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刚柔者,立本者也

刚柔者,立本者也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08 07:24:55 | 移动端:刚柔者,立本者也

篇一:思辨体用法

思辨体用法(学习梅花成长之帖)

占卜体用法则是断卦中的一项重要法则,明确了体用,就仿佛明确了吉凶所应的人物是什么,因为吉凶是相对的概念,如果没有针对性,不知道吉凶是针对何人何事,那么判断吉凶就漫无目标。因此,古人在占卜中很重视体用的法则。

体用法则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在周易经文中以所变之爻为体,所谓“刚柔者,立本者也”;“爻者,各指其所之”;“吉凶生乎动”。就是说,吉凶的提出所针对的是动爻。二是在六爻占断中以用神为体,如占断父母之事,就以父母爻为用神;占断兄弟类象的事情就以兄弟爻为用神。三是在梅花易数中以没有动爻的卦象为体卦,体卦随动爻的变化而变化。所谓“体卦为己身之兆,用卦为应事之端”。四是在梅花端法中以所动之八宫为体卦。五是传统的春秋占法以内卦为贞卦,外卦为悔卦,代表体用内外,分别自他之象。这种体用法则很固定。

但是现代以来,一些人因在占卜实践中感到上述的体用法则还是有很多局限性,于是变换思路,出现了以张延生、萧贺元为代表的以动爻所在的卦象为体卦的说法,其理论根据是系词传中所谓“吉凶生乎动者也”这句话。关于此点,读者可参阅张氏出版的《易学应用》一书。还有一些人主张无体用,认为断卦中太极点要不断转换,断出更多的与占卦人相关的事情,其实,说到底还是存在体用的,不过由于这种太极点转换的断法因为吉凶主体不断变换,所以不局限于占测人一人的吉凶而

已。

笔者以为,张氏根据系词传中的那句话得出的以动爻所在卦象为体卦的说法是不能完全站住脚的。笔者认为“吉凶生乎动”这句话没有错误,而且对于动爻所在卦象(以下简称“动卦”)而言,因为其自身变化,所以也的确因之而产生了针对其自身的吉凶。但是这个吉凶的产生并不代表没有针对“静卦”的吉凶产生。其实,由于动静二卦由于相互摩荡,双方都产生了吉凶之象,关键在于占卦之人站在谁的立场上去判断吉凶而已。这样看来,我以为,首先要决定的是自己应该站在谁的立场上去判断吉凶;其次,要设法找到动静二卦中,哪个是代表了自己的立场和处境的卦象;在上述基础工作弄清楚后,接下来我们才谈得上真正的判断吉凶。

那么很多人可能会问道,为什么用梅花易数和张氏的不同体用法则都能断准许多卦。对此我以为其实二者本身都代表了50%的正确率,其次,有许多卦的体用判断用动静二卦均可,于是提高了单一体用法则的准确率。

梅花易的断法以体用为主,而现在的体用法却有别与传统的体用,多了张延生老师黄鉴老师,萧贺元老师等人在易经寻找到新的方法.在断卦时,突然觉得无所适从.本人学了进半年的梅花易数,渐渐体会到梅花断的"体用差异",可以说是各家有所不同.现在发这一文章,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讲讲大家使用体用法断卦时的心得与方法.希望可以达到大家

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目标.

我想,抛出这一问题,可能会有很多人会用"法无定法"这一句话来响应这主题.而这句话简单易读,浅显易懂.但要做到这方法却不容易,希望各位学易的前辈,同辈,晚辈们,可以在说出法无定法之后能有所解释,或是用自己亲身体会到的例子,亦或是自己所悟出的想法供大家讨论.晚辈不才,可能自己在各位眼里是一位不识之无的学易者,亦或是未见易学大门的迷茫羔羊.但我还是鼓起勇气,发出这张帖子,希望可以与大家一起讨论.

本次讨论不分前辈与晚辈,不分高手与低手,不分高见与低见.希望大家能看到这张帖子时说说几句对体用法的感想,也希望论坛上的易学前辈门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点拨我们这些易学后学者...我们以后的茁壮,全靠你们的栽培.谢谢~更希望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学习,一起成长。

作者: 御剑飞行 时间: 2006-12-7 21:09

先来说下所谓的“法无定法”,这句话如果对一个练武的初学者来作为训诫,无疑是叫人在战斗中倒下!因为没有扎实的基本法门入手,一切都将显得无所适从!”法无定法“的应用条件,必须是建立在对其所学基理掌握透彻,且通过无数次地实践总结,在各种条件下合契自然的灵活应用的思维体现!没有坚实的基础支撑,这一切也只是空中楼阁,如尘似烟,自扰其心之说罢了!

