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钱伟长主要著作
钱伟长主要著作简介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1953年8月
《弹性圆薄板大挠度问题》1954年3月
《弹性柱体的扭转理论》1956年04月,1957年出俄译本
《弹性力学》(钱伟长、叶开沅著)1956年1月
《锌空气(氧)电池进展》1975年4月
《波纹管、波登管、弯管膨胀接头、环壳和旋转壳文献目录》(钱伟长、思慎编辑)1978年12月
《变分法和有限元》1979年
《现代科学技术词典》1980年
《变分法及有限元(上册)》1980年08月
《应用数学与力学论文集》1980年11月
《奇异摄动理论及其在力学中的应用》1981年8月
《穿甲力学》1984年
《新技术革命十五讲》(收文1篇)1984年1月
《广义变分原理》1985年3月
《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战略问题》(钱伟长等著)1987年3月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1989年1月
《钱伟长科学论文选集》1989年09月
《格林函数和变分法在电磁场和电磁波计算中的应用》1989年2月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学术讲座汇编.第3集》1990年
《钱伟长文选》1992年
《微分方程的理论及其解法》1992年
《电机设计强度计算的理论基础》1992年
冯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总论》(费孝通,钱伟长主编)1992年1月
《第二届国际非线性力学会议论文集》(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mechanics)1993年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黄河三角洲-东营篇》(费孝通,钱伟长主编)1993年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学术讲座汇编.第6集》1993年11月
《应用数学》1993年8月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淄博篇》(费孝通,钱伟长主编)1994年
《钱伟长学术论著自选集 》1994年12月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学术讲座汇编.第7集》1994年2月
《钱伟长科学论文集:1989-1994》(收1937-1987的论文)1995年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沧州篇》费孝通,钱伟长主编1995年
《一代师表叶企孙》1995年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学术讲座.第11集》1996年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学术讲座.第14集》1997年
《八十自述》1998年
《第三届国际非线性力学会议论文》1998年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学术讲座汇编.第15集》1998年6月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学术讲座汇编.第16集》1998年6月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学术讲座汇编.第17集》1999年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学术讲座汇编.第18集》1999年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学术讲座汇编.第19集》2000年
《格林函数和变分法在电磁场和电磁波计算中的应用(修订版)》2000年 《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考》2000年12月
《钱伟长科学论文集:1981-1982 第一册》
《钱伟长科学论文集:1981-1982 第二册》 《张量分析》(爱林根著,钱伟长译)
篇二:钱伟长作文素材
钱伟长作文素材
作文角度:1.爱国 2.惜时 3.高尚 4.奉献自己,造福他人
人物介绍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2010年7月30),江苏无锡人,中国力学家、
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
上海大学校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校长,耀华中学名誉校长。中国近代力
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和九
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
被誉为“力学之父”,“万能科学家”,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科学界著名的“三钱”
事迹简介
钱伟长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很多,从文科到理科,从力学到应用数学,从物理到教育再到社会活动,这些领域都有他活跃的身影。每一方面他都堪称专家,他说:“我没有专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这位伟大的“万能”科学家一生都在学习、研究,一直奉行为国而学的使命。 1931年,他通过考试获得了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和厦门大学的入学机会,最后擅长文史的钱伟长按照叔父钱穆的提议,选择了清华大学中文系。
在清华大学的六年里,瘦弱的他从对运动一无所长,成长为多种体育项目代表队的队员。身高也从进清华时的1.49米长到毕业时的1.65米。体育赛事不仅锻炼了他的身体,而且更锻炼了他的耐力和意志。
为了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他弃文从理,最后成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最出色的毕业生。 1939年,在昆明西南联大,这对志同道合的新人在日寇飞机的轰炸声中举行了婚礼。 1939年秋,新婚刚刚三周的钱伟长考取了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结束后,钱伟长于1946年5月回国,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83年,他任上海大学校长,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钱伟长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不会老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他说:“我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不能学东西,我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我现在也搞计算机了,当然不像年轻人那么好,不过也吓不倒我。”
钱伟长的一生都在超越自己,直到他生命的后期他还在关注中国的教育事业。为了祖国的发展,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精神光辉永远普照中国大地。
名人轶事
二战期间略施小计,助伦敦免遭德军导弹
