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目录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目录
第六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6.1 二元一次方程组
6.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6.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6.4 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7.1 命题与说理
7.2 相交线
7.3 平行线
7.4 平行线的判定
7.5 平行线的性质
7.6 图形的平移
第八章 整式的乘法
8.1 同底数幂的乘法
8.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8.3 同底数幂的除法
8.4 整式的乘法
8.5 乘法公式
8.6 科学记数法
第九章 三角形
9.1 三角形的边
9.2 三角形的内角
9.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第十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 不等式组
10.1 不等式
10.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0.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10.4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10.5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一章 因式分解
11.1 因式分解
11.2 提公因式法
11.3 公式法
篇二: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目录
第二单元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合理膳食 平衡营养
第一节 食物
一、 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二、 怎样实现合理膳食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
一、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二、 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
第三节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第四节 食品安全
第二章 爱护心脏 确保运输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一、 血液
二、 血型和输血
第二节 运输物质的器官
一、 血管
二、 心脏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
第四节 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第三章 健肺强肾 精力充沛
第一节 呼吸
一、 呼吸道和肺
二、 呼吸的过程
三、 吸烟的危害
第二节 排泄
一、 肾脏
二、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第四章 合理用脑 高效学习
第一节 信息的获取
一、 视觉
二、 听觉
第二节 信息的传递
第三节 信息的处理
一、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二、 条件反射
第四节 合理用脑
第五章 正常发育 健康成长
第一节 激素与生长发育
第二节 健康的度过青春期
第六章 增强免疫 预防疾病
第一节 免疫
一、 非特异性免疫
二、 特异性免疫
第二节 疾病与预防
一、 常见的疾病
二、 传染病的预防
第三节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
第四节 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
第七章 科学用药 保障健康
以上就是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目录,共32课时。
篇三:冀教版七年级(下)
冀教版七年级(下)
11.1三角形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对比、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认识三角形,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 教学难点:
把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用于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在小学,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一起来欣赏图片。(电脑播放:自行车、天安门、金字塔及胜利油田等图片)图片欣赏完后,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生活中见到什么物体上有三角形?2.活动要求:(1)以同桌两个同学为一个合作小组;(2)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2)
(3)
(4)
(5)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 (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学生会认为(1)、(2)、(3)(4)为三角形,但对(2)、(3)(4)有争议]
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P117内容。学生能由课本P130页内容中三角形的概念中的: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这三点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课本P130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1)三角形表示法;(2)三角形的三边有时也用小写字母来表示。
生练习:(电脑显示)找出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并用符号分别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展示几位学生练习,注意错误的表示方法或字母顺序不相同的表示法。
二、探索新知
1.刚才小活动中的图案(3),组不成三角形,这与它三条线段的长短有关。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到底这三条线段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三角形?
学生小组活动: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合作来解答这个问题。(时间约6分钟)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2.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学生进行探讨,也可仿刚才的教具演示进行研究)
3.巩固练习:请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1)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注意:路近了,离安全可就远了!)
(2)在B点的小狗,为了尽快吃到A点的香肠,它会选择哪条路线?它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路线呢? C
A B
三、随堂练习(电脑演示)
1.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3,4,5; (2)5,3,2; (3)5,5,11;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2.(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你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吗?(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3.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什么?
四、反思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反思: 1.今天我学会了??
2.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是?? 五、创新作业:
1.学以致用:小明用三角形设计了如下图案,请你也设计一幅吧,并配上幽默诙谐的解说词.
2. 留意生活,看身边有哪些和三角形相关的实例,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 课本 P132习题2、4.
教学反思:
学生在小学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教学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的认识和理解。
一上课让学生从欣赏图片并从中找三角形,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美是由许多几何图形构成的,三角形就是其中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探究三角形特性的兴趣,为学生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作用做好了铺垫。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探索式课堂教学的特点。首先在问题情境中引发探究欲望:通过创设有效地问题情境,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其次在实验操作中体验探究过程:当学生通过摆小棒后,发现有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后,教师又一次设置挑战性问题:“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能围成三角形?这围成的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会有什么关系?” 再次激起学生的兴趣,独立思考后与同桌讨论、交流、汇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促进思维水平的不断提升。 最后在巩固练习中应用深化提高,既突出了基础性,又兼顾了层次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