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长江干流流经地形区示意图
流域综述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比黄河长8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但尼罗河流域跨非洲9国,亚马孙河流域跨南美洲7国,长江则为中国所独有。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4公里。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为黄河的20倍。在世界仅次于赤道雨林地带的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居第三位。与长江流域所处纬度带相似的南美洲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虽然都超过长江,水量却远比长江少,前者约为长江的70%,后者约为长江的60%。
自然地理
【上游段】长江自江源各拉丹冬峰(海拔6621m)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南支冰川开始,冰川融水与尕恰迪如岗雪山东南一交融水相会合,称纳钦曲。往北穿过古冰川槽谷,出唐古拉山区与切苏美曲汇合后,称沱沱河。河谷开阔,汊流发育呈辫状,北流至祖尔肯乌拉山区,折转东流,旁蚀发展,宽浅多汊,变化不定,为典洲的宽谷游荡型河流。至囊极巴陇附近,当曲从右岸汇人后,始称通天河。
通天河向东南流河床逐渐束窄,两岸山岭相对高差可达500m左右,河谷呈宽“V”字形。登艾龙曲口以下入峡谷区,河槽归一,水深增加。至青海直门达,长江干流沱沱河和通大河全长1180km。(其中沱沱河长358km,落差1863m,平均比降千分之1.59。
江源西部地区,人迹罕至,有“无人区”之称。东部人口稍多,居民主要为藏族,从事畜牧业,玉树附近始有农业和林业。
直门达以下称金沙江,南流至云南丽江石鼓,为金沙江上段,长958km,平均比降千分之1.76,区间流域面积为7.6×104平方米。本段为典型的深谷河段,相对高差可达2500km以上,除局部河段为宽谷外,大部分为峡谷。两岸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矿产资源有铜、铁、云母、石棉、金等,大部分未开发。森林主要分布在玉树以下。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306×104kw,由于地势险峻,交通不便,高原气候恶劣,尚未开发利用。
石鼓至四川宜宾为金沙江下段,横跨川滇两省间,全长1326km,落差1570m,平均比降千分之1.2‰,区间流域面积26.8×104平方公里。
南流的金沙江过石鼓后急转弯流向东北,形成“长江第一弯”,然后穿过举世闻名的虎跳峡大峡谷,南北两岸为海拔50000余m的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峰谷高差达3000余m。峡谷全长17km,落差210m,平均比降1.24%,是金沙江落差最集中的河段。水落河口以下,又复南流至金沙街再折转向东,两岸山岭稍低,河谷有所展宽,但峰谷之间高差仍达1000m左右。
石鼓至宜宾河段是我国第一大水电基地,水量丰沛,多年平均水量1455×108m3,约占宜昌站的l/3,加上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4231×104kw,约占长江于流蕴藏量的46%。支流雅砻江上的二滩水电站,装机容量330×104kw,是全国在建已发电的最大水电站。
长江自宜宾至宜昌河段通称川江,流经四川与湖北两省,全长1040㎞,平均比降约0.2‰,区间流域面积约50×104平方㎞。有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四大支流汇入。
奉节至宜昌200余㎞河段,为峰峦叠障、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兴建在西陵峡中。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位于宜昌市区,是长江干流的第一坝,是三峡水利枢纽的航运梯级。川江水能理论蕴藏量2467×104kw,其中三峡河段占65%左右。
煤、天然气、石油、磷、铁、钒、钛、铅、锌、铜、锰。云母和石棉等矿产资源丰富,还分布有较丰富的森林资源。
【中游段】为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长955㎞。长江自宜昌以下,即进人中下游平原,河床坡降小,水流平缓,沿江两岸均筑有堤防,并有众多大小湖泊与河网。
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矾河段称荆江。其中枝城至藕池口为上荆江,长约175㎞,属一般性弯曲型河道,洲滩汊河发育;藕池口至城陵矾为下荆江,长约162㎞,属典型的蜿蜒型河道,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荆江以北为地势低平的江汉平原,汛期全靠平均高10余m的荆江大堤抵御长江洪水;荆江南岸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已堵塞)4口分长江水入洞庭湖,水道繁杂,长期以来,又受长江从上游挟带来的泥沙沉积影响,河湖淤浅,荆江两岸地势“南高北低”,婉蜒的荆江河床泄洪不畅,防洪形势非常严峻,故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城陵矾以下至湖口,河道分汊频繁,主流摆动,航槽变迁,给航行带来不便。
长江中游段大支流较多,南岸有清江、洞庭湖水系的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和鄱阳湖水系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北岸有汉江。
