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注意:2017中考这10类孩子会垫底
注意:2017中考这10类孩子会垫底惯性思维做题的同学
这样的同学表现为喜欢说“这题我做过”,但是做完就错。因为这种同学会受以往熟题思维的影响,思考问题比较片面,容易受做过题的干扰,导致解题出现偏差。甚至有的同学只是机械地记住了题目和答案,其实并未理解题目,掌握方法!
答题不规范的同学
这样的同学通常数学特别好,文科不好。比如在回答物理、化学实验题的时候答题不规范,用口头语言描述答案,导致实验部分频频失分。再比如有的学生书写潦草,涂改随便,评卷教师看不清难给分,都是典型的表现。
不会审题的同学
这种同学通常的表现就是说自己粗心,答题答非所问。比如语文,有些同学拿到文章,还没有完全读懂文章,甚至还没读完,就着急答题。由于找不出或找不全试题中的关键词,造成答题食物和缺漏点。还有很多所谓的“难题”,都是因为学生没有读题导致的。缺乏答题技巧
这样的同学最典型就是做不完试卷,还有就是在一道题上花大量时间,结果得不偿失,后面的题都还没有解出来。当然,做不完试卷,也有可能是基础不扎实、不熟练造成的。计算能力差的同学
数学、物理、化学三科都有计算题,计算能力弱的同学,在做演算类的试题时不能计算完整,计算结果总是出错,会导致三科都有计算性的失分,这些加在一起相当可怕!“眼高手低”的同学
这样的同学一般成绩在中等和中等偏下水平,有时候比较浮躁,复习中怕麻烦,解题过程过于简单化。复习走马观花,点到为止。
心理素质较差的同学
不少同学每逢考试心理就紧张,更不要说是中考。走进考场,面对试卷,头脑空白,手心出汗,就连很多平时非常熟悉的概念,公式定律也记不清楚,但一旦走出考场,情况又恢复。
不重视错题的同学
很多同学在初三复习阶段不重视错题,做错的题目连答案都不该,或者仅仅把标准答案写在旁边,不去总结错误的原因、总结正确的方法,导致考试中一错再错,成绩难以提高。规划性差的同学
这是历年初三学生的通病,也是在以上几类中最不好解决的同学。这样的同学没有学习计划,对自己也不了解,比如哪种题会做,哪种题不会做,哪个科目是强项,哪个科目是弱项等问题都不清晰。再比如何时要开始一轮复习,一轮复习做什么,何时二轮复习,二轮复习该干什么都不知道,结果自己在一个“自己努力了,但是成绩没有提高”的恶性循环里沉沦。
篇二:2017年中考到记时
2017高考倒计时日历
(2017年2月)
(2017年3月)
2017高考倒计时日历
(2017年4月)
(2017年5月)
2017高考倒计时日历
(2017年6月)
篇三:2017年中考社会(含答案)
2017年中考社会
历史专题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
【民族、对外交往、民生措施、三国鼎立问题】
一 民族政策
(一)新疆问题
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唐朝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
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3、清朝乾隆帝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
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4、阿古柏侵入新疆,左宗棠率清军收复新疆。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1884年)。
(二)西藏问题
1、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朝与吐蕃友好往来的史实:
①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
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唐与吐蕃的
关系日益密切。
(2)元朝时,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3)①清朝顺治帝册封达赖,康熙帝册封班禅,并规定以后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②设置驻藏大臣(1727年),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③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作用: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
藏的管辖。
(三)感想: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新疆、西藏的经济
迅速发展,新疆、西藏人民的生活显著提高,宗教信仰得到尊重,“疆独”分子、达赖集团
搞独立的企图不得人心,必然受到全国人民反对,注定失败;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等。
(四)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友好交往,和睦共处。
二 对外交往
(一)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史实:
1、西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通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2、唐朝: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①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著《大唐西域记》。②
唐玄宗时,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建筑、医药知识,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③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
3、明朝:
(1)明朝对外友好交往典型事件:郑和下西洋(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最远
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意义: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友好关系)
(2)明朝对外冲突的事件:①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②葡萄牙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4、清朝:(1)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②影响: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
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
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③启示: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任何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融入到世
界当中去,不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今天的开放提高了我
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高,我国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
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2)清朝前期抗击外来侵略的事例: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开辟荆榛逐荷夷)。
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康熙皇帝两次派军队围攻雅克萨,迫使沙俄谈判,签订了第
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5、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20世纪50年代:①周恩来总理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5年,周恩来总
理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
各国的团结与合作。(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
非国际会议。)
(2)20世纪70年代:①中美关系正常化; 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日两国
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4)21世纪:2001年,上海举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为
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二)启示:①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对外交往,互通有无;②国际地位取决于国家的综
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提倡和平
外交;④学习张骞、郑和等人不辱使命、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 民生措施
1、孔子: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3、西汉盛世局面有:
(1)文景之治
以民为本的思想:汉文帝和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民生政策: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2)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的民生政策:发展农业,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减轻农民负
担;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统一铸五铢钱
4、唐朝盛世局面有:
(1)唐太宗贞观之治
材料:唐太宗李世民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①“舟”和“水”形容什么关系?君和民的关系。
②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从隋末农民起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不能过分的压榨农
民。
③唐太宗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注重“戒奢从简”;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④唐太宗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局面?贞观之治。
(2)唐玄宗开元盛世
