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川教历史课程网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希特勒和纳粹党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了解日本法西斯上台的主要过程;理解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原因;初步认识德、意、日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德、意、日在建立法西斯政权方式上的差异,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而演变的政治危机,是国内矛盾激化的产物。
德、意、日法西斯疯狂扩军备战,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让学生认识到法西斯政权是最富侵略野心、最反动的独裁政权。法西斯就意味着战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
课 型
新 课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关于希特勒的资料;“国会纵火案”的经过;多渠道了解法西斯的暴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参考书目《世界现代史》、《盗世奸雄希特勒》、《法西斯新论》等。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列表归纳法、讨论分析法、讲解法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有何特点?美国是如何应对这次大危机的?
(学生应能答出: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摆脱了经济危机。)
师:意大利面对一战后的危机,德国和日本面对1929年经济大危机,它们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法西斯统治的道路。
(多媒体显示课题)
第3课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师:同学们知道“法西斯”的含义是什么吗?
(同学自由回答)
师:“法西斯”一词来源于古代罗马。古代罗马最高执政官行使权力时用“束棒”,即用皮带捆扎的一束棍棒,中间插一把锋刃向外的战斧,是权力的象征。拉丁文中“束棒”写作FASCE,意即“法西斯”。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为了显示权威与暴力,建立法西斯党,将“束棒”作为党徽。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多媒体显示)
(一)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
师:意大利是一个相对贫弱的帝国主义国家,人们称之为“乞丐帝国主义”。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虽挤入战胜国行列,但在巴黎和会上分赃最少,当年英、法拉它参加协约国作战而许下的诺言也未兑现。战后初期,意大利立即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工农业减产,失业人数大增,人民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群众革命运动不断高涨,接二连三的短命内阁无法应付社会动乱。这种社会现实,成为滋生法西斯组织的土壤。
(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多媒体显示:墨索里尼图片)
师:这就是墨索里尼。他出身于意大利一个农民铁匠家庭,1919年3月,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扶植下,他建立了法西斯党和武装部队,先后夺取了全国许多地方政权。1922年10月,墨索里尼率领几万全副武装的法西斯党徒高呼口号,分四路向罗马进军。统治集团软弱无力,拱手让出了政权。从此意大利开始了法西斯统治时期。
师:在这里老师要提醒一下的是,意大利法西斯统治的建立是在国内的经济政治危机打击下建立起来的,但是不是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呢?
(学生回答)
师:意大利法西斯统治的建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经济政治危机打击下建立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内外政策。
(三)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内外政策
(多媒体播放有关影像片断)
师: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二个问题:
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内外政策有哪些?
2.假如你当时生活在意大利,你对法西斯专政会有什么感受?
(学生通过看书,相互讨论后,大体上答出对内恐怖、对外扩张政策和自己感受。)
教师归纳学生回答后指出:意大利法西斯对内实行恐怖统治,保证法西斯党对国家政权的绝对控制;强化和扩大法西斯组织;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等;为了摆脱危机,墨索里尼把发动侵略战争提上日程,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意大利对外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扩张的主要方向是非洲,这张图片便是意大利占领利比亚后,墨索里尼在巡察途中的情形。(多媒体显示图片)“独裁、野蛮、恐怖”是法西斯残暴统治的真实写照。
师:出于共同利益,德、意两个法西斯国家首先勾结在一起,于1936年签订《德意议定书》,形成柏林—罗马轴心。下面我们来看更危险的一幕。
二、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多媒体显示)
(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
师: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结合已有的知识和课本内容,从历史、现实和直接原因三个角度思考和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回答过程中教师根据情况适当引导。)
师:我认为,历史原因可分为两点:第一,德意志历史上崇尚武力,依靠“铁血”政策实现了统一,有着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色彩。第二,一战失败后,协约国强加给德国的屈辱性的《凡尔赛和约》,导致了德国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
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多媒体显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表)
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十分严重,德国共产党的影响大增;德国在“一战”后建立的魏玛共和国显得软弱无能,不仅中下层民众对之不满,垄断资产阶级也日益不满,垄断资产阶级急需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和人物,对外能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使德国重新获得领土和殖民地;对内能镇压群众运动,稳定统治秩序。这就为纳粹党人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德国法西斯党应运而生。
直接原因:纳粹党兴风作浪。纳粹党是“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简称,纳粹一词系德文“民族社会主义”的缩写NAZI的音译。纳粹党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欺骗宣传,他们举行各种集合,发表演说,散发传单,游行示威,宣扬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又向工人、农民作出种种许诺。使广大中下层民众落入其圈套。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请同学根据自己课前准备的资料,简介希特勒)
估计学生通过收集的资料能够回答出以下内容:希特勒出身于奥地利的一个海关职员家庭,只受过初中教育,爱好绘画。因其父母相继去世,19岁只身去维也纳、慕尼黑流浪与谋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军服役,由列兵升为下士,曾获得一枚他一生都引以为豪的铁十字奖章。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党,凭三寸不烂之舌,逐渐控制该党,1920年将其改组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即纳
粹党)。1923年,纳粹党趁着德国陷入经济与社会危机,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后希特勒入狱。出狱后重振纳粹运动??
