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人教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 整体介绍
部编语文一下教材编者帮你解读教材一(教材整体介绍)
一年级下册教材的突出特点
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 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
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这样的安排,不仅考虑到了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
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体现。以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上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一下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借助图画阅读”的目标,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强,发展到利用形声字特点、依靠上下文来猜字、认字,并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又如口语交际,从一上和一下各四次的口语交际编排中可以看出,教材通过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能力。以“听”为例,从“注
意听别人说话”,到“没听清楚时,可以请对方重复”,训练学生逐步从“能听”发展到“会听”。再如“说”的方面:从起步时的敢说、“大胆说”,逐步到 “配合动作清楚明白地说”,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从交际习惯和交际规则方面看,从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到礼貌意识,让学生在每一次口语交际中都能得到针对性地训练,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层层递进中螺旋上升。
各部分的语文要素在教科书中呈现了稳步发展、螺旋递进的编写原则,具有极强的前后关联性。
三、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
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化底蕴丰富,体裁多样,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智慧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
一下教材的选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考验,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经典老课文,也有新选编的、内涵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新课文中,有表现自然之美的《春夏秋冬》,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怎么都快乐》,有体现家人关爱的《夜色》,有介绍传统节日的《端午粽》,有培养好习惯的《文具的家》,等等。这些选文题材广泛,有利于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内容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充分考虑儿童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情感世界。而且题材多样,有童话,有散文,有儿歌,有故事,不仅确保了教材全面的思想内涵,而且保证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四、弹性:注重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尊重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学生个体差异,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材加大了选做题和开放性题目的比重,以增加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
这类题目,有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如,“你知道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吗?”有借鉴课文语言表达的,如,“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有指向生活的,如,“说一说班里的同学都有哪些姓。”“你喜欢什么体育活动?和同学说一说。”“一分钟能做什么?”有开展游戏活动的,如,“我们也来猜字谜吧!”“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对课文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演、猜、画等活动形式的引入,使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产生更为有趣的联系,有利于从单纯的听说读写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教材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之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教材中有意识地设置了学科沟通的内容。
比如,语文园地中让学生展示在其他学科课本上认识的字,《要下雨了》《棉花姑娘》等课文,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都体现了学
科相互勾连、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大语文观念,把语文学习有机地同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学习中处处都有语文。
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学习目标
一、
教材的基本结构
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
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
1. 课文3-4篇
2. 口语交际(间隔安排)
3. 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
大人一起读
二、
各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
篇二:最新一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春夏秋冬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正确认读本课词语,认识雨字头和双耳旁。
2、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能主动积累四季的词语。
3、体会四季景色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识字理解词意。
课前预习:1)读词语2)给生字口头组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不会的字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
3、同桌互查(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四、检查自学情况:
(一)读词识字:
1.出示文中四季图。
(1)观察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 冬 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二)借助偏旁识字:霜和雪
(1)交流:生活中大家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
(3)相机识记生字“霜、雪”。认识部首“雨字头”,你还知道哪些带雨字头的生字? 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三)读词解词识字: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
(四)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 鸟入林
(1)出示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语,相互正音。
(4)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五)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换偏旁法:如“雪—霜” 比较识记法:如“入—人”加一加:如“洛—落、票—飘” 通过形象演变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
五、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
六、课后检测:
板书设计:1、春夏秋冬
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 冬雪飘
池青草山花红鱼出水 鸟入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会写7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复习生字:
1、做游戏:我读你指。
2、小组长检查识字情况。
3、给生字组词。
4、反复朗读,加强巩固
1)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按照课文顺序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自己调整读。
2)班内交流读。
方法1:按照词语——词组——词语——词组的顺序。
方法2:调整次序,如:春风—春风吹 夏雨—夏雨落 秋霜—秋霜降 冬雪—冬雪飘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
三、小小书法家,书写要规范。
1、出示要写的生字,自由“读帖”,说说你的发现。
2、师范写生字,学生仿写、练写。师生评价。
四、课堂检测:
2、姓氏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正确认读本课词语,认识弓字旁、走字旁和金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识字。
课前预习:1)读课文2)标小节3)给生字口头组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了解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儿歌一共几小节?从中读懂了什么?
