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呼兰河传 读后感 读书笔记 萧红
寂静呼兰河
1911年暮春,你降世呼兰县一座大家民宅,鸟语花香,安乐静好;31年后,你病卧在异地的床头,战火纷飞里,回忆这片天真,寂寞又谁知?
与萧红相遇,是在一个温暖寂静的午后,阳光漫洒在书堆上,在一堆被老师遗弃的篇目中闲翻,看到了她与她的呼兰河,在寒冬的暖日里向我闪烁着粼光。
“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白云一来了的时候/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撒了花的白银似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一顶小草帽向我讲述着故事中小主人公那份调皮的宁适,烂漫无忧。那篇《呼兰河传》节选,为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与我扣上了这束不解之情缘纽带。
今夏,当我在旧图书馆发黄的书架上与她再次相逢,往昔的烂漫的一阕竟成了她唯一的慰藉,独此,凄凉无限。至此,才以一份全新的目光重新审视萧红的人生,和她的这本半回忆录《呼兰河传》。曾经也是,或许现在也是儿童的我,却没有看到萧红的欢乐,没有聆听到她的笑声,而感受到她在心底沉睡中的哭泣。
《呼兰河传》讲述了作者在出生地黑龙江呼兰河县的童年生活,这里有慈祥童真的祖父和他的菜园,有不甚亲和的祖母和父母亲,有呼兰县保守愚昧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与思想的残忍冷漠。
书并不厚,萧红回忆童年生活的背后,是对愚昧人们的痛斥,更有她对这份生活五味复杂的情感,仿佛只有与祖父在一起的日子才算是快乐的,其他的一切,或多或少,来源于她当时悲苦交加的境况和心情。
寒冬酷冷,呼兰县的人们与牲口,都被冻住在这一片严寒的冰天雪地之中。故事的开头,便奠定了结局,全篇都抹上这层灰冷的戚调。萧红二十多年来悲舛的命途,从这里走出,也在此画上终点。
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1911年的初夏,女主人公出生在东北的一座小县城,呼兰河城。它既僻远又热闹。这里的人愚昧且保守。呼兰城盛行跳大神,唱大戏,扭野秧歌,放河灯,赶娘娘庙会等。这些都是呼兰河人们的精神生活。
祖母常常不许“我”碰她的东西,因此,“我”小时候是不喜欢祖母的。祖父快70了,慈祥,童真,教“我”读诗,带“我”在后花园里玩,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跟爷爷寸步不离,整天过着恣意任性,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人生是苦多乐少。养猪的那厢房里住着一个拉磨的。他们只希望吃饱穿暖,但总也吃不饱、穿不暖。他们是看不见光明的,只知道逆来顺受。
老胡家买来一个12岁,黑乎乎笑呵呵,活泼健康,天真可爱的小姑娘,但因为她无意识地违背了当时的封建道德习俗标准,周围的邻居便对她指手画脚,说她不像"团圆媳妇"。她的婆婆觉得失了面子,于是就"规矩"起她,不分昼夜地打,有时把她吊在梁上,用皮鞭子抽,用烙铁烙脚心,小团圆媳妇被折磨致病。老胡家听信跳大神,给重病的她用开水洗澡,用滚水烫了三次,她终于被折磨而死。
冯歪嘴和王大姐的自由恋爱遭来四面八方的胡言乱语,王大姐生第二胎时不幸因难产死去。大家都准备看他的热闹,但他并没有绝望,他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决心把他们抚养成人。当他看到他的大儿子已经能拉驴饮水, 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便感到有了一线希望,身上也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
回忆并不鸿篇,短短143页,至此结束。
然而,悲凉的情韵里,饱含了萧红对生活的心底深处的梦幻与期望。然而故园的回忆没有给她美好的过去,她只是在虚拟一个梦境,想在梦中重返童年,再度过一回真实的人生。它放逐了肖红,肖红就再也回不去了
萧红用一个孩子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一个孩子的语气来叙述这些个故事,用一个孩子的独特方式来解读这些问题。“苍凉中蕴含热情,歌颂时不忘批判”,萧红画出旧中国东北小县城人们平凡但又不一般的生活风情图,画出沉默的国民灵魂。
因着对这方土地爱的执着,爱的深沉,爱的无法自拔,下笔容易,写下厚重。读这些文字,心中翻腾的不仅是感动,更多的是苦痛,是无奈,是唏嘘。
“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先生如是评价《呼兰河传》,如今看来,更多的也只是萧红在生命的最后,对自己多舛的人生,一个聊以抒发悲苦,寄托情思的方式罢了。
她讲:“只因为他们充满了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萧红,这个悲舛大于荣耀的女人,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的一生,有过辉煌,有过爱情的甜美和更多的伤痛。才华满腹却不被认同,被引诱抛弃,在颠沛流离的战乱年代里从一个男人之手辗转到另一个男人的怀抱,她有两次不情愿地在恶劣的条件下做了母亲,堕入有色造就的视野,闲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她不像冰心有着学者的沉静与母性的温柔,没有张爱玲没落贵族的高傲与冷漠,
更不是苏雪林才气横溢咄咄逼人。然而后三者都有着高雅的生活,有丰富的内涵。但萧红,永远是31岁,她的人生定格在那一刻,她悲剧性的命运,她沉郁的悲哀如同一片秋后的枫叶,在风雨中零落成泥。
