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心得体会 > 教师笔记 > 孟子译注读书笔记

孟子译注读书笔记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15 06:16:03 | 移动端:孟子译注读书笔记

篇一:《孟子》读书报告

孟子的道德修养理论探析

——读《孟子译注》有感摘 要:孟子作为我国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建立了一套以性善论为基础、以“内求外修”

为特征的道德修养理论体系。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下,诠释孟子道德修养理论的主

要内容,为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现代创新提供更多的思想源泉与精神动力,对提高个人道德

修养和规范社会道德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性善 养气 道德修养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

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的思想非常丰富,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以民为本,“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提出性善

论,人皆有“恻隐之心”。同时,孟子言“吾善养浩然之气”,提出了很多道德修养理论。他

提倡做人应该舍生取义,重气节,人要有信念,有理想,而且要坚定,为人不能贪财好色,

迷恋享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他自己一生也在身体力

行自己的主张。如果他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君王的认可,即使自己被授予高官,他也绝不为厚

禄所动,宁愿辞官回家,过着布衣素食的简朴生活。孟子讲究气节,重义轻财,看重精神层

面上的愉悦,不过度追求物质享乐,宁愿简衣陋室,悠然过活,也不肥马轻裘,奴颜婢膝。

这也是孟子寿高达84岁的原因之一。 《孟子》一书为儒家的重要著作,共计14章,1对后世在思想上、文学上均有重大影响。

此外,书中还蕴藏着不少养生思想和道德修养理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性善论 1 本文主要参考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 在中国道德教育史上,孟子是第一个提出“性善论”的思想家。孟子将孔子“性相近”

的观点进一步发展为“性善论”,成为其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前提。孟子认为,“人之初,本

性善”,也就是说,人生而具有潜在的“善”的本性。《孟子·告子章句上》曰:“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认为,

正是这四心,形成人们的“仁义礼智”四德的发端,“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第200页)“仁义礼智”即“四端”是人性善的集中体现。同时,孟子又认为,人的道德根

源于人性,表现为人的善行,但人与生俱来的善端,能否保持善的本性,在后天的实践中加

以自觉的培育修养,使其得到充分的扩展,从而才能真正体验人性之魅力,成就“大丈夫”

式理想人格,达到至善境界。故而,“人皆可以为尧舜。”同时,孟子常在书中提到“恒产”与“恒心”。“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

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13页)可谓,衣食足,知荣辱。如果让

民众食不果腹,那道德文明建设从何谈起。所以,孟子主张君主应施仁政,不与民争利,使

民以道,以仁治天下。

诚然,孟子的以“性本善”为基础的道德本原说,虽然在理论上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先验

论,但开创了比较完善的性善论理论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精神,我们要批判地

继承孟子思想的精华。

二、养心性,重理义,存心寡欲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

寿不贰,何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233页)孟子认为保持人

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这种安身立命的方法,可使人颐养天年。存心养性之要在于通于理

义,故在《孟子·告子章句上》中曰:“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

所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当豢之悦我口。”(第202页)心之相同之处是什么呢?是理,是

义也。所以理义使我高兴,如同牛羊猪肉合乎我的口味一样。在养心性方面,孟子很看重孝,

一再以舜为例,推崇孝道。“大孝终身慕父母”。孝乃首善。

明人心通理义,就能不被物欲所蔽,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

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能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饱以德。

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顾人之文绣也。”(《孟子·告子章句上》)(第210页)意思是说:希望尊贵,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但每人自己都有可

尊贵的东西,只是不去想它罢了。别人所给与的尊贵,不是真正值得尊贵的。赵孟所给与的

尊贵,赵孟同样可以使它下贱。《诗经》说:“酒已经醉也,德已经饱了。”这是人的仁义之德

很富足,也就不羡慕别人的肥肉细米了;到处皆知的好名声在我身上,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绣