体用的区分,是此于彼的对照,犹如技击中的攻于防,可以分开,但却也是个整体,这些也只是个桥段而已,最终目的是借此达彼,完成心愿!在这过程中倘若执着于是攻还是防,那么同样会因为犯了选择性错误而倒下!在生于死的对决中,我们唯一可作的就是直取要害,不招不架,就是一下!如此来得痛快,来得直接,来得简单,不仅突破了各种形式上的束缚,且因此而达至心灵的自由!!!

作者: 妙有 时间: 2006-12-8 14:28

一点浅见:可以从彼此、动静凡是有对待关系则按动者为用。如没有二元对待关系的如事情的成败等,则按动者为体。只是一点不成熟的感觉。不一定对。

作者: duke 时间: 2006-12-9 23:41

体用之辨由来已久。是梅花初学者入门时容易混淆的主要问题之

一。个人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超越这个阶段之后才能看的更清楚。应该让自己的思维进入直读卦象的境界和习惯,这样习惯以后,再回头看看,才明白体用生克是为初学者准备的。易学的高级思维是读象,而不是体用生克的区分。在易经原文上处处可见以象言意,而几乎没有谈到体用生克,我想要进入较高的境地,就必须以易学的思维来演习易学,也就是用读象的方式解卦,而不是体用生克。

作者: yngjzzl 时间: 2006-12-18 20:37 tI~5P7M%H;nc.e

体用生克是为初学者准备的。回想初学梅易,所断每有奇中,后学以变为体后,尝起卦每多茫然。有时连最基本的吉凶都不能断出。及到后来又学读象,在象上有了一些进展,然于吉凶亦间或有误。以我之见定体用之法,以各自喜好,定下之后,切勿多变,以免自误。至于太极点的变换,是在基础打好后再说的事。

作者: fcupwy0080 时间: 2007-2-14 00:08&@r2{ U[l,C

体用之论,还是以个人喜好或者习惯而定,无论是哪种方法,只要运用得熟练,预测的准确就是好的方法。个人认为,在预测过程中,以传统的方法,静卦为体,动卦为用时,一般情况下,基本上能反映出求测者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当信息取得不准确的时候,那就将体用互相转换,再进行分析,看看是否能取得与求测者所问的相关信息,这可能就是易友所言太极点转换吧。至于体用生克,这应该是初学者应具备的基本功,即使是经过长时间研习梅易之人,在断卦过程仍然少不了以体用生克作为预测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再深入下去,获取更多的信息量,需要卦象、易理包括直读卦象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篇二:系辞下

周易传文白话解(系辞下)

系辞下

(一)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1)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2)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3)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4)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5)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6)

注释:

八卦成列:八卦各列其位。象:卦象。刚柔:指爻画。阳爻为刚,阴爻为柔。相推:相推移。变:爻之变化。此指九六相变。命:一本作“明”,命、明互通。当训明为是。动:爻象变动。

(2)趣,趋。时,卦爻之时。即卦爻所处的具体条件。

(3)贞:正。屈万里先生《读易三种》曰:“贾子《道术篇》:‘言行抱一谓之贞,反贞为伪’,据此贞即真。十三经无真字,盖直妈真也。”笔者以为此说极有新义,足可备一说。笔者提出补证的是:古“贞”、“正”互假,“直”、“正”互通。《文言》:“直,其正也。”《说文》:“直,正见也。”皆其证。《说文》:“正,是也。”《广雅·释言》:“真,是此也”可知“真”、“正”亦同。据此“贞”与“真”相通无疑。观:瞻。一:乾元,即天一,万物始于一而终于一。

(4)确:《说文》作“隺”,先儒有训为刚健貌者,通观文义,“确”与“隤”对举,当训为高至。天尊故高。易:平易。隤:下墜,从阜。地卑下故曰隤。隤,一本作“退”或作“妥”。古音每随义转,“卑”。“退”声之转,“退”、“妥”音近,故三者互通。