4.指名朗读,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四、开展游戏,趣味诵读。
(一)诵读第一节。
1.各自读、齐读第一节。
2.了解第一节的姓氏介绍方法。
出示:什么李?木子李。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1)说说发现了什么。(用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姓氏。)
(2)出示几个姓,学生尝试拆解。如“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双木林”“陈—耳东陈”“黄—草头黄”等。
(3)齐读第一节。同桌用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第一节。
3.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
(1)除了拆字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
(2)照样子说一说。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
①师生问答。②学生同桌之间游戏问答。
(二)诵读第二节。
1.引读:师:中国姓氏有很多——生: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指导读好“郑”字,它的韵母是后鼻音。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姓氏,接一接。
3.认识复姓。
(1)跟着老师读好复姓。
(2)教师介绍复姓。师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
四、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张”“赵”“钱”,学习新部首。
(1)指名朗读生字。
(2)介绍部首:“弓、走、钅”。说说一个字在做部首时和原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合作交流。
国:四四方方一个框,里面住着小玉儿。(猜谜法)
方:“放学”的“放”去掉反文旁,就是方。(熟字拆解法)
双:又又成双。(部件组合法) 王:王王王,王丽的王。(介绍班级同学姓氏法)
3.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4.比一比,看谁组的词语多。(把生字进行组词。)
五、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背诵课文。
六、课后检测:
板书设计:2、姓氏歌
木子李 古月胡 弓长张
口天吴 双人徐 言午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会写7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复习生字、新词:
1、做游戏:我读你指。(认读生字、词语)
2、小组长检查识字情况。
3、给生字组词。
4、反复朗读课文,加强巩固。
1)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班内交流读。
三、小小书法家,书写要规范。
1、出示要写的生字,说说你的发现:
2、师范写生字,学生仿写、练写。
四、总结:学了这一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检测:
3、小青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正确地认读本课的词语,认识病字旁。
2、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识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前预习:1)读课文 2)画词 3)口头组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1、说说你对青蛙有哪些了解。
2、青蛙穿着绿衣裳,你知道它的名字中哪个字表示的是绿色的意思吗?(青)
三、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不会的字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
3、同桌互查(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做识字游戏:你读我指。
2、齐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并组一个词。
3、拓展:还有哪些带有“青”的形声字。
4、观察“清”“晴”“睛”“情”“请”的特点,了解性生字特点,通过偏旁识字。
5、识字歌谣:草青青河水清天晴朗好心情眼睛亮请你来
6、怎样区分“睛”和“晴”?
1)“晴”:太阳出来就表示天气晴,所以是“日字旁”,表示与太阳有关。
谁能给“晴”找个相对的朋友?——阴扩词:雨过天晴、晴空万里。(练习说话)
2)“睛”的部首是“目字旁”,表示与眼睛有关。
7、交流汇报识记其他生字:眼 保 护 害 事 让 病
五、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背诵课文。
六、总结:青蛙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更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一起保护小青蛙,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吧!
七、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3、小青蛙
保护 爱护
篇三:部编语文一下《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教学素材(部编本一年级下册)
部编语文一下《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教学素材(部编本一年级下册)
《老鼠嫁女》故事内容。
老鼠家里办喜事,有个女儿要出嫁。妈妈问爸爸:“哎,女儿嫁谁呀?”爸爸是个老糊涂,他说:“谁神气就嫁给它。”
爸爸就去找太阳,太阳说:“乌云要遮我,乌云来了我害怕!”
爸爸又去找乌云,乌云说:“大风要吹我,大风来了我害怕!”
爸爸又去找大风,大风说:“围墙要堵我,我见了围墙就害怕!”
爸爸又去找围墙,围墙说:“老鼠会打洞,老鼠来了我害怕!”
太阳怕乌云,乌云怕大风,大风怕围墙,围墙怕老鼠,老鼠怕谁呀?爸爸乐得笑哈哈:“哈哈哈,原来猫咪最神气,女儿应该嫁给它!”
敲锣打鼓,吹喇叭!老鼠女儿坐花轿,一抬抬到猫咪家。
第二天,老鼠爸爸老鼠妈妈去看女儿。咦?女儿不见啦!女儿在哪儿?女儿在哪儿?
女儿在哪儿?猫咪说:“我怕人家欺负她。嗷呜一口就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