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心得体会 > 教师笔记 > 读书笔记封面简笔画

读书笔记封面简笔画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2-26 06:20:07 | 移动端:读书笔记封面简笔画

篇一: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一: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他还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这席话让我读懂了老师和学生之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每一次心灵的碰撞都有利于建立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有助于创设情意融融的情感氛围;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在上周的英语课上,我深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那天教学Lesson 10 一课,重点句型是“How

many ???”“There are ??”,从一开始,我就通过不少实物,一物接一物地替换教学,“How many books/pens/pencils are there?” 学生都答得不错,但当我让学生来提“How many ???”这个问句时,很多学生都无法开口。我多次重复“Read after me.”,但只感到学生像驮着重物的骆驼一般,备受压抑,两眼无神,脸上无光,头越来越低,课根本无发继续下去。第二节课我来到另一个班,教学同样的内容,一个小小的变化使得这节课学生兴趣倍增,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也有不少的

pens/books/rulers 等等,于是我请学生来考考Miss Zeng看Miss Zeng能不能猜出你手中有多少pens/books/rulers 等等。这一来,学生都非常踊跃,老师猜错了,同学猜对了,学生立刻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脸上光彩万千。同时“How many &he llip;??”这个句型也就顺理成章地学好了。

就这样,在一次次的真实的情感交流中,学生就觉得自己与老师是朋友,师生之间产生了情感共鸣,学生就很容易地主动走进了情意融融的学习活动中,正所谓“英语教学应体现语言的交流,语言交流的精髓之处在于互通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要进入学生这个神秘之宫的大门,教师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孩子。”这堂课愉快完成了任务,是因为我变成了孩子,不再居高临下,蹲下身来以平视的眼光、平等的语言、亲近的心态与他们进行了交流与沟通。老师们,当你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名言,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时,你会感觉到你和孩子已敞开心扉,那是一种多么和谐的平等与信任啊!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二:读《走向主体性德育》有感

时下,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家长、教师、学者、专家都在积极地探讨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走向主体性德育》中写得好:“学生和成人一样,是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人。只有把学生真正当人看,才能避免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弊端产生。”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主人地位没有怎么体现出来,主体参与机会太少了。在社会上,所有有关孩子的事项,我们很少征求孩子的意见。在学校里,重要的学习、娱乐活动主要是由校方决定,学生将服从学校的安排。在家庭中,父母往往爱给孩子作决定。在父母看来,孩子没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成年人往往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孩子订了若干个品德培养的目标。当然这些做法无疑是为了孩子好,是真心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现代人。但是,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您的目标和要求孩子们了解吗?理解吗?同意吗?制定这些德育目标时,孩子们参与了吗?

如果缺乏未成年人的参与,德育很有可能会走进简单说教、强行灌输的误区。有些未成年人长期在父母、老师的“安排”下丧失了参与的能力,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这种心态下,德育自然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真正进入未成年人的心灵。因此,我们抓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树立参与观念,要以他们为本。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三:读《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有感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理解这种变化,如何实践

这种要求,对教师是一个挑战。怎样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呢?陈大伟编著的《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说得好极了:教学内容不限于书本,它既来自课本,但更来自学生生活;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全部教材。一位老师在上北师大教材“b、p的教学”时,非常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在“用教材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教材上的图画分别是丁丁在听广播,冬冬在泼水。现在的小学生头脑中没有听广播的概念,教学时需要绕很大的圈子引导学生明白“丁丁在听广播”,再从“ 广播”一词中学习“b”的发音。这位老师在上课时,没有被教材束缚住手脚,他在黑板上快速勾勒出简笔画:高高的山坡,山脚下淌着清清的水波。学生很快从“ 山坡、水波”的读音中掌握了“b、p”的发音。教师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利用已有的知识想办法记“b、p&rdq uo;的字形,学生很快地把“b、p”与数字“6、 9”比较,与自己的玩具比较,牢固地掌握了“b、p”的字形。透过这一有启发意义的例子,我们更加清楚: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这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四:读《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有感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使自己有所成就,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在读了《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后感受颇深。