(5)此:代词。此指乾坤易简。“效法之谓坤”,故“爻也者,效此者也”,“成象之谓乾”,故“象也,像此者也”。即三百八十四爻效此,六十四卦卦象像此。内:卦内。外:卦外。辞:卦爻之辞。

(6)生:生育。位:职位,《周易》多指爻位。仁:一本作“人”,“仁”、“人”古者通。《中庸》:“仁也者,人也。”理财:管理财物,正辞:匡正言辞。 (1)

今译:

八卦布列(成位),卦象就包含在其中了;又将八卦相重,六爻亦包含在其中了;阴阳刚柔爻画相互推移,变动也包含在其中了;系上文辞而明示,爻动就包含在其中了。吉凶悔吝,产生于爻动;刚柔,是立卦的根本;变通,取义于(卦爻之)时,吉凶,以正而取胜;天地之道,以正而能观瞻;日月之道,以正而得光明;天下之动,以正而归于一。乾,高大而示人平易;坤,卑下而示人简从。爻,仿效于此;卦象,取像于此,爻象发动于(蓍占)内,吉凶显现于(蓍占)外,建功立业显现于知变。圣人的情感体现于卦爻之辞。天地最大的德性是生育,圣人最大的宝是权位。如何守住权位,是行仁政;如何聚合众人,是用财富。而管理财物,匡正言辞,禁止民众为非作歹的是义。

返回页首

(二)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溘》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卦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

注释:

①包牺氏:传说中原始社会圣王,风姓。被称为三皇之一。包,又作“庖”。按《世纪》始取牺牲以供庖厨,故号包牺氏,一本作“伏戏氏”。伏,服。戏,化。据说伏戏画八卦以治天下,天下服而化之,故称“伏戏氏”。中国古代其它曲籍又称包戏氏为伏牺、伏羲、炮牺、包羲、庖羲、虙仪、宓牺等。又说即太昊氏。其族居位于黄河流域自东向西、泰山一带高地,以渔猎为主。为中国东方氏族之祖。

②象:天象。法:形。鸟兽:先儒多释为飞鸟走兽者。由上下文义读之,似指天上四象,即朱雀、白虎、苍龙、玄武。文:文彩。与地之宜:《后汉书·荀爽传》引作“与天地之宜”。“宜”在此有适宜、适合之义。

③诸:之乎,即于。神明之德:指天地变化神妙之德,也指健顺动止之性。类:比拟。情:情况。

④作:始。罔:一本作“纲”、“网”。《周易集解》虞翻注无“罔”字。取兽之网曰罔。罟:也指网。取鱼之网曰罟。佃:一本作“田”,取兽曰佃。渔:通鱼,取鱼曰渔。盖:大概。离:古读罗,帛书《周易》之“离”皆为“罗”,离、罗二字通。《方言》;“罗谓之离,离谓之罗。”此指纲罗。《离》卦也有网之象。《离》两离相重,离为目,两目相连,外实中虚,互体又有巽,巽为绳,故有结绳为网罟之象。案《系辞》“象也者,像此者也”,“以制器者尚其象”,当知自此以下指“观象制器”之事。

⑤没:终。神农氏:传说中原始社会人物,古史又称炎帝、烈山氏,相传始教民为耒耜以兴农业,尝百草发明医药。故称神农氏。作:起。斲:读zhuó,有砍削之义。耜耒:皆上古农具。耜,读sì,犹如今之犁头。耒,读lěi ,犹今之犁柄。耨:读nòu,一本作“鉏”。通观上下文义“耨”当作“耜”。《汉书·食货志》引此文作“吕”(耜)。《重定费氏学》云:“王昭素曰:‘耨,诸本或作耜’。”即其证。益:指《益》卦,《益》下震上巽,巽为木,为入,震为动,互体有艮坤,艮为手,坤为土、故有手持木入土之象。

⑥日中:中午。致:招致。噬嗑:卦名,有咬合之义,以齿咬物为“噬”,合口为“嗑”。《噬嗑》卦下震上离,离为日,为明,震为动,上光明,而下有动,有日中集市之象。

⑦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中原部落之祖。尧:陶唐氏,名放勋,又称唐尧。舜: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三人为传说中原始社会中人物。案《史记》三人为五帝中三帝。穷:穷极。