师:在希特勒的蛊惑下,1932年德国国会选举,纳粹党获得了国会全部608个席位中的230个议席,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获得组阁的权利。1933年初,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政权就这样在德国建立起来了。从此腥风血雨弥漫于德国和世界,历史掀开了最黑暗的一页。
(多媒体显示“记记”:德国法西斯组织及其头目的名称。)
师:希特勒是怎样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呢?
(三)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
1.对内恐怖独裁
(1)国会纵火案
师:为了建立纳粹党一党独裁统治,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就制造了“国会纵火案”,有计划地打击德国共产党。
1933年1月28日,法西斯头目希特勒夺取政权。二号法西斯头目戈林(1893—1946)派爪牙纵火焚烧国会大厦,并诬称系共产党人所为,借此进行全国性大逮捕。同年9月20日,莱比锡法庭开始审判。在法庭上,季米特洛夫勇敢地揭露法西斯的反动统治和国会纵火案的真相,世界各国人民也掀起广泛的抗议运动,迫使法庭不得不于1933年12月宣告季米特洛夫无罪。希特勒当局却将“嫌疑犯”荷兰共产党员马瑞纳斯·卢勃处死以挽回面子。这一冤案,直到1982年才由西柏林法院正式宣布为错审、错判,得以平反昭雪。
(2)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
师:纳粹党先后取消议会制,解散工会,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将立法和行政权集中到希特勒手中,在全国遍设集中营,几十万人被关押、审讯、杀害。同时,希特勒政府疯狂地摧残进步文化,迫害知识分子,焚毁进步书刊,实行法西斯教育,用纳粹党的说教毒害德国人民。
(3)残酷迫害犹太人
(多媒体显示纳粹迫害犹太人的影像资料片断,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犹太人被要求佩戴黄星标志》。)
师:纳粹党大肆宣扬民族优劣论,在经济上掠夺犹太人,把残酷地迫害犹太人定为“国策”。他们胡说犹太人要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遭受的困难“负有很大的责任”,在全国掀起了屠杀犹太人的狂潮。在希特勒专政时期,约有6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不少人被迫逃亡国外。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学生根据所查找资料简要回答)
篇二:第七课 战国争雄(学案) - 川教社历史课程网 川教版初中
第七课 战国争雄
点击新目标
1、 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七雄”;
2、 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和著名战役及军事家;
3、 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
链接旧知识
1、齐读上课知识建构
2、填一填:
春秋时期起止时间;春秋五霸: 、 、 、 上节课所涉及到的成语有:
课堂进行时
【情景导入】
战国作为时代,根据西汉刘向所编《战国策》而得名。书中,国与国之间互称“战国”,整个时期也称“战国”。这一时期,诸侯你争我夺,兼并战争连绵不断。今天,我们就从战争和外交两方面反映战国时期国家争雄的历史。 【课堂热身】
初读课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战国的起止时间是:
2、战国七雄:3、战国时期的战争:A武器改进、军队构成变化、攻防技术提高;
B战争规模扩大,争夺激烈;
C著名战役的发生 D重要军事家的涌现:
、 战国时期的外交:“合众势以攻一强”
“事一强以攻众弱”
【新课解读】
一、填一填
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记一记:战国七雄的顺口溜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二、阅读课文40页41页小字体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1、这两段文字描述了哪两次著名战役及两位著名军事家
2、《战国策》中对战国武器的生动描述:“陆断牛马,水击鹕燕,当敌即斩。”说明了什么?