究竟什么是幸福?是平时感受不到而在生活的某一瞬间才能感受到的一种体验?是人们一心渴望的人生境界?抑或是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终极的目的?也许印度哲学家克利希那穆尔提说的更深刻:“幸福是一种你未曾意识到的状态,是一种你未曾感知的状态。当你知道你幸福的时候,你也就没有幸福了。不是吗?而当你感受到幸福时,幸福也就消失了。你能总是说你是快乐的吗?只能是后来,某个时刻或一个星期之后你才会说‘我曾经多么幸福,我曾经多么快乐’,在现实的那一刻你是不曾意识到幸福的,而这正是幸福的美。”“活着真好”这是一种对幸福感受的质朴的表达。曾经有心理学家对数千人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什么是使人幸福的最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不是钱、成功、健康,甚至不是美满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真正幸福的人只有两点是共同的: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同时他们也感受到自己正在稳步地向目标前进。这是以存在的完美为指向的幸福,是人身潜能不断展开、创造力不断发挥、朝着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展开的一种生活的实在和对未来的憧憬。这就是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受和体验,也是一种实在的生活境遇。人之所以能在生活中克服千难万险,最根本在于人有精神动力或精神支柱,而追求幸福是最根本的精神动力。

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既是感受幸福的过程也是创造幸福的过程。知识和文化修养是感受和创造幸福的关键,教师是培养祖国人才的核心力量,因此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就应该“把终身学习看作是生存的需要和实现幸福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一文所倡导的理念。我们很难断言,有知识、有文化教养的人一定比缺乏知识和文化教养的人幸福,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活着比死了好,健康比疾病好,自由比奴役好,教育比无知好……,有知识有文化比无知和没文化更容易达到幸福,对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起决定作用的是知识文化,它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深厚意蕴。因此我们教师就更应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 充电”,实现“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诚然我们的基本状态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工作和学习矛盾十分突出,但这并不应成为我们不加强学习的理由,我们应该把学习视为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天不断继续学习,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才能用知识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幸福。通过学习才能形成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对人类生活充满爱的心态。我们在平凡中见到了伟大,在平淡中见到了持久。在妈妈平凡的琐碎的对自己的照料中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在体力劳动后喝杯白开水感受着甘露般的清香与甜蜜;在握住一双温暖的手时,体会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间真情;在与学生交谈时感受到了最纯真的童心,感受到了他们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更感受到了获得教育的幸福。

学习不是外在的异化自己的工具,而是实现人的幸福的基本力量,我们应该永远敞开心胸,让宇宙的每一处风、每一种信息都吹入胸膛,那么这样我们就能获得更美更好的幸福,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会创造幸福的人,即是一个会创造幸福生活的教师。

教师读书笔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教师读书笔记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着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 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有感

相关阅读:教师读书笔记

寒假期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

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动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教师读书笔记:书本是无言的老师

相关阅读:教师读书笔记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寒假中我读完了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一书,收获很大。知道了课程改革的四个中心思想,1、学习任何学科,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结构,同时也要掌握研究这一学科的基本态度或方法;2、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3、过去在教学中只注意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今后应重视发展直觉思维能力;4、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学习材料本身发生兴趣,不宜过分重视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这些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二:读书笔记