⑧垂:垂示。衣,上衣。裳,下服。以衣在上者象天,以裳在下者象地,故衣裳制作取象乾坤。

⑨刳,音kū,一本作“挎”,刳、挎二者互通,有剖判义。此指把大凿空。剡:音yǎn,一本作“掞”,训为削、锐。楫:一本作“橶”,舯桨。《涣》下坎上巽,巽为木、为风,坎为水,有木在水上乘风而行之象。

⑩服:用,驾。《说文》引作“$”。服牛即驾牛。案《随·彖》“刚来而下柔”,《随》$是从《否》$而来,乾为马,坤为牛,如李道平所言:“变乾上为初,变坤初为上,制而御之之妙法也。”(《周易集解·纂疏》)故有服乘马之象。

⑾柝:音tuò。《说文》引作“$”,指巡夜敲击的木梆。待:防备。暴客:盗寇。豫:本义指象之大,引申为娱乐。《豫》下坤上震,震为动、为木,坤为夜,互体有艮,艮为手,故有击梆巡夜之象。又艮为门阙,震倒象也为艮,故有重门之象。

⑿杵:古代舂米用的木椎。臼:舂。济:受益。《小过》下艮上震,互体又有巽,震为动,巽为木,艮为手,有手持木而动、向下而止,即舂米之象。

⒀弦木:曲木加弦。弧:木弓。矢:箭。睽:乘。《睽》卦象上离为矢,中互体坎为弓,故有弓矢之象。

⒁上古:先儒多释为三皇五帝时代。野处:生活于野外。处,在此有停留之义。后世:指三代。栋:栋梁。宇:屋边。又说为房上方屋簷廊簷。宫:室。《大壮》下乾上震,震一阳在下而承二阴,上栋之象。乾三阳在下,宇之象。

⒂衣:依附,覆盖。《说文》:“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薪:柴草。中野:荒野之中。不封:不造坟墓。封,聚土为坟,古代坟墓有尊卑之别。《周礼·冢人》:“以爵等丘封之度。”郑注:“王公曰丘,诸臣曰封。”不树:不植树标记。棺橔:古者丧葬设棺橔两层,内层为棺,外层为橔。《大过》卦象下巽上兑,兑为口,巽为木,中互体有乾,乾为人,巽木有口,中有人,故有棺橔之象。一说上为兑,兑反为巽,故《大过》上下有巽,中为人,故有棺橔之象。又说《大过》初上坤爻,即上下皆土,木在土中,棺橔之象。

⒃结绳:结绳记事。书:文字。契:在木竹上刻字。夬:有决断之义。先儒认为:《夬》$是由《大壮》$阳进而成,乾为金,《大壮》震为竹木,以金决竹木象故为书契。笔者认为《夬》下乾上兑,乾为金,兑为口、为折毁,有以刀契刻之象。

今译:

古包牺氏称王于天下,仰首以观察天象,俯身以取法地形,观察鸟兽的花纹与大地相适宜,近取象于自身,远取象于万物,于是开始创制八卦,藉以通达神明的德性,以类比万物的情状,(包牺氏)结绳索而制作网罗,用来猎兽捕鱼,这大概取象于《离》卦。包牺氏死后,神农氏开始,砍削木头做成了耜,弯曲木头制成了耒,用耒耜耕种的便利,以教天下(百姓),这大概取象于《益》卦。以中午作为集市的时间,招致天下民众,聚集天下货物,相互交换而归,为自获得所需要的物品,这大概取象于《噬嗑》卦。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氏开始,通达其变革,使百姓不怠倦,神奇而化育。使民众相适应。易道穷尽则变化,变化则(又重新)通达,能通达才可以长久,所以“有来自上天的保佑,吉祥而无所不利。”黄帝、尧、舜垂示衣裳(之用)而天下大治。大概取象于《乾》《坤》二卦。凿空木头以成舟船,剡削木才以成桨楫,舟楫的便利在于渡涉不通(的江河),直致远方,以便利于天下,这大概取象于《涣》卦。乘驾牛马,负载重物致于远方,以便利天下。大概取象于《随》卦,设置重门打梆巡夜,以防盗寇,大概取象于《豫》卦。断削木头作为杵,控掘地面作臼,臼杵的好处,万民受益,这大概取象于《小过》卦。弯曲木材加弦而为弓,削木以为箭,弓箭的好处,可以威服天下,这大概取象于《睽》卦。上古时候的人在洞穴中居住而生活于野外,后世的圣人改用宫室,宫室上有栋梁,下有檐宇,以防御风雪,这大概取象于《大壮》卦。古时丧葬,只用薪草厚厚裹覆(死尸),埋葬于荒野之中,不聚土做坟墓,不植树为标记,丧期也没有定数,后世圣人改用棺橔下葬,这大概取象于《大过》卦。上古用结绳记事以治理天下,后世圣人,改以契刻文字,百有所治理,万民有所稽察,这大概取象于《夬》卦。

