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3农村面貌改造资料
周本顺在批示中指出,农村的全面小康,不仅包括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还包括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转变。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举措,是转变千百年来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一场革命。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对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指示精神,学习借鉴浙江先进经验,把握好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的要求,配套解决好饮水安全、厨房改造、厕所改建、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问题。要把政府组织引导与尊重农民意愿统一起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基本的民生工程,亲自抓在手中,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根本性改观,使农民群众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生活。
张庆伟在批示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是改善我省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根本举措,是建设美丽河北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细化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举措,认真抓好组织实施。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把集中整治和机制建设结合起来,不搞“一刀切”、“一阵风”,在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上下功夫,确保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取得扎实成效。
会议指出,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四大攻坚战、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扩大内需、转变干部作风、改善干群关系的重大举措,是一项民生工程、发展工程、生态工程、党建工程,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各级干部要克服“大规模整治农村环境过于超前”的“阶段论”、“农民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难以改变”的“习惯论”、“各级财力难以支撑这项行动”的“条件论”等错误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会议强调,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推进农村面貌配套改造、整体提升。要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重点抓好民居改造、道路硬化、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厕所改造、污水处理、村庄绿化、土地整理、秸秆处理和厨房改造、新能源利用、村民中心建设、标语广告整治、村庄标识设计建设、公墓建设、传统文化保护开发等15项工作,实现布局优化、民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服务优化等“八化”目标。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四个原则:一要坚持循序渐进。要从交通沿线和条件好的地方抓起,全省今年重点抓好8000个村的改造提升,各市、县(市、区)集中打造一批精品示范点、示范线、示范区。二要加强分类指导。要针对各村差异,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在推进层次上,未纳入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帮扶的3000个村,要全面开展15项改造提升工作,今年着力打好“四清”、民居节能改造、改水改厕改路、村庄绿化四大战役;纳入帮扶的5000个村,要在办好十件实事基础上,有重点地推进改造提升;其他村今年要完成“四清”任务。三要突出乡村特色。要注重保持田园风光,不搞对城镇建筑的复制移植,要突出个性,打造独特风格,切忌“千村一面”。四要尊重群众意愿。要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强迫命令、包办代替;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尽可能少花钱多办事,严禁向农民强行摊派。
会议要求,扭住关键环节,以超常的智慧、胆识和魄力强力推进改造提升行动。要建立一套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各市、县(市、区)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推进机构。要制定一套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有效措施,强化舆论宣传,用好财政以奖代补、一事一议等政策,加强对农民的培训。要编制一个高水平的改造提升规划,在行动实施初期,要用七分力气抓规划、三分力气搞建设,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编制县域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等一整套紧密衔接的规划体系。要抓好一批高标准的试点,在省级确定的试点村之外,各市要结合实际至少再建立1个市级试点村。要采取一套科学的建设办法,实行专业化与群众化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强化科技支撑。要开展一次干部集中培训,对市、县(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分管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要选派一支驻村帮扶队伍,对未列入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帮扶的3000个村,由各市、县(市、区)分别选派驻村工作组。要建立一套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筹集机制,采取各级财政拿一点、省直部门挤一点、向有关国家部委争取一点、农信社贷款支持一点、社会力量捐助一点、农民群众自筹一点的方式广泛筹资。要制定一套综合配套的支持政策,制定帮扶政策、资金整合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土地政策、奖补政策和管护政策,省委、省政府每年将重奖100个精品村。要实行一套严格的考评奖惩机制,实行一月一报表、一季一调度、半年一观摩、一年一考核,研究建立相关考核评价体系,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会议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把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与发展富民产业、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放大改造提升行动在科学发展、赶超发展中的积极效应。要按照省委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部署,对标浙江等先进地区,更新观念、广开思路,自觉运用四种思维方式破解各种难题,确保这一行动顺利有序推进,以此彻 (赵红梅)5月11日, 据了解,作为行动的责任主体,各级党委、政府在工作中,不能搞强迫命令与“一刀切”,不照搬城市建设模式,不破坏生态环境,主要通过试点示范引领健康发展。除了城郊一些村庄,其他农村重在整理改造,一般不大拆大建。