花衣裳了。应该说,孟子这种存心养性,重理义而养神志,与人的健康长寿有利。

三、养浩然之气

孟子关于“善养浩然之气”的论述见于《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46页)。孟子在齐为

卿相,高足公孙丑问他是否因此而动心,孟子答道:“我四十不动心。”接着,师生二人逐个

评论北宫黝、孟施舍、曾子和告子之勇及其不动心之道。谈到自己之所长,孟子说:“我知言,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答道:“难言也。其为气也,至

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孟子所说的

气,是指表现于实际行动中的精神力量。孟子强调这种精神力量的获得,一方面是靠理性认

识掌握了道与义形成的;另一方面,还要靠持久不懈的修养和锻炼,即所谓“以直养而无害”,

持续地以直道、正义来培养。同时,孟子也认为,养气以达到不动心,是一个长期、艰苦的

道德践履过程。人们以仁义道德为指导,积极地、循序渐进地、顺其自然地、一步一个脚印

地进行道德的践履,久而久之,当人们自反其身感觉到“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时,内

心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一种理直气壮的正义感,从而表现出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大

无畏气概。

从养生上说,有了“养浩然之气”,人就有了凛然正气,就立得正、站得直,铮铮铁骨,

活得潇洒洒脱,自然会长寿。与此相适应,孟子在伦理养生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有

舍才有得,这种超脱,相反会成为人抵抗厄运、抵抗戕害、保证生命质量的精神动力。他提

出重气节的主张,使人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再以“心

志统气”,控制自己的情感,便能成德。从境界上说,有了这种“浩然之气”,人就达到了“至诚”的境界。“至诚”是“天道”

与“人道”的合一,而这是“明善”“诚身”的结果,“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章句上》)所谓“明善”“诚身”的过程也就是“养浩然之气”或曰“思诚”的过程。

通过“诚身”,人把抽象的道义、潜在的善性转变为个体身上的真实的存在。诚者,真实无妄

之谓也。但“至诚”是后天艰苦修养的结果,而不是先天的本原状态。

四、大丈夫的人格

孟子很喜欢讲“大丈夫”,这里所说的大丈夫,不同于阶层的“士大夫”,它是指很有作

为,且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孟子将“大丈夫”与几种人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居天下之广

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

章句下》)(第105页)真正的大丈夫,孟子认为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这“广居”即是“仁”,这“正

位”即是“礼”,这“大道”即是“义”,“仁”、“礼”、“义”是大丈夫立身行事的基本原则。

这就与朝秦暮楚、巧舌如簧、玩弄权术、唯利是图、没有操守的人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了。 二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是说大丈夫在得志时,偕同人民循着大

道前进;不得志,也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向权势妥协,亦就是说“贫则独善其身,达则

兼济天下”。

三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说大丈夫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自

己的高尚人格。诚然,大丈夫是孟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结 语

孟子是儒学的重要代表,他既是贵民轻君的思想家、气骨铮铮的大丈夫,又是鹤发童颜

的长寿老人。孟子的节情欲,养心性,乐观豁达和善养浩然之气等养生思想,对于当今充满

金钱至上思想,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和身心感到俱疲的现代人而言,将会起到有益的启发和帮

助。篇二:《孟子》读书笔记 《孟子》读书笔记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

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

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

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

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

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

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

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

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

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

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

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

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

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

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

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

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

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

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

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

驭形势的气魄。篇三:《孟子》读书笔记 5000字 《孟子》读书笔记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

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

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孟子》一共七篇,梁惠王章句、公孙丑章句、滕文公章句、离娄章句、万章问句、告

子章句、尽心章句。主要内容两方面,一为孟子与国君讨论政治,另为孟子与门人、弟子相

互交流行事为人之道。对于道本体、个人自修自立的探讨,在七篇当中所占篇幅较之《论语》

少许多。而更多的是放在王道政治的阐述上,这是孟子政治哲学思想的中心。奈何孟老夫子

的良方,和战国各诸侯国所走的霸道路线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欢迎,这也是“学成文武艺,

