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心得体会 > 教师笔记 > 师德师风自学笔记

师德师风自学笔记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20 06:32:18 | 移动端:师德师风自学笔记

篇一:2015年近期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2015年近期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主要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所存在的管理混乱、政令不畅、法制疲软、腐败滋生、罪恶肆掠、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现象一时难以扼制,行业不正之风无“行”不入,渴求社会理性、正义和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势下,把倡导和实践教育公正作为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规范师德行为,提高师德水平和端正教育行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

公正是人类的始终追求。在社会教育关系中实现公正,历来是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竭力倡导的价值目标和籍以发挥著述的传统领域。就我国而论,从孔圣人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公正思想算起,也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但略感意外的是:何谓公正?何谓教育公正?人们总是一语带过,包括目前已出版的众多伦理学辞书,均未列入条目正面予以阐释。教育公正在概念上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公正,是指社会教育关系中的公正。其基本内容,诸如社会教育制度的公正、教育立法与司法的公正,社会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平等与机会均等等等。狭义的教育公

正,则是指教育活动中的公正。其中,教师(泛指教师,教育职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公正的最基本内容。

教育的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范畴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用以把握事物、现象及其本质特性、方面和关系的普遍本质的概念。是人们借以把握事物本质的“钥匙”。教育公正概括和反映师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必备的品质素养。教育公正作为师德的重要范畴,能在教师内心形成一种公正的价值信念,一种明确的公正的正义要求,能对教师行为公正性的判断、选择、评价和自觉调整起到指导,影响和驱动作用。教师道德体系中不可缺少教育公正,师德建设中不可忽视教育公正。

二、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

教育公正作为教师的一种美德,根源于教师教育劳动这种特定的社会利益关系和道德关系。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既有较强的继承性、稳定性,但同时又受到现实社会历史条件、社会教育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目的和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尽管有不少教师具有不论学生出生贫富、一律公正平等对待善良愿望,但由于社会教育制度不利于劳动者阶级的子弟,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因而教师的公正始终受到限制。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人民性、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正义性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不仅为教师实践教育公正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而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系当前教育行业的实际,笔者以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实践教育公正,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族、不同籍贯、不同出生、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关系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不歧视身心有缺陷的学生或后进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刻薄、粗俗的语言讽刺、挖苦、嘲笑和打击学生,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第二,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与严相辅相成,都是教育的条件、手段和动力。公正原则要求: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

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方法教育学生。

第三,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

如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和长进程度给予恰当评价,历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根据教育劳动的特点,教育公正不仅仅限于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正”,而是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实质公正”。恰当地处理好“外表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尤其在当前“高分=重点学校=名牌大学=好工作=高收入”的背景一时难以改变的情的情况下,教师坚持做到在试卷,规则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抱成见,不循私情,规范准确,也是体现教育公正要求的重要方面。

第四,对学生“赏罚”要公平合理。

“信赏必罚”,原本是政治家们的用人之术。如今“赏罚”的运用已成为教师教育、激励和规范学生行为的经常性措施。教育公正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赏罚”,必须以教育为前提,必须在实施中做到“赏罚”有据、“赏罚”有度、“赏罚”公平。所谓“赏罚”有据,是指“赏罚”必须有事实和规章的依据。 “赏”,一定要给予有立功表现的学生;“罚”,一定要给予主观上有过错的学生。并且要依据(符合教育行政法规的)规定行事,不能“政出多门”,更不能随心所欲。

