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陶庵梦忆序》(高二选修教学案例)
一、 导入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里的痴人指的是谁?明确:张岱
张岱(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1689年清康熙十八年),字,又字,号、别号,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寻梦》《夜航船》等文学名著。
《陶庵梦忆》是张岱在之后所著的一部书,杂记他从前的种种见闻。
序有书序和赠序,本文中的序是,是说明写作缘起或写作目的的。
三、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反复出现的一个字是什么?
2、张岱将什么看成是一场梦?
明确: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四、 文本研读:
1、 张岱为什么说“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①以前是怎样的繁华,哪些字词是体现繁华的?从哪些方面写?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体现繁华生活的词语有:
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七组词。
从戴,穿,吃,住,行五个方面体现过去生活的繁华奢靡。
②哪些词句体现了现在的生活?
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瓶粟屡罄,不能举火。 笠、蒉、衲、苎、藿、粝、荐、石、绳、瓮、烟、粪、途、囊
表现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由此可见现在的生活痛苦不堪,惨淡凄凉。
资料链接: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弟,家常渊源,“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自为墓志铭》)
资料链接:“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篇二:语文教学:人教版选修教材《陶庵梦忆序》教案及学案
语文教学:人教版选修教材《陶庵梦忆序》教案及学案
《陶庵梦忆序》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品读文本,体会复杂的心情
3、理解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这里的痴人指的是谁? 明确:张岱(板书痴人)
二、解读痴人
1、初读课文,找出体现身份的句子
陶庵国破家亡 明末清初人(亡国之人)
无所归止,披发入山明亡后避居山中(气节高尚)
因《石匮书》未成 好弄笔墨 作家(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 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荣
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布衣素食,生计维艰
2、思考:以前是怎样的繁华,哪些字词是体现繁华的?从哪些方面写? 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
(繁华体现:戴,穿,吃,住,行)
资料链接:
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弟,家常渊源,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自为墓志铭》)
如今贫苦生活又是如何?
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
资料链接: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自为墓志铭》)
文章中还提到哪些痴人?其痴体现在何处?有何相似之处?
西陵脚夫: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
中式寒士: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
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三、何谓痴梦
文中提到哪些痴梦?其实质是指什么?
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放逸优游的前尘往事
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魂牵梦绕的故国旧事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呕心沥血的文学创作
四、体味痴情
1、今昔生活境遇反差如此之大,那么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可通过哪些句子体现?
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悔——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虔诚信徒
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喜——喜而实悲
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悲——艰辛酸楚
(悔邪?喜邪?悲邪?悔而翻喜,喜而实悲,这是痴者的心情。)
2、与两个痴人有何相同之处?
痴人忆梦记梦,真邪,梦邪?
梦:希望像西陵脚夫,眼前的困境是大梦一场,
真:又希望如寒士,以前的盛况不是梦。
(真而成梦,梦又似真,这是的心态。)
3、复杂的心情和复杂的心态背后隐藏的真正的情感是什么?
大梦将醒,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雕虫指写作,此处指《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寄托故国之思、黍离之悲。
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作自挽诗,每欲引决,亦可作为例证说明念念不忘旧朝,故国之思不可磨灭。
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文人名心难化,卢生名根坚固,烧之不失,那么对张岱而言又是什么坚固呢?
坚固的是他那种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传达出了不可磨灭的黍离之悲,不可不谓之痴!
五、赏析艺术特色
1、悲切深沉的今昔对比
在文中前半部分将自己晚年国破家亡、捉襟见肘的潦倒境况与当年繁华靡丽的生活对举,昔日甘旨 温柔 爽垲 香艳 舆从的优游生活,如今只剩下以藿报肉,以粝报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甕报牖 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让人不得不感慨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正如他在自作的《墓志铭》中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这一切,他在晚年回忆往事的时候,悔恨有加。所以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于此可见其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的缘由,更让人感叹游走在现实与梦幻中的的神笔。
2、信手拈来的恰切比喻
在简括了本书不次岁月不分门类的特点之后,对自己痴迷本书的现实状态自嘲为痴人前不得说梦。为了将自己的痴状形象化,他写了两个痴人的旧事。与其说是听似言之凿凿的旧事,不如说是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的两个贴切的比喻,大可不必信以为真,只需领会其意趣便可。西陵脚夫惟恐其非梦,而中试寒士则惟恐其是梦,虽然愿望不同,但作为痴人的本质和是一样的。这样,看似虚化的比喻,在的信手点染下,化虚为实,与的实际状态相连,让人心领神会。
3、真切可感的精当典故
在文前描摹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的心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死在首阳山的事迹;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之时,写到《枕中记》中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醒来之后黄粱尚且未熟的典故;而提到自己写作时仍旧名心难化名根不失时,再次写到梦中卢生在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拓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的典故。这样,现实的心理状态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典故引用中,从无形无声走向了具体可感。
六、总结
张岱,他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痴人,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虔诚信徒;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但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
在《陶庵梦忆序》里,的国破之恨、故园之思和亲历沧桑易代巨变后的心灵之痛,在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的表达形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陶庵梦忆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品读文本,体会复杂的心情。
3.了解序的写作特点。
一、导入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里的痴人指的是谁?