我却不能不仰望她。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站在一个高处,那个高处是她精卫鸟一般用萧红的文字填筑起来的,她是宝塔上的女神。她最后超脱了加诸于她的命运和才华之上的一切误解、嘲笑、攻击。生命虽苦难而短暂,却让幸福而长寿的人反躬自问曾经做过什么。她的文字历历可数,然而著作等身者未必有一本书能如她写的那样不朽。
不能想象,自古至今,东北文学的原野上, 如果没有萧红这一朵奇异的花开放着,将会是怎样的荒凉和空寂。
只是她不容许心的背叛,感情的远离。你那颗在黑色的冻土原上冻僵了的心,渴望阳光,渴望爱。你把自己心的深处的热量,一点一点倾泄在《呼兰河传》上,《小城三月》上,最后裹着一身洁白,静静地远去了。
呼兰河的趣事,是作者的怀想,也是回忆,然而,我却相信,不是她对童年的希冀。历经坎坷的人生,在她生命最后的童年回忆里,掺杂了许多悲苦寂寞。总是感到她在哭,并不是眼泪,而是那些许悲凉,和泪水里浸泡许久的温暖。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二十多年前,一个天真无恼的小姑娘在祖父和她的菜园里捉蜻蜓、讲故事,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二十年风雨坎坷后,在异地凄凉的病榻中,女主人公
重新忆起这段往事,发出那声“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无限孤寂悲戚的呼叹。
呼兰河,20年光阴,萧红用她别样的寂寞与风情,写下欢乐,释放心中的哭泣,在生命最后,向世人告别了她悲荣无限的,短暂的31岁青春年华。
篇二:《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 诗趣 的“ 灵感 ”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萧红 。
2、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 》、《 》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 跳大神 、 唱秧歌、 放河灯、 野台子戏 、 、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 东二道街 上,它曾经害死过 马 、猪。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彩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5、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 》,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6、我家的院子是很 荒凉的。那边住着 几个漏粉的 、几个养猪的 、拉磨的 。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我家是 安静的 的。街上热闹非凡,而我家里则仍是 静悄悄 的。
7、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 ,样样都有。
8、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 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 虫子在说话似的 。
9、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这叫做指腹为亲 。
10、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 逛庙 ,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 女子最多。
11、小灵花就是 小姑娘 。胡家就是 胡仙 。胡仙就是 狐狸精 。
12、三野台子 戏是在河边上唱的。
13、呼兰河这小城并不怎样繁荣,只有两条大街,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 了,街上有 金银首饰店 、等。
二、猜人物。
1、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
————(团圆媳妇 )
2、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一和人在一起,就一句话也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
————(有二伯 )
3、边推着黏糕的单轮车,边喊着“黏糕、黏糕”,往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跟着一大帮了。 ————( 冯歪嘴子 )
三、读片段,完成练习。
1、小车子装潢得特别漂亮,车轮子都是银色的。车前边的帘子是半掩半卷的,使人得以看到里边去。……他头上带着黑帽头,红帽顶,把脸扬着,他蔑视着一切,越看他越不像一个车夫,好像一位新郎。
(1)、这段话描写的是什么? 这段话描写的是新郎的外表 。
(2)、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感到这位新郎十分不顾一切,十分瞧不起别人,我从“扬”。“蔑视”中看
出来的。
2、一伸手,他的手就比其余的四个的都黑得更厉害,其余的四个,虽然他们的手也黑得够厉害,但总还认得出来那是手,而不是别的什么,唯有他的手是连认也认不出来了,说是手呢!说是什么呢,说什么都行。完全起着黑的灰的、深的浅的,各种的云层。看上去,好像看隔山照似的,有无穷的趣味。
(1)、他是谁? 女人的第五个孩子他伸手想拿什么? 想拿麻花
(2)、他的手为什么黑得厉害?你感受到了什么?
