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心得体会 > 教师笔记 > 读书笔记图画

读书笔记图画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25 07:09:57 | 移动端:读书笔记图画

篇一:读书笔记图片大全图片

读书笔记

一、《老人与海》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最令我佩服的是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小说通过人与自然的斗争,表达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的主题。桑提亚哥在同象征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并没有在厄运面前屈服,认为人虽可以暂时战败,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远也打不垮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他的这句话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寓言性和象征性。运用反衬法、内心独白来刻画人物性格,语言清澈流畅、朴素无华。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老渔夫桑地亚哥,他是一位孤独、失败,而又英勇无畏、热爱生活、渴望胜利的老人。小说一开始,就奠定了其失败与孤独的命运基调——“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船上钓鱼的老人,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倒霉到了极点”,。他的打了补丁的船帆,“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他曾有妻子,但已去世的妻子只成了画像,映照着他的孤独。他也有过年轻时的辉煌,并曾在角力中荣获过人人羡慕的“冠军”。但是现在,他却成了一面古老破败、伤痕累累的旗。“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女人,不再梦见伟迹,不再梦见大鱼,不再梦见搏斗,不再梦见角力,不再梦见他的老婆”。仿佛他已一无所有。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一条大鱼上了钩,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他充分利用自己捕鱼的技巧,慢慢浪费大鱼的体力,当鱼不再够力气拉着渔船向前时,它开始绕着船转,它越游越近,最后被渔夫用渔叉一下刺死了。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与一条又一条的鲨鱼搏斗,但是无奈武器都被鲨鱼破坏掉,鱼被吃掉了一大半,只剩下鱼头和鱼骨,渔夫此时亦筋疲力尽,无力继续保护鱼了,但他还是把残骸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最后,小说以一个少年看到老渔夫在度量足有十八英尺长的大马林鱼,再次描写了这条鱼的巨大,说明老渔夫所克服的困难之大,非比寻常。

二、《混混找乐儿 》

好词好句:

1.“五一”七天乐---那是老毕的活儿

2.今天是“五四”!嘿嘿,混混是个革命青年,一定也要在这标志性的日子里得找点乐子!

3.革命青年的细胞总是活跃的。凌晨四点四十分,混混便起了个早。四处转悠,家里已经被彻底清理了一遍。看着还算满意。关了卧室的门,把书房封闭,开了音乐,优美的萨克斯??混混喜欢在音乐中劳作,听着旋律要是找不事干,心里是有点痒痒。

4.从猫眼儿里向外张望---四野一片安静。好,革命混混要开辟新的阵地---打扫楼道。 收拾工具,悄然进行。先一层层地扫下去??然后再一层层地拖下去??

5.注意,动作要领是轻、轻、再轻??以免惊扰了邻人的春梦。嘿嘿,混混想做好事,别到头来把好事做砸了,轻骂一声混混还能接受,要是在背后给混混灌以“神经病”之类的头衔,那混混会气绝身亡??

6.嘿嘿,踮着脚尖,我下呀下呀??我上呀上呀??嘴巴里竟然哼唧出了s。h。e的热门单曲——《波斯猫》。“波斯猫她就眯着小眼儿,波斯猫她就踮着脚尖儿??”嘿嘿,我就是那波斯猫??一只会干活的猫儿??

7.五点四十左右,混混的劳作已经初见效果:楼道(转载于:读书笔记图片大全图片)洁净明亮了,视野仿佛也开阔了。不过在混混看来,这效果太没创意,混混得整点新鲜的。

8.一会儿工夫,靠近家门上下的楼道口多了点景致:家里的绿藤被扯下来,挂上了楼梯的栏杆上:客厅的兰花,书房的金鱼草,外加什么滴水观音全被请出家门,好家伙全让他们

列队在楼道口??嘿嘿,混混从楼道仰望——————震撼!!这哪里是寻常路,这是通往诗意与清新的幽径哩??

混混陶醉中??

9.不好,楼下有响动。发现敌情,混混立刻如贼猫般神速闪进了家门。混混喘息着还不忘记从咱的猫眼儿里窥视:对面的门开了,邻居的大姐仿佛有几分吃惊但是笑意在脸,嘿嘿,尤其是挂在栏杆上的新绿小藤招惹了她的目光,这个细节混混的贼小眼儿绝对不可能放过??!

