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心得体会 > 教师笔记 > 幼儿园读书笔记中班

幼儿园读书笔记中班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25 07:13:25 | 移动端:幼儿园读书笔记中班

篇一:2014年幼儿中班教师读书笔记 两篇

2014年幼儿中班教师读书笔记 两篇

幼儿园中班教师读书笔记(一)

秋意尚浓,恍然就到了初冬,月亮也带着秋温,走进了冬的夜空。

天黑得早了,晚饭后摸黑回宿舍,过了山头,豁然见西南山坡上空这轮橙黄明净的初冬月,低垂圆满,硕大清新,一种美好亲切的感觉顿从心底漾起。夜幕中,黑森森的山峰错落而列,视野尽处,一岭横天际接晚霞;渐暗的余霞边,山的剪影如淡淡的水墨画,近山的轮廓则像浓墨涂出的一样;山坡西南出口方向,山势迅速开阔,峰峦连绵起伏,像一片黑色的波涛,磅礴在融融的月光下;月下的山坡和附近的山川上空月光旖旎,给人今月专为此处明的美感。这月光山色太美了!望着明月,似乎忘却了自身的存在,只剩下一缕美好的情感,羽化在这月色之中。

独自徜徉在月色里,白天必须思虑萦怀甚至忧戚的,此刻全忘了,而白天无暇顾及甚至早已忘却了的,有的却会清晰的想起来。如此美丽的月光,会使心灵深处的珍藏开出花朵,连痛楚也会变得美丽。但这月色更多的是使我无所虑无所思,身心放松,呼吸都变得轻微均匀,不易觉察。我像一条游到清水里"偷清"的鱼,浮在月光里,吮月华,汲清辉,或停泊或徘徊,如醉如痴。

橙黄的月,橙黄的光,橙黄的光里浮悬着轻轻的霜。清虚的夜空里,我仿佛感觉到了月光的流泻,感觉到了月光的韵律,颖悟到人的情感与月光波动的相依相融;在这柔和美丽的月光下,只要一凝神一动情,仿佛就能听到低徊优美的《梁祝》曲,看到飘逸如梦的《天鹅湖》......难道这些作品的诞生也经历了月光的孕育,作者的灵感也得到过月光的滋润和浇灌?不然,这些美好的东西怎么会还原在这月光之中?

山脉相互枕藉着、依偎着,匍匐在朦胧的月色里安详地睡了。真没想到白天反复经过反复看过的山,经月光的再创造,竟如仙境。山上的树木挤挨着、拥抱着,进入了梦乡。松树等乔木高高的婆娑的树冠,如伞如云如絮,像幽幽夜幕里的泼墨画。山在呼吸,树在呼吸,空气在呼吸,夜在呼吸......此刻凝目,能看到天涯;此刻倾听,可听及海角。听者看者,非耳非目,乃心也,乃月夜之助也。

月光如橙色而淡泊的液体,山川景物浸在月色里,天国般的宁和。独处月下,平和而安宁的心灵,在接受月光睿智的审视,人生一瞬,人生是美好的,人的心灵也应该是美好的,我们的所作所为应无愧于这美好的世界,无愧于这美好的月光;美好的心灵才能照进美好的月光,心灵美好的人,才敢于独自静静地面对这美好的月色而灵魂安宁。感谢生活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我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嚣、污染和拥挤,泊进了这一汪月色,际遇了这处明丽如梦的风景。陶醉在月华天籁中,我甚至忘记了我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进入这月色的,也没有想到要走出这月色,走出这个恬静和悦的梦境。

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仅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缕月光,稍不珍惜,就会去日苦多,万事成蹉跎。君不见,此月方从远古来,历沧桑,经兴衰,送千古风流,看花开花落......大王月,霜晨月,关山月,红缕月,俱往矣!山河沉寂无言,酣然入梦;人不惜月月自明,吾辈该如何把握这一缕月光?初冬月高悬不语,娟然如洗。

幼儿园中班教师读书笔记(二)

正确看待幼儿之间的争吵,有利于孩子心智、交往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在幼儿园里,争吵、告小状,是一种常见现象,有时为一把小椅子,甚至一点儿小纸片儿也会争起来,教师面对这种现象,常常是采取简单的阻止方法。从表面上看,教师是在制约幼儿的不良行为,似乎充当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实教师这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现象的发生。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争吵、闹纠纷并非都是坏事,而且往往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义。教师应该通过孩子们的争吵和纠纷,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

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争吵或闹纠纷,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可能得到锻炼 ,一次户外活动,我将孩子带到放有轮胎的教学楼顶玩滚轮胎。轮胎只有十一个,孩子却是几十。这时许多行动慢一点的孩子空着手跑过来找我说:"琨琨、星星有轮胎都不让我玩",我笑着说:"是吗?想个好办法也能玩到的,去想想办法吧!"有的孩子听我这么一说,就跑去从别人手上夺,力量强的仍能玩着,弱一点的便被夺走了。这时不断有"老师,某某抢我的轮胎"的叫声,琨琨也跑过来大声叫着:"老师,雨桐把我的轮胎抢去了!" 雨桐小小的个子,敢夺琨琨的?我正在疑惑,雨桐也不示弱,说:"他玩好了,都流汗了。" 琨琨不服气地说:"我没玩好,还要玩!" 雨桐说:"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会儿!"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辩不止。这时有孩子喊"老师,有人打架了"其实,从我对他们说"想个好办法"时我就看在眼里,听在耳里,只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交往能力,有意让他们自己去玩到轮胎。当看他俩争执不下,才决定去处理的。我心平气和地问:"雨桐,你为什么抢琨琨的玩具?" 雨桐见我先让他解释理由,就得意地说:"老师,你看琨琨玩得头上都出汗了,还不让我玩玩。"接着我又用商量的口气对雨桐说:"雨桐,琨琨和你一起玩好不?" 这时雨桐想将轮胎送给老师,老师接过轮胎做了个向他们方向滚的动作,俩孩子"咯咯"笑着追轮胎去了。

