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浙大优秀学长学姐经验
一.请教学长学姐,采访校友
■ 核心观点:
我比对了工作和科研给我带来的不同的感受,觉得自己更适合科研。在申请耶鲁大时,面试官要求让他们看了自己的实验记录本,我写得比较详细,实验时间精确到分钟,还有一沓每两周一次的实验报告复印件,可能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皮若溪,女,入学时为理科试验班,后确认到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将去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4年前填报志愿,你是怎么考虑的?选择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是听取了谁的建议?
4年前填报志愿,主要是考虑到浙江大学是大类招生的,对于当时还是高中生,不了解各种专业的我非常适合。我本人从小在北方长大,当时想通过读大学了解一下我国南方的自然气候,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现状,增长自己的见识。浙江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杭州,让我非常向往。并且填报志愿时,自己已经通过了浙江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及面试,加上估分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分数有可能达到浙江大学的分数线,所以选择了浙江大学作为第一志愿。我在高中是理科生,比较喜欢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些自然科学,所以凭兴趣爱好选择了理科大类。做出这个选择其实是听取了老师,父母,朋友多方意见的,但主要还是凭借自己个人的分析,那时候觉得浙
江大学是最适合自己的。
2、在专业和学校之间,你怎么权衡?
我一直认为自己未来有多大的成就主要是要凭自己的真才实学,所以在专业和学校之间,我更加看重专业优势。不管在哪个大学读书,学习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能力都是最重要的,因此我更加看重一个大学在专业上的优势,而非大学本身的综合排名。我在选择攻读博士的美国学校的时候也是以这样的思想做出选择的。
3、现在回过头去看,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会怎么选?我仍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我觉得之前在每个需要做出选择的时间点所做的选择基于当时的考虑都是最正确的,包括高考填报志愿,确认专业,选择社团,参加科研实践等。我做出选择的标准就是取自己喜欢做的事和适合自己的事的交集,这样的事才值得我去付出和拼搏,这样的路才值得我去走,不管出现怎样的结果,都不会遗憾和后悔。
4、大学经历,你认为哪些对你个人成长有很大影响?
大学经历了很多与高中不同的事,总体上看,高中阶段,学习占去了大部分时间,而大学阶段,生活的元素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这样的生活比高中生活更接近真实的生活。我
想成长是一个脱离不切实的幻想而走向现实的过程,是一个学会控制自己的过程。大学经历中,有几个时期我的事情又多又乱,好像一团乱麻,例如经常发生的科研与学生工作的冲突,申请博士项目时的紧张,这些时候感觉自己在精神上受到了重压,自己的情绪也变得难以控制并会经常发泄出来,波及到自己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我想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是使自己在事情很多很乱的时候任然保持正常的精神状态和清醒的头脑,按部就班地把事情一件一件处理好。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想我就真正地成长和成熟了。
5、在大学阶段,对你影响最大的是谁?或是最有影响的一件事是什么?
大学阶段,对我最有影响的事情是2011年加入浙大iGEM队,参加了iGEM竞赛。iGEM竞赛全称为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起,是基于合成生物学学科,面向全世界本科生,激发本科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竞赛。在iGEM队里,我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见多识广,聪颖好学,性格开朗,为人善良,尤其是他们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勇敢追求梦想的心,这些都一直影响着我,不断引起我对自身的反思,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也学习到了iGEM队的精神,Never give up和Always have fun,它们让我变得更加坚韧,更加大气和从容,
我希望这样的精神能伴随我一生。
6、什么时候开始考虑工作或是继续深造的事?
考虑继续深造的事情是从大二下学期开始的,在这之前曾经经历过比较长期的选择和思考过程。大一时候参加过学生社团,参加过一些学生工作,大二下学期开始进入实验室参加科研训练。我比对了工作和科研给我带来的不同的感受,发现自己更加喜欢以及适合科研,也希望能够将喜欢做的事发展成自己一生的事业,如果将科研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严谨的科研方法和良好的科研思路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需要通过继续深造来获取,因此也就自然而然选择了读博士的道路。至于选择出国深造,主要是因为希望通过出国深造,学习国外科学研究的思想,获得更加开阔的科研思路,体验异国文化,开拓视野。
7、大学期间对规划(目标)吗,怎样规划?
大学期间有整体的规划和目标。我计划好毕业之后要出国深造以后,于大二大三参加了关于英语考试的培训班,报名参加了英语考试。为了了解美国校园文化,我参加了浙大iGEM代表队以及申请了暑期科研交流(虽然申请不成功)。在确定未来要研究的领域(微生物)之后,为了完善微生物学知识体系,修读了生科院开设的所有与微生物有关的专业
选修课,并在生科院吴敏老师实验室参加了微生物分类学项目,在iGEM队参加了以微生物为材料进行的合成生物学项目,在农学院昆虫所莫建初老师实验室参加了微生物生态学项目,从多个角度学习了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获得了较多微生物研究所需要的基本实验技能。为了学习专业英语,积极阅读文献以及英文原版教科书。并在大四上半学期进行了申请材料的递交。
8、促成你这次就业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促成我这次就业的最重要因素是我敢于尝试,并且也要感谢学院给了我这次宝贵的机会,推荐我去参加耶鲁大学的面试。能被耶鲁大学录取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我参加的是国家留学基金委与耶鲁大学生物医学世界学者合作项目,不同于同学们通常会采取的自费出国渠道。当时学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宣传这个项目,鼓励同学们报名以及参加学院面试。我衡量了自己的能力,明确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虽然不确定自己最终会获得怎样的结果,但是脚踏实地认真准备了所有所需的申请材料,尽量将自己在科研和学业上的优势展现出来,最终获得了学院老师和耶鲁大学面试官的认可。我在申请材料中有很多细节的描述,描述自己如何克服学习科研中的困难。按照面试官要求,面试时让他们看了自己的实验记录本,虽然我想美国老师可能看不懂汉语,但是
篇二:优秀学生采访稿
真正的佼佼者
他是刘梦雨。他常被赋予这样的标签:“工作能力强” ﹑“成绩优秀” ﹑“长的帅气” ??让我们走进关于他的访谈,去了解一个真正佼佼者的优秀之处。
记者:在大学的学习与工作之中,激情与动力仿佛是逐渐褪色的,请问学长是如何一直保持激情与动力的?
