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对点赞的看法

对点赞的看法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08 07:24:57 | 移动端:对点赞的看法

篇一:您是点赞一族吗?

您是点赞一族吗?

点赞族是指有一种人,不管你在微博、微信上分享什么新鲜事,写下什么心情,他们都会‘点赞’。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网上逐渐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点赞族”,在论坛上,他们对任何帖子都是“留名”;在微博、微信、QQ空间里,对于别人分享的内容,连伤心事也一律“点赞”。

据qq空间官方统计数据,2013年7月,qq空间每日平均“点赞”次数超过2亿,单日“点赞”峰值突破3亿,相对于2年前,增长了111倍有余。在新浪微博上,虽然没有统计数据,只要你在微博上搜索“点赞族”,搜出47万余条微博。因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诞生了如此多的点赞族们,但是网友们对点赞族是怎么认为的呢?

这次北京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随机抽取了304个网友,其中,63.8%的人偶尔使用社交网络中的“赞”这个功能;59.5%的人会看到比较搞笑的笑话时点赞,35.2%的人会看到励志语录时点赞,33.9%的人会看到心灵鸡汤时点赞;64.8%的人选择不会点赞上瘾。

现在新媒体如此的发达,自己发的日志或者说说被点赞,大家会是一个什么反应呢?45.4%的人回答只是简单看一下点赞者,30.3%的人回答说对于给点赞的好友增加好感。从上述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随时抽样的这批网友还大部分没有跨入点赞一族。

据网上分析,这些点赞族们很多时候是为了维护关系,将点赞养成了一种习惯。在微博、微信、QQ空间里,对于别人分享的内容,连伤心事也一律“点赞”,这种就纯属于幸灾乐祸的点赞了,这些无节操的行为,64.1%的人会觉得很恼火。

虽然网络是虚拟的存在,但是它背后还是我们这些人在操作,如果在网上不能自觉维护网络规则,客观地分析一些网络中发生的事,胡乱的点赞或者评价传播,这也是一种不文明和不道德的行为,请各位网友能够文明上网,做一个有素质和品质的网民。

篇二:从“点赞党”到“点赞”营销

要变“点赞党”为“点赞”营销

微博、微信的崛起仿佛一夜之间,先是个人用户爱上了这些新媒体的种种功能,你懂得!随着用户量的急速上升,紧跟着大量的商家也开始将目光放在了微博和微信上,各种企业机

构及商家都开通了自己官方的微博、微信号,希望利用它们作为最经济实惠又最快速精准的营销利器。

故事总是有喜有悲的,有的商家从这些新的营销平台上获利不少,有的商家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具体要怎样去操作这些平台功能,怎样去了解它们的属性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营销策略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因为已经有很多文章在论述这些问题,本文要从另外一个方向去说一下载微博、微信营销中可能被我们忽略的小的技巧。

笔者就职于青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多年,一直同各种新媒体打交道,,大的本事没学着,小的技巧倒是总结了不少,下面要探讨的就是关于变“点赞党”为点赞营销的问题。 点赞党:网络词汇,来源于各网络平台的“赞”功能,网友通过“点赞”的行为,表达自己的喜爱。点赞就好比老师批暑假作业,仅仅是“阅”了一下而已,发展到后来,凡事关注过的东西都点赞,不论喜悲好坏统统都给赞,被侃称“点赞党”。

姑且不论网络上对点赞党或褒或贬的评价,但从客观事实的角度以网络营销的眼光去分析的话,这一大批真是存在的“点赞党”,其实就是一批有着聚合力的营销对象,他们看似对什么都不细看,伸手就点赞,但是其实他们也是一群有着广泛兴趣的网络游侠,大到国家大势,小到芝麻小事,他们都有兴趣都不想放过,面对一群如此有着高兴趣度且易于吸引的群体,各位企业主们或者说网络营销、品牌推广行业的从业者们还能够简单地将它们笑侃为点赞党吗?

是的,受众有兴趣点、能集群,那么我们就企业、商家就有机会点,就有市场,因此,不管你的精准受众群是那些人,都可以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多发布转发一些大喜大悲、大是大非、大彻大悟等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文章、视频、图片等,然后植入一些自己的推广信息,吸引着那些遍布于网络上的“点赞党”们的注意力,他们多点一个赞,咱们就多一次被了解的机会,没准局面可就此打开也说不准。

所谓天机不可泄,加上所学有限,笔者对于“点赞党”的营销技巧就点到为止,希望与广大对网络品牌营销感兴趣的同仁们共同分享更多专业内的知识,透露一下,,笔者自己也是一名资深点赞党哦,觉得文章好的话,不要忘了点个赞哈!