在对幼儿施教时,教师常常会发现,一些平时话少和因教师提问而怯场的孩子,在与同龄孩子争吵时,往往面无惧色,变得口齿伶俐,思路敏捷,用语丰富。可见,争吵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由于幼儿词汇较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差,他们有时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语言的情景性较强;他们不容易理解抽象的词语,对于那些虽然具体但表达程度不同的词语也难以区分,例如常常把推、拉、挤、碰、踩等词语统统用"打"来代替,从而夸大了事实。如上例中,雨桐和琨琨本来只是争吵,可一幼儿却向老师报告他们"打架"了。这种夸大事实的现象在幼儿中是常见的,多是由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造成的。争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幼儿运用语言的一种实践,只要老师给予适当引导,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是有益的。

(二) 在争吵和闹纠纷中,幼儿明辩是非的能力有可能得到提高

前天中午,幼儿分组洗手,准备吃午饭。这时,洗手间传出了哭声和叫声。原来,健健将水刷到了小岚的颈膊里,把衣服给弄湿了一片。只听小岚说"我给老师说,你把我的衣服弄湿了。"健健站在一边说:"我没有看见,又不是故意的。"小岚边哭边说:"你看见了,是边笑边弄的!"这时,潋潋走过来了,边用手绢给小岚擦眼泪边说:"小岚别哭了,健健不是故意将你的衣服弄湿的,一会让他给你说对不起。走,咱们去吃饭吧。"老师看到这一情景,没有去干涉,因为孩子们自己已经知道该怎么去处理了。这时,我找了一条干毛巾,悄悄交给健健,让他主动给小岚道歉并把干毛巾垫在小岚的湿衣领里。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幼儿年龄虽小,却已有了一定的道德准则和美好情感。他们之所以发生争吵,是因为起初都认为自己有理,这说明都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幼儿的这种是非观念虽然还比较肤浅,但是是很可贵的。在上述事例中,教师只是在认真观察分析的情况下,对幼儿给予了不露声色的引导和帮助,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 在争吵和闹纠纷中,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有可能得到培养

一天早锻炼罢回活动室,孩子们都去拿小椅子准备吃早餐。贝贝突然为自己做有记号的椅子和杨军争吵起来:"你为什么抢我的椅子,这个是我的。给我!" 杨军理直气壮地说:"又不是你从家了拿来的,我先拿到的,就不给!"贝贝央求说:"是我爷爷给我刻的记号,你看。" 杨军将信将疑地看椅背上刻有"贝"的小椅子,然后还是不大情愿的说:"好吧,还是还给你。"贝贝大概见杨军没坚持不给,就说:"现在你先坐,吃罢

饭了你还我哦?"杨军态度坚决地说:"不,给你。"贝贝也便语气温和地说:"我俩就坐一块吃好吗?"于是,两个小朋友笑笑,一块去取饭了。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幼儿之间的争吵和纠纷,是幼儿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的表现。孩子对自己心爱的东西是很感兴趣的。一把小椅子应该由谁坐,在孩子心目中是有一定道德标准的,这种标准在争吵的过程中会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体。也正是在这种争吵甚至打闹中,幼儿学会了观察和分析,有了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并在观察学习过程中掌握与同伴相处的技巧。如果孩子之间始终和平相处,没有矛盾冲突,反而缺少了这种机会。所以,成人常常发现,有些幼儿一分钟前是"敌人",一分钟后又成了游戏伙伴。孩子一般不会像成人那样因利益冲突而长久记恨对方。在玩耍中,孩子的最大利益追求是玩得开心、尽兴和获得成功。为了这种利益,孩子可以马上发生冲突,也可以马上和好。

如今的幼儿,很少有与人交往的机会,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经验。孩子进了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交往经验的缺乏,必然会产生人际冲突,于是其行为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表现为懦弱胆小,二是表现为有攻击性行为。因而,幼儿间的争吵现象不时发生。作为教师,应当通过这种现象细心地分析幼儿心理,了解发生争吵和纠纷的原因,正确评判幼儿的行为,注意给予适时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尽可能地掌握与伙伴友好相处的方法,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四) 在争吵和闹纠纷中,幼儿可以学习自我控制和谦让

