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体育教案
听:茉莉花(齐唱)(竖笛合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同一首民歌不同表现形式的视听欣赏,抒发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2、了解与《茉莉花》相关的知识,从而热爱祖国的民歌,培
养民族自豪感。
3、学习八孔竖笛mi的吹奏。
教学重点: 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八孔竖笛mi音的掌握。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茉莉花的信息。采集与分享中要用到的录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萨克斯《茉莉花》进教室,创设情境。
2、闻一闻:
老师这儿泡了一壶茶,请小朋友闻一闻猜猜这是什么茶?(茉
莉花茶)
再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用心闻一闻空气中的味道。
师喷茉莉花香型的空气清新剂。
3、谈话: 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
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叫什么名字吗?
这是用我们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的萨克斯曲《茉莉花》
你们见过茉莉花吗?(出示茉莉花图片)
喜欢吗?人们都很喜欢茉莉花,所以还创作了好多关于茉莉花的
歌曲。
揭题:《茉莉花》
二、欣赏《茉莉花》(齐唱)
1、听《茉莉花》 好听吗?这就是我们江苏的民歌《茉莉花》。
2、再听: 出示歌片,轻声有感情朗读歌词。 再听随音乐轻声哼唱。
3、你在哪些地方听过《茉莉花》这首歌?每次听到有什么不同的感
受? 茉莉花香型的牙膏广告。
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女孩子用二胡演奏了《茉莉花》。 1997年香港回归和1999年澳门回归交接仪式上都演奏了《茉莉花》。 张艺谋拍摄的上海申博宣传片和申奥宣传片也都用《茉莉花》作背景
音乐。
学生交流,同时选择部分视频播放,说说感受,增强自豪感,加深
对乐曲的印象
4、唱唱歌曲: 让我们带着喜悦、兴奋、自豪的心情再次唱起这首
让我们骄傲的《茉莉花》。
5、欣赏《茉莉花》(竖笛合奏)
除了大人们在各种场合采用各种形式表现《茉莉花》外,小朋友也不
甘示弱,你们听,这是他们用什么来演绎的《茉莉花》?
a)听竖笛合奏《茉莉花》。 说说用了什么乐器,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b)再次听赏
6、八孔竖笛: a)分析学习前三句歌谱:
我们也学了竖笛,不过才学了5、6、7三个音,让我们想想办法试
试能不能也来吹奏这首好听的《茉莉花》。
视唱前三句歌谱,说说哪些音能吹,哪些音不会?3、1 b)学习
mi的指法。
老师示范吹奏前三句,学生观察,根据五线谱上si音开始往下,按的孔越多,用的手指越多这一规律,找到mi的吹奏方法。 c)试吹: 4/4 3— — —| 5 5 6 5 —| 3— — — | 5 5 6 5 —
| 5 5 5 3 5 | 6
6 5 — | 提醒注意3、 5指法的变换。 7、师哼唱旋律,
同时指挥学生用竖笛伴奏。
三、拓展: 刚才在张艺谋的申博片中开始部分用苏州话演唱的是另外一
首起源于江苏扬州,原名《鲜花调》的《茉莉花》。
a)听黑鸭子演唱的《茉莉花》 b)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也用到了我们这首中国民歌《茉莉花》(有条件的话可以观看歌剧
片段)
四、结束小结:
同样的《茉莉花》题材在我国不同地区还有很多,而且风格也一定有所不同,如果你课后找到了别的《茉莉花》,带来给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
好吗?
篇二:杨柳青
杨柳青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感受民歌的风格特点,并对“杨柳青”这类的
扬州小调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2、学习方言来演唱歌曲《杨柳青》,以及正确的演唱歌曲中出现的一字多音;
3、培养学生用歌声表达情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激起孩子们学习民歌的兴
趣。
教学难点:
1、学唱歌曲《杨柳青》注意音准与节奏、读音的准确性,用接近扬州方言的音
调先读字、再学歌。
2、通过对比法,知道衬词的作用,并唱好衬词部分。
3、处理好第一句与最后一句一字多音部分,使学生能够较完整以及准确的进行
演唱。
新课教学
一、情境导入:
1. 听江南丝竹《紫竹调》进入教师;
2.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播放的音乐,有谁知道是来自哪里?
生:。。。。。
师:那老师提醒大家一下,那里还有一首歌曲,非常好听,我给大家唱一句
吧!(师演唱《茉莉花》)
师:这首歌名字叫什么?
生:《茉莉花》
3.了解江苏
1. 师:这是江苏非常有名的一首歌曲,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江苏浏览一番。
请同学们一般看视频,一边听老师朗诵一首诗,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 (播放PPT,朗诵《送孟浩然之广陵》)
2.师:这个是什么地方?