10.混混吃力地从猫眼儿里送走了大姐的背影??轻吐气息反转身来。混混楞住了: 拖把扔在客厅的地上,涮洗拖把的水洒了到处都是,还有搬落的花草的残叶,泥浆??这是我的家??

11.哈哈,没关系,反正没人来混混家。混混关了门好好的在猫窝傻乐吧!

12.“五四”一天乐!

13.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感受: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三、《三国演义》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四、《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

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由于《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历了漫长时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来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前后有发展变化,加上作者世界观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书的思想内容良莠不齐,比较复杂。但从总体看来,优秀之作占半数以上,主要倾向是进步的,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郭沫若曾说过:“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篇二:画画的读书笔记

《艾玛画画》读书笔记

幸福是什么?读了《艾玛画画》就知道了些许。 《艾玛画画》讲的是一个七十多岁的孤独老人,虽然子孙满堂,但是只有猫咪作伴。当

偶然的一次机会,所画的画被发现之后很受大家欢迎,她就有了生活的乐趣。说实在的,这

国外的绘本真是费解,和儿子反复读了多遍,才懵懵懂懂的体会到书里言喻的幸福:每个周末,老人艾玛都做很多的糕点等待儿孙前来聚餐,对于老人而言和谐的家庭关系

就是幸福;

每次儿孙来之前,艾玛都要收起自己画的儿时山村图,换上孩子为他画的画,尽管画的

内容不符合老人的心意,对于老人而言互相尊重就是幸福;偶然一次,老人艾玛忘记收起

自己的那副画,很意外的受到儿孙的称赞,都争相抢要艾玛的画。自从之后,艾玛天天画画,

送儿孙、送邻居,她生活满足而充实。对于老人而言被人需要、被人尊重才是最大的幸福。读完这本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在这里,我告诉儿子:和谐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被人需要、被人尊重是最大的幸福。不论在爷爷奶奶那个大家庭里,还是爸爸妈妈这个小家

庭里,或者在幼儿园这样的集体家庭里,互相尊重、互相爱戴、互相帮助,才能保持一个和

谐的关系,在这样和谐的氛围里,每个人心情都会愉悦。相反,如果大家都互相指责、互相

拆台、斤斤计较,生活就会变成一团糟。书中的艾玛老了,她百无聊赖地去逗猫、她闲着没

事画画收藏起来,但是她倍感孤独,直到当大家都喜欢她的画,她才变得幸福起来、忙碌起

来,这就是艾玛的幸福。

我也开始反思,什么是幸福?篇二: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读后感<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关于绘画的入门

绘画是一种表达的方式,父母重在理解与倾听,而不是评价其好坏。重要的是,倾听孩

子的绘画,而不是简单的用眼睛的看。在孩子画画的时候,就给孩子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

尽量不在画的过程中打扰孩子。孩子与生俱来是有绘画的能力的,这种绘画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一些

在孩子成长中拔苗助长的行为需要注意:如教孩子画形象,或者画形象给孩子看,指导孩子的

着色,让孩子全部涂满颜色等等。绘画需要五种能力,第一是动手能力,孩子可以通过自己手的运动来感受自己带给外在

世界的变化,发现手的运动,画出什么线条。如果教孩子画形象,孩子就会失去这个探索过

程,同时,无法按照自己的感受发挥,阻碍绘画感觉的发展。第二是眼睛的协调能力,第三

语言能力,教画形象会破坏孩子语言系统的发展,绘画方式也会改变成否语言作用。第四是

情感和热情,绘画是一种体验的表达。最后是社会能力,孩子表达自己内心想法获得周围人

们理解的能力。

“艺术真正的本质,是以破坏、弄脏已有形象作为基础的“。所以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