那天,幼儿在室内自由活动时,我将新换的插塑玩具发给孩子们拼插,孩子们兴奋极了,"哗"一大箱玩具像切西瓜似的被孩子们瓜分了。一会儿满怀成就感的叫声此起彼伏,有说"老师,您看我插的魔方"、"老师,您看我做的金箍棒"......这时,正在插汽车的森森对牛牛说:"牛牛,把你那个车轮借给我用一下好吗?"牛牛本来正忙着摆房子,但见森森插的汽车很新鲜,忙说:"我也要做汽车。"森森见牛牛的轮子没有用,也没给的意思就伸手去拿了一个,突然牛牛叫起来:"我喊老师,森森抢我的车轮子了!"森森说:"你放着不用,我的汽车三个轮,用一下不行吗?"边说边生气的将轮子摔向牛牛。牛牛看见森森生气的样子,就说:"我俩一起做汽车行不?"说着,就将自己的玩具一下全推到森森面前。两人一起拼起汽车来。

事实上,幼儿之间有时生生小气儿,撅撅小嘴儿反到能缓和缓和矛盾。很多时候都是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特点造成的。幼儿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容易兴奋,加之其性情活泼、好奇心强,往往在新的刺激下会产生不合常规的现象。再者,幼儿肢体运动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发育不完善,同时注意还不健全,所以控制能力较差,而又处于抽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所以行动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常会不假思索就行动,且行动带有很大的冲动性。这些情况的存在,都需要幼儿在与同伴争吵、闹纠纷的矛盾中经受教育和锻炼,从而学会自我控制,学会谦让。

我觉得在幼儿园里,争吵、闹纠纷,是幼儿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教师面对这种现象,往往采取简单的阻止方法。从表面上看,教师是在制约幼儿的不良行为,似乎充当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实不然。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争吵、闹纠纷并非都是坏事,而且往往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义。作为教师,不应当简单地充当宣判是非的法官,而应当通过孩子们的争吵和纠纷,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争吵和闹纠纷中幼儿明辩是非的能力有可能得到提高。

二、在争吵和闹纠纷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可能得到锻炼。

三、在争吵和闹纠纷中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有可能得到培养

四、在争吵和闹纠纷中幼儿可以学习自我控制和谦让。

由此可见,孩子们争吵、闹纠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毫无根据的强行阻止和不问青红皂白的指责、批语。教师要想避免这种急不择言、简单从事的做法,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对幼儿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以便采取适当的方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篇二:幼儿园绘本读书笔记(共6篇)

篇一:绘本阅读心得体会

绘本阅读心得体会

反复念孩子喜欢的书,是协助孩子进入书本世界的方法之一。

通过这个活动,让我认识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阅读不仅仅是孩子们的事,亲子阅读是父母与孩子间更积极的对话,是培养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 以后我更坚定了要陪孩子阅读他喜欢的图书和故事的决心。

篇二:绘本《大脚丫跳芭蕾》读后感

《大脚丫跳芭蕾》读后感

《大脚丫跳芭蕾》讲述的是一个叫贝琳达的女孩很喜欢跳芭蕾,而选拔会的评委嫌她的脚太大而拒绝看她的表演。她只好放 弃跳舞,找了一份餐厅的工作,她也很喜欢餐厅的老板和客人,可是,她还是常常怀念跳舞。有一天,餐厅里来了一个乐团,在他们美妙的音乐里,贝琳达不知不觉 中跳起舞来了。在老板的邀请下,贝琳达开始为餐厅的客人跳舞,她跳得美极了,餐厅的客人越来越多,连大都会芭蕾舞团的指挥都来看她跳舞了,并被她感动了。 贝琳达终于又回到了舞台,开始为更多的人跳舞。

让所有小孩充满热情的去做他的事,多肯定他并给予支持,不要以既有的刻板印象来框住孩子的学习,也许小孩的天空会因我们的做法而拓展开来!

篇三:《小小聪明豆绘本——晚安!》读后感

《小小聪明豆绘本——晚安!》读后感

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

《小小聪明豆绘本--晚安!》内容适合1-3岁婴儿和父母亲一起亲子阅读。《小小聪明豆绘本(第6辑):晚安!》讲述了小兔和小猪一起去野外露营,这是他们的第一次露营。 拿到这本书,首先就被封面的漫画所吸引。小猪和小兔手拉着多么友爱啊!他们的故事也一定会很精彩。

翻开第一页是儿童阅读推广人蔡冬青的推荐儿童诗,读着朗朗上口,蛮有故事情趣的。最后一句:你给我安慰,我为你鼓劲儿,手握着手的温暖友情,美得像夜空里最闪亮的星星。 快到晚上了,我等不及要开始我们的第一次露营了!多么急切的盼望呀,露营中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这些我可都没有想。第一次出来玩,有的只是信息和盼望。

有那么强烈了。他们小心地观察这个怪物,哎?怎么这么像我呀!小猪感觉有些好笑,害怕的心情瞬间又消失了不少。也许是我的兄弟呢?小猪走进细看,哈哈,原来就是我自己吗!你看,我动他也动,我停他也停。我再扮个鬼脸,他也跟着我装酷。

我也有影子呢!他们开始欢乐地找影子,刚才的害怕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就算是有怪兽我也不会再害怕了,我还要做个非常吓人的鬼脸来吓唬他呢。挠挠怪兽的鼻子,冲他大吼一声,还要邀请他到我们的床上睡觉。