二战期间,当伦敦正在遭受德国V1、V2导弹威胁的时候,丘吉尔向美国请求援助。于是,这件事被转到了美国加州大学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教授主持的喷气推进研究所。当时,钱伟长正在从事火箭、导弹的设计试制工作,钱伟长仔细研究过德国导弹的射程和射点后发现,德国
的火箭多发自欧洲的西海岸,而落点则在英国伦敦的东区,这说明德军导弹的最大射程也仅如此了。
据此,钱伟长提出:只要在伦敦的市中心地面造成多次被击中的假象,以此蒙蔽德军,使之仍按原射程组织攻击,伦敦城内就可避免遭受导弹的伤害,英国接受了这一建议。这一招很灵,几年后,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及此事时,曾不胜感激地赞赏道:“美国青年真厉害。”可他不知道,成功骗过德军的人并不是美国青年,而是中国青年钱伟长。
爱国素材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古到今,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崛起而奋斗。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的秋瑾,还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总理等等。祖国对于他们,比他们自己的生命还贵重。如今,我们国家正走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康庄大道上,同样需要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社会作贡献。
如果中美交战,拒绝站在美国一边
1946年,钱伟长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但他选择了回国,在母校清华大学做了一名普通教授。他的本意很简单,要回家,要教学生,但这个大科学家却解决不了自己的生计。1948年,钱学森回国结婚,发现钱伟长十分窘迫,一个月的工资是15万金圆券,但只够买两个暖瓶。钱学森建议他重返美国,钱伟长接受了这个建议。但当他到美国大使馆申请注册时,表格有一个问题:“中国和美国打仗的时候,您是忠于中国还是忠于美国?”钱伟长填了一个NO,因为他当然忠于中国,这样,他的美国之行就泡汤了。
把有日本签证的护照扔进黄浦江
1939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的留英公费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突发,船运中断,改派至加拿大。当得知所乘船只要经过日本,让他们在横滨逗留3天后再起程时,钱伟长和其他公费生一致认为,在抗日战争期间,经留日本有损国格,于是他们全体愤然离船,大家一齐把加有日本签证的护照扔到了黄浦江里。
后来,英国人道歉说“不知道你们会有如此强烈的爱国心”。
? 素材分析:伟大无须装饰,也不可形容,在人生重要关口的选择和放弃,诠释了钱老贯穿一生的爱国情怀。
? 适用话题:爱国、选择
弃文从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
从小学到初中,钱伟长真正上学不到五年。然而进入苏州高中后,钱伟长经过3年似痴如狂的努力,18岁时竟以中文和历史两门学科100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就在钱伟长进入历史系学习的第二天,也就是1931年 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三省。当天,钱伟长毅然决定弃文从理,转学物理。钱伟长在物理系苦读了四年,毕业时,他成为该系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 素材分析:清醒地思考,审慎地决断,并佐以一以贯之的勤奋,你会打开成功之门。奋发才有为,勤学才有识。钱老以自己的睿智向我们诠释了明智抉择、专注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在生活中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放宽眼光,充分发掘自己 的潜能。
? 适用话题:选择、清醒、难题、智慧、科学救国、勤奋
矢志不渝:“我一直相信我们国家会好起来”
1957年6月,反右派运动迅猛展开,已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副校长的钱伟长因为对清华照搬苏联教学模式发表了不同意见而备受攻击,最终被打成了“右派”,幸运的是,他没有去北大荒劳动改造,原因是毛主席保了他。毛主席说,钱伟长是个好教师,要保留教授职位。
1968年,这位56岁的科学家又被分配到北京首都特钢厂做了一名炉前工。在那里,他发挥了自己懂力学的优势,把炉前工用的足有52公斤重的铁棒一头放在一个和炉子一样高度的铁架子上,再到另一头把铁棒按下去,这样就省了不少力。工人们试了后都说好,钱伟长一时成了发明家。
“文革”结束后,钱伟长和所有科学工作者一样,毫无怨言,继续为祖国科教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 素材分析:耕耘于艰难困苦,奋斗于“浩劫”之中。先生以渊博的学识、理性的思维、公正的态度,积极地奋发作为,这是生命的真味。
? 适用话题: 方向、人生之路、本色人生
? 理想,是人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是引导人们自强不息的人生路标,是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没有信念,理想可能发生动摇。我们只有有了远大的理想,才能有学习的动力。没有理想,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无法高高的飞翔于蓝天。
自强不息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是一种不怕困难,勇于奉献的精神。俗话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有不畏困难,不懈奋斗奋斗,才能实现人生所向往的目标。 当校长完全是“义务工”,在上大不拿工资没房子
“文革”后,邓小平复出,主抓文化教育工作,之后他又提出,要把四个现代化作为新时期的主要任务,于是人才培养就成为国家建设的当务之急。就在1983年的一天,已经70岁的钱伟长,突然接到一纸调令,被任命为上海工业大学校长。调令是邓小平亲自签发的,上面还注明,这个任命不受年龄限制。钱伟长后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当时汪道涵告诉他,他可不能辞职。这是终生教职。
By:synor
钱伟长对上海工业大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他提出推行短学期制,精简教学大纲。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成了新的上海大学,钱伟长被任命为校长。
自从来到上海,钱伟长一直是一名义务校长,他在上海大学不拿工资,也没有自己的房子。当钱伟长来到上海工业大学的时候,这个学校已经两年没有校长,被上海人称为四等学校,现在,上海大学早已是全国百所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素材分析:把心血播洒在这片热土上,以卓绝的才干和品格造就上海大学的跨越式发展,钱老秉持“自强不息”的理念,强调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羡慕他人,效仿他人,忽略自己的社会角色,这是人们最常见的缺陷。只有征服了自己,才能任凭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适用话题:魅力、品格、高尚、心态
论文曾让爱因斯坦感叹
钱伟长的博士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内。爱因斯坦看后,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高山仰止:“将来不是要祸国殃民吗?”