因为她太好玩,不勤洗手,所以手黑的厉害。我感受到他的手实在脏
得人都认不出来了,太不讲究卫生了。
3、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 红堂堂的了,一会 金洞洞 的啦,一会 半紫半黄的,一会 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 、大黄梨 、 紫茄子 ,这些颜色天空上边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的,见也未曾见过的,诸多种的颜色。
又找到了一个大狮子,和娘娘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的,也是那么大,也是那样地蹲着,很威武地,很镇静地蹲着,它表示着蔑视一切的样子,似乎眼睛连什么也不睬,看着看着的……怕是看瞎了眼睛也找不到了。
(1)、在“”填上恰当的词语。
(2)、这两段话描写了火烧云的 变化 和 颜色 。
4、七月十五盂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莲花灯。七月十五这夜生的孩子,怕是都不大好,多半都是野鬼托着个莲花灯投生而来的。这个孩子长大了将不被父母所喜欢……
(1)人们为什么要放河灯?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狐狸野鬼。
(2)对 “七月十五这夜生的孩子,怕是都不大好,多半都是野鬼托着个莲花灯投生而来的。”这一说法你有什么看法,谈谈你的感受。 我的感受是:那些以前的人太传统,我觉得这并没什么,或许可以说是野鬼改善了呢!也没什么不好。
《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用她绘画式的语言,娴熟的写作技巧,抒情诗的意境,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的巅峰之作,为中国文学奉献了一部不朽的经典。
篇三:呼兰河传读后感
生活是美好的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
沈芬芬
童年,在我们眼中,它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的吧!
在作家萧红的笔下,他的爸爸对他很冷淡而妈妈对他很凶,祖母更是对她不好,他的童年里最快乐的时光是与花园祖父在一起,因为在这花园里,他很自由,想干嘛就干嘛,院子就像是他的一样,而祖父很慈祥,永远不会不耐烦,因此在我眼里,萧红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
相比之下,而那团圆媳妇的命运就没有萧红那么好了,他十二岁就送到在呼兰河这座城市里名声很好的老胡家,可谁知,这才十二岁的小姑娘,刚一送过来,天天拉车,晚上还得遭受婆婆的严刑打骂,不知身上有多少伤痕,最终年纪轻轻便去世了,而原本人丁兴旺的老胡家老胡家,从此惨遭灭门。
看看,萧红在那么小就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只有祖父,这不令人很痛心吗?何况在当时,这样的生活还算是快乐,再来看看团圆媳妇,这么小就嫁人,不知耽误了自己多少的学业,浪费了多少的青春,再嫁过来后,还被婆婆如此虐待,丧失了一条无辜的小生命,无不令人痛心疾首?
我们现在的生活,十分快乐,幸福,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着,爸爸妈妈呵护着,老师教导着,同学帮助着,和呼兰河传里的孩子们比较,我们的生活丰富得多,可是呀,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去珍惜这一美好的时光,反而,动不动开口大骂,甚至动手,他们害了你似的,我想读完这本书你应该会有所启发。
让我们好好珍惜自己正拥有的东西:快乐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