生:。。。。。
3. 学说扬州话
师:同学们真是“乖乖的龙地龙”大家一定很奇怪,这句话是哪儿的话?是什么
意思?这是江苏扬州话,表示很好、很棒的意思,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给自己加油。(生自由练习)
二、新歌学习
1.初听歌曲
师:美丽的苏州,有美丽的瘦西湖,我们来看看是谁来迎接我们了。船娘一边摇
着船,一边讲解当地的特色,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同学们仔细听,想一想这首歌与我们平时听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生:。。。。。
师:这首歌是用当地方言来演唱的,名字就叫《杨柳青》,关于江苏方言,老师
学了一句,看看你们能不能听的懂。“吴侬软语,因为软,好听”。这里的吴,指的就是江苏,软表示柔软。吴侬软语就形容了当地的特色。
2学习歌词
1. 既然这么好听,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出示PPT
七(qie)搭七呢崩啊谑(nia)
杨柳石(se)子 松啊谑
松又松谑崩又崩谑
松松么 青又青哪 哥(guo)哥
杨柳叶子 青啊谑
2. 师读,生跟,找语言特点(苏州话没有翘舌音)。
3. 生齐读
3旋律学唱
1. 师带旋律唱一唱第二部分
师:老师刚刚把歌词带到旋律中去了,同学们也欣赏了一边旋律,请同学们
跟着钢琴尝试着唱一唱旋律,你们找一找反复出现的一小节是什么? 生。。。。。。
2.那我们做一个旋律接龙游戏。老师唱前一句,你们唱后一句
4歌词填唱
1. 我们把歌词带进去一起唱一唱,比如:老师杨柳叶子,同学们青啊虐
2. 解决难点
3. 解决一字多音部分
5完成演唱后部分
(二)
1师:我们把方言解决了一个部分,我们再来找一找有些词没有实际意义,却在
歌曲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请同学们听老师唱一唱,仔细找一找。
生找衬词
2讲解衬词
(1) 加衬词唱一次,不加衬词唱一次,请同学们认真感受衬词的作用
(2) 师:衬词衬托了唱歌的气氛,体现了当地的特色。
(3) 师:那衬词应该怎么唱?(强还是弱)
3学唱第一部分
1. 请同学们再听一遍,找一句实际意义的歌词,交代了时间、地点。 生:。。。。
2. 用江苏话学习一下
Zao cen xia tian luo sui do
早 晨下 田 露(啊)水 多
Didi luo sui run mai mia
点 点 露 水 润 麦 苗
3.带旋律跟着老师唱一唱
4师:想一想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5处理歌曲
(三)
1.表演唱
(1)什么动作是表示下田?
(2)用棍子当锄头,在 处敲打,没有棍子的同学,拍手
2.请全班学生一起来表演
3.老师表演村长,吆喝一声,同学们演村民,一起下田唱一唱
4.各组PK,每组选一个村长,比一比哪组最好。
三 拓展
我们都很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永嘉也有着自己的杨柳青,那我们能用家乡话尝试唱一唱杨柳青吗?(唱一句)
四 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到了江苏的什么特点?
吴侬软语的地方语言特色。
在江苏属于鱼米之乡,风景优美,文人墨客辈出,特别是他们那边的人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于是就形成了温柔婉转、细腻内敛的语言特色,我们在7演唱的过程中,不仅要柔,而且要带亮的特色,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随着村长的吆喝声,一起走出教室。
课后反思: 以前我对音乐教学以及师生关系的理解就是: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学的开开心心、热热闹闹,一节课能完整的唱对歌曲,那就可以了。
经过上学期新教师培训,以及这些课堂实践下来的之后,我开始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观念有种新的改观。音乐课要用音乐的知识去吸引他,用音乐的美去感染他,用音乐的行动去引导他。音乐课特别是唱歌课最终的目的就是如何把歌曲唱的好听唱的动情,这都需要老师在课堂四十分钟时间里不断引导和潜移默化,而这些要求并不是让大家开心的唱就可以完成的。
在教学《杨柳青》一课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趣味性地学习江南民歌。《杨柳青》是江苏民歌中一首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歌曲欢快、活泼、风趣、热情,很富有地方特色。在设计《杨柳青》一课时,我通过趣味性地音乐学习情境,用扬州方言夸孩子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养成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用方言唱《杨柳青》是这首歌曲的一大特点,也是民歌的精髓所在,教唱新歌的时候,让学生找方言的不同读音并用方言来演唱,从学生学习时生动的表情
上所,我看到了学生表现出的积极性。看的出学生学得很专注,因为他们体会到了学习民歌的新鲜感和民歌特有的音乐性。在处理歌曲期间,我随即抛出了问题,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民歌的两大特点:歌曲方言性和衬词的非语意性。
整节课的目标是通过学习《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尽管学生对扬州比较陌生,也首次尝试用方言来表现歌曲,但这都不影响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一堂课自始至终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表现欲望。我想我的目标基本达到了,因为他们都是快乐地学习音乐。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如本人的范唱还不够民族味;让学生参与音乐表演的形式太过单一,还不够多元,这些都是不足之处。在时间把握上也欠缺,还有在表演上应该做的更到位。希望通过以后的课堂实践,更好的上好音乐课。
篇三:(黄伯荣三版)现代汉语备课讲义 (1)
现代汉语教案
第一章 绪论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1、语言:
1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层级装置)(自然属性,从结构上看)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社会属性,从功能上看)
人类用语言来交际和思维,而当人们把思维活动的成果用一定的物质形式固定下来,并在某一民族或社会集团中进行交际,便形成了该民族或社团的文化。因此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不同的社会文化会导致不同的语言类型,不同的语言类型记载和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
2、汉语:汉民族使用的语言。
3、现代汉语:
内容:(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广义)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形式:口语:人们口头上运用的有声语言。
