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苏东坡传第二章概括

苏东坡传第二章概括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18 05:26:00 | 移动端:苏东坡传第二章概括

篇一:无锡市2015年秋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考试语文卷及参考答案(2015.11)

无锡市2015年秋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2015.11

命题单位:锡山区教研室 制卷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卷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句子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匆忙是为了掩盖焦虑,热闹是为了掩盖空虚,但是 ▲ 。人们憎恨安静,害怕独处,无休止地用事务和交际来麻痹自己, ▲ 一旦安静独处,耳边就会响起一个声音,搅得人 ▲ 。可是那个声音恰恰是我们应该认真倾听的,它叮咛我们:“成为你自己!”

A.自欺欺人 因为 心烦意乱 B.欲盖弥彰 因为 心烦意乱

C.欲盖弥彰 如果 魂不守舍 D.自欺欺人 如果 魂不守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当年,如何处理台湾问题在《中日联合声明》中的表达方式及内容,是中日邦交正常化

谈判的最大难点,谈判气氛也曾一度趋于紧张。

B.为了创建新优质学校,我们主动与研究所、报刊社、高等院校、网络系统等部门沟通,

取长补短,增强自身教科研的创新能力。

C.两款三星公司的新产品上市,将使苹果公司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后者与三星及其他安

卓智能手机制造商的竞争愈演愈烈。

D.我们将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中践行“求是”的文化理念,切实落实“民主管理”“幸

福课程”“健康心理”等,让学校文化深入人心。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C.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D.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 ▲,此外,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吗?

①或者翻译些他的诗文

②像苏东坡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作品相伴就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③我一直都希望写一本有关苏东坡的书

④现在,我能专心致志地写关于他的传记,自然是件乐事

⑤即便此愿不能实现,在我旅居国外时,也愿意身边有他的作品相伴

A.③⑤②①④ B.④③①②⑤ C.③①⑤②④ D.④③①⑤②

5.对以下漫画的寓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500强企业没有美国500强企业有竞争力。

B.中国500强企业有贪图虚名、急功近利的毛病。

C.中国500强企业不能敦本务实,有以体量取胜的心态。

D.中国500强企业与美国500强企业都重攀比。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南宫生传

高 启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赀。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

①徒去,学兵,得风后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

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而归。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辆。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

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

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

③④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时藩府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

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

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历代法书周彝汉砚唐雷氏琴,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赞曰:生之行凡三变,每变而益善。尚侠末矣!

(选自明代高启《高太史凫藻集》,有删节)

【注】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人物。②具区:太湖的古称。③藩府:指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④隽蹶:胜败。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乃谢酒徒去,学兵兵:兵法 .

B.数殴辱士类 数:屡次 .

C.带刀策马踵生后踵:跟随 .

D.辄令削牍疏所乏疏:疏通 .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南宫生家中本来财物很多,但因为供养了大量的宾客,以致耗尽了家产。

B.南宫生在家乡一向以有气节出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他也愿意结交他们。

C.对两位蛮横的武官,南宫生先是以理服人,再示强不惧,故意抗衡,逐个制服了他们。

D.南宫生精通草书和隶书,但苦于索求的人太多,就隐藏不露,很少再拿笔写字。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4分)

(2)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5分)

9.文末说“生之行凡三变”,请简要概括说明南宫生一生经历的三次变化。(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其六)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试简要概述全诗表现了哪些田园之乐?(3分)

(2)王维诗素有“诗中有画”之誉,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4分)

(3)试分析诗中“未”“犹”二字的表达效果。(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 ,靡有朝矣。(《诗经》)

⑵ ▲ ,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⑶ ▲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⑷ ▲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⑸大弦嘈嘈如急雨, ▲。(白居易《琵琶行》)

⑹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⑺庄生晓梦迷蝴蝶, ▲ 。(李商隐《锦瑟》)

⑻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吃 酒

丰子恺

①说起吃酒,我忘不了下述几种情境。

②我在日本结识了一个留学生黄涵秋。此人爱吃酒,富有闲情逸致,我二人常常共饮。有

一天到江之岛游玩,我们两人踞坐一榻。“两瓶正宗,两个壶烧。”正宗是日本的黄酒。壶烧是这里的名菜,一种大螺蛳,约有拳头来大。取出大螺蛳肉来切碎,再放进去,加入酱油等调味品,煮熟,其味甚鲜。我和老黄吃壶烧,三杯入口,万虑皆消。海鸟长鸣,天风振袖,仿佛身在仙境。老黄看见年轻侍女就搭讪,问年纪,问家乡,引起她身世之感,使她掉下泪来。于是临走多给小帐,约定何日重来。我们又仿佛身在小说中了。

