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花花儿与少年第二季

花花儿与少年第二季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06 13:40:03 | 移动端:花花儿与少年第二季

篇一:花儿与少年2评论

花儿与少年2评论

花少的定位是明星旅行类真人秀。从节目制作来看,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这一类型的真人秀,需要完成的目标主要有提供旅行指南(作为旅行类节目),满足观众审美和娱乐需求,展示旅途中的人际矛盾以满足观众的窥视心理。

提供旅行信息方面来说,节目很好地达到了目标,当然提供信息的目的也是最容易达到的。整个过程中复杂的体验项目(更好地体验当地的生活),精美的拍摄画面以及远景镜头下的解说完美地呈现了相应景点的魅力。节目播出之后不出意料地“花少旅行路线”受到了热捧。精美的后期制作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画风清新温暖,字幕精美,配乐合适,剪辑更是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节目组在后期制作方面下的功夫值得肯定。至于娱乐性,除了宁静和井柏然自带搞笑功能之外,很多情况下刻意把一些片段剪进去戳观众笑点(比如0523期杨洋许晴反复被床板磕到头,井柏然贯穿始终的二人转调子最终成功地影响了毛阿敏)。当然真人秀热衷的cp设置也做得到位。虽然节目前几期试图“撮合”杨洋和陈意涵最终失败,但是井柏然郑爽这对搭档成功地引起了注意,以至于节目播出之后郑爽井柏然绯闻传出。我对这种做法的对错不做判断,但是节目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观众提供谈资确实达到了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目标,而且把主人公送上热搜也算是功德一件吧。后期的剪辑让整个过程中故事的叙述逻辑清晰,主线完整,可观性强,让人觉得每一分钟都有值得看的内容而不只是一群人旅行中的一本流水账。

当然,这个节目最成功的方面,还是人物的刻画和复杂人际关系的体现。我认为为了做到这些,首先也是最主要的方面是对人物的选择,这需要深入了解每个人的个性以及背景,并对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做出预先的推测。年龄层次,性别比例的划分,个性的选择都是很重要的部分。女王,少女和暖男的角色设定往往会吸引眼球。人物的年轻化和个性化也许是矛盾冲突激烈的主要原因。许晴,宁静,郑爽和毛阿敏都是极易展现自己个性的人,相比于花儿与少年第一季,这样“有个性”的人明显增多,所以矛盾更容易发生,冲突也更具有张力。而且,开始把导游定为郑爽这一行为也一定是做过功课的,这一决定无疑增加了看点(但我不认为这一决定很成功,后面再提)。在旅行期间一些项目的设置也是很智慧的,在发生冲突的情节后面安排团体项目,然后着重展示团队的团结性,矛盾冲突和和睦景象相结合,效果一定好于从头至尾的融洽或者不睦的场景。紧张中夹杂温暖,这种情感体验一定是吸引观众的。最后一期安排幕后工作的揭秘和花少团体之间相互的告别,尾声之中赚足观众的眼泪和好评。

然而,据我了解,花少2的收视率却并不很高。在我看来,可能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开始几期有些用力过猛。即使说一场和睦融洽的旅行是没有多少人愿意看的,但是对于矛盾冲突的突出应该放在靠后一些的位置。当然,这一问题也无法完全归咎于制作方。我认为在导游的选择上做得并不是十分完美。也许是节目组看到了第一期张翰做导游让很多黑转路人,路人转粉的成功案例,第二期选择了比较接近的郑爽。可是郑爽似乎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超出节目组的预期,处于失控的状态。她的表现不仅没有达到展现自我形象(或者说“洗白”)的目的反而让很人有些反感。很多同学表示在看第一二期的时候为郑爽的表现感到“尴尬”甚至无法看下去,个人来讲,我很有可能在看完第一期之后便不再看后面的节目。第二,档期的问题。节目从15年4月底播至7月初,赶上期中和期末,这段时间里很多学生党因为功课可能没有时间追这个节目,而上班族在一段时间里工作也处于忙碌状态,收视率很难比得上寒暑假档期。

总之,在国内环境下,这样一档真人秀能达到这样的水准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篇二:花儿与少年

< 花儿与少年>

第一场

1.少年在漫不经心地走来走去,偶尔坐下来.叹气.难过.

