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央企对接会

央企对接会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1-27 14:10:26 | 移动端:央企对接会

篇一:在对接央企名企中优化产业结构

在对接央企名企中优化产业结构

今年1至5月,庆云县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等多项经济指标同比增幅均在30%以上。去年以来,庆云县把对接央企名企作为撬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在招大引强中膨胀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县以小博大、巧借外力、快速发展新兴产业的有效路子。综观庆云的做法,关键体现了一个字:?干?。

用敢干的气魄解放思想,大力强化对接央企名企观念 工业落后是庆云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多年来一直没有大的突破。新一任县委、县政府领导到任后,针对县域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层次低、企业单体规模小、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和缺资源、缺项目、缺依托等现实问题,先后组织十几批次干部南下北上学习考察,在认真研究发展形势和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庆云突破发展,不突破工业不行;突破工业,不突破大项目不行;突破大项目,不突破新兴产业不行。从而明确了在重点上谋求突破发展、在速度上谋求跨越发展、在动力上谋求创新发展、在质量上谋求科学发展的发展理念;明确了突破工业,提升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城乡建设和?三农?工作?一个突破、四个提升?的发展战略;明确了突破工业必须着力招引大项目、培植大企业、做强大产业、建设大园区、培育大财源的发展思路;明确了着眼未来、培大培强本地企业和高端定位、招引央企名企?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径。同时,他们深刻认识到央企名企在资

金、管理、技术、品牌、市场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抓准,就可以带来全局性的变化,确定把对接央企名企作为激活县域经济全局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当县委、县政府明确对接央企名企这一工作重点后,相当一部分干部认为庆云是小县、穷县、弱县,底子薄、条件差,很难吸引央企名企,明显缺乏信心和勇气。针对这一现实,县里连续两年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持续强化?三种意识?:即敢闯、敢试、敢冒、敢干的开拓意识,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攻坚意识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使命意识。把2011年定为?对接央企名企攻坚年?,2012年定为?对接央企名企突破年?,促进了对接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截至目前,已成功引进4家央企、10家国内外名企,在谈央企2家。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投资50亿元的碳材料项目,已完成20亿元的一期建设;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投资25亿元的新能源项目,已完成2兆瓦的发电装机;中广核风电项目及中国传热新材料与中国北车集团合作项目近期将开工建设。 用快干的思维抢抓机遇,着力增强对接的主动性

在对接央企名企实践中,庆云的干部深刻体会到,央企名企是个大宝藏,但要实现对接招引,必须认真研究其发展需求,抢抓机遇,快赶快上。

他们抢抓了自身区位价值提升的机遇。去年以来,抓住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历史机遇,全方位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县里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建档立册,招商部门每月筛选重点关注企业的动

态信息提供给决策层,县里根据信息及时组织招商人员重点跟踪。同时,持续加大招大引强和区位优势宣传力度,每年在北京、天津、浙江等地和韩国、日本等国家地区开展高层次、大规模宣传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庆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中船重工、中航集团、韩国DNS电子、德国 H+H机械、汉唐高晶光电等一大批央企名企,很快把目光聚焦到庆云这个毗邻京津、充满创业生机的鲁北小城。

他们抢抓了央企名企转型发展的机遇。国家转方式调结构战略的深入推进,使央企名企面临着更为紧迫的转型升级责任。庆云县敏锐洞察到这一重大机遇,超前谋划、积极作为,展开了一轮轮引进央企名企的强大攻势。他们了解到中船重工正在培育发展新能源板块,并在莱芜投资了一家垃圾填埋气发电厂的信息后,多次上门与其所属的齐耀新能源有限公司沟通洽谈利用中澳集团鸭尾物发电项目,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使这一投资25亿元的新能源示范项目落户庆云。

他们抓住了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推动节能降耗、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新时期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他们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将具有核心技术和广阔节能前景的传茂热能项目积极对外推介宣传,最终博得北车集团的青睐。这一?联姻?,不但使传茂找到了快速膨胀的平台,而且使北车找到了新的市场增长点,拓展出两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巨大空间。 用巧干的智慧挖掘优势,全力推动合作互利共赢