长江中游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热资源充足,盛产水稻、棉花、油料、茶叶、水果等,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小湖泊水产丰富。矿产资源以铁、铜、钨、磷、硫、石膏等著名。水资源和水力资源也较丰富,在支流上已建成沅江五强溪、清江隔河岩、汉江丹江口、湘江东江、赣江万安等大型水利枢纽。
长江中游航运条件优越,内河航运发达,武汉以下可通行5000t级船舶,临湘以下可通行3000t级船舶。
汉江、湘江、赣江拥有较重要的支流航道。
【下游段】湖口以下至长江口为下游段。下游段江阔水深,多洲滩,河道分汊呈藕节状。江阴以下河段,河宽从1.4㎞至徐六泾宽5.7㎞,再向东南至崇明岛以东的长江口宽达90㎞,呈喇叭形。安徽大通以下600㎞受潮汐影响,是坍岸最严重的河段。长江每年挟带4.8×108t泥沙至河口,因流速平缓和受海潮顶托影响而沉积,形成沙洲、沙坝,使河日淤浅成“拦门沙”,河道分汊,两岸形成沙嘴,河口三角洲陆地向大海伸展。长江口河道在径流、海潮、泥沙和地转偏向力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及由此引起局部河床的冲淤变化,均会导致河道经常演变,长江主汛道南北往复摆动,给海运事业带来不利影响。长江口河道被崇明岛分隔为南支和北支,南支又被长兴岛、横沙岛分隔为南港和北港,南港再被九段沙分隔成南槽和北槽。目前,长江口主汛已由原来的南支——南港——南槽演变为南支——南港——北槽。
长江下游段的主要支流有:南岸的青戈江、水阳江、秦淮河、黄浦江;北岸的巢湖水系、滁河和淮河人江水道(通过苏北里运河)。
长江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和全国的精华地区,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工业基础雄厚,科技文化先进,智力资源丰富,城镇化程度高,水陆交通发达。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外贸港口,将建成我国最大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上海港口吞吐量已达1×108t以上。
长江下游两岸平原湖泊洼地广阔,高程一般低于洪水位4~10m,全赖堤防保护。每当汛期暴雨积水,长江又承接上、中游洪水和下游支流洪水,水位居高不下,易造成外洪内涝。沿海一带若遇台风、暴雨、潮汐同时袭击,灾害更为严重。因此,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是下游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
长江水系发达,径流充足,干流横贯万里,沿途有成千上万条大小支流汇人。在长江众多的支流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k㎡的就有437条,超过3000k㎡的有170条,超过1×104k㎡的有49条,超过5×104k㎡的有雅砻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等9条。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的流域面积都超过10×104k㎡。嘉陵江流域面积为16×104k㎡,居第一位,汉江流域面积为15.9×104km㎡,居第二位。
长江有18条支流的长度超过500km,有6条支流的长度超过1000km,依次为汉江、雅砻江、嘉陵江、大渡河。乌江和沅江,都比淮河长。
长江有90条支流的多年平均流量在100m3/s以上。上述9条流域面积超过5×104k㎡的大支流,它们的多年平均流量都大于1500m3/s,依次为岷江、大渡河、湘江、沅江、赣江、嘉陵江、雅砻江、汉江和乌江,均超过黄河。
行政区划
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朝,长江中下游居住着三苗等部族。西周时沿袭商制,以血缘关系分封,实行国、邑两级制,各政区之间尚无明确的区域界线,此时长江流域内有25个诸侯国,多分布在长江、汉江沿岸。秦统一中国后,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后增至46郡。秦创立的郡县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统辖全国,两千多年间,变化因袭。秦时长江流域有13郡、辖57县,上游西南夷地区还有羌、白马、夜郎、滇等部族。
汉承秦制,后在郡之上增设州,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唐代分为道、洲、县三级;宋代分路、州、县三级;元代开始以“省”为一级行政区划;明初时承袭元制,后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民间仍称为“省”;清废“承宣布政使司”之名,恢复“省”级,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地方实行省。府、县三级统治,清宣统年间废除府,州皆改为县,地方行政区划为省、道、县;民国初废道,意图推行省、县二级制,20世纪20年代建直隶于中央或省的市,30年代各省相继分区设立行政督察专员。纵观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一统国家直至今天,县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基层单位始终未变,县以上的行政区划频繁变革,形成今日的省(市)、地(市)的行政区划。