天逐渐黑了,害怕又开始来了。

《绘本有什么了不起》读后感

绘本有什么了不起:绘本入门必备案头书。这是一本绘本入门的必读书,一本提升绘本阅读力的最佳指导书。它由台湾资深的阅读与写作研究者、教育专家林美琴撰写,包含了她最新的绘本阅读心得和独家的阅读训练技巧。

本书一共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小绘本大世界”。本单元引领大家认识绘本的本质,走入绘本的世界,探索绘本多元而丰富的面貌,并告诉我们如何选择合适的绘本灵活运用,预约阅读力。

全书采用全彩图解方式,以100多个翔实的例子,细细剖析绘本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它不只是引领读者了解到“好绘本如何好”,还提供了一种提升阅读能力的切合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在《绘本有什么了不起》中,作者说到,“一本优秀的绘本不只是具象地呈现图画,绘本创作者常以丰富的图像信息来传递思想和用意。如果读者在阅读绘本时,可以从对图像的感知展开想象与思考, 结合生活经验,召唤相关的思维来响应图像的信息,阅读就能由外而内,发展成为心智的活动,并能将具体图像转化为特定的意象,理解作者传递的思想,掌握主旨与意义。”因此,学会认识和运用图像语言是通过绘本奠定阅读里的重要基石。我们要在阅读绘本时,要重视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他们都具有 传递信息的这一功能,要真正的运用图画信息。对于我们这一代成人还处于“文字时代”,缺乏读图的能力。因此,我要常将重心置于对图画。在这个图画时代,重新的学习认识图像、理解图像语言。在阅 读绘本时,真正的理解它的含义。

在细细品读这本《绘本有什么了不起》时,我体会到了“绘本”融合了既简单又复杂的感动,图像与文字之间的点线面体,正是我们需要开发的新阅读空间。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单是其中的图画就让我感到望而祛步,怎么去与孩子们交流也成为了待解决的难题。

2013.12.25

篇五:绘本读后感

《绘本有什么了不起》读后感

绘本?一个陌生的名词。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是没有接触过的。也许曾经看过,但却没有了解绘本的真正意义。在网上查找了相关绘本的解释与内容。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

带着对绘本模糊的概念,我翻开了这第一本绘本,从第一页认真的看了起来。当合上这本书后,觉得我就是一个“图盲”。我这样的“图盲”怎能为幼儿上课呢?我决不能做外行看热闹,于是,我去了书店买来了一本可以为我指点迷津的它《绘本有什么了不起》。 在《绘本有什么了不起》中,作者说到,“一本优秀的绘本不只是具象地呈现图画,绘本创作者常以丰富的图像信息来传递思想和用意。

因此,学会认识和运用图像语言是通过绘本奠定阅读里的重要基石。我们要在阅读绘本时,要重视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他们都具有传递信息的这一功能,要真正的运用图画信息。对于我们这一代成人还处于“文字时代”,缺乏读图的能力。因此,我要常将重心置于对图画。在这个图画时代,重新的学习认识图像、理解图像语言。在阅读绘本时,真正的理解它的含义。

在细细品读这本《绘本有什么了不起》时,我体会到了“绘本”融合了既简单又复杂的感动,图像与文字之间的点线面体,正是我们需要开发的新阅读空间。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单是

其中的图画就让我感到望而祛步,怎么去与孩子们交流也成为了待解决的难题。这又给我了一个警醒:自己不知道的地方还有很多,千万不能停止脚步不前。

《绘本有什么了不起》这本书中讲了许多的绘本,并做了简单的解释。说实话,我看懂的不多,只是借着机会,多了解一点绘本的知识而已。一本绘本就像一串珍珠项链,要有一根线把珠子串起来。

“和每本书的相遇,都是一个故事。”这次的相遇,没能有结局。

篇六:读书笔记

第三期“优秀教研组建设”研修班:学习笔记

淮南市田家庵区第一幼儿园业务园长:徐琴

2011年5月24日(周二上午) 报告一:《源于问题的园本教研活动》

中国福利会托儿所所长陈磊

教研组活动到底为了什么?

解决“我”的问题

一个幼儿园的质量取决于教研活动 幼儿园园本教研过程: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源于问题)(提供支持)

教师专业成长 解决问题

思考点:a:真实物地使用支持幼儿在真实环境中体现游戏的乐趣,让游戏情节更

b:真实物的添加提高了游戏的挑战性,满足了孩子对成人世界的新奇

感,推动了游戏的动力。 2、来自现场办公(操作性墙面)。 (1)、现场办公中发现问题。

1、提供信息保证教研的效度(信息源)。 2、提供资源,保证教研的需要(资源支持)。

3、及时把脉,保证教研的质量(过程监控)。

1、带着问题看活动----托班操作墙面的活动展示。 2、带着问题看活动系列教学实践展示活动。 3、教师沙龙。

源于问题的园本教研给幼儿园带来了什么? 1、求真、求实、求新的教研氛围的形成。 报告二:《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现状及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华爱华

1、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2、幼儿园教师专业化于职业尊严。

1、教研组织功能从行政性走向专业性。

3、教研内容从主要研课 ,走向研究一日生活。 4、教研动机从任务驱动走向问题驱动。

2、个人反思-----关注数量还是质量。 (1)、反思是教师的自觉行为吗? (2)、有多

少个人反思的案例在教研中用于同伴互助。

观摩延吉幼儿园教学活动

活动名称:灰狼家的小饭桶们(大班情景阅读)

授课教师:俞音

活动过程:

1、小朋友,饭桶是指什么?小饭桶们是谁呢?