要嫌‘脏’,要给孩子机会和大自然进行接触。另外,颜色对于孩子来说并不代表任何意思,直到5岁半、6岁才会区分上色,因此,

不用过早的试图用孩子对于颜色的取向去判断他们的性格。 孩子每个阶段画画的方式1岁:主要是依靠手的运动。因此在这个阶段要让孩子充分的涂鸦,尤其不要给孩子看

形象,也不要刻意教孩子看形象。多进行爬行也对宝宝的绘画有帮助,因为涂鸦也是基于手

臂的力量。在这个阶段可以只给孩子一种颜色的笔,但可以变换笔的不同类型,然后也给孩

子大一点的画纸。 2岁:孩子眼睛追随手的运动,然后也开始试图用语言解释自己的画。孩子开始可以画

封口的圆圈,随着年龄也开始画单独的线条,2岁半以后孩子可以对画画进行解释说明,想

画什么,怎么画的意识开始萌芽,也会用语言对线条进行解释说明。并且会对这些东西进行

不一样的解释,各种各样的解释,父母要给孩子想象的空间。 3岁:孩子可以一开始就给画赋予意义,绘画向作为人类的表现形式转变的分界点。同

时依然不能教画具体的形象,要多听孩子讲用很多的圆圈和线条画出来的内容。孩子在3岁

半前就可以开始有目的的动手画画,并且会至始至终的给画赋予同样的意义,而不是像2岁

时候会有各类不一样的解释。而在3岁半后,用许多圆来讲述。因为在此阶段孩子开始喜欢

情境模仿;手的动作发展更为灵活;自我意识上升,也经常会出现“我想??”这样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明白对比事物(自我与他人,大与小)。开始向有内容的画发展,并且开始演变

出故事情节。也开始画“头部人像”,并且有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4岁:可以画出形象。4岁前后开始凭印象画画,并且可以画头足人像或者头体三足人像,

可以让孩子经常以“我的爸爸”、“我的妈妈”为主题画画,而他们会把印象深刻的画的比较

大,因此家长不用过于惊讶。4岁半以后会把事物无秩序的排列,像罗列的表达形式,即看

起来没有作为整体画面归纳整理,但孩子对其有自己的联系,并且4-7岁孩子都会用同一画

面表达时间流逝,就是所谓的“同存表达”。在这个阶段,孩子最多用6种颜色作画。 5岁:不能说孩子的话奇怪、可笑,仔细倾听孩子对于画中所表现的各种关系的讲述。5

岁前后,能画有序排列的事物形象,因为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及形象,并且按

照自己的兴趣来画画,他们不是按照自己看到的,而是根据认识到的,只画自己感兴趣的和

关心的,4-8岁的孩子都是如此。5岁半之后,孩子开始用基底线表达关系,从罗列式向系列

化表达方式发展。 6岁:孩子可以沿基底线并列画出,家长可以时常让孩子讲故事画下来。然后要多跟孩

子交流问他们画了什么,画里的人物在干什么,在哪里;而不是简单的用好、不好评价孩子

的话。并且从6岁开始,孩子除了12色蜡笔,可以添加水彩或者其他方式。 其他问题:

孩子到了5、6岁才会使用和形象相符合的颜色。在孩子2到5岁或6岁的阶段,可以只

使用黑色这种单一的颜色来画画,让孩子能更好地不受干扰的将画进行解释。篇三:培养孩

子从画画开始--读书笔记 「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 」绘画是儿童的一种表达方式,孩子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又不能靠书写文字来表达,他们

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所以,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

用来听,听了才能明白他们表达的东西。 听画也是有讲究的,2-3岁的孩子,就问他“这是什么”,听他给他所画的东西赋予的含

义;4岁以后,就问他们在做什么,听听他的画里故事的内容。因此,用来表达想法的形象

不是靠别人教会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教孩子画形象,画形象给孩子看,指导孩

子用色,让孩子全部填满颜色等等,都是拔苗助长的行为,反而会毁掉他们天生的绘画能力。

对于技巧性、系统性的绘画技巧,最好等孩子过了9岁传授才会有意义。 过早的叫孩子画形象,让他们变得不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说,无

法概括自己的想法。一副孩子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动或者是想法而画的画,即使在技术上还未

成熟,也能够传达到欣赏者的内心深处,只要给孩子提供画画的伙伴和场所,孩子就会随心

所欲、自信的画画。

让孩子和大自然在一起,和朋友在一起过生气勃勃的生活,父母也多和孩子一起多多地

体验快乐的生活,有了快乐的体验、有趣的事件,才会有想画的心情,才能够倾注真心去画

画,因此不是教授孩子画画的技巧,而是多和孩子一起经历快乐的体验!!在儿童时期,儿童通过自由的绘画,可以提高以下能力:动手能力、眼睛的协调能力、

语言能力、情感和热情、社会能力。

孩子的画

1岁时,主要是手运动的轨迹,是绘画活动的诞生,这时要让孩子充分地涂鸦,不要给

孩子看形象,也不要教孩子画形象。2岁时,眼睛追随手的运动,开始试图用语言解释画(2岁半以后)。这时不要给孩子很

多种颜色,仍然不能让孩子画脸等形象,妈妈画形象给孩子看也不好。对于同样一个圆圈,

越是脑海中对各种事物有丰富印象的孩子,越是有能力把一个圆圈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3岁时,孩子懂得一开始就给画赋予意义,绘画向作为人类的表现形式转变的分界点。