2.妈妈穿着环卫工人的衣服,搭着毛巾,满头大汗扫大街.偶尔在擦汗.

旁白: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就南下深圳打工.我的爸妈都是环卫工人,

曾经我是一名留守儿童.我的爸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我转入深圳的一间

学校就读.

深圳的一切让我新鲜,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商品琳琅满目,街道姹紫嫣红!这

一切真让我大开眼界!可是我同学的爸妈不是经理,就是老板,高管.这一切都

让我感到孤独,自卑.每当看到别人的爸妈都开着小车来接他们的时候,我就如

一只受伤的小鹿只想逃离,自卑感覆盖我的身心;我的爸妈只是卑微的环卫工人

啊!我想买双鞋都要再三考虑.这一切都让我痛苦不堪 .

第二幕

上课:6个同学在课间玩,老师来上课.

情景:朱子一来到班上,低着头走进教室.两个同学看见了.嘲笑他.

同学1:看看,穷酸鬼来了,你看他那衣服,旧成那个样子,这个年代谁还穿?

同学2:听说他爸妈都是清洁工,他呀,衣服旧就别说了,能有钱换双鞋穿就已

经不错了.你看,他那脚丫全跑到外面散步来了!

老师:上课!

老师:这次的语文考试,总体不错,就是有一个同学不及格,拖了我们班的后腿,

而且还在作文中写对同学新鞋如何如何羡慕,你们知道这暴露了什么思想吗?

(同学们都转过身来鄙视他)

老师:唉,不说了,下面发试卷吧(递卷子)***,98分,朱子一,58分,你这

个成绩,想考上中学,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同学们都哈哈大笑)

第三幕

(少年去找他妈,他妈正在扫地,满头大汗,)

少年:妈

妈妈: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这马路多危险!

少年:妈

妈:有事快说,别担搁妈干活!

朱:妈,我想买双鞋

妈(一边捡地上的垃圾一边数落):你呀,家里有口饭吃就不错了,还要买鞋,

我小时候到18岁都没穿过新鞋,都是捡姐姐旧的来穿的.

朱:妈!

妈:明明家里穷,你还非得爱面子.早想到你打小活得这么不开心,莫非当初不

生你.

朱:妈(撕心裂肺的哭腔,怔了半响,垂头丧气地走了)

妈:行啦行啦,我看看能不能捡到别人扔掉的鞋子,到时给你找一双去.这地方

有钱人多得很.

第四幕

旁白:我逃学了.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嘲笑,妈妈的不理解.都让我不堪重负,

我只是个孩子呀!这几天,我都没有上学,我实在没有勇气走进教室.我瞒着妈

妈,背着书包逛公园来了,看到树上的小鸟,我就觉得我就像那只鸟.怎么努力,

怎么飞都飞不高.(播放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朱子一拿着树枝在甩来甩

情景:大队部辅导员温老师带着妈妈在公园散步

温:妈,这地方空气好,多出来走走,对身体好!

温妈妈:老了,老了,走不动了.幸亏有您陪着我.

温老师:咦,这孩子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吗?

朱子一:咦,这不是大队部辅导员温老师吗?

少年欲跑,手腕已被温老师拽住了。

温:孩子,怎么啦,你怎么在这呢?

朱:低头不说话.

温:孩子,走,跟老师去那坐坐.

少年不知如何拒绝,就跟着温老师走了。

第五场:公园。日。内。

(温老师和少年坐在公园的长椅上)

少年一直低头在那里用脚弄地上的草。

温:孩子,怎么啦?我记得你是小记者时,写过两篇不错的报导,你写作挺优

秀的呀”

少年已经很久没听到过赞美的话了,差点儿哭了,低下头去。

温::“老师想知道喇叭花没开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样的,你能替老师去仔细

看看吗?”