长江流域在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跨及27郡,辖267县;三国时代为魏国的司州、扬州、徐州、雍州、荆州,蜀国的益州,吴国的扬州、荆州等地域;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有11州、64郡,辖355县;隋大业八年(612年)有81郡,辖412县;唐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长江中下游人口大增,唐开元二十九年门(741年)有127州(府),辖541县,涉及10道(这是依山川地形将全国划为10道,仅是一种地理区划);北宋政和元年长江流域有137州,辖483县,涉及15路,基本沿袭唐代的州县,仅隶属关系变化较大;南宋时除汉江部分支流地区属全国境内,长江流域其余地区皆属南宋领地,长江上游仍有部分地区在吐蕃、大理两部族政权领地内,成都府路、夔州路、荆湖北路的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仍因袭唐代的羁縻府州建制;元至顺元年(1330年)长江流域内地跨103路(府),辖131州、337县,涉及7行省,即陕西行省、四川行省、云南行省、湖广行省、江西行省、江浙行省和河南行省,在四川、云南、湖广等行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推行土司制;明万历十年(1582年)有99府州,辖63州、413县,涉及10布政使司;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有123府州,辖65州、482县,涉及13省(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在甘肃、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有文武各级上司,上游部分地区在西宁、西藏设办事大臣领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江流域内的省区有所改变。西康省金沙江以西地区1950年改设昌部地区,1954年划出单独成为一级行政区划,1955年西康省撤销,金沙江以东地区并入四川省;江苏省于1949年曾一
篇二:第三节 长江流域地区
教学内容:丰富的资源、中国的“黄金腰带”、保护长江从源头做起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江流域的位置、范围及长江流域地理位置的特点。 2、了解长江流域所流经的地形区和气候区及水纹特征。 3、了解长江流域的资源状况及开发前景。
4、了解长江流域工业城市的形成、分布及对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 5、认识长江沿岸的环境问题,探讨治理和保护长江的措施。 教学重点:
1、长江流域的资源状况及开发前景。
2、长江流域工业城市的形成、分布及对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 3、长江沿岸的环境问题,探讨治理和保护长江的措施。
教学难点:长江流域工业城市的形成、分布及对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 教学设计: 【复习】
1、长江发源于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 ,奔流向东,注入 东 海,全长 6300 多千米,流域面积为 180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 18.8 %,年平均径流量达 1 万亿立方米。
2、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湖北 省 宜昌 和 江西 省 湖口 。【以上参考八年级上册P31—32】
3、湖泊的作用: 调节江河水量的天然水库 。【参考八年级上册P27】
活动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P45图 6.42】
长江沿江地带东起 上海 市,西至四川 攀枝花 。横贯东西,是我国面积最大、物产最丰富、经济最发达的流域。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 ※2、长江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地形条件:地势低平,以和为主,且平原东西排列,从东至西有
太湖 平原、 江淮 平原、 鄱阳湖 平原、 江汉 平原、 洞庭湖 平原、 成都 平原等 有利于农业交通等发展。【参考八年级上册P65图4.1“中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 ▲气候条件:属夏季冬季,四季分明,降水利于农业、水运等发展。
▲资源条件:、、种类多,利于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发展。
▲水运条件: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河湖长江被称为 黄金水道 ,是我国最优越的内河航运,有利于与沿海海运接轨等。
活动二:丰富的资源
1、读P45图6.42“长江流域资源分布图”,找出长江流域各种资源及分布。 (1)矿产资源:
铁矿:湖北— 大冶 、安徽— 马鞍山 、四川— 攀枝花 煤矿:贵州— 六盘水 、江西— 萍乡
有色金属:江西— 德兴铜矿 、湖南水口山的铅锌矿和锡矿山的锑矿。 (2)水能资源:【参考八年级上册P31—32】
长江主要支流:
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 。
长江干支流主要水电站:长江干流- 三峡 、 葛洲坝 ;雅砻江- 二滩 ;清江- 隔河岩 ;沅江- 五强溪 ;汉江- 丹江口 。 思考:【P46活动1、2】
活动1:我国五大河流中,长江 水量 最大, 落差 最大,故水能资源最丰富。 活动2:因为长江上游 峡谷 多, 水流 急, 落差 大。
2、本区资源在全国的地位。【P46“知识之窗——长江流域富饶的资源”】 ※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概况
