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节日庆典 > 端午节 > 端午节教学设计

端午节教学设计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11 18:37:26 | 移动端:端午节教学设计

篇一:《端午日》教学设计

《端午日》教学设计

盛桥镇东岳中学徐国俊

适用教材: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着重描写端午日赛龙舟场面的短文,全文紧扣“端午日”这个文题,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全文语言准确生动、简练明快;结构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教学目标:

㈠ 知识储备点:

1、积累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习运用准确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进行精彩的场面描写。 ㈡ 能力培养点: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象的能力。

㈢ 情感体验点:

了解端午风俗,丰富生活经验,感受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励争先、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

2、精彩的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

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写精彩的场面。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讨论课

基本教学思路:

1、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理清写作思路,概括文中所描写的三个场面。

3、对场面进行讨论、分析,感受端午节的热烈气氛。

4、学习文中场面描写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我国传统的三大节日中,最为热闹、团圆之意的乃是“春节”;一年中月儿最圆,又兼有思念亲人之意的便是“中秋节”;还有一大传统节日,便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了。(学生交流端午节的由来,本地区端午节的风俗。)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湘西,看看那儿的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教师结合注释适当补充有关内容。

三、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多媒体出示)

蘸酒(zhàn) 擂鼓(léi) 茶峒(d?ng) ...

老鹳河(guàn)伶俐(líng)(lì)泅水(qiú) ....

四、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多媒体出示)

⑴ 课文第一节描写了全茶峒人端午日到长潭观看赛龙舟的欢腾场景,这是全文的重点,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节共写了几个场面?

⑵ 全文介绍湘西的端午日风俗主要有哪些?对湘西端午日风俗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⑴ 三个场面描写:① 到河边看划船;② 河上赛龙舟;③ 胜利者领赏。

⑵ 文中介绍的端午日风俗有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赛龙舟、赶鸭子竞赛等。详写龙舟竞赛,略写赶鸭竞赛。

2、分析赛龙舟场面。(多媒体出示)

学生思考:⑴ 课文从哪些方面渲染节日赛龙舟的气氛?

⑵ “河上赛龙舟”一节从哪些方面来写赛龙舟场面的?

⑶ 赛龙舟后得胜队有何奖励?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来参加此项活动?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后,选代表回答,教师点拨:

⑴ 作者注意渲染气氛,为了突出节日的喜庆氛围,全文一开始就用了三个“莫不”句展现了人人参与,一个不漏的场景,为下文龙舟竞渡为什么如此吸引人设置悬念;待到描写两船竞赛达到高潮,又引出“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联想,催人遐思,鼓声冲天,士气高昂的种种景象,突出了民乐。(结合三个场面)

⑵ 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既写了赛龙舟时,桨手们拼命划桨,锣鼓震天的景象,又通过围观人的万人空巷,呐喊助威,将赛龙舟的热闹激烈推向了高潮。

⑶ 教师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明白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3、教师引导分析追鸭子的场面。(多媒体出示)

⑴ 追鸭子活动设置的目的。(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

⑵ 参与追鸭子的人员。(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

⑶ 追鸭子的场面及人们的心情如何?(场面很热闹,说明了当时的喜庆气氛,热烈、欢腾,人们也非常开心。)

⑷ 延伸拓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课下时绘声绘色地给同学们描述一番追鸭子的场面。

五、课堂小结

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中的探究与练习。

2、完成基础训练上的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端午日

沈从文

① 到河边看划船

② 河上赛龙舟(详写)

“民乐”

③ 胜利者领赏奋发向上、合作争先(中心)

赶鸭子(略写)

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的重点在于研究精彩的场面描写。课文主要写了龙舟竞渡和赶鸭竞赛两个场面,展现的风情和作者的用笔各具特色,宜引导学生学习并体会详略得当、动静结合、绘声绘色等写法的作用。针对这一点提出的问题,学生基本上能通过合作交流来完成,回答较为准确。因此,教师可把教学重点放在课后的“延伸拓展训练”中,指导学生完成写作训练。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篇二:小班端午节活动教案

活动名称:快乐端午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粽子、鸡蛋、艾蒿、荷包、五彩线、端午图片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端午的由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端午节的由来,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谈谈端午的习俗。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艾蒿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习俗)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2)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3)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驱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4)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学习儿歌《五月五》。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1)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2)认识粽叶。

师: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3)幼儿品尝。

师: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4)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共同品尝端午食品。

篇三:端午节教案

端午节活动方案

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 王海丽

活动目的:

1.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端午节的

各地风俗习惯。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了解一些

传统节日常识,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

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

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

统习俗。

活动准备:

收集端午节图片及相关资料 排练舞蹈、手工,收集古诗等。 活动过程:

一、导语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

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

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

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

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

应冷淡,

而对外国节日却很热衷。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应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全民人文素养。

这次主要围绕端午节展开一次实践活动。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很多。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二、过程:

1.课件出示端午节图片,让学生感受节日气氛。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课后收集关于端午节资料。

(1)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

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2)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

3.课件出示各地端午节风俗习惯。

(1)让学生了解各地端午节风俗,比较有什么不同。

(2)让学生了解本地端午节风俗,并结合自己每年过情景。讨论交流。

4.小组比赛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及谚语。

端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三、动手活动

1演话剧屈原

2.学生小组比赛动手包粽子。感受节日氛围。

四、说一说这次活动的收获。

五、总结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

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教学设计》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656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