据介绍,在环境整治中,今年底前,全省所有行政村要完成“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四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任务,村内要建立卫生保洁员队伍,有条件的村要打造绿化景观街道,建设安装线杆、路灯等亮化设施,实现村内主街道夜晚有照明,推广使用路灯太阳能供电。
在农村民居改造中,以已有5000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为重点,抓配套、提升与拓展,增强对周边村庄的带动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对规划保留的大多数村庄,要积极开展外墙立面美化,引导农民进行坡屋顶改造,实现冬暖夏凉、与周边环境和设施相协调。严禁规划区外新建住房。到2015年底,全省完成40万户的危房改造及省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修缮改造任务。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中,主要推进农村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以及污水、垃圾、厕所等设施建设。到2015年底,全省重点区域和重点村庄村内主街道要全部实现硬化,已列入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的村全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一半以上的县(市、区)基
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和污水有效处理。新增沼气用户21万户、秸秆压块炊事采暖30万户,重点区域内村庄基本完成厕所改造任务。
在公共服务提升中,加强农村教育设施、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标准化卫生室、敬老院等建设,到2015年,全省农村互助幸福院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集中供养能力达到70%。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开展植树造林,严禁污染企业到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区及水库库区落户。在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前提下,对田、水、路、林、村、矿以及滩涂荒地、未利用地实行综合治理。对村域范围内的沟渠、坑塘、河道等,采取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实施全绿化。到2015年,全省村庄绿化率达到30%以上。同时结合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实施,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管网、林网、河网、垃圾污水网一体化建设规划,成片连村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并逐步扩大整治范围。纳入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计划的村庄,确保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大于70%。到2015年底建成国家级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00个以上。据了解,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采取分期分批进行方式,力争全省农村面貌年内求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今年全省重点抓好8000个村庄的改造提升工作,其中5000个村为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帮扶村,3000个村为沿高铁、高速、景区周边、首都周围及经济条件好、班子力量强的重点村庄,2014年基本完成15000个村庄的改造提升任务。到2015年底,全省行政村基本完成改造提升任务,并基本建立长效化的农村公共设施和环境管护机制。在整个行动激励机制与资金来源上,我省实施以奖代补方式,对积极性高、干得好的村庄实行重点奖补。同时整合涉农资源,统筹“一事一议”奖补、新民居建设、农村土地整理、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农村危房改造、贫困村扶贫移民等有关项目资金,集中用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相关建设。还要用好用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增减挂钩指标收益的80%要用于置换出建设用地的村庄改造提升,土地出让收益要拿出一部分用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资助农村改造提升行动,对工商企业捐款和投资建设农村公共设施,可按规定享受税前列支等优惠政策,有条件的县(市)可成立新农村建设投资开发公司。
在督导考评上,将实行每季一调度、一年一观摩、每年一考核的制度,并建立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纳入省委统筹的重点考核项目,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聚焦农村面貌改造提升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进行时③
让村容从“脏乱差”变“洁美净”
□河北日报通讯员范绪国 记者段丽茜
道路两侧,雪松、垂柳、玉兰、冬青高低错落,红的、粉的月季花迎风盛放。
5月23日,笔者一走进赞皇县东高村,就处在了绿色包围中。
“今年我们栽种了3000多棵乔木,月季、冬青等18000多株,现在我们村绿化率30%左右。”东高村党支部书记耿保军告诉笔者,为不断增加绿色,村里除对枯死的花草、树木进行补植外,一旦村内的边边角角出现空地,也会立即用植物填充上。
走在村内硬化过的街道上,能看到清洁人员推着橙色的保洁车走过。大小街道整洁、干净。家家户户门前的小花池内种着冬青和月季,仔细看,即使是花池内隐蔽的角落,也没有垃圾。
说起环境整治的过程,耿保军感慨很多。“以前村里乱搭乱建、占道的很多,环境也不好,刚开始整治时,不少人反对,现在看,整治环境不仅要堵,不让村民随意倒垃圾、倒污水;还要疏,要给垃圾、污水找出路。”他说。
走进村民孙增川家,发现院子里有一地的水。“往屋顶上太阳能热水器里上水,结果溢出来了,你看流了一地。”孙增川的妻子迎出来,快人快语。
经过在院子内四周查看,笔者发现了院内流水、院外却没有水迹的原因。原来在孙增川家大门口内的一侧,有一个排水口,直通村里的污水管网,他家所有的污水都被倒进这个排水口,通过管网,最后经过村办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统一处理。不仅污水有出路,孙增川家的垃圾也会被倒进不远处的垃圾箱,然后由村里统一收集,送到垃圾场处理。
2012年底,东高村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今年村里又有了新的计划。“我们打算建现代科技农业园,到时可以观光、采摘,环境就更好了。”耿保军介绍。
“以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为重点,今年我们要在33个帮扶村中,集中开展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和净化以及垃圾处理,使村庄整洁卫生,让农民也逐步享受现代文明生活。”赞皇县环保局副局长焦献广告诉笔者,2012年开始,赞皇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了42个重点村的“四清”和“净化”。今年33个重点村的“四清”和“净化”将在8月份完成。