温妈妈:“唉,这孩子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事情,你得帮帮他。”

温老师:“是呀,他一定是受委屈了,我一定要帮他。”(老师坚定地说)

(这时,朱子一看完了花,往老师那走去,听到了老师的话,坐到位置上,

又重重地低下了头。)

温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朱:“所有的花骨朵都像被扭了一下,必须趁着反着的那股劲,才能开成花

朵。

温老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喇叭花没开时反着的那股劲,是在开放前自我

保护的本能。每一朵花,只能开放一次。为了唯一的一次开放,花会用尽全力,

所以开放的过程会给人以特别紧张的印象。如果将人与花比,人太幸运了。花儿

开好开坏,只能一次。人这一朵花,一生却可以开放许多次。前一两次开得不好

不要紧,只要不放弃开好的愿望,一生怎么也会开好一次的。”

(温老师意味深长地说)

少年:(貌似明白了什么,点了点头。)

温老师:星期一 我到你的班里去讲一讲怎样写好作文。

少年:“我决定不上学了。”(他难过地说)

温老师(焦急而有耐心):“能不能为老师再上一天?明天你可以不去学校,

在家写作文吧,关于今天喇叭花的,我星期一第三节课到你们班去,你在第三节

前把文章给我?。

少年沉默许久,终于吐出一个勉强听得到的字:“好??”

第六场:(教室)

温老师在少年的班上讲课,少年抬头坐在自己位子上听老师讲课。

温老师:同学们,我有一篇好文章与大家分今享,题目就是《花儿与少年》。

我来读一读——

人生如花,在很多次开放!

刚诞生,发出人生第一声啼哭时是开放;咿呀学语是开放;蹒跚学步时是开

放;进入小学,踏上人生求学的第一步是开放;每一年顺利升级是开放;第一次

被老师表扬更是心花怒放的时刻??每一朵花都是想要开放的,每一名小学生都

是有荣誉感的。如果他们像开不成花的花骨朵,那么,给他一点儿表扬吧!对于

他,那等于水份和阳光呀!??

(老师读他这篇作文时,教室里异乎寻常地肃静)

(老师读完后)

温老师:“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

同学们:“不知道”(同学们摇了摇头)

温老师:“这位同学呀,就是我们班的朱子一!”

同学们:(惊讶地看着他)

温老师:“给他一点掌声!”

同学们:(一边鼓掌一边投以羡慕的眼光)

少年:(在掌声中,慢慢挺起了背,抬起了头。)

第八场

旁白:我知道,在我最自卑难过的日子里,温老师给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在拼不了爹的年代,那就拼自己吧!深圳,深圳,这么多人能在这活下去,我也

能!放学了,全班同学都走光了,我还在奋笔疾书;华灯初上,同学们举家同乐

的时候,我才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路灯把我的身影拉得好

长好长......

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的成绩终于坐上了飞机,扶摇直上.我考上了重点中

学.在这里,我开始了我人生新的篇章!

(朱子一穿着初中的校服,戴着耳机,手捧着英语书走过)

第九场

旁白:所有的困难,挫折都如一座座大山,我不断地翻山越岭.时光飞逝,天道

酬勤!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结束了,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温老师:“同学们,高考成绩出来了.有一个特大的好消息要与大家分享.考上清华大学的是吴金峰,掌声祝贺!还有一位同学,他也考上了清华大学,他的名字就是朱子一,掌声祝贺”

同学们:(鼓掌)

(两个人依次上台领大家录取通知书,朱子一领奖时还扬了扬通知书,与温老师拥抱感谢)

第十幕 大结局

(出现成年的样子:周仕奇演) 穿着西装,拿着公文包,接收着手机,工作繁忙。

旁白: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进步和成长的过程总是有许多的困难与坎坷,只有不退缩,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也许,人生最大的希望就是自信.最终,那个逃学,贫穷的少年,我成为一名大学教授。

篇三:花儿与少年

《花儿与少年》可以说是中国西北回民音乐“花儿”的典范,还没有哪一首“花儿”具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在我们电子琴班里这也是必学的一首中国名曲,虽比不上《梁祝》,起码也可以跟陕北民歌《兰花花》的名气媲美。

中国最权威的《辞海·艺术分册》对“花儿”一词的解释是:“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的一种山歌。是当地汉、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族的口头文学形式之一。