书面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
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和规范化的书面语言。文学语言不等同于文艺作品的语言。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
1、概念:
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同用的语言。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共同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口语:先秦(雅言)
清(正音书院) 书面语:先秦(文言)唐宋(白话)
宋(话本)
元曲明清小说“五四”
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
三、现代汉语方言:
1、北方方言:北京话
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
西北方言
西南方言
江淮方言
2、吴方言:上海话、苏州话
次方言:太湖片
丽衢片
婺州片
东瓯片
台州片
3、湘方言:长沙话
4、赣方言:南昌话
5、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
6、闽方言:
次方言:闽东方言 福州话
2
闽南方言 厦门话
闽北方言 建瓯话
闽中方言 永安话
莆仙方言 莆田话
7、粤方言:广州话
吴方言的特点:以温州话为例
语音:
1、保存古浊音[b d ?? dz d? v z ?]
2、只有[ts ts‘ s]没有[t? t?‘ s]
3、鼻音韵尾大都只有一个-? ,而无-n。
4、上声带有紧喉成分
5、有八个声调
阴平 33 高天三飞
阳平 31 平神入云
阴上 35 走草好粉
阳上 24 老近淡厚
阴去 42 对怕送放
阳去 11 大树帽用
阴入 313 急黑桌铁
阳入 212 麦杂白俗
6、韵母中单元音较多,复元音较少。如:报、刀、稻
7、合口介音消失。如:追 吹花船
8、文读读口音,白读读鼻音。如:问未日
词汇:如:糖霜、事干、配、澜
语法:1、近指代词是“个”;远指代词是“许”。
2、表示可能的补语可以直接后接动词。如:吃落、担动
3、“有”前置于动词表示确定。如:渠有走来。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1、语音特点:
(1) 没有复辅音
(2) 元音占优势
(3) 有声调
2、词汇特点:
(1) 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2) 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3) 双音节词占优势
3、语法特点:
(1) 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 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
(3) 词的多功能性
3
(4) 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国内:少数民族
国际:使用人口最多
借词
日本、朝鲜、越南等“汉语文化圈”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英、法、俄、西、阿、汉。
第二节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一、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重点是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现代汉语规
范化。
二、 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普通话的语音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普通话的词汇是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的。
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三、 大力推广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性质:专业基础课
内容:现代汉语系统的各个部分
任务:培养和提高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乐音、噪音
(二)语音的物理属性
1、音高:频率 声调
2、音强:振幅 轻声
3、音长:轻声
4、音色: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A、 发音体不同:胡琴和口琴 清音和浊音
B、 发音方法不同:胡琴和月琴 塞音和擦音
C、 共鸣器形状不同:京胡和二胡 a和I
在语音四要素中,音色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
1、 肺和器官
2、 喉头和声带
3、 口腔和鼻腔
未经过发音器官调节的称为“原始声波”。这种原始声波象是微弱的蜂鸣,它必须经过声腔的调节和共鸣才能成为人耳能听到的语音。人类的声腔包括口腔、鼻腔、咽腔三个部分。口腔是声腔最重要的部分。由于可以活动的发音器官都集中在口腔,一切复杂的发音过程也都集中在口腔里进行。舌头是口腔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发音器官。
(三)语音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表现于:
4
1、语音和意义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 2、语音的系统性。
二、语音单位
1、 音素:元音和辅音
2、 音节:声母、韵母、声调
3、 音位
三、记音符号
1、汉字记音:直音法:苟,音狗
反切法:春,昌唇切
2、注音字母
3、拼音字母:威妥玛式方案 国罗 北拉 汉语拼音方案
(一)汉语拼音方案
作用:1、给汉字注音
2、作推普的工具
3、作为我国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用来帮助外国人学汉语,
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以及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等等。
内容: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二)国际音标
双唇音:b[p] p[p ] m[m]
唇齿音:f[f]
按发音舌尖前音:z[ts] c[ts‘] s[s]
部位分舌尖中音:d[t] t[t ] n[n] l[l]
舌尖后音:zh[t?]ch[t‘] sh[?]
舌面音:j[t?] q[t?‘] x[?] 舌根音: [k] k[k‘] h[x]
塞音:b p d tk
塞擦音:j q z c zh ch
按发音 擦音:f x h s sh r
方法分鼻音:m n
边音:l
清音:b p f d t g k h j q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