所谓“赏罚”有度,一是指“赏”的面不宜太宽,搞平均主义;也不能太狭,而被少数“冒尖”的学生所“垄断”;二是 “赏”不宜太厚。现在有的教师也崇尚社会上那套作法,动辄对 “好”学生予以重奖,其后患无穷。一方面,学校的财力有限,即便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一个阶段奖励过高,会给后阶段奖励形成压力,甚至无奖可赏;另一方面,也给得奖者造成赏一定要厚,不厚就刺激不起积极性的心态,滋长他们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不健康思想。再一方面,因为奖赏过高,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反而使多数人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三是“赏”一定要以精神奖励为主。因为靠物质刺激是很难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觉悟的“四有”新人的。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发过这样的议论:“子之能孝者,必其不以亲之田庐为恩者也;臣之能忠者,必其不以君之爵禄为恩者也;友之能信者,必其不以友之车裘为恩者也”。旨望以物质利益来刺激积极性,连“孝子”、“忠臣”、“挚友”都培养不出,何谈培养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至于讲到“罚”,这里主要指对违纪学生的处罚,必须量罚得当,杜绝“以惩代教”。孔子曾说:“不教而诛,非也,”说明“教”是教育的最高原则。“罚”,一定要有足够的惩戒性质,否则是不可取的。 所谓赏罚公平,是指教师在赏罚学生的问题上,决不能为个人的爱憎亲疏所干扰,要做到“有功虽仇亦赏,有过虽亲必罚”;

篇二: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教师集体是大家志同道合进行创造性合作的团体,在这里,每个教师都能为集体的创造作出自己的贡献,每个人从集体的创造中吸取精神力量,同时也以精神力量去丰富自己的同志。在教师群体中,每个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益,可以通过比较、鉴别,分出优劣,激励先进,督促后进。同时,教师也可以吸取别人的长处和经验来丰富和对照检验自己,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在同一个集体中,在同一个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在各自的岗位上从事着同一个目标--培育人才的工作。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是一种各司其职、并肩作战的关系,又是一种同心同德、团结协作的关系。这种关系对于实现教育目标,形成教师个格、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形成良好校风,有利于学生

良好品德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团结协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

现代教育担任培育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任务,这一伟大而艰巨的教育工程不是哪一位教师所能独立完成的,它需要各专业学科教师、思想品德课教师、班主任老师和少先队、共青团及各行政管理人员在内的全体教职员工的通力合作。特别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

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和技能,一个教师即便是知识再渊博,他也只能完成其教学的一部分,而不可能是全部。只有全体教师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形成集体的智慧和教育的合力,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接班人和新型劳动者。可见,

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

(二)团结协作是教师人格的必备要素

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培育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繁荣学术、弘扬科学、教书育人的神圣而光荣的任务,起着开启发智、哺育人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正是教师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以及社会对教师的特殊要求,使得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修养成品德高尚、智力和才能优秀的人,具有完美的人格特征。这种完美的人格形象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学生模仿、效法的的楷模和榜样。教师的这种人格是由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行素质、优秀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突出的能力素质等构成的。而团结同事、互相协作正是教师高尚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能力等素质的综合表现。俗话说:"大度集群朋",教师之间只有在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去展开自己的从教活动,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同事关系,才能化艾怨为理解、信

任,变文人相轻为文相亲,改心存芥蒂为相互支持。

(三)团结协作是提高教师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

团结协作不仅有利于教师群体形成合力,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一名教师,仅凭一腔热情来教书育人是不够的,或拥有一个文凭,甚至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而缺少教育经验是难以取得成就的。必须加强与同事间的教书和育人的交流,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提高自己,才能进入优秀教师的行列之中。反之,一个教师如果缺乏谦述诚恳的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态度,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品质,仅靠井底青蛙的视力,单个人去闯、

去拼,很难做出成绩,更难提高自身的能力。

(四)团结协作是形成良好校风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校风是办好学校的精神力量,它能对全校师生员工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并能长久地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就会如沐春风般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个性品质;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中,更能发挥聪明才智,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育质量。而良好校风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团结协作精神,因为教师集体的风气是构成校风的主体,只有团结协作的教师集体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生集体,才有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这里说的教师集体的风气,其核心是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氛围。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团结协作、共同发展,人际关系必然和谐,教师集体的风气必然正,学

校的校风也必然好。反之,教师间如果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就会出风头,拉帮派、闹矛盾、闹纠纷、人际关系紧张,不

