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校园流行语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校园流行语与大学生的心理、生活状态
【摘要】校园流行语在一定时期内,被用于享有相似生活状态或价值观的学生群体中,是当代大学生个性与智慧碰撞的产物。它根植于校园流行文化,很好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特有的文化心态及价值取向,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和生活状况的多维折射。因此,我们将立足与西南大学,深入调查大学生使用流行语的情况,侧重于校园流行语的来源途径,将校园流行语进行合理的分类,分析大学生使用某类流行语时是怎样的心情及包含的感情色彩,最后总结大学生使用的流行语背后隐藏的原因并对此提出合理的建议
。
【关键词】 大学校园流行语 心理状态 生活状态 大学文化精神 包容
关于流行语有多种解释,一般有以下几种:流行语是某一时期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语言;流行语是词汇中特殊而敏感,变化极快的词语层面,是在某一时期社会上广泛流行的城市人(主要是指城市青年 )的惯常用语,或在某一阶层,行业的习惯用语;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点产生,并在一定范围内得以迅速传播并持续一段时间的词语(或叫有意义的字串)。这多种说法都体现了流行语具有流动性、区域性、时限性的特点,可以概括得出,流行语就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流行语是某一时期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语汇发生于某一特定区域,而在一定的社会群体甚至全体社会的实际交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的词汇或一种语言形式。语言是观察社会变化的一个窗口,当今社会资讯化、多元化、速变化的时代特征,使得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流行语蓬勃发展。反之,语言能反映出一定时期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的心里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校园流行语在一定时期内,被用于享有相似生活状态或价值观的学生群体中,是当代大学生个性与智慧碰撞的产物。它根植于校园流行文化,很好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特有的文化心态及价值取向,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和生活状况的多维折射。因此,我们将立足于西南大学,采用调查问卷、访谈法去获得相应的信息。本次调查发放了150份问卷,回收率百分之百,含盖了大一至大四的84名女生和66名男生,男女生人数差异是由于我们仅限于北区展开调查,深入调查大学生使用流行语的情况,侧重于校园流行语的来源途径,将校园流行语进行合理的分类,分析大学生使用某类流行语时是怎样的心情及包含的感情色彩,最后总结大学生使用的流行语背后隐藏的原因并对此提出合理的建议。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
通过问卷形式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问卷内容
1.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其他____
2.性别: A男B女3.A每天 B两三天一次 C一周一次D基本不 4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
5
A网络 B报刊杂志 C电视 D同学之间E其他____
6您通常使用流行语于那些渠道(可多选)
A QQB人人C MSN D飞信 E其他____
7你会在短信或电子邮件中使用校园流行语吗?
A.经常 B.偶尔 C.极少 D.从不
8您和同学在日常生活交流时会使用校园流行语吗?
A.经常 B.偶尔 C.极少 D.从不
9您对流行语的态度是:
A.很有趣,诙谐的语言易于沟通,喜欢并支持
B.有待加强引导规范,应多弘扬主流价值文化
C.语言粗鄙,难以理解,应限制使用 D其他__
10以下词语您能够准确说出意思的有___
表酱紫鸟叔 晕 BT妹的我靠小强粉丝 沙发FB 有木有 擦 NND虾米 雷爆了 恨爹不成钢 尼玛 我勒个去 给力 蛋疼 桑不起 神马都是浮云 童鞋 杯具 打酱油 hold住你幸福吗 江南style 元芳你怎么看 正能量 屌丝 我能说脏话吗 糕富帅 亲?? 卖萌
A 1~3 B 4~8 C 9~15 D16以上
11您在和长辈交流是会使用校园流行语吗?
A.经常 B.偶尔 C.极少 D.从不
12您认为传统的交际语言形式与大学校园流行语相比有何区别?
A.前者死板,后者灵活 B.前者正规,后者随意 C.不知道
13您认为校园流行语的利与弊哪个更大? A.利大 B.敝大 14
A通俗简洁 B幽默诙谐 C容易引起共鸣D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E其他____
15 A B C一般不
16
A幽默性 B简单快捷性 C时尚性 D趣味性 E其他____
17 A
B
的纯洁性和规范性 C有利有弊
18
A讽刺性 B欠规范性 C低俗 D不健康性 E其他____
19喜欢或最常使用的流行语____(至少两个),说这些流行语时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情?或是想表达什么涵义?