货与帝王家”的真实写照。孟子提出,实施道德政治,“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子

思在《中庸》中提出: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八字,可以作为孟

子王道政治的本源,“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

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

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

可谓智乎?”这也是儒家一贯观点,《论语》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王道中心为仁和义,

由仁义行,“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其旨在教导国君,心怀天下,与民同甘苦,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

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与人为善,推行大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实现“龙行一步,

百草沾恩”。而霸道政治,是当时各国君及如苏秦、张仪等说客倡导的路线,苏秦、张仪之流

擅长谋略、纵横之术,唯利是图,追求的是眼前的权和利,这种思想所以被当时执政者所接

受,和战国时期周朝衰微,朝纲紊乱、道德伦理堕落,诸侯之间相互征伐,弱肉强食的世道

风气分不开。 几千年来,中国政治乃至个人为人处事的一个大原则,都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春

秋战国时期,以力假仁称霸之风极盛,真正为仁义而发动的战争,如商汤之征“臣闻七十里

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

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不

复得见,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也只做佳话,供世人流传。故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

说:“《春秋》之书战伐也,有恶有善也。恶诈击而善偏战,耻伐丧而荣复讎;奈何以《春秋》

为无义战而尽恶之也!”王道与霸道,这两条路线,看起来针锋相对,但若于利的角度来看,

可找到共同点。

王道求大利、长远的利,霸道求小利、眼前的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

往”,名利浓于酒,有谁不想酣畅淋漓的喝几杯。实行王道,推行仁政,为的是利泽众生,济

天下利,求万世名;讲修身,行仁义,图的是个人自适。是人就有离苦得乐的思想,圣人、

高僧清心寡欲,“帚影扫台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的境界和修养,我想也不完全否定七情

六欲,毕竟真佛只说家常,《中庸》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河。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备焉。所以为圣人,就是“致中和”,能明心见性。并非绝对的

无欲无求,“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你看,连神仙也有所求嘛!故圣人是不会违背

人情事理的,《论语》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些都是对人性的

肯定,而后来的心学派代表人王守仁,更是提出天理即人欲的思想。足见,人活一世,要么

功名富贵,要么修身养性,终有所图,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圣贤又何尝不是?有多少人能

跳出三界外,不在无形中!孟子提出的许多政治学观点,都有着相当的参考价值,诸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

于其朝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仁者无敌”;得民心者得天下等等。君臣之道,五伦之首,孟

子曰:“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粪土,臣视君如

仇” 。于君,当“以君命将之,再拜稽子之道也。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 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

尊贤者也。”于臣,则“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

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

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这即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孟子对君子的诠释,延续了儒家一贯思想。做君子,为仕之道,“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

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

恶乎宜乎?抱关击柝。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

长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伯夷,圣之清者也。

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修身之道,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於心”,“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君

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

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我知言,我善养吾

浩然之气”, “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处世之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

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惟义所在” 。交友之道,“友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

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

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与《论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同)。事亲之道,“不以天下俭其亲”,“亲之过大而不怨,

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 好事半从苦中来,欲修得此番功夫,须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意志,“君子之志于道,

不成章不达”。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吃苦精神,“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不能。” 有正视过错的勇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则勿惮改,《论语》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

更也,人皆仰之” ,孟子也说“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

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

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

“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

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非道也。” 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

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

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

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

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

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

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

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

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

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

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

驭形势的气魄。篇四:《孟子》读书笔记《孟子》读书笔记

《孟子》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我们寻常所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各个方面。

我认为,即使中华名族经历过近现代史上各种西方文化的充斥和本民族文化的怀疑,中国人

民的内心深处还保留着对中国传统礼法秩序的深厚感情。我们可以从《孟子》这本书中再找

篇二:读书笔记目录

2006级各班级:

为了提高我院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课外读书活动的开展,根据学生手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关于加强学生课外教育工作的暂行规定》,在本科生中推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应读人文社科书目》(以下简称《应读书目》)。为此,特作如下规定:

一、凡我院本科生均应利用业余时间参照《应读书目》和个人志趣,认真选读若干种人文社科文化名著。最低阅读量不得少于8种(文学名著2种,其它文化名著6种),所阅读的书籍应有读书笔记备查。“课外读书活动”列入课外教育计划必修项目,完成后得2学分。未完成最低阅读量的学生应视为未全面完成本科生的培养要求,不予毕业。

二、阅读方法:学生可依照个人志愿,以自学、学习小组、书院等形式自主、自觉地进行学习。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应读人文社科书目》可在“校园网—信息工程学院—教学园地”栏目中查询(http://infoedu.hziee.edu.cn/jiaowu)。 三、学生可在每年3月和10月(具体时间每学期再通知)凭读书笔记,向学院提出考核申请(必须以学院为单位将读书笔记收齐后交学院,要求:①按自然班分放;②列出每班每生的交稿数目清单;③附相关自然班的学生名单一式三份)。读书笔记不得抄袭,如有抄袭,一经发现则双方或多方均不给予成绩;打印稿不给予成绩。

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应读人文社科书目》

信息工程学院教科办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应读人文社科书目

06级课外教育计划明细表

篇三:读书笔记

关于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人文社科书目课外读书活动

读书笔记收交的通知

各学院:

根据我校本科培养计划课外学分有关规定:我校本科生应利用课余时间参照《应读书目》和个人志趣,认真选读若干种人文社科文化名著。最低阅读量不得少于8种(文学名著2种,其它文化名著6种),所阅读的书籍应有读书笔记备查,按要求完成后得2学分(从2010级开始调整为课外选修学分,学生可以自愿选择)。本学期读书笔记收交工作已经开始,现通知如下:

1.收交时间为2013年4月27日(周六)(上午8:30-11:30,下午13:30-16:30),交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科办(第九教学科研楼117),由专人负责核对、签收,过期一律不再接收。

2.各学院按自然班级收交,按学号顺序排列,并认真填写课外读书笔记登记表一式两份(见附件),以班级为单位上交,不接受个别学生单独递交。

3.根据文件规定最低阅读量为文2其6,文学类超过2篇,按2篇计,其它6篇,超过6篇,按6篇计,不能相互抵补。每一篇读书笔记要求注明所读书目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各年级同学的历史记录请到各自所在学院查阅。

4.读书笔记不接收打印稿,否则以不合格处理。

5.请各学院把本通知复印发至各班级,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尤其是2013届毕业生。

6.本通知电子版、参考书目和课外读书笔记登记表可从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课程建设/读书笔记栏目下载。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3年4月12日

附件1:课外读书笔记登记表

附件2:参考书目

附件1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课外读书笔记登记表

本次共有____个同学上交读书笔记,合计_____篇。

上交人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 日期 年月 日 注:本表可复印,电子版可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课程建设/读书笔记栏目下载。

附件2 课外阅读参考书目

A.文学类

1、《诗经选》 余冠英注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年版

2、《唐诗选》(上、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3、《宋词选》 胡云翼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版

4、《古文观止》 吴楚材、吴调侯编 岳麓书社 1983年版

5、《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年版

6、《红楼梦》 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版

7、《鲁迅选集》(上、下) 鲁迅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

8、《四世同堂》 老舍著 北京出版社 1996年版

9、《围城》 钱钟书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版

10、《笑傲江湖》 金庸著 三联书店 1994年版

11、《平凡的世界》 路遥著 华夏出版社 1998年版

12、《莎士比亚全集》(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 人民文学出版1978年版

13、《浮士德》(德)歌德著,郭沫若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5年版

14、《巴黎圣母院》(法)雨果著,陈敬容译 三联书社 1950年版

15、《红与黑》(法)司汤达著,郭宏安译 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16、《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4年版