这时还是不能教孩子画具体形象,不要让孩子画人脸、车、人物之类的东西,要多听孩子讲

用很多的圆圈和线条画出来的画的内容,尝试给孩子创造和朋友一起画画的机会,用色的指导从无色开始。 4岁时,孩子可以自己画出形象了,开始凭印象画画,绘画作品中除了有头足人像,还

出现了头体二足人像,作品像商品目录一样,各种事物无秩序排列。这时,欣赏孩子的绘画

作品时,不要仅仅看孩子画了些什么形象,更要认真听听孩子的讲述。在平时,应该丰富孩

子的生活体验,让孩子广交朋友,尽情玩耍,这样孩子绘画的内容才能丰富起来。如果在这

个时候,成人教给孩子如何画画,就是剥夺了孩子认识事物的乐趣,甚至是挫伤了孩子认识

世界的积极性。成人如果这样做就是阻碍了孩子成长为人的最重要的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5岁时,孩子并不是把经历过的事情按照自己看到的样子画出来,而是把感兴趣、关心

的事情按照自己的认识画出来,开始给事物建立秩序,并开始出现“基底线”,能够把听到的

事情在头脑里形成印象并画成画。这时多给孩子讲故事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家长不要说孩子

画的形象奇怪、可笑,要仔细倾听孩子画中所表现的各种关系。6岁时,孩子惯用基底线建立事物秩序,将事物排列得整整齐齐,开始能够做图案游戏,

把事物做抽象化表达。这是,不要用画的好、画的不好来评价孩子的画,重视和孩子之间的

谈话,多问孩子画里画的是谁、在哪里、在干什么等。不要总让孩子看电视,把有趣的生活

经历作为绘画的主题让孩子画出来,绘本、传说等多读给孩子听,引导他们把故事画出来。7、8岁时,基底线转变为水平线或地平线,开始分别从正面、侧面、背面三个角度画人

物肖像。这时孩子的画逐渐变得让成人一看就能理解,成人要去体会孩子的心情,仔细欣赏

孩子的作品。9岁时,开始追求画出眼睛见到的真实景象,成人不要过于苛求他的写实能力,

要多和孩子一起动手作画,共同体验亲子活动的乐趣。篇四:美术读书笔记 《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读书笔记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曹晓娇最近看了一本是一个美国教育学家科汉盖纳著的

《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一书。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一半,但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趣

的教育方法已经让我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了新的认识。边读边想,触发了许多感想,并记录

了下来,限于我本人学力,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非常妥帖,好在有感而发,对于严密的逻辑关

系也就不讲究深入细致的推敲了。

一、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本书主要观点摘要。综观美术教育的发

展历史,里德与罗恩非德的工具论与纳艾斯与克里的本质论成为了两种主要派别。持本质论

观点者,强调科目中心,注重通过严谨的美术学科内容的设置来实现美术教育价值,工具论

观点者则更强调美术的教育功能,如创造力的培养,他们重视教育过程,但忽视创作效果。

通览全书,我个人以为《美术,另一种学习语言》这一本书的观点从属于工具论,即主张通

过美术实现教育价值。这种观点我们很清楚地可以从书中探讨的主要内容上看出。本人当然

认同这种观点,引用“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这句话也是再次强调美术

教育的重要性。

该书分三章,主要内容主要有:第一章美术与儿童,涉及课堂中的美术活动与儿童美术

的本质两个课题,主要探讨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术为什么是学生在发展、个性、

情绪、交流上的一种有效途径。第二章美术与学习,主要探讨美术能否有助于以及如何有助

于学生了解自我,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观察以及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情感。第

三章美术与学校,主要探讨美术与其他课程结合的可能性,有利于美术学习的学校环境如何

布置,美术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家长交流的方法以及美术在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儿童、非语

言儿童、富裕儿童、天才儿童、障碍儿童发展上的作用。如果再作具体一些的阐述话,又可

细化为以下内容。

(一)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艺术提供了

理解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儿童自身与他们的思想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使

