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优秀家风小故事

优秀家风小故事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18 05:35:42 | 移动端:优秀家风小故事

篇一:家风家训小故事

家风家训小故事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记得小时候,每到节日,特别是春节,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吃年夜饭,我父亲就开始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他爸爸(她的爷爷)是一个大家庭20多人,吃饭的时候,我爷爷先给我太爷盛饭,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饭,我太爷就把好吃的给我爸吃一口,这就体现了我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每到节日,农闲时节,村里的有些人就聚在一起赌博,父亲就告诫我禁止参与赌博,赌博能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准吸烟:烟有百害,无一利,酒少喝怡情,喝多伤身,我就养成了不吸烟不赌博,少饮酒的习惯。母亲每天都讲: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 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父母身传言教的教导我们,“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知

足常乐,待人以善”??这些至理名言今天正以“家训”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

好的家风需要传承,也需要总结,不光要靠潜移默化还要作为教育理念固化形成家训。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们,要努力将前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引领我们健康成长。

篇二:我的家训家风故事

我的家训家风故事

今天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的家训小故事。很多名人都有家训,我们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说有什么家训,那一定是妈妈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百善孝为先。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的美德—孝道。我们家是个大家庭,爷爷奶奶和大伯伯一家与我们合住,十多年来一直其乐融融,在村里传为佳话。

小时候听爸爸讲妈妈吃桂圆的故事,那是妈妈第一次见奶奶按习俗给妈妈做了一大碗桂圆肉,放了很多糖,妈妈咬着牙吃下,从此奶奶以为妈妈很爱吃,以后经常做给妈妈吃,一吃就是一两年,直吃得妈妈哭笑不得。

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项需要讨论,开始大家叽叽喳喳发表意见,实在不能统一,最后大多是听爷爷奶奶的,用妈妈的话说,这就叫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孝敬无底线”,我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把它作为我家的家训,从小做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篇三:家风小故事

家风小故事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生的光阴若白驹过隙,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如鎏金石刻般,虽经时光河流千百年的冲刷,不但没有流逝,反而越发弥足珍贵。这其中,就有那些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家风故事,其所蕴含的传统与美德,融入语言,汇入血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中国有许多名门大族都有成文的家规家训,其后人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会相对遵纪守法,这其中家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因为这些族人从小就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风对他们有着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今日看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家风作风建设时,这些优秀传统家风依然可以为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2016年1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自觉加强家庭道德建设,带头抓好家风建设,维护家庭正气,建设优良家风,切实管好家庭成员,真正把家建成清廉安全的港湾。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的要求,按照县委《2016年深化家风建设活动实施意见》(洪委〔2016〕32号)文件精神,深化党员干部立家规、亮家规、行家规活动,特地制定了在今年5月份完成“家风家训”教育专栏;6月底前完成党员干部家规“三进”活动;在4月—10月完成“我的好家风”微视频创作大赛;今年一年都要进行党员干部“家风家训”教

育培训。作为党员干部,在党的指导和对党的学习下,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进行家风建设,在家教育晚辈要以劳动为荣、以学习为荣、作为党员的家属绝对不能享受特权等。

(1)以劳动为荣

早在10年前,胡锦涛总书记在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中就提到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今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再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依靠知识,必须依靠劳动,必须依靠广大青年。可见劳动对每个人的意义非常重大。让我们懂得如果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让幸福的本身找到我们,牢牢记住要以劳动为荣,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为此我也时常教育晚辈要爱劳动,要做到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诚实、积极、主动地进行劳动。在劳动中要认真负责,保质保量。要坚决克服敷衍了事、马马虎虎的劳动态度。第二,积极参加公益劳动。这些劳动不仅为人民服务,为社会造福,也有利于培养爱劳动的良好氛围。第三,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劳动者如学校的门卫爷爷和工人叔叔。对他们的工作要理解、尊重,与他们相处要礼貌、谦虚。

(2)以学习为荣

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少年的素质

和本领直接影响着我党实现中国梦的进程。爱学习是追梦圆梦、实现抱负的必要基础。

爱学习,就是要树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刻苦学习知识,特别是要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去学习,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学习;就是要勤于思考,多想多问,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是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作为祖国的一份子,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对党章党规对祖国进行学习。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的精神。在今年4月6日召开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强调了学习教育的重要。作为党员的家属,更是要以学习为荣,积极学习党章党规,为实现我党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3)作为党员的家属绝对不能享受特权

我党创建人之一的周恩来同志就定下“亲属决不能享受特权”的严厉家风。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在谈到伯父对晚辈的教育时,说主要有两条要求:一条是决不允许享受任何特权待遇,就连特权思想都不可以有;另一条是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周秉德上初中时住校,星期六看到有的同学家里有汽车接送,而自己只能挤公交车。回家后因为念叨这件事而被伯父周恩来严肃责备:“伯伯的汽车,是国家为了工作需要而配备的,不能用在私事上。”他教导周

秉德:“你们现在就是普通学生,将来参加工作,就是普通劳动者。无论上学、工作和生活,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而不能依赖家庭。”

刘少奇对自己儿子亦是严格要求。刘少奇的二儿子刘允若,在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留学期间,因和同学关系不大融洽,向留学生党组织提出要转系甚至调换学校的要求,并连续给刘少奇写了几封信,希望得到父亲的帮助和支持。针对儿子暴露出的思想问题,刘少奇即刻写了几封回信:“根据你的来信,你既不是因为功课重,又不是不喜欢学航空,而是和这一帮人处不下去。这不能成为要求调换学校的理由。你同这个学校的同学搞不好,到另一个学校难道就能够搞得好吗?你一贯的错误,就是你在劳动人民面前,在同志们面前,不肯‘俯首甘为孺子牛’。现在根据你的来信看,你这个毛病不仅未改,而且有了发展。现在你应该向你的组织声明承认错误,请求同志们批评,虚心地接受大家的意见,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正常起来。”同时,刘少奇还对儿子提出殷切希望:“希望你能接受我的意见,真正改正错误,与同学们搞好关系,长期坚持下去,去克服这种思想,培养自己成为国家的一个有用的人。希望你这样做,而且必须这样做,不要辜负祖国和我们对你的期望!”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状况其实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通过建立严格的家风,教导他们能做人不要投机取巧,不能想着利用别人的身份或职位给自己谋取便利,最美好的东西都是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劳动去创造的,让他们学会独立、学会成长。这对我党

建设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良好的家风让子女终身受益、代代相传,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利家、利民、利国。


优秀家风小故事》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736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