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指导
附件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指导手册
2014年12月
目 录
1 前期准备 ....................................... 1
1.1组织机构 ................................... 1
1.2工作方案 ................................... 1
1.3普查依据 ................................... 2
1.4普查内容 ................................... 3
1.5相关要求 ................................... 3
2普查实施 ....................................... 6
2.1召开会议 ................................... 6
2.2组织培训 ................................... 6
2.3资料调绘 ................................... 6
2.4现场踏勘 ................................... 6
2.5探测实施 ................................... 6
3验收与归档移交 ................................. 8
3.1成果验收 ................................... 8
3.2内容检查 ................................... 8
3.3编制报告 ................................... 8
3.4组卷归档 ................................... 8
3.5成果移交 ................................... 8
4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 9
4.1系统目标 ................................... 9
4.2软硬件环境 ................................. 9
4.3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内容 ...................... 10
4.4功能要求 .................................. 11
4.5系统安全 .................................. 12
4.6信息动态管理 .............................. 16
1 前期准备
1.1组织机构
1.1.1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与职责
城市人民政府发文成立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市领导任正、副组长,发改、财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安监以及市政公用、通信、广电、电力等管线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
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级相关文件精神,做好统一领导,推动地下管线普查工作;负责普查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负责重点、突出问题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完成相关工作。
1.1.2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与职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牵头部门主要领导兼任,成员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领导。
主要职责是做好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地方普查标准规范,组织好普查成果验收和归档移交等工作。
1.1.3管线权属单位职责
按照普查领导小组部署的工作任务,组织和完成各项具体工作。包括: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对所属地下管线及附属设施、场站设施电子和纸质数据及相关属性数据等资料进行整理,向办公室汇交;对普查成果中的所属管线信息进行审核确认;负责所属管线事故隐患排查,提出整改意见。
1.2工作方案
1.2.1一般要求
制定普查工作方案,包括基本情况、总体目标、工作内容、基本要求、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工作流程、组织方式、实施计划、质量监控、时间安排、经费预算、主要成果、数据管理和应用模式及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等。
1.2.2质量保障制度
建立普查工作检查验收质量保障制度,实行全过程监管。制定统一的技术方案和标准,开展技术培训。明确责任目标,建立考核奖惩制度。
1.2.3更新维护机制
建立地下管线信息动态更新维护机制。及时采集、入库竣工数据,定期开展数据修(补)测绘,即时交换数据。
1.3普查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
(2)《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
(3)《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7.1-2007)
(5)《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
136号)
(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7)《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8)《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
(9)《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隐患排查治理数据规范》
(安监总厅规划(2014)97号)
(10)相关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规范
1.4普查内容
1.4.1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
主要内容:种类、数量、功能属性、材质、管径、平面位臵、埋设方式、埋深、高程、走向、连接方式、权属单位、建设时间、运行时间、管线特征、沿线地形以及相关场站等信息。
管线种类主要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不包括油气管线)等。
1.4.2事故隐患排查
事故隐患排查应全面摸清存在的结构性隐患和危险源,特别是要查清重大事故隐患。由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制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管线权属单位排查具体情况。包括:隐患地点、隐患类别、隐患部位、隐患描述、责任单位、责任人、是否有安全标识、是否采取整改措施等。
1.5相关要求
1.5.1资料调绘要求
(1)资料调绘定义
资料调绘是指将现有管线资料(示意图、设计图、施工图、竣工图等)进行搜集、分类、整理,并转绘到基本比例尺底图(交通图、地形图、正射影像、道路规划红线等)上,作为地下管线探测作业参考的依据。资料调绘工作应在开展管线实测工作前完成。
(2)数据来源
篇二:地下管线普查情况说明
泸州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情况说明
1、项目概况