最大限度挖掘自身优势,找准与央企名企的对接点是庆云招大引强的制胜法宝。在实践中,他们按照?轻局部、重全局,轻眼前、重长远,轻单一、重多元?的原则,从产业着眼、从长远着眼,挖掘自身优势,整体谋划与央企名企的深度对接,带动了新兴产业迅速发展。

一是以技术优势吸引央企名企。该县传茂热能公司的超导传热技术国际领先,拥有美国、欧盟的16项专利,虽然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和市场前景,但由于企业资金缺乏、市场开发滞后等原因,几年来扩张缓慢。针对这一问题,该县积极引入北车集团与其合作,将传茂热能的高新技术与北车集团强大的资金、市场、管理、品牌等优势相对接,双方在LED灯系列产品、太阳能热利用、机车散热、模组、微热管、轨道交通多领域达成产业化合作,目前已基本完成资产重组工作,2015年将形成销售收入过百亿的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园。

二是以人脉优势吸引央企名企。庆云地处环渤海,与京津地区历史渊源较深,人脉丰厚。近年来,他们通过京津人士积累了一大批人脉资源。如经人引荐,该县与韩国DNS电子株式会社会长朴问钦建立了友好关系,多次邀请朴问钦前来考察,经过反复接洽,最终促成DNS公司与庆云骏风电子公司合资建设总投资12.6亿元的万恒电子项目,该项目2014年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将成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此外,经韩国友人牵线搭桥,他们又与韩国马山自由贸易地域管理院建立了友好院县关系,为双方将来在产业对接、园区建设方面进行更深层次合作搭建起广

阔平台。

三是发挥资源优势吸引央企名企。中澳集团养鸭基地产生的大量尾物,多年来一直未得到充分利用,该县从建立循环产业的角度,积极促使中澳与中船合作,设立了齐耀新能源生物质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园项目,总投资25亿元,该项目利用鸭尾物产生的沼气发电,利用剩余的沼渣和沼液生产有机肥,再利用有机肥发展有机农业,全部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另外,他们发挥本地风力、太阳能等资源优势,与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合作的中广核风电项目,与大唐电力合作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项目;发挥庆云小商品市场集散优势,与中国供销集团合作的农产品现代物流项目等均取得可喜进展。

用苦干的精神紧盯紧靠,努力确保项目成功落地

?对于庆云这样一个穷县小县,能获得央企名企的青睐,关键在于我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和敢打敢拼的闯劲。?一位县领导这样告诉我们。

他们始终用诚心打动客商。为了与央企名企洽谈项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与相关人员没黑没白地奔波于北京、上海等地已是家常便饭,尽管一次次遭到碰壁、一次次受到冷落,但大家的信心从未低落、热情从未消退,始终以真情推介庆云,靠诚意谋求合作。北车、中航、中船三个项目,哪一个对接洽谈也不下百次。有一次,县委书记刘长民预约一位央企业领导,下午才得知该领导当天晚上只能安排1个小时的会谈,便立即驱车进京,提前赶到企业等候,会谈完

篇二:曹勇同志在全市推进与央企合作发展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曹勇同志在全市推进与央企合作发展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9月7日,根据录音整理)