可能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

(五)团结协作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由于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具有突出的向师性特征,大学生们也很尊重、崇拜德才兼备的好教师。教师们具有大度集群朋、团结友爱、协作的优秀品质,使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特别是当前的在校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主体,他们在智力、才能等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又存在家庭生活空间与心理空间的狭小,在很大程序上促成他们的"自我专注",使得他们处理人际关系及利益关系的能力较差,合作意识不强等。进入学校后,他们把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

教师的言行也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 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 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

1、激发兴趣谈春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看春雨

观看课件《春雨的色彩》前半部分,到春雨姐姐欢迎的最热烈老师说:一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们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吗?(幼儿回答)对他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篇三:师德师风学习笔记三篇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1)

第一章 教师道德与师德范畴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可以从师德存在的必要性、教师道德病态克服的需要和它能够发挥的功能两个角度去理解。

教育劳动关系的特点之一是,教师在自己的劳动中一定会面临多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处于丰富的社会关系教师的劳动必然使教师处于一定的利益取舍之中。在教师的劳动中教师必然面临的利益取舍关系有:1.教师个体的劳动投入和他的劳动效益之间的关系。2.教师集团的利益关系。3.教育对象的利益。4.社会利益关系。社会利益要求的集中表现是教育目的,亦即要求教师培养合乎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教师的教育观念可能与之一致,也可能与之矛盾。教师的每一个行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和处理这些利益关系。所以教师一举手一投足的确关系到许多利害关系,关系到这些关系的调整。

教育劳动关系的特点之二是,教师对这些关系的调整有非常大的自由度。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并不能完全依据自己的意志处理教育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因为教师毕竟要受到一定的制约或监督。这一制约和监督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宏观社会制度的制约,二是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制约。这些制度从最大的教育法规到最小的教学制度都对教师的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不过这些制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制约的外在性。教师的行为需要有一个“自监督”的机制存在。这个自监督的机制实际上主要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由上可知:教师劳动关系的丰富性和这一关系调整所具有的自由度决定着必须有教师的职业道德存在。

其次,教师道德病态的克服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

道德的反面是不道德,善的背面就是恶。有专门研究罪恶论的专家从罪恶的成因出发认为人类的罪恶包括四个主要的类型[14]。以这一分类观照教育现实,我们不难看出:在教育实践中不仅存在着这样的罪恶,而且由于中国社会转型和道德建设本身的原因这一“恶”的发展趋势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四个主要类型的教育罪恶为——物欲型罪恶。不惜一切地满足物欲所导致的罪恶属于物欲型罪恶。它既可以是一种无度的挥霍,也可以是为了这一挥霍所导致的对公私财富的非法抢夺。在日常生活中,对财富过度贪婪的追求与向往、一掷千金式的无度挥霍或者说病态的高消费、以及为此产生的偷盗、抢劫、赌博、卖淫嫖娼等等现象都是物欲型罪恶的表现。教师本来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应当远离上述罪恶。但是近年来一些教育工作者缺乏应有的自律,沾染了许多恶习。一些学校和教师将学校变成一个纯粹的市场,一切以经济利益为准。这是乱收费、向学生及其家长直接或变相索要财物或“方便”等现象的直接原因。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和教师还直接参与了社会上流行的物欲型罪恶,成为为大众所不齿的对象。

权欲型罪恶。权欲型罪恶是指因权欲过度而产生的罪恶。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的权力意识和权力欲望。但是如果为了满足这一欲望而丧心病狂,则会产生罪恶。耍弄权术、尔虞讹诈、争名夺利,以及这些现象导致的失职、贪污、残暴等等都是常见的权欲型罪恶。教育本身即是一种权力。它包括教师有自主教学和对学生进行组织、指挥、褒扬和惩戒的权力等。但是教师不正当地行使自己的教育权力也是一种权欲型罪恶。比如一些教师至今仍然名正言顺地看待和实施着的不恰当的体罚和心理惩罚。又比如,教师之间、教育工作者的上下级关系中间也存在着的与社会上类似的完全没有必要的弄权现象。这一罪恶现象的结果是教育关系的腐蚀、教育效果的丧失和学生身心健康的牺牲。