城市排水管网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渍、排涝、防洪的骨干工程,也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城市排水设施的污水、废水、雨水等进行监测管理,是城市排水设施日常维护和安全运行的可靠保障,也是促进城市水环境改善的必要和有效手段。因此科学组织排水管线普查,建设“数字排水”管理平台,实现对排水设施的精细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目前,泸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已将泸州市主城区“数字排水”系统平台建设项目列为重要项目之一。整个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管网普查建库、主要管线病害调查治理、“数字排水”综合管理系统(管线信息系统)建设。
泸州市城市排水管线普查,由泸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组织实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六地形测量队承担完成。
2、普查范围及工作内容
普查范围为泸州市主城区,管线长度约400公里,普查对象为城市主干道和支路以上的道路沿线范围内的排水管线。企事业单位、院校、庭院内部、封闭小区、待开发的居民生活区不查,但穿越上述区域构成完整管网系统的主干管线须查明。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一二级排水管线(雨水、污水、雨污合流)空间位置及管径的调查与测量。
(2)查明排水管线地表上的建(构)筑物:污水处理厂、泵站、化粪池、沉淀池、暗沟、地面出口等的相关情况。
(3)查明排水管线附属设施:窨井、检修井、雨、污水篦、溢流井、闸门井、出水口等的基本情况。
(4)普查成果的图形、属性一体化的数据建库处理。
3、项目进度安排
此次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合同期限:2014年10月20日开始, 2015年3月
18日完成。
4、项目资金筹措情况
该项目资金为财政拨款资金
泸州市城市排水设施地下管线普查,经过泸州市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招标采购,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第六地形测量队中标,2014年10月20日签订合同,2015年3月完工,已经完成排水管道普查410Km;2009年我单位普查过一次,长度200 Km,到目前为止,累计普查排水管道610 Km。
610 Km排水管道,全部按照四川省建设厅普查导则的要求进行普查工作。 评标办法技术方案中的说明:“承诺免费把泸州在2009年城区进行的管网普查成果导入此次普查成果内,得3分,未提供承诺函的不得分。”
泸州在2009年对城区进行了部分管网普查,长度200Km,管网普查进行了以下项目:
排水检查井:井大小、井深、井盖大小、井盖材质、修改日期、图上点号、图幅编号、地面高程、旋转角、纵横坐标、特征、特征点编码、符号编码、街路名称、附属物;
排水管线:修改日期、埋设位置、埋设方式、权属单位、管材、管线类型、线型编码、起点终点埋深、街路名称、起点终点编码、规格、备注、建设年代;
投标人如承诺,需把以上内容导入此次的普查成果结果中。
上述2009年对城区排水管网普查不能满足现行的规范、导则要求,拟进行补充测量普查,增加相应内容,但不属于本次采购范围。投标人可对该部分普查另行补充表格单独列表报价,该报价不作本次评标依据,不影响本次投标。
1.1普查范围:普查范围为泸州市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排水管线长度约380公里,普查对象为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区间连接道路以上的道路沿线范围内的排水管线。企事业单位、院校、庭院内部、封闭小区、待开发的居民生活区不查,但穿越上述区域构成完整管网系统的主干管线须查。
主要工程内容如下:
①上述区域排水管线(雨水、污水、雨污合流)空间位置、管径、材质、形状等的调查与测量。
②查明排水管线地表上的建(构)筑物:污水处理厂、泵站、化粪池、沉淀
池、暗沟、地面出口等相关情况。
③查明排水管线附属设施:窨井、检修井、雨、污水篦、溢流井、闸门井、出水口等基本情况。
④普查成果的图形、属性一体化的数据建库处理。
1.2普查对象
雨水、污水、雨污合流管线、城市防洪排水沟渠
二、普查执行标准
2.1执行现行国家(或行业或地方)适用的标准(规范、规程等),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使用规范的名词、术语。
2.2 技术规范:
2.2.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范》(CJJ61-2003);
2.2.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2.2.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T 73-2010);
2.2.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一部分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8);
2.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8);
2.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2.2.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2013年6月)。
三、工程进度
3.1乙方在投标文件中的普查方案,甲方对其进度计划提出质疑和修正时,乙方在签订合同后三天内提供修正的普查方案,甲方代表将在三天内批复。
3.2 合同签订后150日历日内提交成果资料。
3.3成果验收、评定具体时间另定。
四、成果提交
按照招标人要求提交相应内容和格式的成果。
五、质量与验收
普查质量按《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CJJ61-2003)、《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2013年6月)进行质量评定与验收。本项目需经由采购人及其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复查合格方才认定为验收合格。
篇三:论地下管线普查的重要性
1 危险的城市地下管线
城市地下管线对于现代城市正常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另一方面,受历史和地理因素影响,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普遍存在着设备老旧、分布不合理且过于密集等特点,成为影响城市运行和市民正常生活的潜在危害隐患,甚至成为当地居民的“夺命线”。
2014年8月1日,台湾高雄市前镇区多条街道陆续发生可燃气体外泄,并引发多次大爆炸,造成32人死亡,321人受伤,损失初估超过数十亿新台币。台湾相关部门称是丙烯外泄肇祸,高雄环保部门也说,华运仓储管线连接到李长荣化工,造成石化液体流到路旁的侧沟,再到箱涵,沿着雨水下水道一直流窜,最终让多家单位的地下管线发生连环爆炸。经高雄市政府等单位调阅管线图,却找不到该箱涵位置,也无法确认该箱涵的建造单位及建造时间。高雄市副市长吴宏谋于7日表示,市府是综合所有搜集的图资,判定气爆箱涵应属1991年至1992年间的岗山仔二之二号道路排水干线工程。水利局副局长廖哲民则称该局不知有此箱涵,因此未列入巡查范围。中油发言人张瑞宗表示,当年管线施工时曾因发现下水道箱涵而更改设计,推测是后来施工的下水道工程,将管线包覆进去。
2013年11月22日,山东省青岛市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事故(简称“11·22”事故),这起被称为中国油气管道史上最惨烈的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从2013年“山东省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爆炸致62死”的事故,到2014年的“台湾高雄市1日凌晨发生燃气爆炸,至少造成32死321伤”。再到并不少见的各种城市地陷事故,是什么让城市的地下管道如此危险?除了管线老旧等客观原因,更多的则是因为人为因素:规划缺位、多头管理、重建轻养,最终导致反复开挖路面的“马路拉链”现象成为“家常便饭”,一些事故也因此而生,轻者停水、停气、断电及通讯中断,重者危险气体泄漏、燃气爆炸事故。
图左:高雄可燃气体外泄爆炸现场
图左: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现场