大声为孩子读书吧,“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Strickland Gillilan 在学校里,经常会有家长问我,怎样提高孩子的语文水平,怎样提高孩子的作 文水平,为什么我的孩子理解力这么差……答案只有一个,让孩子读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不等于扔本书给孩子说你看一下这本书,就可以的。如果你 想让孩子看某本书,那么这本书就相当于一样产品。产品要让消费者接受,广告是 必须要做的。同样的,你也需要为这本书做做广告,造造势,不然孩子为什么一定 要接受这本书呢?给书本做广告其实成本很低,那就是你大声地读给孩子听。之前的那个班级,教室的书架上有很多书,都是孩子们自己带来的。其中有一 本《动物记》非常畅销,大家都排着队要看。为什么?因为有一次我无意中提起, 我小时候也看过这本《动物记》,并告诉孩子们,这本书真的很好看。为了证明我 的观点,我还选择了其中一个故事,用了两节课的时间读给他们听。那两节课孩子们听得非常痴迷,连最调皮的孩子也安静地坐着。课后,大家都 要求借这本书,没轮到的孩子还回家央求家长买。后来我回想了一下,我所做的这 一切,正是在给这本书做广告呢。如果要让孩子爱上阅读,你首先就要让孩子体会 到书本的乐趣。那么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读书呢?答案是越早越好。有些优秀的妈妈在孩子还 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读书了, 还有的妈妈则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读书。 很可惜,我没有做到,我大概是从我女儿 6、7 个月的时候开始读书的。而且刚开始 读的时候,我也很沮丧,我女儿完全不要听。注意力最多 1、2 分钟。由于我女儿的 消极不配合,有一段时间我都不再给她读书了,但转折出现在一个动作上。在这里 我首先要感谢我的朋友费费,她借了一本书给我: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这是 一本指导你如何亲子共读图画书的书。在松居直的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把孩子抱在膝上,念图画书给他听,是非 常有意义的事。这时,大人与孩子有肌肤的接触,有语言的交流,有心灵的沟通, 幼儿全身,甚至全心,都能感觉到牢牢拥抱自己的“那个人”。我突然意识到我之前都是把我女儿往推车里一放,就开始读,我们之间没有身 体地接触。于是我选择了一个安静的时间,把当时只有九个月的女儿放在膝盖上, 抱着她开始了我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亲子阅读。那本书叫《抱抱》,是苏州母子 医院儿童发展科的医生推荐的。那次,我女儿真的认真地听我读完了。找到方法之后事情就变得容易多了,女儿喜欢上了看书。24 个月的她现在基本 上每天听父母读书的时间在 1 个小时左右,当然那是几次加在一起的时间,平均每 天看 10 本左右的书。虽然这些并不能保证女儿今后是否能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但这种亲子阅读的经历却是让人值得珍藏的。(现在女儿快 3 岁了,读书倒没有以 前多了,一方面是因为书一直没有更新,因为我想等孩子满了三岁去隔壁图书馆借 书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孩子大了能玩的东西多了,看书的时间就少了。现在一般 睡前读两到三本书的样子)

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都知道给孩子读书很重要。但有一点我想说,并不是所有 的书都适合给孩子看。现在的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劣质的图书,从纸张到内容到图画, 都很粗糙。我尤其不喜欢有些在超市卖的图画书,上面的图画都是随便从网上拷贝 下来的,故事内容倒往往是一些经典童话,但问题是这些童话都被改写了。这些书 似乎为了让更小的孩子看得懂,将一些经典的童话删了又删,除了情节还在,其他 优秀的语句全部没有了。甚至有的连情节都变了,实在不堪入目。我有几次在幼儿 园里也看到这样的书。按理说幼儿园老师最应该知道什么书是好的,什么书是不好 的。出现这些情形我只能说,很多人没有真正关心祖国的未来。好的图画书应该是由作者精心编排制作的,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才能写出画 出好的图画书。“好的图画书用趣味盎然的方式,呈现孩子喜欢的事物,让孩子可 以清楚地看见,并且深深地被感动。如果孩子看到一本内容精彩,而且描绘了他们 想看、想听、想体验的事物的图画书,一定花会感受到极大的喜悦。制作图画书的 人、买图画书的人和念图画书给孩子听的人,如果确实体认到这一点,就能与孩子 心灵相通,获得孩子的信赖并拥有与孩子在情感上的共鸣。”很多家长给孩子买衣 服要买名牌,因为这样的衣服质量更好,剪裁更得体。同样的,给孩子买图画书更 要追求高质量。一本是随便拼凑的图画书,一本是著名画家精心绘制的图画书,你 选哪本?一本好的图画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我小时候也有很多书,大多数书 已经沉入记忆的海洋,却清晰地记得其中一本《古力和古拉》。虽然已经过去了 26 年,但我依然对书中的两只小老鼠印象深刻,他们如何一起做蛋糕,一起和朋友们 分享……看吧,这就是优秀图画书的力量,时隔那么多年,依然清晰的存在。有的时候家长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将新买回来的图画书兴匆匆地读给孩子 听,可孩子听了几页便没什么兴趣了,家长因此而备受打击。这是一个特有的现象, 尤其是对于低龄孩子,新玩具拿回家,孩子会兴致勃勃,新的书拿回家,孩子却集 中不了注意力。其实将书推销给孩子,就如同将一个朋友介绍给孩子。对于一个陌 生人,孩子要跟他建立亲密的关系,需要多次接触,不断熟悉才会成为好朋友,书 亦如此。如果你的孩子年龄还小,那么对于一本不熟悉的书,往往不容易接受。所 以当你买了一本新书回家后,你可以先让幼小孩子熟悉起来,和他一起欣赏欣赏封 面,认识认识里面的主角,再稍微看个两页,这样持续几天,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喜 欢上这本书的。幼小的孩子还喜欢不断重复读一本书,哪怕你读得都快背出来了。那是因为熟 悉的故事让他有安全感,而且熟悉的书能够让他预知下一页会是什么,这让他很开 心,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幼小的孩子对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完全没有预见。另外就 如同你看电影,同一部电影你看第二遍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细节你在第一遍的时 候没有注意到。孩子也是这样,每一遍的重复都能让他发现新鲜的东西。当这本书 你和他读了很多遍之后,他已经不能从中发现任何新的细节,他就不会再要求重复 看了。当孩子可以自己看书的时候,是否该停止读书给他听了?不是的,你依然可以 每天利用 15 分钟的时间读书给他听。 这样做除了进一步加强你和孩子的关系, 还有