措施:任用姚崇等人为相,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治;崇尚节俭,不用奢侈物品。
5、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
困,做到“家给人足”。
6、建国后的“三农”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
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2、从农村政策的不断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农业是基础,涉及国计民生;中央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政策。
经典例题:
一、中国古代对外友好往来的事例、作用及清朝的闭关锁国。
1、友好往来的事例(1)张骞出使西域,作用:打通了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交通的陆
上要道。(2)鉴真东渡,作用:加强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3)玄奘西游,作用:加
强了我国与中亚、印度半岛及与我国新疆地区的联系。(4)郑和七下西洋,作用(意义):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近代中国落后了,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清代对外实行了什么样的政策,使中国与世隔
绝了?闭关锁国政策。
二、关于西藏的交往与管辖。
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唐代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后唐朝与吐
蕃的关系。答:“和同为一家”。
3、唐朝对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周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主要原因:唐朝繁荣富强;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4、西藏自哪个朝代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元朝。
5今天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请你用清朝前期的相关史实
批驳达赖集团的“藏独”言行。答:史实: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皇帝
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并规定以后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清朝中央政府的
册封。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
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8、青少年为民族团结作贡献(怎么做?):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并同破
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9、新疆和西藏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你写出在清代,中央分别设置什么
机构加强对这两个地区的管理?答:新疆:设置伊犁将军;西藏:设驻藏大臣。
四、关于民生的问题。
1西汉时期文帝和景帝在重视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好的政策措施?答:(1)吸取秦亡的
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2)奖励耕作、劝诫百
官关心农桑;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2唐太宗在重视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好的政策措施?答: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
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
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映了唐太宗什么治国思想?
答:关心民意、重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4、1978年,我国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古代简史】(选择题)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5、尧舜禹时期采用的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6、禹建立的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原始社会在禹时期结束,奴隶社会
开始。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位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
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建立了众多的诸侯国。
3、商朝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与商周同期的“三星堆”文化是我国成都平原的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
6、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著名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之国”
7、中华文明的勃兴
(1)商朝 的文字“甲骨文”“金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4)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说成为封
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5)道家学派创始人是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7)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8)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 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不要过分
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9)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主张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10)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
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11)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的孙武。《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孙子兵法》。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三国鼎立
(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是官渡之战。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基础是赤壁之战。
(3)与襄樊有联系的三国故事和遗迹:
襄樊是三国文化的源头,也是三国的古战场。故事有:“马跃檀溪”、“三顾茅
庐”、“隆中对策”、“水淹七军”、“刮骨疗伤”等。遗迹有:古隆中、水镜庄、
庞公祠、马跃檀溪处等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3、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1)南朝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
的第7位数字。
(2)北朝著名农学家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3)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4)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后人称他为“书圣”,人们评论他的书法“飘若浮云,蛟若惊龙”。
(5)东晋画家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6)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著名石窟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五、辉煌的隋唐文化
1、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
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人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
4、唐朝最著名书法家当推颜真卿和柳公权。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
书法家。后人把柳书和颜书并称为“颜筋柳骨”
5、唐朝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吴道子画技高超,被称为“画圣”。
6、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主要开凿于隋唐时期。莫高窟里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2、岳飞抗金,取得郾城大捷。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5、北宋时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
6、铁木真统一蒙古。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7、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8、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9、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10、灿烂的宋元文化
(1)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战国时期制成“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