钱先生眼里揉不进沙子,是非分明,嫉恶如仇。 有一次,潘世明所在的研究所发现研究学生学位论文涉嫌假算。一名研究生毕业后,别的学生用他提供的程序,无论如何得不到论文中所述的结果。钱老知道后很生气:“现在就假算,将来不是要祸国殃民吗?”于是他提议,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接受组织程序考核,必须通过试算。
素材分析:在真正的大师眼中,至高的道,非治学之道,实乃为人之道。随和、清朗、睿智、平实??其中最令人钦佩的,正是大师揉不进沙子的正直。钱老是思想的巨擘和人性的楷模,令人肃然起敬。
适用话题:选择、智慧人生
自强不息:“天下是什么,是老百姓”
By:synor
2005年7月,上海大学毕业典礼上,93岁高龄的钱伟长穿着大红的校长服,颤巍巍地出现了,当时他已需要人搀扶走路,口齿也不再清晰。但在座的上大学子,却终生难忘钱校长的临别赠言——“我们的校训是“自强不息”,我希望加两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是什么,是老百姓;忧的是什么,是火箭升不了空,是假冒伪劣产品那么多。孩子们,你们是否能记在心上?”全场师生无不为之动容。
素材分析:大学需要坚守一种精神,人行于世更需要一种精神。钱老的思想已经融入国人的骨髓和经脉之中,承载起所有国人的希望。
适用话题:智慧、精神的感召、举手投足之间
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
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大师语录
★ “我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不能学东西,我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我现在也搞计算机了,当然不像年轻人那么好,不过也吓不倒我??我不是天才,我的学习是非常勤奋的。”
★ “应该觉得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很多,那你就是很有学问;你觉得什么东西都懂,你大概是没有学问的。我们要培养这种人,满肚子都是问题的人,这种人是我们国家需要的。培养博士生就是使一个没有问题的人变成有问题的人,也懂得力所能及来解决问题。”
★
“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所学的课程也好、专业也好,无非是一种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来促使大家掌握这种方法。”
篇三:钱伟长
中文名:钱伟长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中国江苏无锡鸿声乡出生地: 七房桥村
出生日1912年10月9日 期:
逝世日2010年7月30日 期:
科学家,教育家,社职业: 会活动家
毕业院清华大学多伦多大学校: 加州理工学院
信仰: 唯物辩证主义
主要成世界奇异摄动理论界
就: 的创造者 在北大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力学系 制定了新中国第一次12年科学规划 主要成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 就: 对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做出大贡献 参与创建中国第一个力学研究所 代表作弹性柱体的扭转理论,弹性圆薄板大品: 挠度问题,奇异摄动理论 人物贡中国近代力学之父 献: 夫人: 孔祥瑛
目录
抗日战争结束后,钱伟长于1946年5月回国,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48年受钱学森之邀准备去美国喷射推进研究所工作,但终因其拒绝放弃中国忠于美国,未获得签证未成行,期间他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创了我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开设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培养班,该班学员大多成为中国从事力学研究和学的领军人物,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后世人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毕业照
1950年被任命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常委、组织部部长。 1951年被任命为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并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主任。
1952年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缅甸、印度。
1954年至1958年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 1956年制定规划了中国第一次12年科学规划,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并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副校长。与钱学森等创办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筹委会主任、波兰科学院院士。参加了波兰的力学会议、布鲁塞尔的国际力学会议。
1957年中国力学学会成立,任副理事长。
戴着右派帽子的“万能科学家”
1957年6月,“反右”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猛展开,钱伟长因5个月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一文中,对清华大学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不同意见,与清华园内外的时潮相背,引发了一场历时三个月的大辩论,而成了备受打击的对象。于是清华报刊上连篇累牍地刊登出批判钱伟长的文章,并最终把他打成了“右派”。毛主席得知消息后,建议保留他的教授职位,但他那时已经没有上课的机会了。 划为右派之后,钱伟长被强制劳动改造,先做实验室助理,扫地劳动一年,其子女被禁止上大学。后下放至农村,但其间他仍坚持进行科学研究。红卫兵阻挠其进行研究,他就趁晚上把窗户堵上,彻夜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