(二)调查结果分析
表一 西南大学北区十大流行语排行
这些流行语大多反映了大学生一定的生活状态,居榜首的“亲??”主要是来源于淘宝体,现今大学生网上购物十分普遍,“亲??”一般被大学生用来拉近互相的关系,表示一种亲密,当然,这里面也包含了一种从众的心理。“我闪??” 反映了当今大学生上课状态,当学生遇到自己不想上的课程,或是想逃课时,就会用这个词来表达,用带有戏谑伴有诙谐的词语把逃课事件说得风轻云淡。“糕富帅”来源与新闻事件,新疆卖切糕的强买强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用大量的切糕体来表达自己对这种事件的不满,同时透漏出自己了解时事这一信息。除了这些上榜的流行语,还有其他很多的流行语,比如“有木有” “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表(二)西南大学北区流行语的主要来源
1与课程相关的流行语
“翘课” , 表示逃课的意思, 但与逃课相比, 语气更加强硬、 理直气壮; “蹭课” , 表示旁听中更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意思, 此字使用最多的是 那些经常 “翘课” 的同学, 上课前到教室亮个相, 若老师不点名, 那就找机会 “闪” , 若点名, 那就找机会, 指不花钱占便宜;“闪” 不是打雷下雨的 “闪” , 而移指逃课。
2与考试相关的流行语
“挂科” , 就是考试不及格“挂” 原指流血受伤,后引申为死亡。大学生说挂, 则更有一种英雄般的悲壮色彩;“裸考” ,指不复习直接参加考试;“炮灰” , 指尽管希望不大, 但还是抱有试试看想法的人。RP(人品)主要是大学生能考试前用来表达希望自己运气好,能通过考试或达到自己所希望的目的。比如“明天我要考英语了,借人品啊。”
3与学习相关的流行语
“牛人” ,指在学习或某方面能力超强的人;“歇菜” ,指学习等其他方面都很平庸的人,常常被人戏笑;“特困生” ,指上午第一节课就睡觉的人“见周公 去了” , 指上课睡觉、“堕落” 沉迷于学业以外的事。“奋斗” 刻苦地为考研复习;“保研” 保送直接攻读研究生;“郁闷” 这个词在大学, 尤其是大四这个时期, 体现的最强烈。考不上研究生的郁闷, 找到工作的也为薪酬郁闷, 找不到工作的更郁闷, 反正一边考研、 一边找工作、 一边 “郁闷” 着的情绪
始终萦绕大四整个学期。还有 “面霸” 指热衷于参加单位面试的学生;“毕业即失业” , 则指部分学生对未知前途无奈的。
4与寝室生活相关的流行语
“研究国粹”指的是打麻将;“学习文件”指的是打扑克牌;“”包子“猪头”是室友间有趣的称呼;“后起之秀”指的是寝室里起床最晚的一个;“卧谈会”指的是寝室室友晚上在寝室里躺着聊天,是从“座谈会”这个词语引申而来。 5与异性相关的流行语
“正点”一般用来形容长的漂亮,身材好的女生;“长得抱歉”“长得委婉”“长得抽象”指的是评价的对方长相不尽人意,不漂亮,不帅。“校草” 指的是其貌不扬的男生,从“”校花一词引申出来,取其对立面意思;“青春的必修课”指的是恋爱。
从表中快可以看出,北区大学生使用流行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搞笑娱乐,更加轻松简易地表达出自己情感和意思。而,从众心理也驱使大学生使用流行语,这一因素占的分量也很大。“从众心理”是大学流行语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群体成员相互依赖、影响,在流行语诞生之后通过无数小群体认同而广泛传播。它不仅加快了流行语的传播速度,也是流行语形成的条件之一。并且由于大学个体愈发独立,对自己暂时无法定位对未来又无所适从,心理上的孤独感也迫使他们去寻找自己的“同类”,另外有的则是出于赶时髦的动机。 “仿效心理”则是对于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无意或有意之下的一种模仿和第二手更新,主要反映在受电 影电视、网络媒体的影响巨大。该心理基本由两个原因主导:一是大学生个体认知水平与社会公共认知水平存在差距;二是大学生自信心缺乏,认知结构正处于不断重组完善的过程中,对事物看法存在难以避免的偏差,故而经常表现为随大流。比如由于《爱情公寓》流行起来的“肿么了”。 “防御心理”的主要体现在“伤不起”和“吐槽”、“苦逼”等流行语的使用上,这是变相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宣泄。从精神分析学理论来说,这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目的在于借此舒缓心理压迫感;“求异心理”则是由普遍到特殊的一种心理现象——先从众再求异。这是从大众的需求过渡到个体欲望的表现。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也是体现个人价值和魅力的机会,所以来自于网络社区如人人、微博的流行语如“伤不起”,“普通青 年文艺青年2B青年”等都是求异心理的产物;“委婉内涵心理”主要体现在使用代名词来代替原本要表达的意思,使之更内涵。如“RP”也是其意“人品”拼音