③又有一种情境,也忘不了。吃酒的对手还是老黄,地点却在上海城隍庙里。这里有一家百年老店,我和老黄每逢闲暇,便相约去吃素酒。我们的吃法很经济:两斤酒,两碗“过浇面”,一碗冬菇,一碗十景。冬菇非常肥鲜,十景也非常入味。浇头的分量不少,下酒之后,还有剩余,可以浇在面上。我们常常去吃,现在,老黄作古,菜馆也改头换面,不可复识了。

④另有一种情境,则见于患难中。那年石门湾沦陷,我们一家老幼逃到桐庐,在城外河头上租屋而居。屋主姓盛,兄弟四人。我们租住老三的屋子,隔壁就是老大。他有一个孙子,十七八岁,常常来向我请教问题,因此老大常常邀我到他家去坐。这老翁常坐在一只圆鼓凳上,我一到,他就请我坐在他对面的椅子上。站起身来,揭开鼓凳的盖,拿出一把大酒壶来,在桌上的杯子里满满地斟了两盅;又向鼓凳里摸出一把花生米来,就和我对酌。他的鼓凳里装着棉絮,可以保暖,斟出来的黄酒,热气腾腾。酒是自家酿的,色香味都上等。我们就用花生米下酒,一面闲谈。谈的大都是他孙子的事。我用空话安慰他,骗他酒吃。骗得太多,不好意思,我准备后来报谢他。但杭州沦陷,我们匆匆离去,终于没有报谢他的酒惠。

⑤最后一种情境,见于杭州西湖畔。那时我居在里西湖招贤寺隔壁的小平屋里,对门就是孤山。家居多暇,则闲坐在湖边的石凳上,欣赏湖光山色。每见一中年男子在湖边垂钓。他钓的不是鱼,而是虾。钓钩上装一粒饭米,挂在岸石边。一会儿拉起线来,就有很大的一只虾。钓得了三四只大虾,他就起身走。我问他:“何不再钓几只?”他笑着回答:“下酒够了。”⑥我跟他去,见他走进岳坟旁边的一家酒店里,拣一座头坐下了。我就在他旁边的桌上坐下,叫酒保来一斤酒,一盆花生米。他也叫一斤酒,却不叫菜,取出瓶子来,用钓丝缚住了这三四只虾,拿到酒保烫酒的开水里去一浸,不久取出,虾已经变成红色了。他向酒保要一小碟酱油,就用虾下酒。我看他一只虾要吃很久,由此可知此人是个酒徒。

⑦此人常到我家门前的岸边来钓虾。我被他引起酒兴,也常跟他到岳坟去吃酒。彼此相熟了,但不问姓名。有一次,我带了扇子去吃酒。他借看我的扇子,看到了我的名字,吃惊地叫道:“我有眼不识泰山!”于是说了许多仰慕的话。我也请教他姓名,知道他姓朱,是在湖滨旅馆门口摆刻字摊的。下午收了摊,常到里西湖来钓虾吃酒。此人自得其乐,甚可赞佩。可惜不久我就离开杭州,远游他方,不再遇见这钓虾的酒徒了。

⑧写本文时,我久病初愈,酒戒又开。回想上述情景,酒兴顿添。

(选自《丰子恺散文选》有删节)

12.有人说作者与黄涵秋间吃的是“知己酒”,依据文本内容概括说明这么评价的理由。(4分)

13.作品中的西湖酒徒有哪些性格特点?试做简要分析。(4分)

14.丰子恺散文语言素有漫画风格,试以第④段为例简单概括其特点。(6分)

15.读文末画线句,联系全文内容,探究作者的生活态度。(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文学书写要坚守核心价值观

如今,文学书写面临多元选择,多元文化视野的拓展在更新文学创作题材的同时,文学作品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也受到了冲击。商业化浪潮下,文学已经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商品的属性。当下文学创作如何以一种更为有力的姿态引导读者的价值选择,从现象解读回归人性反思,从肤浅功利走向深层因果,核心价值观仍然要成为作家书写的题中应有之义。

