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节日庆典 > 端午节 > 端午节习俗及来历

端午节习俗及来历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11 18:32:13 | 移动端:端午节习俗及来历

篇一: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

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

一、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在湖北、湖南、贵 赛龙舟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条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端午节,放假一天(农历端午当日)”据此,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在文化逐渐多元、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着不少挑战。这迫切需要人们与时俱进,既要保持传统,又要适应当今人们需要。

端午节的来历之一: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的来历之二: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端午节的来历之三:恶日说。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桔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端午节的来历之四: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看来,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二、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习俗至赛龙舟: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

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节习俗至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习俗至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端午节习俗至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篇二:端午节由来和习俗

课题:端午(加考前辅导)

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文化的魅力

2、复习观察法、写人、写事方法,与考试相结合 教学重点:感受民族文化,感受快乐课堂

教学难点:复习观察法、写人、写事方法,与考试相结合 教学用具:粽子,雄黄酒,艾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点名

2、点评

二、导入

同学们,今天是什么节日呀?

今天,我们金笔作文的家人们就要在一起度过这个属于我们中国人的节日——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你知道多少呢?竖起你的耳朵听好了,端午节又叫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诗人节等,记住这些回家可以向你的家人炫耀炫耀!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呢?我们这儿比较常见的是吃粽子,看看还有哪些习俗是你不知道的。女儿回娘家、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荡秋千、给小孩子涂雄黄酒、饮用雄黄酒、吃咸蛋、吃粽子、吃时令水果。

今天,我们过端午节,也要来个正式一点的,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

咱们民族文化的魅力。

三、新授

(一)艾草

刚刚进教室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传说艾草是神仙的宝剑。传说,在远古时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来做他的地盘,可是这样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怜悯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个方法。

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宝剑,先去找水怪决斗,在经过了几天几夜以后,神仙终于胜利了。水怪答应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孙,那它就不去侵犯,如果做不到,就让神仙做法砍死。神仙答应了,他们就说好,只要在墙上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就属于神仙,没有的,那就归水怪所有。

到端午的时候,水怪乘着浪头来了。当浪来到一户户人家的屋檐下的时候,水怪总会看见这人家屋檐下挂着一束象宝剑一样的艾草和菖蒲,跑了许多的地方,只淹了一些没人住的空房子。最后,天黑了,水怪只好悻悻的回去了。

原来那天决斗后,神仙就把手中用来做宝剑的艾草和菖蒲洒到了人们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后来,到了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就会在自己家的墙上挂一些艾草和菖蒲,来吓退水怪,以此来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财产。

同时,艾草也有杀菌除虫的功效。夏天到了。艾草正当时。六神也推出了艾草杀菌皂。艾草也是一种中药。

现在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悬挂艾草的传说了,以后让你写民俗文化,应该不成问题吧!接下来,欢迎咱们的另外一位嘉宾登场……

(二)涂雄黄酒

这就是出现在《新白娘子传奇》中的那壶神奇的雄黄酒,白素贞喝了此酒之后,便闪现了真身,吓得许仙两腿直哆嗦,以至于两腿一软晕倒了。

端午节之后,气温升高,炎炎夏日来临,蚊虫就开始猖獗了。给小孩儿的额头上用雄黄酒涂上一个“王”字,不但可以驱蚊虫,还可以像猛虎一样辟邪。今天,我们就来一个涂雄黄酒的仪式,听话的同学可以得到一个“王”字,老师会把对你的祝福融在里边,希望得到老师祝福的同学,都能在期末考试中向老虎一样凶猛,考出好成绩!(给孩子们涂,强调纪律)

(三)吃粽子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粽子来了。爱国诗人屈原抱石跳汨罗江以后,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水中,以免鱼虾吃他的身体。这个习俗延续到今天,已经两千多年了。

我们金笔作文的同学跟别人都不一样,因为我们不仅听话,而且懂得观察。那我们拿到粽子第一件事是?观察?举起来?

(每个孩子一个粽子)用我们的身体的各个器官去感受去观察这颗粽子。

眼睛:1、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小粽子穿着一件件漂亮的绿色外衣,仿

佛是在参加一个盛大的节日舞会。

2、没有拆封的粽子被五花大绑地请到了课堂上,真可怜!

3、我的粽子外衣已经变成了深绿色,甚至有些发黄了,看来它在蒸锅里吃了不少苦头呢!

4、粽子是三角形的,像极了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又像是陪伴着我的三角板。同桌的粽子是四角形的,跟我的不一样,有一个角的粽子已经忍不住探出头来。

5、黄黄的苇叶上一条条深深的纹路,像一条条羊肠小道。

手:1、我刚拿到粽子的时候,一种黏黏的东西就沾到我的手上,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2、粽子热乎乎的,应该是从蒸笼里出来不久吧。

3、粽子外边的苇叶硬硬的,还很粗糙,摸起来有点扎手。轻轻捏捏粽子,会感觉里边的粽子是软乎乎的,真想赶紧拆开把它吃掉。 鼻子:1、刚拿到粽子,一股淡淡的苇叶的清香就钻进了我的鼻孔,紧接着,一股浓浓的迷香也飘进了我的鼻子里,惹得我肚子里的馋虫大脑我的五脏六腑。

2、甜甜的蜜枣味儿,我的这颗粽子是不是蜜枣粽呢?

嘴巴:1、舔上一口,舌尖从软软的黏黏的糯米上滑过,就像触摸到丝滑的丝绸。

2、打开粽子以后,里边可是大有文章啊,糯米、蜜枣、红豆应有尽有,小小的粽子里却装满了祝福。蜜枣象征生活甜甜美美,红豆象征红红火火,糯米象征吉祥如意、五谷丰登。

小小粽子里边有大乾坤啊,只要我们动用我们的器官去观察,就会有奇妙的事情发生。

老师把最真诚的祝福已经送给你们了,现在轮到你们表现了,把你们的祝福也送给老师吧。(让孩子给自己和在场的老师涂雄黄酒)

(四)带五彩绳

刚刚咱们是互相送出了祝福,接下来,咱们要把祝福带在身上,当当当当,要这些线干什么呢?待会儿每位同学都要把这五种颜色的绳子搓到一起做一条五彩绳,然后把它送给你在金笔作文的好朋友或者老师,在做五彩绳的时候把自己的祝福放进去,让带着你做的绳子的同学或者老师,能时时刻刻感受你送的祝福。

四、复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不仅在一起度过了快乐的端午节,也获得了很多写作的素材,现在回想一下,从你进入这个教室开始,这个教室哪些人都做了哪些事,这些人或事如果让你写成作文,你会起个什么样的题目。

人:《有创意的老师》《我的好朋友》

事:《一堂有趣的课》《欢度端午节》《端午节的故事》《一件快乐的事》《一件有趣的事》《假如我是一个粽子》《民俗节日——端午节》《美好一刻》《舌尖上的美味》《美味三角粽》

物:《粽子》《粽子的新发现》

篇三: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小学用)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

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佳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一直到今天,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湖南汨罗市,赛龙舟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

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而在广东,龙舟竞渡之前,要首先进行请龙、祭神的仪式。

赛龙舟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除了端午节之外,也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如果从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个说法去理解,它现在已经超越了一项体育运动的范畴,变成了一种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精神图腾。

端午节戴佩饰香包之类的小物件也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香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缝成的。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颜色鲜艳,袋囊内的填充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端午节习俗及来历》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6532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