ren pin的缩写。有些流行语则带有“求雅求文化”的趋向,如诗句的乱搭或借用。而由于大学生受教育水平较高,所以流行语都经过了“包装”。当然,大学生流行语同时也表现出消极的一面。类似粗话之类的宣泄方式,值得我们去关注。但它更可能从一种隐含的层面,投射出青年对流行语所代表事物意义的认定,因此便成为青年社会文化心态的符号表征。”
此外,这些流行语和政治新闻事件息息相关。
大学生的本质是追求光明,追求理想的。他们往往对社会有着美好的希冀,不肯用世俗的目光去接受社会的阴暗,经常会对这些现象进行批判。这些批判根源于大学生对探索真理的强烈兴趣和追求,根源于对社会,国家的高度使命感。这些都在校园流行语中有一定的体现。如近几年流行的“xx门事件”,这个流行语源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 政治丑闻,此后每当美国的领导人遭遇政治危机后,媒体都会冠之“xx门事件” 最后被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人广泛使用的某些特定事件上,比如,“博客门” “艳照门”“电插门”“国旗门” 等等“糕富帅”体现了大学生对2012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切糕事件是指许多人被强买强卖,一小车切糕就可以卖16万。还有“很黄很暴力”“很傻很天真”“做人不要太CNN(CNN是美国的有线电视新闻网,其言论多有反华辱华之嫌,引起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年人的反感)”
有些流行语也反映了大学生浮躁叛逆,迷茫矛盾的心态。
一方面,虽然大学生在面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时候,能够积极地观察,思考,批判迫切希望社会能有稳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人与人之间能实现平等文明的和谐沟通,但是这些,过于理想化的希望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对于社会的期望值开始降低, 久而久之出现了校园中的“愤青”现象,他们往往与社会本体之间产生一定的隔阂,批判一切,否定一切,同时又充满无奈与困惑,在语言中也就自然流露出了牢骚、消沉、玩世不恭的时代情绪。如典型的“关我毛事” (来自港台影视作品,即不关我事) , “我是来打酱油的” (指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态度) , “我牙还没刷呢” (语出电影《大话西游》 ,指对突如其来的事件采取一种消极回避的态度)之类的校园流行语,都体现了大学生这种消极的文化精神。另一方面,对于深造、就业等前途的迷茫与无奈,也促生了大学生的负面情绪。一首在校园中流行一时的歌谣就凸显了这个问题: “本人今年刚 twenty,有幸进入 university,考试只求 sixty,没钱只管找daddy,生活本来不 happy,因为学习不 easy,何必整天去 busy,不如找个好lady,回家去抱胖 baby。 ” 仿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而作的《水调歌头·考试》 : “高分几时有,无语问青天。此次又未及格,怎去面家严?我欲退学不念,又怕父责母怨,几年白流汗。学习成绩差,何况在重点。三分耕,一分获,夜无眠。也应有恨,谁说我意志不坚。月有阴晴圆缺,生有成绩优劣,此事古难全。但愿发奋后,凭风上青天。 ” 这种带有几分搞笑的流行语在轻松的语气之下,还是或多或少反映出大学生想要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不会让家人失望,始终记住自己的责任的决心。这种类型的流行语还是带有很积极的作用的。类似的还有把上晚自习说成“革命” ,打麻将说成“研究国粹” ,上课说成给老师“捧场” 。逃课说成“跷课”,带有一种理所应当,轻松自然的事情,“裸考”考试前不做什么准备,对自己所学习的东西没有什么重视的感觉,鄙视考试这种检测学习效果的方式,就多少带有叛逆的色彩。
表(四)对自己所说所知道的流行语知道了解多少
篇二:校园流行语作文
校园流行语作文
校园流行语作文(一)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校园里刮起了一股'旋风'-----流行语。
'你可真是精英呀----精神病苍蝇。'这一句流行语时时回荡在校园的上空。有一次,丽丽数学考试得了第一名,同学们都像她投去了赞赏的目光。不知谁突然冒出一句:'你可真是精英啊----精神病苍蝇。'气得丽丽脸色苍白,双眼发直。
'他是飞行员中的精英!这一句话中的'精英'一词指的是什么?'上课时老师一本正经地问。开小差的涛涛脱口而出:'知的是精神病苍蝇。'顿时全班哄堂大笑,老师严厉地批评了涛涛。这一句流行语也因为此次风波而夭折了。
不久校园里又刮起了一阵才怪风。同学们在赞美别人之后再加上'才怪'2字。有时真叫人哭笑不得。你瞧,一句'你长地真帅-----才怪!'使对方刚 '绽放'的笑脸又立刻'凋谢'了。我也被人耍过一次,尴尬死了!