2、猜猜怎么了人家才叫它饭桶呢?听故事《灰狼家的小饭桶们》 3、讲述故事,提问:你看见动物谁在埋怨? 4、动物们商量要改变,改变什么?

8、狼家的小饭桶们后来怎么让别人喜欢上他们的。

报告三:《构建多效和谐的教师队伍》

——浅谈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几点措施 延吉幼儿园业务园长王晓燕

业务上的指导:培训——基础+特色。 1、新教师:培养教师的基本功。

第一部分:培训——基础+特色

一、两个基础。 1、学习多样化。

1、用两个不同的方法锻炼教师。 (1)、新教师——多重指导。

(3)、成熟型教师——加强辐射。 2、用不同的标准来要求教师。 (1)、参与教研活动的标准。

第二部分:凝聚——制度+特色

一、以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言行。1、必不可少的定于教育 。 2、切实可行的制度管理。

报告四:《以有效的园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浦南幼儿园园长 林剑萍

园本教研必须强调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围绕幼儿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

一、让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 1、营造“说”的氛围。 2、架构“说”的平台。 3、提高“说”的能力。 (1)、教研组成员根据自愿的主题轮流主持活动。 (2)、教研组长则予以全程辅助。

一、园本教研让教师有兴趣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2、结构紧密式与结构松散式相结合。 (1)、科研与教研相结合(教研向像科研那样严谨)。 (2)、注重计划的设计过程(源头保证教学质量)。 (3)、确立计划设计标准。 观摩浦南幼儿园环境

观摩徐悲鸿幼儿园

观摩幼儿园教学活动:可爱的长颈鹿(中班)

授课教师:杨星韫

活动过程:

一、回忆以前老师带幼儿玩吹泡泡情景

二、教师带幼儿观看ppt课件,感知长颈鹿的不同特征。 1、找找长颈鹿的主要特征。

3、请幼儿说说它的头、身体、长长的脖子的变化。

1、教师用儿歌的形式把泡泡变成长颈鹿。 2、请幼儿说说泡泡还可以怎么变。

四、|欣赏与评价

1、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怎么画出长颈鹿的?

2、请幼儿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说说长颈鹿在干什么?什么地方很有趣? 观摩徐悲鸿幼儿园环境

报告三:《幼儿美术活动实施的方法与策略》

徐悲鸿幼儿园园长 陈新风

1、注重幼儿想象的保护和开发 2、注重幼儿审美能力的开发。 3、注重幼儿创作兴趣的呵护。 二、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容的选择缺乏美术元素。 2、表现技能与形式比较缺乏。 三、幼儿美术教育指导重点与要求。

2、幼儿美术教育的要求。 (1)、重体验感受,尽量少用范例和示范。 (2)、逐步建立能抓住物体特征,举一反三。 (3)、画满,有生命。 四、处理好几个关系。 1、技能训练与想象。 2、表现过程与想象。

2011 年5月26日(周四下午)

观摩中福会幼儿园

观摩教学活动:逛了一圈(大班)

授课教师:朱蓓蓓

活动过程:

一、有趣的图片 教师:“这里有一幅图,你能看到些什么?”

二、一本特别的书 1、教师:“接下来依然要用到我们的眼睛,请你们看一本有点特别的书。” 2、你们平时会去那里逛逛? 3、自主阅读。 三、交流我的发现 1、交流分享。

5、教师小结:教师带着幼儿梳理阅读顺序“原来逛到电影院之后还没完,还能往下逛,接着是餐厅——停车场??我们到家了”

篇三:幼儿园读书笔记短篇(共4篇)

篇一:读书笔记例选

读书是读快乐

——读《我的图画书论》有感(一)

松居直是日本的图画书创作家,对于图画书有着深入的研究,被称为日本的“儿童文化功劳者”,在他的《我的图画书论》中,处处透露着出一种观点——读书最重要的是体验书本身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读书是读快乐。只有当孩子真正体验到书籍所带给他的乐趣时,他才能走进书的世界。带着松居直先生的观点来审视我们当前儿童的阅读教育,至少给我以下一些启示:

其一,读书不是读字。读书和读字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虽然书是由一定的文字组成的,但它不是一个个单独无意义的字、词的机械堆砌,而是表达了一定的情境和情感,是向人们传递一种思想,一种精神的载体。读书不是读字,而是感受一种愉悦,正如松居直先生所言“读书不是修行,而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如果我们以认字为基础,让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去辨别、区分某些文字,那么,读书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在这过程中,读字是目的,读书反而成了一种手段了,这与真正的读书是背道而驰的。 会识字并不代表会读书,松居直先生认为,只有真正理解了书所表达的意思和内容,体验书所描绘的意境,才算是会读书。在重视早期教育的今天,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三、四岁的孩子便能将《三字经》读或背个滚瓜烂熟,但他们并不真正理解其含义。我曾经为应付考试读过关于法律方面的书籍,我可以从头到尾毫不费力地将全文一字不差地读出来,但我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些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这与孩子读《三字经》是同样的道理,不能算是读书。