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当儿童开始懂得他们有力量改变和重构他们创造的形状时,他们就

发展了自信和对自己能力和果敢的欣赏力。以 上是来自书中的两段话,足以印证作者的:“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

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的观点

(二)儿童美术的特点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获得自我肯定。“儿童的美术表达思想,

探索美术媒体,并使自我得以肯定。”“他们更多地沉入创作过程中,而不顾他们的作品将被

如何评价”分析儿童美术时,最基本的方法应是对儿童及其自发性的探寻。能够说明的是,

作者认为儿童美术具有自发性与原生态性(这一点我国儿童美术研究者杨景芝持同等态度)

(三)美术教育不仅关心儿童的自我表现,也要通过技术指导和扩展参照矿框架来发展

儿童这种观点在证明了我们美术教学的必要性的同时也提出了教学的指向。以下是作者的原

文片断,大家可以品读出一二。“美术教育关心早期儿童美术作品和他们更年长时的美术作品,

前者通过提供合适的材料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来推进,后者则通过技术指导和扩展参照框架,

即了解人类经验的范围和个人拥有的可能性来发展” 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思维、阅读能力等一系列思维品质与能力对于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

思维能力这一点我们早已认同,在〈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有详细的阐述,现实中,

儿童为一张画取名就是最好的表征。提高阅读能力则是一种我们以前较忽视的观点,不过随

着“视觉文化时代(指文化脱离以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为中

心的感性主义的形态—王大根.2005)”的到来,阅读图像能力的培养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

课题,美术能提高阅读能力也就成了铁板丁丁的事了。

(四)美术是一种交流,情绪宣泄的手段,是儿童个性品质的表征,是儿童了解自我的

手段,这一点我们不难理解,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儿童一边画画一边自言自语的样子,多数绘

画时(除非强迫)他们都是在一种自发性的情感表达中,通过绘画(美术)儿童也能进一步

展示自我了解自我。

(五)美术教育帮助儿童了解自我的活动建议作者认为美术教育应帮助儿童了解自我非常重要,并建议设计以下一些活动,玩一种关

于我的游戏,装扮望远镜,做画夹子写出兴趣爱好,画自己,全班相集,用粘泥表示对自我

的想法,化妆戏剧游戏。 美术提高学生的认识技巧的活动建议 ,美术能促进知识的积累和个人的解释能力,训练

认识技巧的活动有:制作拼贴壁画、根据模特画画、画诗意、创造想象的动物和地方、作平

面和立体图、感觉训练、印图案、分类拼贴、动态雕塑、运动画、班级滑稽专栏、比较。 美术促进观察能力的活动建议。作者认为每个人的观察具有差异,学习观察可以从三个

方面入手,色彩意识、形状和形式、质地。促进观察的活动有:在色彩方面,设计一个顶板

投射器、玩彩色胶片、在形式方面,闭眼泥塑、塑造扭动动物、在家里欣赏自然形式,在质

地方面,做质地簿、碎布拼贴。美术促进情感发展的活动建议。美术有效释放儿童个人烦恼,能发展他们对自己的情感

和周围人的情感的理解力。有关活动:薄纸拼贴、情感泥塑、做面具、做木偶。

在阅读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这是作者的一种课程综合的思想。作者认为美术完全可以

综合社会学习、科学学习、语言艺术学习、数学学习一起进行教学。并提出了以下活动建议:

从信号、符号到设计,做块故事布,动物行为的视觉记录。 另外,作者还花了一些篇幅阐述了自己对智力、创造性和智商测验看法,分析了美术与

少数民族儿童(强调了民族自身文化教学)、贫困儿童(依靠美术弥补与社会分离的裂痕)、

非语言儿童(美术是非常好的交流方法)、富裕儿童(发展健康的自我表现)、天才儿童(建

立课后兴趣小组)、障碍儿童(发展障碍以外的其它方面的敏感性)等各类特殊儿童的关系。

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本书对当前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启迪。谁正被造就,陶工还

是陶壶?这句话来源于这本书的“目的说明”里。原意是陶工在制作陶壶的时候不仅造就了

陶壶也造就了自己的技能。运用在这里,说明我阅读了本书不仅了解了作者的观点也对新课

程美术教学实践有了一些粗浅想法。以下择要阐述一二。

(一)教学要注重审美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审美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理念是我们美术教师一直推崇的,在