这段解释有一个重大缺陷,它忽略了花儿的流行地——新疆。新疆民俗专家楼望皓指出:“新疆的花儿主要在昌吉、奇台、米泉、巴里坤等地广为流传,其渊源主要是从宁夏、青海、陕西、甘肃等地传到新疆。”为什么新疆花儿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新疆回族歌唱家马良玉指出:“回族花儿民歌,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没有离去,只是她在传承与发展中,被保护的广度和深度不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他还说:“新疆回族花儿民歌。同时也是多民族的民歌、无论是回族、汉族、维吾尔族、东乡族、等民族都喜欢唱。”看起来我们今后真要大力宣传新疆花儿才行。

我家里就有好几本“花儿”专著,“花儿”还真是一门文学和音乐的大学问呢。在歌中,“花儿”指姑娘,“少年”指小伙子,同时,“花儿”“少年”也指这种歌唱形式。 说到《花儿与少年》,大家最为熟知是这一段:

春季里么这到了这

迎春花儿开 迎春花儿开

年呀轻的个女儿们呀

踩呀踩青来呀 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 小呀哥哥呀

小呀哥哥呀 手挽上手儿来

迎春花么这开放呀

千呀千里香 千呀千里香

女儿家的个心上呀起了波浪呀

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

小呀哥哥呀 小呀哥哥呀

小呀哥哥呀 扯不断情丝长

著名人物——马步芳与王洛宾,他俩正是这支歌的原创,马步芳口唱,王洛宾记谱整理加工。

这部书有一章叫做“六盘山下五朵梅”,说到1938年洛宾与肖军、塞克一行来到甘肃六盘山采风,宣传抗日,在山下车马店遇到回族民间歌手,车马店女老板“五朵梅”,听她唱了许多“花儿”,其中有一支“眼泪里的花儿漂满了”,把几个文艺家全给“镇”了!王洛宾完全被“五朵梅”征服了。他本来计划经新疆去巴黎留学,学习西方古典音乐,没想到一支“回回花儿”改变了王洛宾的人生道路,洛宾从此在西北留了下来,最后竟成了“西部歌王”。

王洛宾从此在青海搜集“花儿”,成了最早的“花儿通”。中国以乐谱记录“花儿”的第一人,当首推王洛宾,始于1938年。第一个在舞台上演唱“花儿”的,也是王洛宾。

只是1939年,王洛宾在兰州偶遇新疆维吾尔司机,听到闻所未闻的新疆民歌《达板城的姑娘》,这才改变了他的兴趣方向,最终从回回花儿转向了新疆维哈族民歌。

由此可见,“花儿”是王洛宾最初接触到的西北民间音乐,他对“花儿”有如此精深的研究,后来能创作出《花儿与少年》也就理所当然,毫不奇怪了。

称王洛宾为“西部歌王”真是名至实归,他不仅是新疆维哈风格的民族音乐采集、创作和传歌的第一人,也是西北五省“花儿”的采集,研究和传歌的第一人。《花儿与少年》的诞生

1945年秋季,西宁举行庆祝抗战胜利社火比赛,马步芳决定司令部自己也搞一个社火队,让王洛宾组织节目排练。马步芳找到王洛宾,将自己家乡河州老家的一首“花儿”唱给王洛宾听。这支歌实际上来自河湟地区的社火节目《八大光棍》。

王洛宾觉得马步芳的歌词基本可用,就连夜对词曲修改润色,将一首民间小调修改成一首欢快的爱情歌曲,手法简练,旋律优美,节奏欢快。这就是原始的《四季调——花儿与少年》:

春季里那么到了这,水仙花儿开,

绣呀阁里的女儿呀,踩呀踩青来呀

小呀哥哥,小呀哥哥,

小呀哥哥呀搀我一把来 。

夏季里那么到了这,女儿心上焦

秋季里那么到了这,丹桂花儿开

冬季里那么到了这,雪花满天飞

所谓“八大光棍”是八位小伙子(少年)与八位姑娘(花儿)的爱情歌舞表演。八位“少年”打扮成英雄武松的模样和行头。因封建专制时代,男女授受不亲,“花儿”只好在军中找八位年轻俊俏的小伙子假扮。