'心心呀!有一件事我不想告诉你,可又不得不告诉你。''什么事啊?你快说~'只见天天一副很为难的样子:'老师叫你去办公室,你……你这次作业没有做完。''怎么会呢?昨天我做完了作业后可是检查了有检查呀!'我慢吞吞地走进办公室,对老师说:'老师,你找我?'这时老师一脸茫然:'我叫过你?'我突然醒悟过来,呀!我被天天耍了,当我怒气冲冲地走出办公室,只见天天早也‘恭候'在门外,眯着眼对我说:'对不起,我刚次忘记了说'才怪'了。'真是让我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流行语'在班里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它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小小的不愉快,但是它带给我们更多的却是欢乐。总之,'流行语'已经成为我们难忘的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最酷的校园流行语作文(二)
'哇塞,谢霆锋的发型酷毙了!'不知是某班的一位男同学看了一眼杂志封面,大叫起来。他那极度夸张的语调震动我的耳膜,使我想起了中午和妈妈的一场辩论。
吃完中午饭,我正准备写作业,哥哥与毛毛哥(注:并非我的小名)回来了。只见'乖乖虎'毛毛哥一改以前的温文尔雅,变成了一个爆炸性头型的帅哥。我随口夸了一句:'哇塞,实在是酷毙了!'
妈妈眉头一皱,嘟哝着:'从哪儿学来的垃圾语言?'
'垃圾语言?这是语言的创新!'我立即反驳。捍卫我们最酷的校园流行语。
'创新?查作文网去!'妈妈接着说。
我翻开字典,'酷'有三种意思:1.残忍,暴虐;2.惨痛;.3.极,甚。与'毙'上面的哪一种意思组合在一起,都不能算是一句正确的话,我不禁感到茫然。
后来,我在另一本书上找到了解释。'酷'其实是英文'cruel'的音译,有'冷酷。冷淡、薄情'等意思,引申为'外表冷峻'的意思。'酷毙了'就是'冷酷极了'的意思,并不是什么垃圾词语。只是字典跟不上语言的新增程度,没来得及更新罢了。
当然我们最酷的校园流行语也有'垃圾',是被传播的'流感语言',他们污染了我们校园的语言环境。
我想,应该出示一张广告牌放在学校大门口,上面写着:流行的不一定是正确的。
校园流行语作文(三)
真不知道时候,校园里铺天盖地地刮进一阵'旋风'——流行语,流行哪些语言呢?走,一起去看看吧!
'你问我,我问谁?'——
生活中总会碰到问题,你会怎么办呢?这还用说吗?不懂就问呗!,你在问别人时,他却说了这么一句话:'你问我,我问谁?'你听了, 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吧!
一天,李新(班赫赫有名的皮大王,可谓是不知,不晓)上课不听,理所当然,都不懂,于是他只好硬着头皮,环游世界地绕着教室,问着这道题目。可是,每人,都说:'你问我,我问谁?'好像好, 一起对付他似的, 这下他一就像斗败的小公鸡。不作业的话,那就……唉,想想人也挺可怜的。
这件小事,从此,同学们都把这句话当作了口头禅,谁知……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那天,都在的听课,过了一会儿,张老师提了问题:'父之过的‘过’是意思?李新,你来回答。'李豫'哗'地一下站了起来,脱口而出:'你问我,我问谁?'张老师顿时傻了眼,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下来注视着他,李豫涨红着脸忙捂住嘴巴,大概知道说错了。顷刻间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张老师:'你回答得很‘好’,等会儿到我办公室里来一次。'同学们又安静下来,张老师的话真是'一鸣惊人'看来,以后再也人敢说这句话了,你说会吗?你问我,我问谁?
话说' 你问我,我问谁'腾空出世后,不知哪一天又'杀'出新的诀招,在赞美别人的语句后面加上两个字'才怪',有时真叫人哭笑。信不信? '哇,你的衣服好漂亮哦!'这是一句多好听的话呀, 足以使任何人心花怒放, 可就节骨眼上, 一声'才怪', 却使一朵含苞欲放的'心花'就此'凋谢'了。我也曾被同学耍过一次,好尴尬啊!