该书中也倡导这样一种观念。

(二)教师教学的责任在于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我个人一直赞同在美术学科(其它学科)开展探究学习,但是坚决反对将探究学习视为

唯一的教学方法。事实上,不论是从知识的快速有效传承角度还是能力的培养角度,两者的

相互有机结合才是最佳的选择。从这一点看,作者的观点存在一些片面的地方。

(三)确定有意义的目标,技术只是手段 作者认为“在美术中,儿童必须在有意义的目标确定后,技术才能被决定.”关于这一点,

作者在导言中一再强调“技术不应是一堂课的唯一目的,技术掌握应为个人表现服务。”的确,

美术是个人的、是生活的,作为技能应该为美化生活、转达情感服务。

(四)评价要在集体与个人两方面进行从某种角度审视,集体评价注重群体意识的培养,个体评价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在评

价时我们使用的有效方法是“只能以儿童自己的年龄、生活、思想和情感为背景”。具体操作

方法很多,比如:将学生代表作品保留在文件夹内。

(五)注重差异教学

(六)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重,教学途径的多样性,教学评价的差异性。这里可以借用

作者论述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规律所用的一句话“谨防使用公式给每位学生铁上标签和进行分

类”(原意是,教师不要强行将学生按照罗恩菲德与皮亚杰的美术认知发展年龄分段进行分类,

在这里是指不要搞一刀切的评价方法。)我师范时的老师曾对我说,阅读其实是一种休息。我

现在尚不能达到这种境界。只是觉得阅读能增长见识,俗语云“山中一日、世上千年”。自觉

一日不读书边有落伍的感觉,因此,大多数时候也逼着自己学习。以上的读书笔记思考的不

能算很深入,只是一时兴趣而已,如果同道中人阅读后有所收益并引发探讨,那便是我求之

不得的了。篇五:美术读书笔记 《给老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今天,精读《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篇。我想用一个

词语概括心中的感受,怎奈翻遍脑中所有的词汇,竟找不出哪一个词可以淋漓尽致的表达我

的敬佩之情。语言有时候就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整篇文章使我最难忘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

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

莫大的严重危险。”是啊,想想自己平时的课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了吗?自己总是在

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无论从认知还是心理上都不一样的孩子。更另人无法容忍的是,当一个认

知能力稍差的孩子没有达到自己所谓的标准的时候,自己更是像民工工头一样,以冷冰冰的

篇三:读书笔记简单插图大全

龙源期刊网 .cn

简单的插图,别样的精彩

作者:林钟钦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02期

摘 要:翻开语文教科书,除了生动的语言文字外,还有精美的插图。也许这些插图常常被教师所忽略,但它也是学习资源,教师恰当地应用它,也能收获到不一样的精彩。关键词:插图;学习兴趣;朗读能力

翻开我们的语文教科书,除了生动的语言文字外,还有精美的插图。也许这些插图常常被老师们所忽略,但它也是我们的学习资源,教师恰当地应用它,也能收获到不一样的精彩。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文为例,谈谈我对课文插图的有效使用。

一、用精美的插图,唤起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每节课的伊始,每个教师都会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导语,旨在唤起学生的兴趣。但我更喜欢利用学生手中的课文插图,为教学服务。

如,在教学《荷叶圆圆》时,我利用课文的插图,设计这样的导语:

师:孩子们,今天,林老师要带着你们去一个美丽的池塘边。(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荷叶又大又圆。

生:绿绿的荷叶多美呀!

生:绿绿的荷叶又大又圆,真美啊!

师:(板书课题)是呀,荷叶美,你们说得更美。谁能告诉老师这圆圆的荷叶吸引了哪些小伙伴呢?

