业
第五节 化工行业
一、“十二五”化工企业分布情况
二、“十二五”化工行业投资分析
三、“十二五”化工行业销售收入
四、“十二五”化工行业利润总额
五、“十二五”化工行业盈利能力
六、“十二五”化工行业偿债能力
七、“十二五”化工行业十强企业
第六节 装备制造行业
一、“十二五”装备企业分布情况
二、“十二五”装备行业投资分析
三、“十二五”装备行业销售收入
四、“十二五”装备行业利润总额
五、“十二五”装备行业盈利能力
六、“十二五”装备行业偿债能力
七、“十二五”装备行业十强企业
第四章“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分析
第一节 “十三五”宏观经济形势研究
一、“十三五”国际环境变化及对我国经济影响
二、“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研究
三、“十三五”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战略举措
四、“十三五”创新驱动战略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五、“十三五”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风险防范研究
第二节 “十三五”产业发展形势研究
一、“十三五”工业结构升级与布局优化研究
二、“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战略
三、“十三五”住房保障体系与房地产发展研究
四、“十三五”促进服务业发展重点机制研究
五、“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第三节 “十三五”生态文明与环境研究
一、“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及制度研究
二、“十三五”环境治理及模式创新研究
三、“十三五”低碳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研究
四、“十三五”大气污染治理战略研究
第四节 “十三五”社会环境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