相反,松居直先生认为,从对读书概念理解的意义上来说,不识字的人也能读书。也就是说,幼儿园的孩子虽然不认字,但他们同样可以读书,他们可以通过聆听成人的阅读来理解、想象故事。虽然读与听是两种不同的感官途径,但它们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都可以算是读书。

其二,读书要抛却功利。现代的家长和教师都越来越注重孩子的阅读,但这种关注有着很大的功利性成份。许多家长认为,从小让孩子看书,可以让孩子早认字、早读书、早开智,可以提高孩子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应付各种

各样的测试。这种想法固然没有错,但当读书被附加了那么多的目的时,读书本身的意义和乐趣却被忘却和抛弃。当孩子读书时,家长们热衷的是指导和提问,唯恐孩子在看书时遗漏了“重要”的东西,他们往往在孩子还沉浸于故事书的遐想中时就开始将一堆堆的问题向孩子轰炸。正如松居直先生所说“大人却用提问的泥脚将这个童心的世界践踏得乱七八糟”。 更为糟糕的是,这种现象在目前幼儿园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许多老师自身没有或缺少阅读的经验,她们自以为是地操纵着孩子的思维,当孩子正欲进入故事翱翔时,却被教师生生地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久而久之,孩子在读书时会背上一个包袱,他在看书时关注的不是书的内容和情节,而是揣测成人会提出哪些问题。在这种状态下,孩子有的不是读书的乐趣,而是对读书的厌倦。

要改变这种现状,正确的途径就是抛却功利的目的性,站在孩子的立场读书给孩子听。因此,首先,我们要尊重孩子。有过读书体验的人都知道,当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美文时,有时会被其中的意境所感动,久久不能自已;有时则有一种想说想写想表达的冲动;有时却只想一个人默默地回味和体会。孩子也是一样的,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体验书籍,并不一定要用我们的方式去达成。感悟固然重要,但感悟只有发自内心的才是最真实的,当被加上一定的目的时,感悟就显得空洞和无力了。其次,要让孩子看真正有趣的书。当前市场上,有着许许多多的图画书,但我们在为孩子选择时,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选择真正有趣的图画书。在为孩子选择图书的问题上,我们不需要“务实”,要将那些带有实用目的的图画书推到一边去。孩子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时期,那些能结合

孩子生活经验,给孩子丰富想象空间的图画书才是好的书籍,“而且在那个世界里,无论动物还是玩具都能说话。图画书的世界,童话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世界,是一个能看到用眼睛所看不到的东西的世界。”我们要把孩子带入到这样的一个世界中去。第三,要提供适合孩子的读书方式。 正如前面所言,孩子缺少识字阅读的能力,但不识字同样也能读书。我们要采取更为轻松的方法,让孩子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在幼儿期,我们更多的是使用成人朗读幼儿听看的方式进行阅读,既在成人的朗读下,孩子边听边观察画面,借助画面来补充和想象听到的故事情节,从而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其三,亲子阅读是最快乐的。对于孩子来说,最亲近的情感莫过于对父母的依恋。父母是他们最喜爱和亲近的人,与父母交流时孩子是最为放松的。当他们坐在父母身边,

听父母为他们读书,这种愉悦的情感体验是没有什么能够替代的。这是一个相互满足和愉悦的过程:父母为孩子读书,如果书籍本身又十分有趣的话,这时孩子的满足和喜悦是无可比拟的;父母看到孩子快乐,自己也会产生愉悦的情感,他们带着这种情感去为孩子读书时,所读的不光光是书里的内容,还包含着他们对孩子深深的爱恋,孩子在听的过程中,会体会到这种爱的愉悦,这才是最为珍贵和难得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家长能做到这点,他们往往借口工作忙压力大,将孩子推到了电视机前,放弃了与孩子交流阅读的时间与机会,这是多么的可惜和可悲。为此,松居直先生呼吁“我们做父母的,应该重新拥有跟孩子进行谈话的快乐时光”。

由孩子“为什么不爱听故事”谈幼儿园故事教学

——读《我的图画书论》有感(二)

当我们在进行故事教学时,常常会发现不同的孩子对同一个故事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听得津津有味;有的刚开始能听一会,但很快就被其它事物所吸引;有的则东张西望,游离于故事之外。孩子中为什么会有爱听故事和不爱听故事之分呢?分析这样的情况,教师的反思往往停留在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指向上,认为是孩子注意集中能力的差别或者是对故事内容是否感兴趣造成的,很少有人会去进一步思考:这种差别和不同是怎么形成的。松居直在《我的图画书论》里的阐述,为我们拔开云雾,显现真谛。 松居直先生认为,爱听故事的孩子在听的过程中,不光光是听到,他还看到。“故事的情境,清晰地形成画面(形象),在他们的心里,有如观看了一部短电影。这些孩子听故事时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脸和嘴角,然而他们看到的并不是老师的脸,而是心中放映的故事的电影。”也就是说,老师的有声语言在这些孩子的内心深处,已经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画面,这种转化需要凭借一定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理解力。

反之,对于听不进故事的孩子,松居直先生认为“是因为没有在心中想象故事、把它们变成画的能力。”这样的孩子缺少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空空的一片,他们无法凭借听到的词语想象出相应的事物或画面,所以再好听的故事,再优美的词汇,也不能把孩子带入到故事中,他们只能去关注其他事物,游离在故事之外,不是他们不想进入,而是他们无法进入。