(1)基本概况(位置、组成、设计、发电量)【P47-48案例插图】
※(2)综合效益【读P48图6.49、6.51、图6.52和说明完成活动P49 1、2】
活动1: 发电、防洪、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减少大气污染。
活动2:为长江流域提供更多的 电力 ,改变长江中下游能源短缺的局面,使工农业,交通等行业产值增加。
(3)建设三峡水利枢纽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P49活动3】 【资料】
三峡工程淹没总面积108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32平方公里。最终移民人口将达到113万多。到2009年,三峡库区将迁两城市、11座县城、114个集镇。如何迁建安置百万移民呢?三峡库区采用多种方式(途径)安置农村移民的方针,把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出面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方法。比如:台山市接收安置三峡库区外迁移民任务的10个镇已选定,分别是台城、大江、水步、冲蒌、斗山、都斛、赤溪、四九、端芬和广海。各安置镇都让出最好的宅基地和耕地,为移民安置工作顺利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峡水库要淹没的地区有一些古镇,对于古代的一些文化古迹,都已经进行了保护和搬迁,比如云阳县的张飞庙、奉节县的永安宫、巫山县大昌镇的温家大院、秭归县的江渎庙、秭归县的新滩民居,忠县丁房阙-无铭阙,古代桥梁等都正在按照原工艺、原材料、原形制进行复建。摩崖石刻也将妥善保护。随着今后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抢救工作和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三峡地区乃至长江流域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将会得到更加全面的认识。
活动三:中国的“黄金腰带”
1、本地区的GDP的情况及占全国比重的变化趋势【P50读图6.53完成活动1】 2、P51读图6.54,找出长江流域著名旅游景点、干流沿线的主要城市和本区的主要交通方式。
著名旅游景点: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湖北——长江三峡、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庐山、安徽——黄山。
主要城市:上海、南京、九江、武汉、重庆、攀枝花。 主要交通方式:铁路、水运。
3、想一想,为什么长江流域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线?
河流沿岸 用水方便 、 交通便利 ,有利于生产、生活、商品交换和人们的交往,故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线。
4、长江上、中、下游人口的比例和城市密度的差异,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读图P51图6.55、6.56完成活动2(2)】
长江上、中、下游城市人口的比例和城市密度的大小均为
下游 > 中游 > 上游 。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下游地势 低平 ,气候 温暖湿润 ,交通 便利 ,故人口和城市密度大,中游次之,上游地形 崎岖 ,气候差异 大 , 青藏 高原气候恶劣,故城市人口比例和城市密度较小。 【小结】P51潘博士
长江沿岸的四大特大城市......
是重庆、武汉、南京、上海。这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并形成了以它们为中心的四个城市群。
5、长江三角洲位于“龙头”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阅读P52文字】
※6、长江三角洲现代经济的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完成P52活动和阅读P53插图和说明】
※7、思考: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P53活动】
优越的位置:位于长江和海运的中点。
地形、气候和农业:地势,水网,业发达。
交通通信与投资环境:水陆交通,通信,政策,投资环境 市场:人口,腹地,对外贸易便利。 ※8、长江流域农业发展状况【阅读P54图文资料和完成活动】
(1)长江流域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等。 (2)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平原多、地势平坦、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土壤肥沃、河湖密布、灌溉便利。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工业发达。 (3)淡水产品的产量丰富
(4)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的地位
※9、长江流域工业发展状况【阅读P55图文资料和完成活动】
(1)沿江地带的“钢铁工业走廊”——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
(2)主要工业产品在全国所占的比例
(3)分析长江流域的工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原因?