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不变诉求。从孔子的“士志于道”,到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再到汉末陈蕃的“澄清天下之志”,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把道义层面的理性追求与现实层面的民生担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双重的文化人格:一方面崇尚理性,有坚贞气节,凛然傲骨;另一方面又心系民生,渴望建功立业,九死而未悔。这一传统到了近代五四时期虽有所改变,知识分子对道义的追求演变为对科学、民主的向往,民生的担当转变为救亡、启蒙的责任,但是双重关怀是不变的。到了当下,现代性的转变,带来了更高层面对科学理性的追寻,现实民生问题凸显为更深层面的人性道德反思。知识分子的双重关怀仍然不离不弃,既代表最先进的科技水平、思想文化方向,又心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社会前进的核心动力。正是这种双重关怀,使得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始终未尝脱离现实世俗生活,进入西方理性所谓“静观”的层面,片面地追求冷漠的科学真实。正是这种心系民生,汲汲入世的道德情怀,使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成为社会核心价值观亘古不变的代言人,而文学工作者更是其中之大宗。 核心价值观中的道德关怀、政治色彩看似与文学的审美特质、艺术精神格格不入,实则不然。审美是文学诸多特质中的一点,从中国长远的历史传统来看,文学概念更多的存在于广义的层面上,广义的文学则不仅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还包括历史纪实、政治文案、思想论稿等作品。传统的文学与史学亦为一家,所谓“文史不分”。可见传统社会的经典道义,亦即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正是通过文学来传播立言的。

五四之后,近代思想由西方引入,文学学科的划分成为近现代思想与传统决裂的一大标志,文学的概念特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审美成为一时之风气,作家的书写、读者的阅读都随之有了倾斜。当下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学作为一种系统整体活动,在作者书写、读者阅读、学者批评诸环节发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也应该由日常体验的表层进入到对人性、生命本质的深层思考。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上,杜绝肤浅,回归传统,寻找安身立命的民族之根,正是当下文学书写的应有之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学书写中的体现,也应当是在人本位的层面上,寻找民族立身的传统之根。

(选自2012年10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7.从划线句子看,作者认为核心价值观中的道德关怀、政治色彩与文学的审美特质并不冲突,如何理解这一点?(6分)

18.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文学要坚守核心价值观的理由。(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检验一个人的重要标准,是看他把时间放在了哪里;检验一件事的重要标准,是看事情在

篇二:苏东坡传 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轼,这个名字,相信我们都不陌生。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开始逐渐接触到他写的诗词歌赋,他的那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琅琅上口的词句至今都萦绕在我的心房,初中时,老师就推荐过《苏东坡传》,我当时并没有将它放在心上,直到今年的暑假,我才被这本书真正的吸引了。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这是林语堂先生在序言里所说的,林语堂先生作《苏东坡传》,也算得上是酒逢知己,棋逢对手了吧。

林语堂老先生以讲述苏东坡的一生为开头,通过各个事例,从各个角度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不畏强暴,嫉恶如仇的苏东坡,一个天赋才气,吟诗作对信口拈来的苏东坡,一个诗书画三绝的苏东坡,并且还有一个追求长生不死之药的苏东坡。

接着介绍了他的学习经历,天才加勤奋等于成功这句话一点都没错,从小他便展露出他的超人的才气,但这并没妨

碍他的努力,那时,为了考试,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并能背诵,背书时不仅仅注重文章的内容、知识,连文字措词也不可忽略,因为作文章用的字汇就是从此学来的,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苏东坡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就是因为这样用功的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所以天才也需要勤奋学习,也需要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林先生虽然对苏轼的才华为人特别敬佩,但是也提到了一件事,就是他报复陈太守的那件事,不过我们谁也不会因为这件事而去怀疑苏轼的人格道德问题,这只是因为那时的他太年少,不太成熟,但是因为陈太守的不介意也让他意识到他自己的错误,他为陈太守写的那篇墓志铭就是很好的反映。

我情不自禁地要对这样的阳光阅读满怀感恩,我们生活在一个缺少爱意和关怀的人间,惟有这样的阅读可以令我时不时地轻轻发笑,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夜,没有一丝暖气,那些黑色的方块字也会如同一片片温润的玉石,暖和你我沁凉的手心,它们甚至还会无拘无束地为你我聚集起一方明媚空阔的天空,等待着我们灵魂的悄然舒放和自由翱翔。

篇三:苏轼传

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教师选修Ⅱ课程教案

1

文与生命经历互为注解,使读者于诗词中读传记,于传记中解读苏词、苏诗、苏文,这将是多么大的喜悦、快意!