名欲型罪恶。名誉是一个人的尊严所在。所以关注个人或集体的名誉本身可以是完全积极的东西。对于教育工作来说,教师之所以受人尊敬、教育之所以受信赖而具有巨大的功效,原因即在于此。但是对名誉的过度追求也会成为一种十分消极的社会行为即权欲型罪恶。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传说古希腊的牧人赫洛斯特拉特为了出名,一把火烧毁了建筑学上的经典——埃凡司的阿泰密斯的神庙。这就是所谓的“赫洛斯特拉特荣誉”(虚荣)。追求虚荣、欺世盗名、诋毁他人都是名欲型罪恶的表现。由于无论教师个人还是集体的荣辱与教育功效、教师的地位及待遇等联系在一起,一些教育工作者也在校园中从事追求虚荣(作假)、欺世盗名(偷窃别人的成果)、诋毁同行的活动。这也是一种赤裸裸的阳光下的罪恶。

情欲型罪恶。不择手段地满足一个人的情感需求所产生的罪恶即情欲型罪恶。鲁迅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感需求,追求对这一需求的满足本没有错。错是错在对象、场合、程度上面。情欲型罪恶包括爱情的变态(如性自由)、友情的践踏(嫉妒)和情绪的失控(如暴怒)等等。教育工作中也常常出现一些情感型罪恶。比如师生之恋(主要指中小学)、对学生的偏爱溺爱、同行之间的嫉妒、在教育过程中的情绪失控(拿学生出气)等现象。教师的这些情感型罪恶会极大地伤害教育对象,有的已经造成过严重的后果。

财富、权力、名誉、情感等都是中立的概念。比如财富、权力、名誉、情感都可以成为教育目的实现的有益工具,也可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腐蚀剂,影响教育的信誉和功效。同时无论是物欲、权欲、名欲还是情欲,作为一种人类需要,应当说本身是中性的。它可以成为积极人生的动力,也可能导致人生的迷失、产生各种各样的罪恶。

亚里士多德说过:“德性应该处理情感和行为,而情感和行为有过度和不及的可能,而过度和不及皆不对;只有在适当的时间和机会,对于适当的人和对象,持适当的态度去处理,才是中道,亦即最好的中道。这是德性的特点。”[15]罪恶的产生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对于道德主体而言,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价值观的偏颇、理性的丧失——也是德性的丧失。所以教师道德的研究与建设从负面影响的克服来看也是意义重大的。

最后,教师职业道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1.对教育对象,教师职业道德有教育功能。教师劳动的特点是教育主体与教育手段的同一性——即教师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手段,首先,教育劳动关系的特点决定着教师职业道德有存在的必要。 教师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道德对教育对象的影响主要有二。一是教师道德影响学生的道德人格。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期望等等会形成较好的心理氛围,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心智成长。心理学中非常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一个很好

的例证。

2. 对教师集团,教师职业道德有调节功能。如前所述,教师作为一个职业集团必须处理好集团内部的同侪关系,也必须正确处理好职业集团与社会的关系。有了良好的教师道德,就会形成一定的心理和舆论氛围。同时道德也会在每一个教师的心中以职业良心和信念的形式形成一种自监督的机制。一外一内的双重道德约束有利于教师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3. 对教师自身,教师职业道德有修养功能。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教师对教育活动的意义的理解密切相关。教师道德能够通过评价、激励和追求理想人格等方式在造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社会风尚的同时,培育主体自身的道德意识、行为和品质,从而提高教师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使教师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4. 对社会发展,教师职业道德有促进功能。教师道德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首先,教师的劳动也是社会生产的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对教育对象的塑造参与了物质文明的建设。教育对象最终会成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教师能否以德育德,对这一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影响深远。其次,教师的职业道德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实际上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它本身的高低是直接构成社会道德水平高低的一部分之外,它还可以以身示范,成为“社会的良心”,带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教师道德建设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社会生活重构的基础工程。教师通过自身也通过自己的“产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重建。