返回页首

(三)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①②

注释:

①易:《周易》。象:卦象。像;像形。

②彖:彖辞,即卦辞。材:通裁,有裁断之义。屈万里先生《读易三种》引吴凌云《吴氏遗著》卷一:“案古音??彖读若彘,材读若之。”按:甲骨文彖、彘本一字,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下编六十一页有说。由上文“象也者,像也”及下文“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之读法思之,当以屈先生引吴说之解为确。

今译:

所以《周易》是讲卦象的,而卦象,是象征万物的,彖辞,是裁断(一卦之义)的。爻,是效法天下万物变动的,因此吉凶产生而悔吝显出。

返回页首

(四)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①②③

注释:

①阳卦多阴:阳卦多阴爻。震、坎、艮为阳卦,皆由一阳二阴组成,阴卦多阳:阴卦多阳爻。巽、离、兑为阴卦,皆一阴二阳组成,阳爻多于阴爻。

②阳卦奇:阳卦是由一阳二阴,以一阳为主,故曰一阳为奇。阴卦耦:历代有歧,先儒主要有三说:(1)阴卦两阳,两阳为耦。(2)阴卦以一阴为主,一阴为耦。(3)阳为一画,阴为两画,阳卦共五画,阴卦共四画,五画为奇,四画为耦。由下文“一君而二民”、

篇三:《周易》与自然辩证法

《周易》与自然辩证法

徐道一 丘亮辉

《周易》是一部古老的典籍,流传将近3000年。长期以来,《周易》成为古代知识分子用来观察和解释世界的理论依据,在历史上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它是中华民族的古代智慧的宝藏之一。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法的宇宙观,不论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毛泽东:《矛盾论》)在中国,最早的、较为完整的、自成系统的哲学著作是《周易》,它蕴涵着古代的自然辩证法思想。

本世纪以来,由于西方文化和科技大量涌入中国,关于《周易》的研究一直是处于被冷落的处境,主要局限在中国哲学史研究范围内。尽管哲学家都认为,在《周易》中闪耀着中国古老的辩证智慧,但因它与卜筮的不清不白的瓜葛关系,多数学者对它是敬而远之,有的则把它束之高阁,斥之为“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对《周易》在科学上的学术价值并没有进行认真的研究。自然科学工作者对《周易》的了解和研究更是少得可怜。

恩格斯说:“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而这种见解愈来愈为自己开拓了道路。”(《自然辩证法》,第30一31页)对中国科学工作者来说,同时也应该回到《周易》中去。在50年前毛泽东已指出:“许多?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因此,发掘、整理和阐发中国古代关于

自然和自然知识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龚育之,1991)。认真研究《周易》中的辩证自然观,是十分必要的,它将为自然辩证法的今后发展开拓道路。

《周易》中辩证自然观

《周易》分《易经》和《易传》两部分,两者成书时期不同。过去一般认为,《易经》是一部占筮的书,是以巫权神学的形式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了解,在唯心主义的神秘体系中包含着无神论思想的萌芽(张立文,1980),有些人更认为是一部神学著作,尽管他们也承认,在编写这些卦辞、丈辞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利用了当时的自然知识,得出了具有辩证思想的自然观。《易传》是对《易经》最早的注解、说明和发挥,但对它的评价比《易经》却要高得多,一般认为它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体系。张岱年(1981)认为它“提出了若干关于宇宙人生的创造性见解,就思想的深度而论,可以说达到了先秦哲学的最高水平”。

中国古代确实存在着中国式自然辩证法,其中三个基本内容是:阴阳思想、五行(天干、地支)思想和天地人三者统一的朴素系统论思想(肖荙父等,1990)。实际上,还应加上八卦思想。下面对阴阳、八卦和天地人自然观进行论述。虽然五行与《周易》也有密切联系,限于篇幅,本文对五行不作进一步介绍。

一、阴阳思想是对事物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描述

《周易》把阴阳思想作为宇宙间所有事物都具有的一种共性,它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是由阴阳产生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