战国时期的武器主要有那些材料制成?有什么差别?说说和以往朝代的武器相比有那些先进的地方?
3、分析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
三、战国时期的外交:
战国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合众”与“连横”之争成为战国纷争的重要内容
1、 看图并根据教材41页内容,用简要语言说明“合众”与“连横”策略:
“合众” “连横”
2、 读课文42页内容,说说,在“合众”与“连横”之争中,一些研究纵横之术的读书人十分活跃,其中
最突出的代表是谁?
3、 你认为上述哪一种策略运用得更成功一些?为什么?
【课堂小结】齐读知识结构
课堂大练兵完成历史同步训练20页选择题
我记住了
我想到了
篇三:川教版历史教科书全部目录
川教版历史教科书全部目录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主题活动一 创办“历史角”
第二学习主题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 夏朝和商朝 第5课 西周的兴亡 第6课 春秋争霸 第7课 战国争雄 第8课 商鞅变法
第三学习主题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9课 秦朝的统一 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主题活动二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
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主题活动三 三国—南北朝历史综合学习
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上) 第17课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第18课 卓越的工程
第19课 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第20课 汉字的演变 第21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 第22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第23课 多姿多彩的艺术
附 录(一)朝代简表(上)
附 录(二)中国古代历史大事年表(上) 附 录(三)历史学习资源分类推荐(1)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第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主题活动四 历史遗址考察
第七学习主题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
移
第6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第7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8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第9课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第八学习主题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12课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第13课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第14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主题活动五 演讲会
第九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下) 第15课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 第16课 建筑奇观
第17课 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 第18课 唐诗与宋词 第19课 明清小说 第20课 石窟艺术宝库 第21课 书法与绘画 主题活动六 走近印刷术
主题活动七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欣赏会
附 录(一)朝代简表(下)
附 录(二)中国古代大事年表(下) 附 录(三)历史学习资源分类推荐(2)
第一学习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 鸦片战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主题活动一 列强侵华史综合学习
第二学习主题 近代化的起步 第5课 洋务运动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7课 辛亥革命 第8课 新文化运动
第三学习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9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10课 国民革命运动 第11课 人民军队的建立 第12课 红军长征
主题活动二 红军长征故事会
第四学习主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第14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15课 国共合作抗日 第16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主题活动三 抗日救亡歌曲演唱比赛
第五学习主题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18课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第六学习主题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 近代民族工业 第20课 近代社会生活
第七学习主题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 教育和科学技术 第22课 思想文化
附 录一 简明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附 录二 历史学习资源分类推荐
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第二学习主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4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5课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第6课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第10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
第11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第12课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第四学习主题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3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第14课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第五学习主题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 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 第16课 朋友遍天下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第18课 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19课 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
第七学习主题 社会生活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 第21课 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世界古代史
第一学习主题 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1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上古亚非文明
第3课 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
第三学习主题 古代欧洲文明 第4课 古代希腊 第5课 古代罗马
第6课 中古时代的欧洲
第四学习主题古代文明的交融 第7课 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 第8课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第五学习主题 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9课 古代的文字与文学
第10课 古代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 第11课 古代宗教
世界近代史(上)
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 第12课 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第13课 英国的新生 第14课 美国的独立第15课 法国大革命
第16课 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第二学习主题工业革命 第1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1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学习主题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第19课 美国南北战争 第20课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第21课 日本明治维新
第四学习主题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22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23课 巴黎公社
世界近代史(下)
第五学习主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第2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主题活动三 辩论会:我看萨拉热窝事件
第六学习主题 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第3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4课 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
世界现代史
第一学习主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5课 伟大的十月革命
第6课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第二学习主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7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8课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第9课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第三学习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0课 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第11课 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第12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四学习主题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 第13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
第14课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第15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第五学习主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6课 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第17课 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
第六学习主题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8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向
第19课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七学习主题现代科技与文化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21课 现代文学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