中国有一句令人深思的口号,就是“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实际上我们不妨可以进一步认为:“提高教师

师德师风读书笔记三

一定的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教师职业道德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给师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历史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主要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所存在的管理混乱、政令不畅、法制疲软、腐败滋生、罪恶肆掠、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现象一时难以扼制,行业不正之风无“行”不入,渴求社会理性、正义和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势下,把倡导和实践教育公正作为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规范师德行为,提高师德水平和端正教育行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 公正是人类的始终追求。在社会教育关系中实现公正,历来是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竭力倡导的价值目标和籍以发挥著述的传统素养的希望在师德的养成。” 领域。就我国而论,从孔圣人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公正思想算起,也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但略感意外的是:何谓公正?何谓教育公正?人们总是一语带过,包括目前已出版的众多伦理学辞书,均未列入条目正面予以阐释。

教育公正在概念上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公正,是指社会教育关系中的公正。其基本内容,诸如社会教育制度的公正、教育立法与司法的公正,社会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平等与机会均等等等。狭义的教育公正,则是指教育活动中的公正。其中,教师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公正的最基本内容。

教育的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教育公正概括和反映师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必备的品质素养。教育公正作为师德的重要范畴,能在教师内心形成一种公正的价值信念,一种明确的公正的正义要求,能对教师行为公正性的判断、选择、评价和自觉调整起到指导,影响和驱动作用。教师道德体系中不可缺少教育公正,师德建设中不可忽视教育公正。

二、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 教育公正作为教师的一种美德,根源于教师教育劳动这种特定的社会利益关系和道德关系。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既有较强的继承性、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尽管有不少教师具有不论学生出生贫富、一律公正平等对待善良愿望,但由于社会教育制度不利于劳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人民性、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正义性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不仅稳定性,但同时又受到现实社会历史条件、社会教育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目的和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者阶级的子弟,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因而教师的公正始终受到限制。 为教师实践教育公正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而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系当前教育行业的实际,笔者以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实践教育公正,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相貌、不同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不歧视身心有缺陷的学生或后进生;要尊重学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刻薄、粗俗的语言讽刺、挖苦、嘲笑和打击学生,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二,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与严相辅相成,都是教育的条件、手段和动力。公正原则要求: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方法教育学生。

第三,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 如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和长进程度给予恰当评价,历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根据教育劳动的特点,教育公正不仅仅限于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正”,而是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实质公正”。恰

当地处理好“外表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尤其在当前“高分=重点学校=名牌大学=好工作=高收入”的背景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坚持做到在试卷、规则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抱成见,不循私情,规范准确,也是体现教育公正要求的重要方面。

第四,对学生“赏罚”要公平合理。 “信赏必罚”,原本是政治家们的用人之术。如今“赏罚”的运用已成为教师教育、激励和规范学生行为的经常性措施。教育公正要所谓“赏罚”有据,是指“赏罚”必须有事实和规章的依据。 “赏”,一定要给予有立功表现的学生;“罚”,一定要给予主观上有过所谓“赏罚”有度,一是指“赏”的面不宜太宽,搞平均主义;也不能太狭,而被少数“冒尖”的学生所“垄断”;二是 “赏”不宜求教师对学生的“赏罚”,必须以教育为前提,必须在实施中做到“赏罚”有据、有度、公平。 错的学生。并且要依据规定(符合教育行政法规的)行事,不能“政出多门”,更不能随心所欲。 太厚。现在有的教师也崇尚社会上那套作法,动辄对 “好”学生予以重奖,其后患无穷。一方面,学校的财力有限,即便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一个阶段奖励过高,会给后阶段奖励形成压力,甚至无奖可赏;另一方面,也给得奖者造成赏一定要厚,不厚就刺激不起积极性的心态,滋长他们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不健康思想。再一方面,因为奖赏过高,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反而使多数人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三是“赏”一定要以精神奖励为主。因为靠物质刺激是很难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觉悟的“四有”新人的。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发过这样的议论:“子之能孝者,必其不以亲之田庐为恩者也;臣之能忠者,必其不以君之爵禄为恩者也;友之能信者,必其不以友之车裘为恩者也”。旨望以物质利益来刺激积极性,连“孝子”、“忠臣”、“挚友”都培养不出,何谈培养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至于讲到“罚”,这里主要指对违纪学生的处罚,必须量罚得当,杜绝“以惩代教”。孔子曾说:“不教而诛,非也,”说明“教”是教育的最高原则。“罚”,一定要有足够的惩戒性质,否则是不可取的。