安徽与央企的合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次合作,不仅体现了国务院国资委对安徽经济发展的支持,而且为各个地市、各家企业提供了发展的良机。省政府于8月26日专门在北京召开与央企合作的座谈会之后,各市也都在纷纷推进与央企合作方面的工作,我们一刻也不能怠慢。虽然已经开了几次会议,进行了全面部署,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在积极进行全面摸排,从当前我们准备的情况看,效果是好的,远远超过了省里给我们下达的指标;但目前仍有一些没有落实的地方,有一些项目没有纳入进来。所以,希望通过今天的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进一步加快节奏,全力、快速向前推进。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要高度重视。我们非常重视顶天立地的企业在淮南的发展,淮南与央企的合作在省内各地市中是名列前茅的。淮南有与央企、省属企业合作的传统,有资源优势、良好的平台,加上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很重视与央企的新一轮合作,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刚好这次省政府又推动与央企的合作,是恰逢其时。一要发挥优势,寻求合作。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为安徽与央企合作定了调,主要是三个方面:首先是资源性产业合作,其次是合作建立产业园区,再次是进行重组或并购合作。这三个方面都是淮南的优势所在、发展所在、潜力所在。资源性产业是我们与央企对接的支撑力。无论是亿吨级煤电基地的大煤大电项目,还是煤化工基地的大项目,煤电铝、煤电硅等循环经济大项目,前期成熟,条件具备,是我们签约的重头戏。煤矿方面,杨村矿投资53亿元;电力方面,仅矿业集团与央企合作的项目就超过200亿元,还有平电、洛电、大唐集团、国家电网公司的电力项目;化工方面,我们与中石化在9月份签订协议,首期投资200亿元。所以说,大煤、大电、大化是我们签约的重头戏,是我们与央企合作的支撑力。产业园区是我们与央企对接合作的承接力。我们有100平方公里的沿淮开发园区、100平方公里的合淮工业走廊共建区、100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区,合作空间巨大,是我们签约的增长点。在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亮点很大,还有不少好的项目亟待开发,包括中冶、中建这样的大央企都即将进驻淮南;同时,我们提倡共建园区,在园区建设方面也有不少项目可开发。重组或并购是我们与央企对接合作的源动力。我们不仅有相当数量的存量资产,而且有很多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实力,在一些方面和局部领域甚至具有相当优势,完全可以通过投入增量,提升存量。比如,矿业集团与央企的合作、淮化集团与中石化的合作,正是淮南市这些大企业作为支撑、作为平台,为央企的进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要巩固基础,扩大合作。目前,进驻淮南的10多家央企,既是淮南工业化、城市化的中坚力量,又是我们这次合作对接的“金字招牌”。2008年,这些央企完成产值300多亿元,直接从业人员2万人。实践证明,开展与央企对接合作,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援、技术支撑、项目支撑,而且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作用。

三要靠大靠强,全面合作。央企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所在,是国内同行业中的

佼佼者、雄厚资本的拥有者、先进技术的掌握者、科学管理的运用者、优势产业的主导者,具有独特的产业、科技、人才和市场营销网络优势。加强与央企合作,有利于借助央企这条船,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实现资源、产业、资本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促进淮南在更高层次、更大平台、更宽领域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目前,国务院国资委所属的136家央企共有10万亿资本,投资能力大,扩张欲望强,已经与10个省份进行了对接。湖南共对接资金1800亿,江苏今年2月份对接2220亿,重庆今年6月份对接1000亿,我省近期要对接3000亿。虽然省政府分配给淮南的是160亿,但我们的目标是1000亿,力争全省第一。刚刚统计的项目已达到900多亿,加上矿业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中燃集团等项目,实际上已经超过1000亿元。在省内筹备与央企对接之前,我们就已经做好了与央企合作的铺垫,现在再借助于省政府推动与央企合作这个平台,我们更要冲锋陷阵、更要捷足先登、更要“抢滩”,让大企业到淮南来“扎堆”。