而那些听了一半失去兴趣的,松居直先生又是这样分析的,他认为这样的孩子是由于不能理解其中的一个情境或片断,中断了对故事的想象而无法继续,“就像看电影的时候胶片断了一样。胶片断了,没有办法,孩子只好看其它映入眼帘的东西。”

松居直先生用浅显的比喻,为我们分析和揭示了孩子为什么不爱听故事的原因,让我们知道为何相同的故事对于不同的孩子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时也引导我们在故事教学中,如何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对待不同的孩子。

一、丰富孩子的经验,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

有着丰富经验的孩子,他的经历和感悟必然多于他人,他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也更 为深刻。同时,孩子的生活经验,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和感悟是一种内

隐的,可迁移的知识,是一种不可言传的理解力。其实孩子爱不爱听故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如果故事能唤起孩子相关的回忆或经验,孩子就会身临其境,将自己融于故事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与主人公一起欢笑悲伤。反之,再好听的故事,幼儿不能理解,那等于是对牛弹琴,弹琴的人还不觉得厌烦时,牛已经感觉无聊之至了。例如,同样是《萝卜回来了》这个故事,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说,他们有过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亲身感受,知道为什么小动物在冬天特别寻找食物困难,所以他们更能理解故事中所描绘的冬天场景和故事中传递的小动物间相互关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他们关注着故事的发展,被故事所深深吸引。而在南方生长的孩子,他们由于缺少对冬天大雪冰封生活经验的体会,他们是很难想象出大雪中,一串串脚印不断向前延伸的场景和为什么大家要将几只普通的萝卜送来送去的情节,由于不理解他们会觉得故事无味而索然。

二、因材择教,选择适合孩子的故事

三、反思自身,正确对待孩子的“不爱听”

我认为,开展故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未曾具备独立阅读能力之前,以教师讲述的形式来帮助孩子感受文学作品,并在这过程中丰富幼儿的词汇,增强幼儿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这一目的指导下开展的故事教学是一种愉悦的教学,它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快乐的,积极的。因此当孩子表现出不喜欢甚至厌倦时,故事教学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这时何不允许幼儿选择离开或选择从事他们喜欢的活动。但我们的老师却常常被预设的教学环节所束缚,一遍遍用鼓励、榜样甚至是批评和训斥强拉住孩子已经游离的思维,似乎一定要将故事讲完将问题提完才算是圆满

完成教学。其实当孩子出现这种状况时,我们更多是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目的,是什么导致了孩子的“不爱听”,寻找出原因后再加以改进,在下次故事课上努力做到能吸引孩子,让孩子“爱听”。

故事教学是幼儿园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教学形式,但它的有效基于孩子对故事的喜爱。让我们每位幼儿教师都来研究故事教学吧,研究如何使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从而为今后的阅读打下基础。

画自己喜爱的书

——读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感受

嘉兴市华侨幼儿园张菊琴

近来拜读了松居直先生的《我的图画书论》,感受颇深。这本书阐述了松居直先生对于图画书的一些独到的见解。看到其中的自制图画书章节,给我印象深刻,自制图画书是起源于一些人因为找不到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图书,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心底里美好的愿望、想象而为孩子创作的图书。如有名的丹麦的马蒂斯为孩子手工做的《蓝眼睛的小猫咪》,线条简单充满动感。茂天井武先生根据自己早年在巴黎的生活为自己的孩子创作了有名的图画书《巴黎的孩子》。濑名女士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喜欢吃萝卜就结合了女儿最喜欢的兔子形象与胡萝卜一起,创作出了一本图画书,这本书深受孩子们喜爱。 松居直先生还鼓励自己的儿子根据自己的自身经历动手做图画书。结果上一年级和三年级的两个儿子利用一个暑假编绘出了平生的第一本图画书。其中《阿诚们的经历》是以孩子们最喜爱的、经常拿在手上玩的布熊为主人公,《探险记》是以孩子喜爱的家里养的杂种狗为主人公编画的。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为儿童喜爱的图书是孩子身边的事,为儿童爱画的内容也是离孩子最近的。上学期开始我们班级就在尝试着进行绘本教学的创作。为孩子喜爱的内容他们总是很容易就表现出来了,但是他们不熟悉的内容却握着笔不知如何是好。我想要引导好孩子的绘本创作,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选择孩子熟悉的内容。 孩子熟悉的内容,往往是他们爱表现也易表现的内容。如我们在进行绘本创作《乡下老鼠和城里老鼠》这个故事的时候,让孩子合作画,很多孩子都

不假思索地画老鼠到城里的情景,因为孩子们生活在城市里,他们对于城市的环境是非常熟悉的,也很会表现,但是他们对于乡村的环境却很陌生没有直接的经验,所以也无从画起。

二、选择孩子易于理解的内容。 孩子要画出一个故事,一首诗歌,首先要他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他才会用画笔表现出来。记得有一次我们画《孙悟空大战二狼神》这个故事,故事很长孩子们听的时候也很感兴趣,但是在画的过程中却出问题了,因为二狼神这个形态特征太难掌握了,孩子们没有把握住特征,所以在绘画的过程中也就遇到了