篇三: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微信依赖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微信依赖

摘要:近几年来,微信作为社交软件之一,成为亚洲地区使用人数最多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社交媒介出现微信朋友圈信息过度浏览和“低头族”、 “微信控”的依赖现象。本文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了微信依赖产生的原因,追求更清晰地认识媒介,更合理地使用媒介。

关键词:微信依赖;社交需求;成因;使用与满足

一、微信简介

在智能手机数量飙升、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腾讯公司2011年1月21日推出了一款免费的手机终端即时通讯应用软件——微信。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5亿,是亚洲地区使用人数最多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成为了继微博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介,继“微博控”之后,“微信控”开始涌现并日益增加。

微信使用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微信聊天功能,二是刷朋友圈,三是浏览公众号。大量用户使用微信跟朋友们沟通联络、分享见闻、跟陌生人打招呼、浏览感兴趣的信息......

由微信使用的功能可以引申出微信使用的三大特征——浏览、分享和互动。微信区别于一般网络社交工具的重要功能,就是朋友圈信息共享,微信用户可以利用朋友圈,及时了解圈内圈外的各类信息,并与朋友圈好友互动。朋友圈的另一个特征是“点赞”。“点赞” 作为网络语言,已发展成为对微信、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所分享、发布内容的赞同与喜爱。“点赞”作为重要的微信朋友圈互动方式,已被赋予一种文化含义。

二、使用与满足理论简介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起源于20 世纪早期,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史上的一次飞跃。之前,传播效果研究主要是从传者角度出发,考察传媒的传播效果

以及传媒对受众的影响,而“使用与满足”理论则是站在受众的角度,考察受众使用媒体的动机以及媒介带给受众的满足,也就是受众对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美国社会学家 E·卡茨是“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在“现代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特别是他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首先提出“使用与满足”的理论学说,并将媒介接触和使用的过程概括为“社会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过程。1

三、微信依赖的表现

人们从媒体获得满足主要来自:1.媒体内容。人们会因不同的需要接触不同的媒介内容;2.媒体接触和使用过程。媒体接触本身也会给人带来快乐,与阅读内容无关。这一理论的提出主要以大众媒体为研究对象。微信的内容生产与接触和使用与传统媒体有很多相似处,同样可以满足受众的需求。所以人们在微信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依赖心理,而产生依赖的表现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浏览微信朋友圈信息当下已成为人们习惯的阅读方式,人们每天浏览微信的时间很长,频率很高。其次,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完善,微信控、 低头族等微信依赖症出现。虽然低头族 不一定是微信用户,但是微信低头族确实大量存在,人们不间断刷着朋友圈,微信沟通方式逐渐控制着人们。微信依赖症是微信控的典型症状,在微信控看来“微信是联系外界的主要通道”一旦切断这条通道,就会觉得自己“与世隔绝”。

四、微信依赖的原因

1.人际沟通的需要

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 ,它的强大之处在于传播信息的方式更便捷化和人性化。微信有效结合了点 对点与点对面的传播功能,是人际传播的拟态和延伸。微信除了能进行点对点的人际传播,还能建立朋友群、组织群,进行多个好友之间的群体传播以及特定组织内部的组织传播,便利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得不承认微信是沟通的最佳方式。 1《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E·卡茨著,1974年出版。

2.自我展示的需要

微信用户的自我展示的需要主要是通过朋友圈这一功能实现的。朋友圈是微信中的一个信息发布平台和虚拟社区,用户自己编辑内容上传,微信好友可在朋友圈中看到发布的内容,进行点赞和评论。朋友圈在用户中主要满足了个人自我展示的需要。这种自我展示主要源于自我倾诉、自我满足、自我认知、社会交往的动机。朋友圈提供了一个可以倾诉的平台,很多人会在朋友圈中发布自己的心情状态,比如对不爽的事情进行吐槽,把开心的事情跟朋友一起分享。而且,通过记录自己的生活状态,好像营造了被人关注的舞台,这种传播方式给了每一个人展示自己的空间,点赞或评论都会带来心理上的自我满足。因此,微信作为新媒体的一种,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心情,从而满足自我展示的需要。

3.获取信息的需要

微信作为社交媒介,整合了多种传播形式,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也包括了点对面的大众传播,而这种大众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公众号的推送得以实现。而一些朋友圈的信息发布,也会包括新闻时事的分享 和讨论,因此,微信从公众号和朋友圈两方面满足了用户获取信息的需要。 在公众账号方面,微信具有和微博等自媒体一样的优势——即时性、便捷性、互动性,几乎国内全部的大型新闻媒体都开设了微信公众号 ,用来发布各种相关资讯。微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地关注,以获取感兴趣的信息。

五、理性对待微信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迅捷的沟通交流工具,不但为人类交往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丰富了媒介的用户体验。不论是微信公众号为人们定点推送的丰富信息,还是朋友圈点赞、发状态的互动体验,人们对于微信的依赖在所难免。但数字化的人际交流毕竟是虚拟的交流,人们获得的只是虚拟的社交,它不能代替现实社会中正常的人际交往,更不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阻碍。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微信的强大功能,满足我们获取新知识、互动沟通的需求,以及渴望关注的社会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我们要适度使用微信,不能过度依赖,使其成为生

活的不利影响因素,占用大量时间、精力甚至感情,从而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和真实的人际沟通与交往。

参考文献

[1]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

[2]E·卡茨著,《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美国,1974

[3]刘海龙著,《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对点赞的看法》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907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