推而生变化”《系辞上》)。一阴一阳,相互对立,相互推移,这就是最根本的规律,对立两方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既相互差异又相互转化。

“易者变易也”,阴阳是表示肯定和否定的两种性质的符号,阴阳互变,肯定和否定互相变化,阳之极则变阴,阴之极则变阳。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寒暑有消长,四季在更迭,草木有荣枯,人禽有生死。从这些自然现象中,古人认识到万物变化的一个基本特性,归纳为阴阳概念。阴阳的对立是变化的根本,所以说,“刚柔者立本者也”(《系辞下》)。

张岱年(1981)把“一阴一阳之谓道”评论为“中国哲学史中关于对立统一原理的最早的表述”,立足于现代来看它也应是很精辟的论述。因为阴阳的存在也为现代科学所证实:正电和负电、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正极性和负极性、奇数和偶数、正数和负数等,一切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没有哪一种科学研究,不是按事物的正反两面来进行分析和思考的。不过古人明确地认识到阴阳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周易》辩证自然观的立论的基础之一。它基本上和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一致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和变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见《毛泽东选集》第五卷,372页)把《周易》中关于阴阳的论述与此比较一下,两者是相当类似的。因此,阴阳概念从根本上来看是科学的,后来才被套上神秘的外壳。

二、八卦是关于事物运动变化的一个基本模式

八卦是由阴阳两爻组合而成的,因此它是由阴阳发展而成的,这在《周易》中讲得很清楚。《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阴阳。八卦相重可产生64卦,它含有丰富的解说内容,表现为卦辞爻辞,组合成《易经》。广义的八卦是把64卦亦包含在内。八卦是指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八个卦,括号中是八卦取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都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八种基本状态(物质作用??)。

对64卦及其卦辞、爻辞的由来,在《系辞下》中已讲得很清楚了:“古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乌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里明确指出,八卦是来源于自然界的。

自然界和精神谁是本源,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八卦的本源是依据自然界,那自然是唯物的了。

64卦按一定次序排列,有些卦相互之间是承接的,可看成是量变,有些则是相反对的,那就是质变。一卦由六爻组成,由初艾爻经二、三、

四、五爻到上爻也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在64卦中到处可见到这样的实例。例如,由文王64卦来看,在乾卦、坤卦之后,由屯卦(事物的开始产生)开始,经蒙卦(启蒙,最初阶段成长)、需卦(进一步成长,需要增加),在这里说明事物由发生到发展,由小到大,由萌芽到成长的过程。以后经讼、师、比、小畜、履卦等阶段,分别经历了斗争、集体、

团结、节制和规范等环节的正确处理,就可达到事业的兴旺发达(泰卦)。这些都是向同一方向发展的步步前进,是一个量变过程。在泰卦后紧接着是否卦(不吉利)。泰卦与否卦之间是一种突变(质变),表明在事物发展兴旺时如不注意则很快就会走向反面。类似的情况也表现在乾卦从九五的“飞龙在天”变为上九的“亢龙有悔”。

《易经》通过应用64卦、384爻组成一个打不乱的逻辑关系,用以刻划或表达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八卦和64卦表面看来朴实简单,而实际上却精密切实而具体,应是反映自然界的一条基本规律(田新亚,1976)。高亨(1979)认为,古人“创造64卦,来象征宇宙事物,他决不是凭空画出卦形,然后用卦形去寻索事物,必然是宇宙事物的矛盾对立和运动变化的现象反映在古人的头脑中??然后才能创造具有矛盾对立的形态和动则变化性质的64卦”。

但是实际上许多年来,多数学者把《易经》(八卦)又看成主要是唯心的,如高亨(1979)认为:“创造64卦,乃是为了遇事向神指示,占筮吉凶。可以说他(指作卦者)的世界观基本是唯心的。”我们认为产生这种矛盾的一个原因,可能由于当时对八卦的本源是什么还不清楚,在自然界尚没有找到与八卦相对应的,有近代科学资料为依据的相应现象。故而,仅能局限于占筮的框框去推论八卦的性质,从而认为它是头脑(精神)的产物。

近十几年来,随着自然科学从近代(牛顿)科学向现代(系统综合)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外一些学者发现了八卦现象在自然界确实广泛地存在。F.卡普拉(见灌耕,1984)从许多方面比较了现代物理学一


刚柔者,立本者也》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9071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