第二,要高效推进。现在,全省17个市都在争分夺秒地推进与央企合作发展,正在上演新的“徽班进京”,现在时间比较紧迫,淮南千万不能怠慢。一要把握时间节点。虽然我们前期已经做了不少铺垫工作,大家都在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的安排积极工作,领导小组也已经成立。但是我们还要抓紧、抓细、抓实。今天会议一结束,该驻点的要立即驻点,该联络的要立即联络,该上门的要抓紧上门,各相关部门要合理分配,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快速行动,抓好对接。豆腐文化节一结束,我就带队进京,全面盯住与央企对接方面的工作。要赶在9月25日三运省长召开汇报会之前,争取在省委、省政府汇报会上有实质性进展。要确保在10月份央企代表团来皖签协议时,见到实际成果。同时,市经委编印了央企情况手册,介绍的比较细,希望大家仔细参考。二要讲究方法对策。全省各地都在行动,都在抢抓,我们怎么办?怎么去对接?一是突出重点,就是要全面掌握每一个央企的战略意图和合作需求,做到知己知彼。二是先易后难,就是把所有项目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分门别类,针对有望签定合同的项目,要进一步细化实化内容;对有合作意向的,要加大谈判力度,落实协议内容。三是有效施策,就是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即一条腿跑央企总部,一条腿跑央企所属的地区性总部。比如,与中石化合作建设煤化工大项目,我们一方面要跑中石化总部,一方面要跑仪征化纤。

三要务求工作实效。与央企合作发展落实的如何,不仅是一项紧迫的发展任务,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强调,要做就要做实,不要虚的。省长王三运要求,不设条件、不限领域、不拘形式、只讲内容。淮南与央企对接的如何,最终体现的不是跑了多少企业、谈了多少项目、签了多少协议,关键是有多少项目落地,有多少资金到位。各协调小组要抓紧调度,综合组要定期通报,通力合作。要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对工作出色、进展较快的要进行表扬,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要批评。

第三,要形成合力。一是领导要推动。各协调小组组长要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现在时间比较紧迫,要靠前指挥、靠前协调,要形成组长亲自抓、具体抓,小组成员全力抓、协同抓的工作格局。对任务分解表中列出的重点项目,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个人,明确时间表。二是部门要联动。各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良好的互动协调机制,确保步调一致,同频共振。办公室要为几个大企业搞好服务、加强沟通,使大项目切实落实到位。同时,借助这个良好的平台、良好的契机,要有一种“兵

临城下”的感觉,把一些项目往前推,尽快把这些项目给签下来。一旦签约,也将加快大项目审批的进度。三是单位要主动。项目单位是央企对接合作的主体。各项目单位要切实增强紧迫意识和主动意识,各县区、开发区和相关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建专门组织机构和工作班子,抽调精兵强将,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接工作,力争谈成一个,签约一个,绝不能上面热、下面冷。同时,要把对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协调小组组长汇报,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领导小组也要发挥主动作用,引导项目单位主动参与对接,积极为项目单位对接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次与央企合作,主要是支援工业化、城市化,这与淮南的发展是吻合的。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把这次央企对接作为一次机遇、一个契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切实做好对接工作、落实签约项目,关键是要落地,使签约企业在淮南生根、开花、结果,转化为支撑淮南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强大动力。

篇三:央企总部真的会外迁吗?会涉及到哪些企业呢?

央企总部真的会外迁吗?会涉及到哪些企业呢? 发改委昨日发布消息称,目前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具体规划将根据编制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出台。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深入,产业转移的势在必行,哪些企业将外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北京第一批外迁公司有207家,主要涉及化工、建材、铸造等门类。记者昨日从北京市相关职能部门一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关于产业的转移最近一直在研究,上个月集中封闭的讨论了一段时间,已经确定了一批企业要转移,包括国企以及央企,涉及到钢材物流、化工等六个行业,由于还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审批,进展不会那么快。央企外迁

需尊重市场力量和规律

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央企总部离京有助降低北京房价”、“迁走20家央企总部可为北京减少50万人”的言论持续发酵,央企总部真的会外迁吗?会涉及到哪些企业呢?“我们总部在北京的只有几百人,搬迁不是解决首都问题的最主要的办法。”大唐发电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的电厂都在北京以外, 除了刚刚建好的高井热电厂,目前该电厂还没有投产,迁出去也不太可能。如果真的需要动,企业会配合,但关键成本会很大。企业的出发点应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提高效益,如果外迁,会涉及到人员安置等很多问题,包括个人的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同样其它电力公司也是一样,因此企业外迁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