困难,课堂效果也就不是很好了。我想如果在选择形象的时候考虑的再仔细一些,故事角色简单易于表现一些,效果就可能会非常好了。

三、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 兴趣点是创作的主要因素,在绘本创作中,注意提升孩子的兴趣点是非常重要的。松居直先生在引导儿子做图画书的时候,主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体验体验出图画书的乐趣”。当我们的孩子看着自己的绘画作品竟然变成了一本本的图书,兴奋到了极致,但是如何保持孩子的这种兴致呢?也是我们值得探讨的话题。不仅要让孩子体验到制作图画书的乐趣,更要让他们体验到这个制作过程的乐趣。而且,我们还要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孩子对什么内容感兴趣。比如我们在画《颠倒世界》的时候,很多孩子是在一边画一边笑一边说。可见让他们把想象中的颠倒世界画出来,即给了他们创作的源泉,又给了他们开心的理由,这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吗?

进行绘本创作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一个尝试,如何让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快乐,在画的过程中获得与享受是我们更应寻找的一个方向。引用松居直先生的一句话“播在孩子心中的快乐的图画书的种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发芽的,作为一粒种子。。。。。。无论是什么时代,向孩子们的心倾诉都是件快乐的工作,因为在那里拥有未来”。

创作基于阅读

——读《我的图画书论》

嘉兴市华侨幼儿园 姜艳黎

绘本教学是我们本学期研究的重点,因此如何来开展好绘本教学活动也就成了我们当下一直在讨论的话题。

看了松居直的《我的图画书论》,让我体会到在进行绘本教学时,孩子的阅读也是占很大比重的。要想顺利的进行绘本创作,首先要丰富孩子的阅读量。有了一定的知识累积才能进行创作与想象。就像那个一寸法师的故事似的,孩子们心中本身没有这么一个形象,无法把一寸和法师联系起来,此时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就无法形成对应的画面,那接下去的想象和创作又从何而来呢? 从上个学期开始我们班也尝试了绘本教学,在最初的试教过程中,我们是采用教师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或是最喜欢的画面,用绘图的方式画下来。但课后却发现孩子们并不能很好的适应这样的形式,他们很难自己去提炼故事中的片段,必须得让老师有意识的去帮他们分解好各段落,然后他们再从中进行选择。而且在作画的过程中,他们对于一些事物形象也很难把握,常常会向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这个我不会画呀!”后来通过了数次的教学活动,我发现并非是孩子底子差,水平低,而是像上次研讨会上沈老师所说的,我们给孩子的起点太高,在还未丰富孩子阅读量的基础上就直接开始绘本创作,那么他们又有什么内容去填充自己的“画册”呢?

其次教师或家长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图书。一本好的绘本可能让孩子爱不释手,看了一遍又一遍,即使他们看不懂任何文字,但他们却能从这些图画中找到无限乐趣与想象,就像松居直所说的:“孩子们读的是图书中的画。”所以说一本适合孩子的书绝对会延长孩子的阅读时间,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

再次,让孩子学习如何阅读,这是重中之重。孩子看书大部分是不带任何目的的,喜欢就看,不喜欢就不看。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色彩亮丽,图片精美的图书就是好看的,他们最初只是带着“这本书很漂亮”的这种想法去看,这过程也只是翻过就好,并没有在头脑中留

下任何只字片语。这点我也从我们班孩子身上发现了,我们每天都会给他们

时间看书,他们似乎也很享受拿着本书在手中翻翻看看的感觉,但每次看完书问他们“今天你们看了什么书”时,他们经常会一脸茫然的看着我,说不出个所以然。后来经过我的观察,发现他们拿到书后并不是像看书的一般程序那样,从头看起,他们有的直接翻到中间,再从中间翻到末尾,最后又从新翻回头页,毫于顺序和章法的看书,等到把整本书的图画看遍了这本书也就算完了。因此,对于书内容的理解基本是空白。其实这并不是孩子不好好看书,而是他们还不会看书,在这里教师和家长是起绝对性作用的人,教会幼儿怎样看书,怎样阅读也就方便了幼儿理解书本内容,同时也增强了阅读的乐趣,他们看懂了书也就会跟着书的情节变化而有一定的情绪起伏。

所以说,阅读是创作的基础,当孩子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有了感性的经验后,在进行绘本创作时就会有一定的创作基础与灵感,就能将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绘本教学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尝试不断改进的教学活动,在日后的教学中,我相信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我想总是越教越有经验的,听多了、教多了也就有了自己的一套办法了。

篇二: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张丹丹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班级管理、幼儿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孩子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孩子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我不由地思考,教师和孩子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孩子的成长,现在我终于知道了作为幼儿教师,在我的孩子面前,我们要保持着一份童心,去用自己的童心唤醒孩子的童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里面去,让孩子们感受你的爱,并和你做朋友。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的内心,忽略了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我想我们要成为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就必须做到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向孩子学习”,真诚地尊重孩子,勇于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应该充满人情味。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 强调了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孩子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教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从事幼教工作四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孩子还是批评孩子,促进孩子进步还是抑制孩子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对还是不对,但是当我面对那一帮小鬼时,我觉得我应该做一个最好的教师,至少我要对得起这帮孩子!不知道我的将来会是怎样的,但是至少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的心去做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做的,应尽到的一


幼儿园读书笔记中班》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8035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