这部歌舞剧当年在西宁上演多次,后来就在马家军中传唱流行起来,这就是最初的《花儿与少年》。

1949年,马家军被解放军消灭,王洛宾也被王震召至帐下,当了解放军的一名音乐工作者,授文艺科长,随军入疆,成为新疆军区的音乐家。而那支传唱一时的《花儿与少年》只好暂时消声匿迹了。

但优秀音乐不会随政治变迁而永远埋没,1956年冬天,为参加全国专业音乐舞蹈汇演,西北文工团(陕西省歌舞团的前身)决定排演大型歌舞剧《花儿与少年》。由青海“花儿王”朱仲禄作词,并提供音乐素材,作曲家吕冰编曲,与舞蹈编导章新民合作,以青海花儿《四季调》(即原《花儿与少年》),青海民间小调(小调与花儿不大一样)《蓝桥相会》、《五更鼓》等为素材,共同创作出了抒情歌舞《花儿与少年》。

1957年。陕西省歌舞团以此曲参加了全国专业团体音乐舞蹈会演。从此,这首《花儿与少年》一曲成名,红遍全国。

这支歌曲唱响全国时,王洛宾却对其原创问题保持沉默,很显然,事涉军阀马步芳,那不是开玩笑。在当年阶级斗争的严酷岁月中,在解放军与马步芳的历史仇恨中,身受“历史罪恶”和“现行问题”双重威胁的洛宾老人只能保持沉默。 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洛宾老人才敢向社会透露“花儿与少年”的原创经过。 朱仲禄在世时,对洛宾老人的这个说法并不买帐,他认为他们后来创作的这支《花儿与少年》与王洛宾没什么关系,他认为“四季调”只是青海民间小调,而词基本采用了当时青海昆仑中学教师石殿峰的词。

实际上史实很明显,王洛宾与马步芳创作《四季调》在先,已流传多年。朱

仲禄等人再加工在后,核心部分的曲调完全采用了王洛宾原曲,而歌词也只是略有改动而已,“四季”中只选了“春季”。所谓青海昆仑中学教师石殿峰的词,实际上也还是源自解放前流传此间的“四季调”,并非石殿峰自编。

客观的说,这支歌的真正原创应该在民间,在马步芳的老家,在农民的口耳相传之中。但原生态民歌要想传唱于世,必须要经过音乐家们提取,整理,加工,甚至再创作。王洛宾首次对这支曲子记谱、加工、再创作,当然属于“创作”,或叫做“编曲”。他对歌词也进行了整理加工,当然也属于“创作”的一部分。

朱仲禄、吕冰诸位,也对这支歌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以原来的《四季调》为核心,再以其它民间曲调为素材,扩展,加工,才形成了现在这样规模的歌舞曲《花儿与少年》。但在社会上一般传唱的《花儿与少年》,仍然指《四季调》这一小部分,仍然是王洛宾和马步芳搞的最精彩的那一块。

朱仲禄跟马步芳都是临夏老乡,他们都在家乡学习到同一支民间花儿《四季调》,朱仲禄既然是“花儿王”,肯定比马步芳对花儿更熟悉,掌握的曲目更多。即使他没有听到过马步芳和王洛宾创作的《四季调》,也完全有能力将家乡的《四季调》用于《花儿与少年》的创作,这也是他认为此曲与王洛宾无关的理由。 但在音乐创作领域中,谁最先将深埋于民间的素材整理出来,正式发表或演出,那么创作的优先权就应属谁,发明权和著作权都遵循这样的理念。所以,只能说,马步芳与王洛宾是《花儿与少年》的最初作者,朱仲禄、吕冰为后来的加工作者。

西北花儿及民间小调成千上万,“花儿王”朱仲禄选择当时流行于青海及西北的《四季调——花儿与少年》(八大光棍)有关,正是因为1945年马步芳与王洛宾共同创作了这首歌舞曲,并多次在西宁上演,在马家军及青海老百姓中传唱,已成为西北花儿的名曲,所以陕西省歌舞团才会因势利导,借风扬帆,进一步扩展,修改,最终获得成功。


花花儿与少年第二季》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8927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