“我们没有听到有这方面的消息,也没有相关的考虑,其实我们在北京的总部只是一些行政职能部门,矿区主要都在外地。”中煤能源一位人士表示。

“如果涉及搬迁,就要通过市场的手,用政策和机制来吸引企业,而不是搞‘拉郎配’。”一位建材企业人士表示。与此同时,北新建材、北矿磁材、昊华能源等公司相关人士均表示未听说有相关安排。

“央企总部去哪儿,不仅要服从国家战略和人民利益,还要让市场说了算。”国资委相关人士表示,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央企总部都在北京,国资委监管的113家央企总部在北京只有89家,有24家企业总部在京外。从提取的包括国家电网,中国石化,中国电信以及中国钢研等20家中央企业总部的人数来看,这20家企业人数之和为8557人,其中最多不过2000

人,最少的才61人,即使他们全部迁走,也解决不了多大问题,相反还会影响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该人士称,如果央企总部迁出能够降低房价,央企愿意像当年支持三线建设一样,为国家和首都发展作出新的牺牲和贡献,但央企总部到底去哪,还应尊重市场的力量和规律以及市场化运作和国际化运营。

地市磨拳搓掌

争抢优势企业

随着一体化发展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省市区应声而至希望分一杯羹,尤其是河北地区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积极谋求承接北京转移出来的产业。

据了解,目前保定已经规划了1149平方公里,共34个产业园,为京津产业的转移到本地做准备。在未来发展中,主要依托这34个园区,积极承接京津地区的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商贸物流、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产业转移,重点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商贸物流基地、新机场临空产业基地和社会公共服务基地。与此同时,保定还编制了《保定环首都地区概念规划》、《白洋淀地区空间发展规划》、《保定服务首都对接京津概念规划》等专项规划。

廊坊市目前正组建高规格的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抓紧制定一揽子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工作方案,并积极主动地与中央顶层设计进行全面对接,力争抢先实施。要着力将北京的央企外企和民企总部作为招商重点,密切关注这些高端客户的外迁动向。针对北京准备向外转移的1000多家企业,加强同北京市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拿到企业清单,精心筛选目标,确定重点接洽对象,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地实施攻关,避免低质低效项目进入。把对接京津工作进一步做深做实做细,争取在新一轮对接中抢得先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争做先行军。

河北承德市为此成立了产业聚集区建设推进办公室,为京津冀一体化做推进工作,使产业得以顺利完成对接。目前,该办公室正在与北京方面进行洽谈,希望除了引进三高一低的企业之外,还希望引进高端产业,比如高等院校和医院等。

据悉,除了河北等地,河南,山西、内蒙、山东,甚至上海浦东新区等地纷纷派团专程抵京,希望引进外迁的京企。

京企外迁

亟待政策统一规划协调

“央企总部搬迁不会成为主流。”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接受采访时表示,央企如若搬迁,更多地会把它的一些制造业基地往外搬迁,总部还是会放在北京。例如首钢,其生产车间搬到了河北,但总部依然在北京,对于央企来说,总部在京无论是参加重要会议还是获取政策信息都会很便利,更有利于央企自身的发展。即使是少数央企总部要搬迁,也应根据自身的需要按照比较优势分析来决定搬迁到哪个地方。

东方证券一位分析师同时认为,北京作为首都确实需要外迁部分职能以缓解其交通环保压力,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高度可以拔得很高。但从微观主体角度来看,无论是产业还是人口,外迁的动力并不足,因此需要更高级别的机构统一规划协调。

“京津冀城市群或将成为中国未来最具活力的核心增长极之一和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将逐渐获得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该分析师之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区位特色,比如廊坊可能定位小型的新兴电子和高端装备制造,而唐山的曹妃甸可以承接钢铁等大型制造业、保定可以转移部分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等,未来如何布局还需要政府层面统一规划。


央企对接会》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5932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