生:(观察完画面)圆圆的荷叶吸引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

到底是不是这些小伙伴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荷叶圆圆》,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再如,在教学《司马光》第二课时时,设计这样的导入:篇二:读书笔记图片范例篇三:图片的简单笔记

《图片的简单编辑》教学案例反思及修改案例

发布时间:2010-9-1 9:49:00 发布人:虎必韧 浏览量:41

《图片的简单编辑》教学案例反思及修改案例

昆五中 虎必韧

原教案:

一、课 题:图片的简单编辑

二、教学内容:云南人民出版社编著的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10册第二单元第5课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去掉图片上多余的日期、文字等信息,培养学生从日常学习中发现和归纳方法,善于思考和自主探索,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在图片上根据需要添加上相应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3、使用“删除红眼”功能,将红眼消除,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进一步深化对photoimpact软件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四、教学重点

1、 使用“仿制工具”去掉图片上多余的信息 2、 使用“删除红眼”工具,消除红眼

五、教学难点

使用“仿制工具”时需要尽可能保持图片的真实性。 六、教学设计思想

根据本课的特点,主要以任务探究学习的方式贯穿整节课。通过提供相关的学习指导、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实施任务驱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动手尝试、观察辨析、合作探究,运用教、练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学生的协作学习氛围以及合作能力。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还针对高层次的学生另外设计拓展任务,使高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任务之余还能有所提高。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

从整节课的课堂结构及学生反馈来看,本节课已经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并让学生掌握了photoimpact图像处理软件中的一些功能——仿制(克隆)工具、文字工具、删除红眼工具,来去掉图片的日期和多余的信息、添加文字以及消除红眼,课堂上我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节课涉及内容较多,在教学设计上我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有机渗透课程整合的思想,清晰地展示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相互协作、共同提高的教学过程,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特点:

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就意味着没有思考,就不能有所进步,更谈不上有所创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也可以让课堂充满无限的活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积极动脑的习惯,并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学生提问、思考、探究的热情日见高涨。

此课教学,教师把 “什么”的问题交给学生决定,为学生创造一个空间,创设一个情境,开展由问导思、培养能力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也兴味盎然,纷纷提出问题。而且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当“小老师”,站到讲台上来给其他学生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巧妙地把课堂教学的教与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还针对高层次的学生另外设计拓展任务,使高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任务之余还能有所提高。在课堂中,对于很快完成任务的孩子,我及时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如对作品进行完善,也可以让他们依着自己的兴趣或疑惑,完成“拓展练习”,继续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深入的探究,当然还请他们作为教师的助手,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慢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充分体现分层次教学有效性。在这课教学中,我注意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心理,创设成功的教学氛围,实行赏识教育,作出激励性评价。除了有声语言的评价,我还注意运用无声语言(即体态语)的评价,对学生的回答或凝神静听,表明关心;或神情亲切,表示鼓励;或上身前倾,表明关注;或微笑点头,表示赞赏??这些体态语虽然没有声音,但同样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一种支持,与有声语言的评价一起,营造了一种融洽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气氛,避免了传统教学评价给学生带来的焦虑、抵触情绪和消极情感。

在这理解、宽容的氛围中,能力强的孩子固然能侃侃而谈,敢于超越自我,甚至是抢着发言,使得课堂生动活泼,让课堂教学“鲜活”起来。

在课堂小结时,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伪造,欺骗、犯罪的现象,引导学生去思考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通过师生间的相互沟通交流,让学生做到“学之有方,用之有道”。

在教学设计上还有许多欠缺,例如:

1、在目标设计上,不要出现“让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学生应该成为主体,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词语即可。

2、在使用网络上的图片资源时,我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图片(或文件)的版权信息,防止发生不必要的侵权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3、在解释“红眼现象”时,如果能够提供实物演示加以解释说明现在的照相机是如何来

做“防红眼现象”这一功能,将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本堂课我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学生主体性教学”。其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以此作为原则的课堂是生动的,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把它作为永远不变的中心法则,我一定还是坚持“以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修改后教案

一、课 题:图片的简单编辑

二、教学内容:云南人民出版社编著的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10册第二单元第5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去掉图片上多余的日期、文字等信息;学会在图片上根据需要添加上相应的信息;掌握使用“删除红眼”功能,将红眼消除。

过程与方法:通过从日常学习中发现和归纳方法,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进一步深化对photoimpact软件的认识,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1、使用“仿制工具”去掉图片上多余的信息 2、使用“删除红眼”工具,消除红眼

五、教学难点

使用“仿制工具”时需要尽可能保持图片的真实性。 六、教学设计思想

根据本课的特点,主要以任务探究学习的方式贯穿整节课。通过提供相关的学习指导、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实施任务驱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动手尝试、观察辨析、合作探究,运用教、练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学生的协作学习氛围以及合作能力。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还针对高层次的学生另外设计拓展任务,使高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任务之余还能有所提高。


读书笔记图画》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8017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