17、《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著,草婴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18、《泰戈尔诗选》(印)泰戈尔著,石真、谢冰心译 人民文学出版1958年版

1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奥斯忒洛夫斯基著,梅益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

20、《百年孤独》(哥)加西亚·马尔科斯著,黄锦炎、沈国正、陈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B.历史类

1、《史记》 司马迁著 岳麓书社 1988年版

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 胡绳著 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3、《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 解放军出版社 1986年版

4、《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著三联书店 1997年版

5、《剑桥中国史》(英)费正清主编(多卷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1994年版

6、《历史研究》(上、中、下)(英)汤因比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7、《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C.哲学类

1、《论语译注》 杨伯峻注 中华书局 1980年版

2、《孟子译注》 杨伯峻注 中华书局 1980年版

3、《周易外传》(清)王夫之注 中华书局1976年版

4、《老子新译》 任继愈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

5、《庄子集释》(清)郭庆藩辑 中华书局 1961年版

6、《孙子兵法》郭化若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

7、《坛经校释》(唐)慧能 中华书局 1983年版

8、《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著 中华书局 1983年版

9、《传习录》吴光,钱明等编校(见《王阳明全集》上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版

10、《大同书》康有为著 中华书局 1956年版

11、《胡适文存》(上、下) 胡适著 上海亚东图书馆 1927年版

12、《孙文学说》孙中山著 中华书局 1985年版

13、《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 商务印书馆 1957年版

14、《忏悔录》(古罗马)奥古斯汀著 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

15、《新工具》(英)培根著 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16、《悲剧的诞生》(德)尼采著 作家出版社 1986年版

17、《科学革命的结构》(美)库恩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年版

18、《单向度的人》(美)马尔库塞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年版

19、《西方哲学史》(英)罗素著 商务印书馆 1976年版

20、《思想录》(法)帕思卡尔著 商务印书馆 1985年版

D.文化、教育类

1、《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著 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2、《傅雷家书》 傅雷著 三联书店1984年版

3、《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丹尼尔·贝尔著 三联书店 1989年版

4、《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英)阿伦·布洛克著 三联书店 1997年版

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伟伯著 三联书店1987年版

6、《爱弥儿》(法)卢梭著 商务印书馆 1983年版

7、《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编委会编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E.艺术、美学类

1、《美学散步》 宗白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2、《谈艺录》`钱钟书著中华书局 1984年版

3、《艺术录》(法)丹纳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版

4、《艺术问题》(美)苏珊·朗格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版

5、《美学的历史》(意)贝尼季托·克罗齐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F.经济类

1、《资本论》(德)卡尔·马克思著 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英)亚当·斯密著 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3、《经济学》(美)保罗·萨缪尔森华夏出版社 1999年版

4、《经济学》(美)斯蒂格利茨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5、《经济学原理》(美)曼昆著三联书店 1999年版

6、《通向奴役之路》(英)哈耶克著 商务印书馆 1962年版

7、《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美)熊彼特著 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8、《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美)贝克尔著 三联书店 1995年版

9、《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美)道格拉斯·诺斯著 三联书店1994年版

10、《经济学的伦理问题》 厉以宁著三联书店 1995年版

11、《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 吴敬琏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12、《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张清涟著 三联书店 1996年版

13、《在经济学与哲学之间》汪丁丁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

14、《现代化的陷阱》 何清涟著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年版

G.社会学

1、《江村经济》 费孝通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2、《社会学》(上下册)(美)波普诺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3、《社会学理论》 (美)D.P.约翰逊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年版

4、《社会心理学》(美)巴克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4年版

H.心理学类

1、《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美)马斯洛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2、《自卑与超越》 (奥)A·阿德勒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87年版

3、《快乐的人生 美好的人生》 (美)卡耐基著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版

4、《性爱与文明》 (奥)弗洛伊德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87年版

5、《现代心理学》 张春兴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孟子译注读书笔记》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6987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