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到2013年,全国共发生75起典型管线事故,直接因地下管线事故而产生死伤的事故共27起,死亡人数达117人,全国地下管线事故正从潜伏期进入爆发期。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
2 管线普查的问题与现状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勘察院副总工程师江贻芳在2012年所做的国内地下管线的调查显示,2000年-2011年间,中国共有253个城市开展过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尚有很多城市未进行地下管线普查。
受历史、地理以及其他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现实中“情况不明”,“谁都在管,谁都不管”,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 受传统城市管线管理观念影响,在对城市管线进行规划和施工中缺乏规
范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2) 由于前期城市地下管线设计施工中缺乏对管网分布等基础性资料的整
理汇总,造成城市地下管线基础性资料相对欠缺;
3) 由于对城市地下管线缺乏足够重视,造成在管理城市地下管线过程中监
管力度不足,整体管理混乱;
4) 一般城市的地下管线的产权主体涉及至少几十家单位,例如自来水公司、排水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电信公司、电力公司、政府、部队和各工矿企业等,管线的规划、建设、维护管理大多由各单位自行负责。除各自为政造成的巨大资源浪费外,城市地下管线信息不详、道路无人统管,也是造成管线维护和管理毫无章法的原因;
5) 在对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中,过多注重对城市管线的敷设施工,而缺乏相
应的维护保养,造成城市地下管线使用寿命严重缩短。
随着科技技术不断进步,城市地下管线在数量、材质以及敷设方法等方面较过去有较大改变,这对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和普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应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地下管线普查技术,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支持。
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城市地下管线分类不同。按管线材料材质分,城市地下管线可分为金属管线(又分为以钢材和铸铁等金属为主的金属线和以铝、铜等金属为
主的金属管线)、非金属管线和水泥管线。
当前,现代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地下管线呈现出系统化、多元化、复杂化、动态化以及隐蔽性等特点。敷设地下管线的方法也向着经济、安全、环保等方向发展,诸如地下管沟敷设、架空敷设、直埋敷设、非开挖敷设以及共同沟敷设等。
为摸清地下家底,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提出了“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任务。2014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能源局等5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全国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摸清地下家底。在普查的基础上,我国将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管线信息系统,这意味着经过全面“体检”的城市地下管线,将迈入大数据时代。2015年4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切实发挥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在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中的保障服务作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测绘保障服务的通知》。
3 普查的意义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程加快,城市地下管线种类和数量也逐年增加。地下管线作为城市的生命线,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形成完整、准确的地下管线档案信息资料,可以为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改变传统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为保障地下管线安全运行和减灾防灾、应急响应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因此,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意义重大,是一项战略性基础工作,主要体现在 :
1) 开展普查有利于解决城市地下管线资料不全、不准和不现势的问题,建
立完整准确的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资料;
2) 开展普查有利于促进改变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
和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 开展普查为保障城市地下管线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为城市建设发展
和城市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4) 开展普查可以为管线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准确的地下管线基础信息,
适应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4 地下管线普查方法与技术分析
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时,应遵循一定的普查原则:
1) 先对具有明显特征的且容易普查的管线进行普查,再对具有隐蔽性的较
难普查的管线进行普查,同时由浅及深的开展。
2) 管线普查过程中应优先选用具有高效、便捷和安全的普查方法,以此提
高普查效果,降低普查成本。
3) 对于具有复杂性的管线普查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普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增加普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通常在管线普查过程中,选用较为确定的管线作为验证参考点,并对普
查管线进行相关验证。
总之,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应兼备科学性、合理性和高效性原则。 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和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导致这一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2]。基于此,应加强对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就当前应用较为普遍的三种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进行分析。
4.1 普查方法
通常情况下,将地下管线分为未还土的地下管线测量和已竣工的地下管线测量两种,未还土的地下管线是指通过直接测定地下管线的特征点来完成管线的测量工作,而已竣工的地下管线则指对所有的已还土的并且竣工完成的地下管线的测量工作,其主要是采取物探的方式将所有特征点反映到地面上,之后再测量定位出各类地下管线的特征点,并且在图上对其进行编辑,以形成需要的地下管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