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

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27 13:52:01 | 移动端: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

篇一: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目录表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目录表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3节 声的利用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 物变态化 第1节 温度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 光现象

第七章力 第1节 力 第2节 弹力 第3节 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 二力平衡 第3节 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八年级(上册)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 光的反射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第4节 光的折射 第5节 光的色散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 第2节 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八年级(下册)

第1节 压强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3节 大气压强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 第1节 浮力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第2节 功率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第2节 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2节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热机 第2节 热机效率

第3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第2节 电流和电路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第4节 电流的测量

第5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 电压

第2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第3节 电阻 第4节 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2节 欧姆定律 第3节 电阻的测量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第十八章 电功率

第1节 电能电功 第2节 电功率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 焦耳定律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1节 家庭电路

第2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 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第2节 电生磁

第3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第4节 电动机 第5节 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 能源 第2节 核能 第3节 太阳能

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篇二:2013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

2013版初中物理人教版目录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七章 力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1节 力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2节 弹力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3节 重力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 声音的特性第3节 声的利用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 物变态化 第1节 温度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 光的反射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第4节 光的折射 第5节 光的色散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第2节 密度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第八章 第 1 节第 2 节第 3 节 第九章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第十章第1节 第2节 第3节第十一章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第十二章第 1 节第 2 节 第 3 节

运动和力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摩擦力 压强 压强 液体的压强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功和机械能 功 功率 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及其转化简单机械 杠杆 滑轮 机械效率

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2节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第1节内能的利用 第2节热机

第3节热机效率

第十五电流和电路

第1节 电荷 摩擦起电 第2节 电流和电路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第4节 电流的强弱

第5节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第1节 电压

第2节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第3节 电阻 第4节 变阻器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1节 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

关系

第2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3节 电阻的测量

第十八章 电功率 第1节 电能 第2节 电功率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 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1节 家庭电路

第2节 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3节 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第2节 电生磁

第3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第4节 电动机 第5节 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 能源家族 第2节 核能 第3节 太阳能

第4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5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篇三: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全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电 子 教 案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 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

? 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 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 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 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 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 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

【重点和难点】

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教学设计思路】

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内容,由学生体验和感受采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产生声波反射的条件、规律及应用。

最后以选择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内容相同的学生分组交流、课堂交流,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

【教学准备】

器材:钢锯条、音叉(小锤)、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

【教学过程】 (一).声波的产生 1.声音的发生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 ? 演示实验:(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波的产生

? 分组实验: 如图一所示,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动盆子,观察所看到的现象并

推测其中的原因。

课堂交流:由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叙述原因。

? (2)演示实验:如图二所示,观察和描述图一

课堂提问:当低频扬声器发声时,纸盆前方的烛焰会有怎样 的反应?为什么?

(3)发声体振动在空气中的传播

? 演示实验:弹簧形成的疏密波

提问:①当用手推动长弹簧的一端时,请你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②当疏密相间的形状在弹簧中传播时,弹簧的每一图二 圈是否一直向另一端运动?

分别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讨论回答。

3.作业:

(1) 思考与练习—2。

(2)预习声波的传播,收集有关现代声纳技术的应用。

(二).声波的传播 1.声波传播的条件

(1)提问:只要有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吗?

演示实验:如图三所示,将闹钟放入真空罩中,连续抽气。结论: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声波的传播需要通过介质。

(2)由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卡P27—1和2(其中2可当堂选择几名学生实践

后当堂交流)图三

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学习活动卡P27—3,教师事先用录音机录 一段本班学生的讲话,在班中播放,让同学们猜一猜是谁?

结论:声波不仅可在气体中传播,而且可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阅读课文

2.声速

讲解与阅读课文相结合,阅读课文:P15

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空气的温度低,声速就小。

(2)声波的反射

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有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

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3)回声

介绍回声产生的原因、回声的应用及防止和现代声纳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现代声纳技术应用的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声波的接收——耳

讲解与阅读课文相结合,阅读课文:

3.作业

思考与练习—1、3、4、5。

(三)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活动卡P28中的实验。 1.选择相同实验内容的学生分组交流。 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课堂进行交流。 3.教师根据课堂交流情况作小结。 4.作业:学习指导“基本训练”。 【教学反思】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老师还要注重第一次对学生的作业指导。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了解人耳感知声音传播的基本过程。 ? 了解骨传导。

? 知道什么是“双耳效应”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验和社会生活,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

? 通过动手动脑中的两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搜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 通过贝多芬耳聋后继续进行创作等例子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意志。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耳听到声音的道理;骨传声。 难点:骨传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靠哪种形式? 声波进入人耳后,经过哪条途径,最后感觉到声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新课教学 1、人耳的构造

听觉神经 大 脑

在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如果仅只是传导障碍,但能通过其他途径传给听觉神经,人仍能听到声音。

2、骨传声

? “想想做做”:

(1)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旁,听音叉的声音。 (2)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

(3)请同学用手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

分析得出:骨头能传声。

失去听觉的人能靠骨传导来听到声音。 介绍贝多芬的故事。 3、双耳效应

由学生自习完成。

利用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来确定声音的位置。 三、作业布置

教材第18-1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师要作充分的准备,多做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全探究过程。 立体声

首先,立体声是什么?你应该了解一下。普通立体声(2.0),从声音来源开始。录音时,由两个麦克风同时在声源两边进行录音,录出来的音乐信息是同时进行的双声道。播放音乐时,由双声道进行还原,分别到两个扬声器中(音箱就为两组)(左,右)。利用人的双耳效应,人听到的音乐就会富有立体感。当然两个音箱的摆放要有一定距离。到现在的信息时代,记录音乐已经不用磁带了,改为用电脑。同样的,电脑里的音乐文件一般是双声道立体声(大多数),所以平时(多数)用电脑,手机或MP3,MP4播放器,听到的都是(2.0)的立体声,(当然前提是耳机和音箱没问题)。还有更先进的环绕立体声(7.1),我就不说了,只不过多几个声道而尔(对音箱的要求更高)。


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865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