明确:张岱
二、简介、解题:
1、张岱(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1689年清康熙十八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家、 家、 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是公认成就最高的 代文学家,其最擅长 ,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寻梦》《夜航船》等文学名著。
2、解题:《陶庵梦忆》是张岱在 明亡之后所著的一部书,杂记他从前的种种见闻。有 和 ,本文中的序是 ,是说明写作缘起或写作目的的。
三、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渫恶吏 (
)
(2)口呿舌挢 (
)
(3)主谳者 (
)
(4)或随有瘳 (
)
(5)不羁晷刻 (
)
(6)遘者 (
)
(7)以篑报踵 (
)
(8)以苎报絺 (
)
(9)仇爽垲也 (
)
(10)以粝报粀 (
)
2.解释加点字。
(1)作而言日 (
) (2)与饮食之气相薄 (
)
(3)迩年狱讼 (
) (4)颇有奇羡 (
)
(5)渫恶吏忍于鬻狱 (
) (6)与胥平表里 (
)
(7)以荐报床 (
) (8)犹思摹榻二王 (
)
3.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字是什么?
4.张岱将什么看成是一场梦?
5.翻译(供自学参考)。
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瓮中经常无米,不能煮饭疗饥。我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之家,很享用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果报: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荐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柔之物相对;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以前的各种罪案,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
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黄粱都已煮熟,车子已从蚁穴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打发?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排比,以与《志林》相差别。偶而拿出一则来看看,好象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却反而自己高兴。我真可说是不能对之说梦的痴人了。
以前西陵地方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交,把酒坛子打破了。估计无从赔偿,
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能是梦便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忽忽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了,但还在弄雕虫小技,这又是在说梦话了。因而叹息具有慧业的文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难改,正如卢生在邯郸梦已要结束、天就要亮的时候,在其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榻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一样。因此,其一点名根,实在是象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还是烧不掉的。
四、合作探究:
1、 张岱为什么说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以前是怎样的繁华,哪些字词是体现繁华的?从哪些方面写?
哪些词句体现了现在的生活?
表现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2、文中在张岱看来造成这种今昔巨变的原因是什么? 那么难道真是他以前过于豪华的生活使之现在遭到报应吗?让他生活的如此凄凉困窘?
3、前半生生活风流浪漫,天天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但清兵南下后,国破家亡,以往的一切不复存在。国虽亡,家虽败,但国仍在心中,所以我们说张岱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在这种情况下他是如何面对这种今昔巨变,以何来支撑?
五、检测练习:
1.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
(2)平生不治经学,爱读史书以及诗文词集,传奇说薄之类,糜不览究。
(3)或有自云高古而有唐宋者,板桥辄呵恶之。
2.语言文字运用
张岱对文字的痴迷让你想到什么?(200字左右)
篇三: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陶庵梦忆序》精编教案
《陶庵梦忆序》教案
教学参考
0924 1426
《陶庵梦忆序》教案
一、 导入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里的痴人指的是谁? 明确:张岱
二、 简介、解题:
张岱(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1689年清康熙十八年),字 ,又字 ,号 、别号 , 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寻梦》《夜航船》等文学名著。
《陶庵梦忆》是张岱在之后所著的一部书,杂记他从前的种种见闻。
序有书序和赠序,本文中的序是 ,是说明写作缘起或写作目的的。
三、整体感知 把握内容
1、反复出现的一个字是什么?
2、张岱将什么看成是一场梦?
明确: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四、 文本研读:
1、 张岱为什么说“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①以前是怎样的繁华,哪些字词是体现繁华的?从哪些方面写?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体现繁华生活的词语有:
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七组词。
从戴,穿,吃,住,行五个方面体现过去生活的繁华奢靡。
②哪些词句体现了现在的生活?
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瓶粟屡罄,不能举火。
笠、蒉、衲、苎、藿、粝、荐、石、绳、瓮、烟、粪、途、囊
表现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由此可见现在的生活痛苦不堪,惨淡凄
凉。
资料链接: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弟,家常渊源,“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自为墓志铭》)
资料链接:“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自为墓志铭》)
2、文中在张岱看来造成这种今昔巨变的原因是什么?
“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认为是一种因果报应)
在这段文字中,提到了“罪案”这个词,我们不难看出表达出的反省忏悔之意,不过,该反省忏悔的应不应该是他这样一位没有任何官阶的“平民百姓”,不是,而应该是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和那些显赫一时的权臣。从这个角度来看,张岱不仅是个人在反省忏悔,也是在替一群人进行反省忏悔,替一个王朝进行反省忏悔。
那么难道真是他以前过于豪华的生活使之现在遭到报应吗?让他生活的如此凄凉困窘?
其实是国破家亡
3、前半生生活风流浪漫,天天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但清兵南下后,国破家亡,以往的一切不复存在。国虽亡,家虽败,但国仍在心中,所以我们说张岱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在这种情况下他是如何面对这种今昔巨变,以何来支撑?
“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饥饿之余,好弄笔墨。”“余今大梦将寐,犹事雕虫。”
五、合作探究
1、对文字的痴迷让你想到什么?
2、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己逝的宗族,他的遭遇足可以使他内心痛苦以致郁郁而终,但对文字的痴迷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
六、 拓展延伸及作业:
文中复杂的情感其实是张岱复杂的人生态度的体现,张岱的人生态度中最能触动你的是什么?就其一点来谈即可。(不少于200字)
资料链接: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自题小像》)
七、 总结
张岱,他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痴人,
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虔诚信徒;
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但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他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
板书
陶庵梦忆序
张岱
痴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