很大的收获。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听的理解力和看的理解力处在不平衡的阶段。如果 说看的理解力处于小学 2 年级水平,那么听的理解力就在 5 年级。你可以让他自己 看符合他年龄阶段的书,同时读给他听更高一层的书。另外,你的大声朗读,正是 在给书做广告呢,孩子听的有了兴趣,就会自己想拿来翻一翻。你可以让他自己看 符合他年龄阶段的书,同时读给他听更高一层的书。另外,你的大声朗读,正是在 给书做广告呢,孩子听的有了兴趣,就会自己想拿来翻一翻。?最近我整理了女儿的图画书,想对这些书做个记录,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首 先登场的是女儿看的第一本书《抱抱》,书中图很精致,从头到尾不断重复“抱抱” 这两个字。全文讲述大家帮一只小猩猩找妈妈的故事。很温馨,当时我女儿 9 个月 已经能够理解。?这两本书内容也很简单,基本没有什么文字,只需要看图就能明白。?《好饿的小蛇》很有趣。但一开始我女儿没有耐心听我把句子读完,急忙忙就翻到 下一页,我的朗读总是不能进行到底。但这种情况在她满 20 个月开始有了好转,能 够听我把这本书读完。貌似有本《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也很不错,准备买一本。向左转|向右转查看原图

?这本《抱抱》色彩比较鲜艳,同一系列的还有《背背》。一开始我不是很喜欢这两 本书,我觉得里面的画很粗糙。但女儿却很喜欢,也许是色彩的原因,也可能里面 的画都很有趣。由此可见大人和孩子的感觉是不同的。?小波系列图书,我一共买了 8 本。很贴近孩子的生活,女儿非常喜欢,看了 N 多遍 之后,现在似乎终于看厌了。?看看题目就知道这本书很有趣,小小孩喜欢,大一点的孩子也喜欢。向左转|向右转查看原图?这本《当我睡不着的时候》我同时念给我女儿和我外甥听,一个 2 岁,一个 5 岁。 5 岁的那个兴趣更浓。向左转|向右转查看原图

?《小步走路》内容很好,很有教育意义。我很早就买了,但一直没给女儿看,最近 才拿出来,女儿看了几遍,虽然也能接受,但没有其他几本那么看了还要看。向左转|向右转查看原图?《幸运的鸭子》教会了女儿很多动物的叫声。向左转|向右转查看原图?《三只山羊嘎啦嘎啦》是要重点推荐的。当时是看了松居直的推荐才买的,但买回 来后我发现里面的图画色调很重,我感觉孩子肯定不喜欢看,所以一直没拿出来。 前段时间拿出来后,出乎意料,女儿喜欢得不得了,每天都要看好多遍。可见松居 直先生真是了解孩子。向左转|向右转查看原图

篇三:钢笔字、毛笔字、简笔画练习簿封面

太乙镇光荣中学校

姓 名:__________年__期 钢笔字练习簿

太乙镇光荣中学校

姓 名:__________年__期 简笔画练习簿

太乙镇光荣中学校

姓 名:__________年__期 毛笔字练习簿


读书笔记封面简笔画》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8138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