2 目录编辑

引言 物华地灵铸伟才

第一章 奋厉当世雄鹰出

阴差阳错,苏轼没能成为这次科考的状元

欧阳修的热情奖掖,使苏轼一时之间名满天下

时隔三年,第二次远游,苏轼依然豪情万丈

怀远驿中,风雨之夕,苏轼兄弟相对而坐,握手盟约

怀着致君尧舜的火热理想,苏轼踏上征途

下车伊始,苏轼便勤谨踏实地开展工作

来到处处藏宝的凤翔,酷爱文物的苏轼恰似鱼儿得水

抱着远大理想走上仕途的苏轼,时时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

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

第二章 世事维艰力难任

把军权、政权、财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皇帝手中,这是采朝统治者因势利导的必然选择,同时又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

面对积贫积弱的尴尬局面,神宗深感屈辱,决心锐意求治,富国强兵。雷厉风行的王安石受命执政

神宗与王安石,义无反顾,冲破一切障碍向前走,却犯下一个难以弥补的战略性错误

苏轼无条件地站到了反变法派的一边

在王安石眼中,苏轼不过是一介书生。然而书生空论,虽不能左右大局, 2

却也会产生不小的舆论影响

在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鼓舞下,苏轼为他所认定的真理进行倔强的争执 每逢休假日,文同总是邀请苏轼一道写字作画

文同“字画病”的话头启发了苏轼的灵感

苏轼与变法派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了

苏轼深感人心险恶,再也不愿在这是非之地呆下去了

七月,苏轼携一家大小乘船离京

苏轼一路上意兴阑珊,深深沉浸在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之中

第三章 德泽雅韵满余杭

苏轼情不自禁地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

每到赏花观潮之日,杭州城里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层出不穷的游宴活动中,苏轼留下无数浪漫的故事

苏轼经常漫步名山古刹,与许多高僧结为至交,寻得心灵的安憩与慰藉 杭州三年,苏轼本着一名正直的封建官员的良心和他所独具的广博深厚的仁爱之情,尽心尽力,为民造福

面对人民的苦难,苏轼无法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作为诗人,他情不自禁地拿起了手中的笔

尽管对现实深感不满,苏轼却不能不在现实中履行他的通判职责

来到向往已久的宜兴,一种亲切、安宁、恬适的感觉在苏轼心头升起,好像远方的游子回到了家乡,又像漂泊的灵魂找到了归宿

送别陈襄,苏轼满怀离情,写下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词作

现存苏轼词集表明,他从通判杭州开始填词

苏轼这一时期的作品虽然与传统词作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但已明显地表 3

现出新的倾向

苏轼启程离杭,杨绘、张先、陈舜俞等同船远送

第四章 唯有悯农心尚在

抵达密州任所,苏轼便开始调查蝗灾受害情况

身为一郡之守,苏轼认为他有责任挺身而出,为民请命

和在杭州相比,密州的生活确实是艰苦了许多,也寂寞了许多

重读《庄子》,苏轼心中时时涌起豁然开朗、如获至宝的快慰,他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心态重新面对并接纳密州的生活

这时,苏轼的词的创作迈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

带着遗憾,带着依恋,苏轼离开密州,奔赴新任

苏轼整天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在每一处最危险的地方出现,亲自指挥并参与抗洪抢险的战斗

稍事休整之后,苏轼又未雨绸缪地筹划着加固防水工程

石潭之行的所见所闻,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令人神往

这一时期,苏轼的业余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逍遥写意

似真似幻的梦境,使苏轼想起了许多许多

作为文坛上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不仅徐州本地的文人争相与苏轼交往,外地的士人也纷纷向他靠拢

三月,朝廷令下,苏轼移任湖州知州

第五章 柏台霜气夜凄凄

沧桑往事引发的情感洪流,使苏轼又一次深深地陷入到关于人生终极性问题的哲理思考

苏轼成为一帮小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4

一个周密的围剿计划,在某个月黑风高之夜出笼了

当王诜、苏辙的信使与官差之间进行着紧张的“马拉松赛”时,苏轼浑然不知厄运已经逼近

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

将近两个月的审讯中,苏轼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经受了难以言喻的凌辱和折磨

代表着公道与正义的救赎活动在民间方兴未艾地展开的同时,朝中也有少数士大夫冒着株连入案的危险,仗义执言

在囚禁整整一百三十天之后,苏轼终于从幽暗的监牢里走了出来 苏轼在御史台差役的押送下,启程前往黄州贬所

第六章 吟啸徐行迎风雨

这场从天而降的祸事,使苏轼对外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和战栗 虽然出狱已近半年,受刨的心灵依然悸痛不已

苏轼所寻求的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救赎

超然旷达的胸怀气度,使苏轼能于常人难耐的苦境中自得其乐

不知不觉间,苏轼的身边又簇拥了一大群年龄不等、地位悬殊、性情各异的朋友

不少老友至亲,频频来信问候,甚至千里相寻,专程来黄州探望 苏轼带领全家早出晚归,开荒垦地

一家人勤勤恳恳地过起了农家的日子

深刻的乡土之恋是苏轼终身难解的情结

黄州恶劣的气候条件、时时不断的病痛折磨、接二连三的死亡变故,将苏轼对于道家养生之术的兴趣推到了极致

5


苏东坡传第二章概括》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7313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