'吴佳冬啊!'王辉神秘兮兮地对我说: '嗯,我知道你的数学成绩哦!' '真的啊!
'我惊喜地叫道(时候,人这么忘乎)。'你想知道吗?''怎么不想呢,你快点告诉我呀'我迫不及待地说,心想:老天保价我是100分!'唉,看来你还要再接再励喽!算了,不要告诉你好,免得你伤心。'伤心?一听这话,我的心有些忐忑不安起来。此时的王辉就像吃着油条还唱歌似的——油腔滑调,'告诉你吧,这次你考了个不及格。''不会吧!'我惊讶地说道,心里却直打鼓:我可从来打破过'记录',难道我的'自我感觉'出错了?看来,回家一顿'竹笋烤肉'的晚餐是免不了了。王辉还在嘀嘀不休地安慰我,可我己经心思听他的'长篇大论'了。当我垂头丧气地回到的座位时,王辉又靠近我嬉皮笑脸道:'吴佳冬啊,我还没说完呢。'看我搭拉着脑袋的模样,他嗓门对着我叫道:'‘才怪’我还没加上呢!哈、哈……'我一听,差点'啊……'不,刚一抬头就见到他那得意的样子,我生气地对他叫道:'臭小子,你居然敢耍我,看我怎么教训你。'结果教训得了他, 两个人抱在一起哈哈大笑起来。不过,的推移流行的东西会被新生事物代替的啦,此之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你现在再问同学们对'才怪'还感兴趣,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感兴趣, 不。'
像的流行语在的校园里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说的话听起来有时会惹你生气,但它的的确确给的校园生活注入了一剂快乐的调料。
篇三:校园流行语的影响
校园流行语的影响
【摘 要】校园流行语就是在校园里流行的一种言语形式,具有较强的群体性、封闭性、隐秘性等特点。校园流行语对校园文化、现实生活、学生心理状态都将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对于积极方面的影响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对于消极方面的影响我们则要加以重视,为积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和谐校园生活及和谐学生心理而努力。
【关键词】校园流行语;校园文化;现实生活;学生心理状态
所谓校园流行语就是在校园里流行的一种言语形式,它除了具有一般流行语的流行性、时间性等特点外,还具有较强的群体性、封闭性、隐秘性等特点。中学校园面对的是一群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青少年群体。特殊的学生群体,特定的校园文化,单调的校园生活,使得他们在和朋友、同学谈天说地的时候,总会千方百计地幽默、调侃一番,蹦出许多奇思妙语,以博得众人大笑。这些校园流行语,有的来源于校园生活,有的来源于电影、电视、广播、报纸、广告、网络和文学作品等大众传媒。它以鲜活的形式来表达特殊的含义,丰富了他们的话语空间,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然而,这些流行语有利也有弊,很多流行语已经转变成了粗话、脏话。部分校园流行语除了对学生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外,还对学生语言的纯洁与运用造成了威胁。
校园流行语要求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大多数情况下只在他们内部交流使用,表达他们“圈子”内心领神会的独特含义。校园流行语既是学生现实生活的反映,又是学生心理状态的反映。那么,校园流行语对校园文化、现实生活、学生心理状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维特根斯坦说过,“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形式。”校园流行语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在校学生特定的生存方式和社会心态,反映了当今中学生敢于想象、创新,要求独立的价值追求;又夹杂许多不健康的成分,对学生产生不良的负面情绪,还混乱了对学生语言的纯洁与运用。
一、从校园流行语看校园文化
所谓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作为校园流行语文化,从大的方面来说它属于语言文化,从校园文化来说,我们可以把它归入校园学生文化里面。目前,我国经济、文化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外来文化源源不断地涌入,网络通讯技术飞速发展,手机日益普及。年轻人面对着一个日新月异,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涌现,思想、文化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这就使得流行语的出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使用也更加频繁。校园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一支,也就蓬勃发展起来。我们没有必要引起非议,甚至是恐慌,我们完全可以以积极的姿态看待校园流行语。然而,我们又决不能忽视其消极方面的影响。部分校园流行语对学生语言的纯洁与运用造成了威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有语言,就有规范,否则,语言就会影响其交际功能。”我们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情感上没有认同感、归属感,这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病。
二、从校园流行语看现实生活
根据美国学者布赖特提出的“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理论,我们认识到语言作为社会必要的存在条件,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一方面对社会有绝对的依附性,另一方面,它对社会的发展有应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