所谓赏罚公平,是指教师在赏罚学生的问题上,决不能为个人的爱憎亲疏所干扰,要做到“有功虽仇亦赏,有过虽亲必罚”;不管是第五,公平公正地处理涉及学生的各类矛盾。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或与同学、学校、教师、职工、社会各方面偶尔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是再所难免的。赏是罚都要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不能个人说了算,同时要让学生明了因故,这样才称得上赏罚公平。 公正原则要求教师在处理涉及学生的矛盾的时候,必须主持公道。必须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寻求相称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要做到“公平如秤”,不偏袒一方,责难一方。尤其是牵涉到学校或教师的矛盾,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更应在态度、方法与结论上充分体现平等、合理与公正的要求,让学生心悦诚服。以势压人,得理不饶人,或者打击报复等,与公正要求是根本背道而驰的。

此外,公正作为师德的重要内容,还应包括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公平公正地对待和评价其他所有合作者等等。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和社会公正向理想境界的逼近,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将不断得到充实。

关于师德师风读书笔记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赞科夫说得好:“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得爱,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一个生病的学生看到老师为自己着急得流泪,一定会倍感温暖而铭记在心;一个对学生嘘寒问暖的老师,必定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面对学生的偶然犯错甚至是冒犯自己,你是宽容地就势引导,还是大发脾气或撒手不管呢?有爱心的教师总是选择前者,他们善于把关怀和宽容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法宝。

的确,师德是教师的第一智慧。当人们在不停地追问师德缺失的现状、拷问当今教育方式的弊端时其实已经有太多的“殷雪梅”、“谭世明”用他们的生命之光点亮了“师德”这盏“灯” 。殷雪梅老师 “张开双臂”把六位学生从死亡线上抢了回来,而自己却被飞驰而来的轿车撞飞25米。六位学生得救了、六个家庭的厄运驱散了、六条娇嫩的生命安全了,而殷老师光荣牺牲了。这张开的双臂在千钧一发之际是那样的有力,那样的巨大。21岁的青年教师谭世明看到重庆市开县境内特大井喷事故发生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附近学校的学生。他神速般通知了学校以后又立即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地叫醒熟睡的乡亲硬是把上百个人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却独独忘记了自己和自己的亲人最后延误了脱离时间导致他和7位亲人因中毒过深而全部倒下。

这些老师就像“老鹰捉小鸡”游戏里拼命保护自己孩子的鸡妈妈一样面对“老鹰”他们选择义无反顾地张开双臂,挽回了“小鸡”的当“师德缺失”、“教育之痛”被屡屡提及时当“行为示范”的为师准则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开始扭曲时这些教师却用生命书写了大大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师德的核心。 “作为教师对学生,应当像父母对子女一样。”当代“愚公”刘恩和是安危。这,正是高尚师德的伟大力量。 的“师德”二字留给我们的既是难以衡量的财富也是沉甸甸的警醒。 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他视教书如命,爱生如子,20余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不图名利,不计得失,甚至不惜牺牲亲情。他的事迹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时代之歌。

“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和性格塑造工程,我们在这半亩方田里勤耕力作,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让自己的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熊熊燃烧。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让我们宣誓: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憔悴红颜我们依旧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


师德师风自学笔记》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7445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