因为长江流域拥有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长角三角洲 ,沿江地带工业 基础雄厚 ,工业门类 齐全 , 轻重 工业都比较发达,主要工业产品均占全国1/3以上,所以工业在全国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4)分析攀枝花和上海成为长江上游和下游钢铁工业基地的条件?【读P55图6.65完成活动3】
活动四:保护长江从源头做起
※1、长江流域所面临的环境和生态问题。【P56图6.66和资料】
①草场退化;②水土流失严重;③“围湖造田”产生不良效果;④干流的淤塞;⑤环境污染。
2、在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开发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是长江流域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思考P58活动1、2、3】
活动1:最高洪水位由33.5米升至36米,洪水位不断升高,且1995年以来,上升幅度明显增大。
活动2:一是上游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使河流泥沙在洞庭湖游积;二是洞庭湖周围围湖造田,使湖面萎缩,湖底变浅,蓄洪量减少。
活动3:在上游禁止砍伐森林、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退耕还湖、疏浚河湖、修建蓄洪工程;建水利枢纽。
3、我国有关部门的做法及目的。【阅读P56文字】
※4、长江源头的作用、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P57潘博士】
5、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情况 【P57“知识之窗——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其它参考答案:
活动5:中下游地区向上游地区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帮助上游地区开发水能、矿产,改善效能上游地区为下游地区提供矿产、水能。
篇三: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是指长江干流和支流流经的广大区域,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共计19个省、市、自治区,是世界第三大流域,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的18.8%,流域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文名称
长江流域
外文名称
Changjiang River Basin
别 名
长江流域地区
下辖地区
19个省、省级行政区
地理位置
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
面 积
180万平方千米
人 口
约四亿人
著名景点
长江三峡、太湖、鄱阳湖、洞庭湖
全 长
6211.31公里
上 游
宜昌
中 游
宜昌至湖口
下 游
湖口
水资源总量
96.16亿立方米
主要民族
汉族(占有95%)
目录
1地理位置
2资源
? 1)水运
? 2)农业
? 3)动植物
? 4)渔业
? 5)矿产
? 6)旅游
3湖泊分布
? 湿地中的小船——鄱阳湖
? 洞庭湖
? 太湖
? 巢湖
? 万峰湖
4地形地貌
? 主要地形
? 主要地貌
5典型城市
? 六朝古都——南京
? 革命圣地——武汉
? 重庆
6气候特点
? 气温
? 降水
? 年降水量、降水日分布
? 暴雨的地区分布
? 暴雨的时间分布
7影响因素
? 水面蒸发
? 陆面蒸发
? 干旱指数
? 相对湿度
? 天气情况
1地理位置编辑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百条支流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总计19个省级行政区。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是中国和亚洲的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最终于上海汇入东海。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京杭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流域地理信息图册(22张)
长江流域北以巴颜喀拉山、西倾山、岷山、秦岭、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淮阳丘陵等与黄河和淮河流域为界,南以横断山脉的云岭、大理鸡足山、滇中东两向山岭、乌蒙山、苗岭、南岭等与澜沧江、元江(红河)和珠江流域为界,东南以武夷山、石耳山、黄山、天目山等与闽浙水系为界,长江源头地区的北部以昆仑山与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为界,西部以可可西里山、乌兰乌拉山、祖尔肯乌拉山、尕恰迪如岗雪山群与藏北羌塘内陆水系为界,南部以唐古拉山与怒江流域为
界,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形平坦,水网密布,与淮河流域难以分界,
通常以通扬运河附近的江都至拼茶公路为界;长江三角洲南部以杭嘉湖平原南侧丘陵与钱塘江流域为界。(因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从某种意义说,淮河也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如加上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的面积则接近200万平方公里。)
长江全长习惯性地称为6300公里。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4公里。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江源之争对长江之长度计算发生实质性变化。对江河源头、山峰高度的测量,必须是国务院授权发布的,才是法定数据。而之所以这么多年对长江之源有诸多争议,是因为国务院从来没有授权任何部门发布一个法定的数据,无论是长江、黄河还是澜沧江,都没有一个法定的源头,所以各个部门都以自己的数据为准,争议颇多。[1]
1978年1月13日,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宣布长江的源头为格拉丹东西南侧的沱沱河,1985年,香港探险家黄效文又将源头确定到了当曲上游多朝能加色格拉山峰附近。
2001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在专家刘少创主持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测量计算,测量结果精确到了小数点后。测出长江长度6211.31公里。其课题小组利用近40幅覆盖长江干流的卫星影像,卫星影像是由美国地球资源卫星拍摄,分辨率达到30米。计算方式以沿河道的中心线,对长江正向量测了三遍,又反向量测了三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