据介绍,赞皇还对清理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按照每150户一名的标准配备卫生保洁员,开展村庄道路和庭院绿化,建设、安装线杆、路灯等亮化设施,整治临街建筑立面。“改善?两个环境?,农村是基础,也是短板。当前我省农村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改造提升农村面貌,促进现代村落与田园风光、生态文明有机结合,既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善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省委农工部副部长赵金平介绍,2013年底,全省所有行政村要完成“四清”任务,并建立起村内卫生保洁员队伍。
笔者从省环保厅了解到,整治农村环境,我省正在积极向环保部争取资金。村庄的“四清”和“净化”是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我省相关实施方案的报审稿已经编制完成,将于近期出台。按照全省部署,将由环保部门牵头,农工委、文明办、住建等部门配合督导,县、乡政府负责组织实施。“通过综合整治措施,达到村庄整洁卫生的目标,并推进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工作机制,实现环境整治经常化、长效化,达到村庄?净化?目标要求,村民满意率达到90%以上。”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
行动目标:15件实事 “八化”目标 “四大战役”
今年要打响“四大战役”:一是“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所有行政村都要做;二是以3000个村为重点,进行民居节能改造;三是以3000个村为重点,进行改水、改厕、改路、改厨、改垃圾处理方式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村庄绿化。 行动原则:突出乡村特色 一切从实际出发
总的原则: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易后难、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村一特色,一户一格局,充分考虑农民需要和群众自愿,不搞强迫命令。具体来讲:
一要坚持循序渐进。要从交通沿线和条件好的地方抓起,全省今年重点抓好8000个村的改造提升,各市、县(市、区)集中打造一批精品示范点、示范线、示范区。
二要加强分类指导。要针对各村差异,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在推进层次上,未纳入深化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帮扶的3000个村,要全面开展15项改造提升工作,今年着力打好“四清”、民居节能改造、改水改厕改路、村庄绿化四大战役;纳入帮扶的5000个村,要在办好十件实事基础上,有重点地推进改造提升;其他村今年要完成“四清”任务。
三要突出乡村特色。要注重保持田园风光,不搞对城镇建筑的复制移植,要突出个性,打造独特风格,切忌“千村一面”。
四要尊重群众意愿。要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强迫命令、包办代替;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尽可能少花钱多办事,严禁向农民强行摊派。 行动部署:以超常的智慧、胆识和魄力强力推进
会议要求,扭住关键环节,以超常的智慧、胆识和魄力强力推进改造提升行动。
一要建立一套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各市、县(市、区)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推进机构。
二要制定一套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有效措施,强化舆论宣传,用好财政以奖代补、一事一议等政策,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三要编制一个高水平的改造提升规划,在行动实施初期,要用七分力气抓规划、三分力气搞建设,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编制县域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等一整套紧密衔接的规划体系。
四要抓好一批高标准的试点,在省级确定的试点村之外,各市要结合实际至少再建立1个市级试点村。
篇二:我们的未来新农村
篇三:浅谈新农村的新规划-新面貌-新建设
浅谈新农村的新规划\新面貌\新建设
摘要:新农村建设事关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大局。农村建设的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贯彻落实,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对于新农村建筑风貌的改造,则以地域性为出发点,提取传统的艺术与技术的精华,结合环境特征,形成具有地方特点的新农村民居。进一步的提高农民的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增强社区内的凝聚力,以更好的推进新农村的社区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建筑规划;面貌改造;社区建设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central economic zone, the rising of central China and henan rejuvenat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R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as the important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relates directly to the new rural two cross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even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For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scene of the transformation, the one with regional as a starting point, extraction of traditional art and the essence of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ing new rural residents.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armers, foster new type of farmers, enhance the cohesive affinity of the community,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community.
Keywords: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planning; Face modificatio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引 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总体上已达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客观要求。这对于贯彻落实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1.当前农村建筑规划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建筑规划的意义
农村建筑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农村建筑规划,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