刘梦雨:首先我认为这是兴趣的引导,我认为干一行就需要爱一行。比如我大一的时候是班级的宣传委员,我想把宣传委员干的出彩,我当时在班上找了一个软笔字写得好的人和一个硬笔字写得好的人,然后我们三个组成一个宣传小组,把工作做好,随着兴趣需找成就感。再者我“强迫”我自己做该做的事,走出寝室,去上自习,去图书馆,我也从来不会在早自习和晚自习上迟到。
记者:那在近三年的学生工作中,有没有让学长难以忘却的事呢?
刘梦雨:当然有了,就说上学期的三证颁发仪式吧。当时葛琎老师准备拿我给大家做一个表率,然后问我:党的定义是什么?很难堪的是,我当时不知道,没有做好我该做的事。后来我就补了我关于党方面的知识,其实我在入党的时候我也是背过的,可是我觉得我有种应付的感觉了,算是一种好大喜功吧。
记者:谈到党,有人说:“不是因入党而优秀,而是因优秀而入党。”学长作为大三仅有的几位党员之一,在入党后有什么收获和感悟呢?
刘梦雨:在入党后我觉得我的个人责任感是变的更强了。因为像在世博会,奥运会这样光鲜的事背后,你也许看不到党员的作用,但是像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灾难之中,冲在最前线的总是党员。有些事我得像一个主人公去面对了。
记者:学生干部工作比较多,学长是如何在付出与收获之间找到支点的?
刘梦雨:给你举个例子吧。我现在在准备考研,如果我考不上研究生,在别人眼里,我现在的准备就是没有收获的,但我想我认真准备考研,我的思维能力是得到锻炼的,这也是我想要的收获。虽然收获不一定以理想的形式呈现,但付出是一定会有收获的。
记者:在学习与工作之余,学长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吗?
刘梦雨:我是比较喜欢文体的,看电影﹑听音乐﹑打篮球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当然我也喜欢表演,表演很大的锻炼了我的能力,让我不怯场,可以表现出我最好的一面。曾经我也喜欢弹吉他,在女生宿舍楼下弹着吉他,多帅啊!
记者:最后我想说的是,在大学有些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例如恋爱问题,当然这也许是一个被谈烂了的话题了,学长对于这个有什么独到的看法吗?
刘梦雨:对于恋爱,也许我是一个“失败者”。但我认为因寂寞空虚而产生的恋爱是绝对失败的。当然在我的身边也有那种两个人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情侣。在大学的自由氛围中,校园恋爱是纯洁的,没有势利,没有潜规则。
这就是刘梦雨。他有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马鞍山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校一等奖学金﹑校二等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等等数不清的荣誉;他仿佛又像是一个古时的江南文人一样,儒雅和善,却不失幽默风趣;他是我们之中真正的佼佼者。
记者息112班王杰
篇三:大学优秀学姐采访记录
对外国语学院文雅玲学姐的采访记录
今年的考研落下帷幕,我校英语专业的文雅玲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绩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3月8日,记者于纺大食堂进行了一场短暂而愉快的采访,学姐向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和宝贵的经验。
文雅玲学姐是是外国语学院2012级的英语专业学生,曾担任学工部、校学生会和广播社的干事,在班里任团支书一职。自大二加入校口译队以来,她曾多次在各类口译大赛及英语竞赛中大展风采,取得佳绩。今年,她如愿考上自己理想大学的研究生。
问及大学四年是如何度过的,文雅玲学姐稍作沉思,坦然道大一时的自己也懵懂过迷惘过,但在确定自己考研的目标后,就为接下来的四年做了详细的规划。“凡事要提前准备”学姐说,“不同阶段做不同事,并努力把事情做好。”刚步入大二时,文雅玲学姐就开始收集资源,准备各种证书的考试。凭借着大一打下的坚实基础和骨子里的执着精神,她先人一步,成功拿下了各类考证,为以后考研节省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学姐认为,大学是一个让我们开阔眼界的地方,积累人脉很重要,广泛的人脉意味着更大的信息储备,而掌握的信息量将直接影响你对潜在机会的把握。学姐鼓励大一新生投身社团或部门的活动,多结识新的人,开阔眼界。步入大二后便要将重心转移至专业学习上,并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把握锻炼自己的机会。
谈到自己大三备战考研的日子,文雅玲学姐回忆说,在连续一年的时间里,她坚持每晚去教室自习到深夜,就算窗外风雨交加,屋内的读书声依旧朗朗。“考研是一个非常孤独的过程,压力很大。”学姐解释道,“它不像高考,有那么多人陪着你。每个人考研的目标和计划都不一样,都是孤身一人在自己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进。”对于考研,学姐给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在需要帮助时可以同有经验的前辈们交流,向他们虚心请教;第二,不要打听其他同学的复习进度,把对手想象得更强大,往往能激发自己的潜能;第三,选学校要符合自己的实力,切忌好高骛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开阔的眼界和执着的精神。
文雅玲学姐的话语字字珠玑,看法独到而深刻,为即将备战考研的同学指点了迷津,也相信大一大二的同学能有所收获。
2016年4月3日
吴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