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1燕子
1 燕子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地观察和文中生动描写的方法。
难点:
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资料。
2.准备生字、新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并能从中学习一定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读音。
(1)抽读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音节。提醒学生注意: 拢、掠是边音;
俊、晕是前鼻音;
横是后鼻音;
俏(qiào)不要读成xiāo,拂(fú)不能读成(fó)。
(2)学生齐读。
2.掌握生字的写法:
(1)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交流,并在习字册上逐个进行描红。(容易出错的可以多写几遍,简单的可以少写几个)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
句。
(1)学生读课文。
(2)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4.交流: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外形、飞行、停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出示燕子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外形。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学生交流。
4.指导朗读。
(1)激发情感。
看多媒体:读到这里,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燕子?(美丽、可爱、活泼机灵、俊俏)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吗?
(2)自由朗读。
(3)指名试读、齐读。
5.指导背诵。
(1)补充填空背诵;
燕子有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
(2)自由背诵。
(3)集体背诵。
【板书设计】 羽毛—乌黑发亮
外形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飞行
停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从外形、飞行、停歇三个方面写燕子的,(边说边板书),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写燕子外形的这一部分。
二、学习课文2-4自然段。
(一)探究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柳丝、草、叶、花)
2.理解“赶集”。为什么说“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3.在学生议答中,教师完成如下板书:柳丝、草、叶、花
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板书的形状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一种美感,有助于学生体会到春景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4.指导感情朗读。
(二)探究第3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生边读边画。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让学生将课本翻开,将其想像成燕子的一对翅膀,将桌面想像成湖面,模拟燕子飞行:轻轻扇两下“双翼”,然后展开,快速均匀地向前滑行,再将书的一端点一下桌面。这样学生就深刻地理解了“掠”字的含义。)
4.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篇二:燕子
燕子
一、教育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按一定顺序的观察方法,体会状物文章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让学生学会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二)难点理解课文中两个重点句子,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讨论、语言描述。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认识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板书课题:2.燕子
(二)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播放VCD教材第2课,欣赏课文描绘的内容,初步感受春天的美丽,小燕子的可爱)
(三)自由读课文
1.提出要求:借助字典和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重点指导:俊俏、凑成、吹拂、聚拢、荡漾,出示投影卡片,让学生读准字音,说出词的大意。(不强求解释准确,重在理解句中意思)
(四)指导观察(培养观察能力)
1.出示放大的教学插图,让学生看。(不做具体指导,教师在巡视中了解学生观察方法)
2.请学生回答:
(1)你是按什么顺序观察这幅挂图的?
(2)按顺序说出你观察到的景物。
这步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眼、脑、口都活动起来,把看到的景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表达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既要言之有物,又要言之有序。可以采取同桌互相说,提示说,补充说等手段,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述,脱离课文局限。
第二课时
(一)检复衔接
回忆《燕子》一课主要写了什么?简单说说燕子给你什么印象?(注意教学前后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二)图文相承、理解全文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本段写了燕子的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做简笔画,画出燕子的样子。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 “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
“加上剪刀似的尾巴”
(3)教师指着简笔画,让学生分步描述燕子的外形特征。板书:外形、羽毛、翅膀、尾巴。
(4)由外形特征,抓燕子性情特点:活泼、机灵。并板书。
(5)朗读。体会燕子的机灵可爱。
(6)投影出示句子,从课文里找到表达同样意思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完成课后2,并进行语言训练)
投影出示:“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小燕子。” 出示文中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先出示投影句子,再出示课文中句子,让学生比较、讨论,知道
作者从颜色、动作、形状几方面写燕子的特点。一个“凑”字,一个“小”字,表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括号中还可让学生选填其它词,进行语言训练。
2.第二自然段。
(1)出读课文,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划有关词语。
(2)板书: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春光。 结合板书的词语,进行语言训练。
下过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吹拂着什么样的柳丝?什么样的草?花?(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体会说,教师要适时鼓励。)
(3)这些春天特点的景物都一起赶来了,课文是怎样说的?划出句子,说说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
(……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春天景物拟人的动作,使春天更富有生机、更可爱。)
那么看到这美景,你会怎么想?小燕子会怎么样?(赶来、增添生机)完成课后2(2)题。
板书:燕子赶来增添生机。
(4)欣赏VCD教材中本段课文描绘的莺歌燕舞的春光美景,再次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美的情感。
(5)指导朗读。(指导重音、停顿、声调高低)
3.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本段写燕子在干什么?(板书:飞行)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小燕子飞行的?(通过抓关键词语,让学生懂得作者是按照由上而下的顺序观察和描写的)
(2)VCD教材出示。(课后3题)体会作者写燕子飞行抓住了什么特点?(板书:快)
口答,填空:“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
( )过,唧唧地( )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 )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 )过湖面,尾尖偶尔( )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 )开去。”
除了“快”还写了小燕子飞行时什么特点?(伶俐、顽皮)
(3)指导朗读背诵(提示:在??,有的??,有的??)
4.第四自然段。
我们看到了燕子飞行的可爱样子,那么它停歇时,又是怎样美丽的情景呢?(板书:停歇)
(1)看VCD光盘所展现的燕子休息时,犹如五线谱般的美景。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课文打了一个很美的比方,说说什么像什么?
课文中“几痕细线”指什么?为什么不用“几根”?(“几痕”用词准备,表示距离较远,若有若无,看不清楚)说说电线相当于五线谱上的什么?燕子象五线谱上的什么?体会句子含义。
板书:五线谱。
篇三:1燕子
《燕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俊俏,聚拢,增添,五线谱,荡漾,音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3、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怎样引导学生从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请同学们来猜一猜。 小小姑娘黑又黑,秋天走了春天回, 带着一把小剪刀,半天空里飞呀飞。(打一动物)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呀?(燕子)
2、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燕子就从南方飞回到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燕子》这一课,看看春天里的小燕子。
3、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写“燕”字时,先写燕子的头(廿字头),再写燕子的身子(口字),接着写燕子的翅膀(北字),最后写燕子的尾巴(四点底),燕字就写好了。
4、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抽答)
2、师:同学们的疑问在课文里都能找到答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括号里的拼音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并用笔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学生自读课文。
4、认读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
5、抽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细读品味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出示燕子图),这是一幅可爱的燕子图,谁来说说它的样子,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完整地说一说,也可以抓住某一特点具体地说。
2、抽学生回答。
3、师:课文里是怎么介绍燕子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一段,用“____”划出作者是从哪几个部分来写的?(学生自由读课文)
4、抽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5、师:课文里只写了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那燕子的头呢?肚子呢?作者是不是忘了呀?(抽学生回答)
6、师:其实,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最能体现燕子的特点,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燕子特点的部位写,并没有面面俱到,什么都写,这种写作方法叫抓住事物的特点。你能用这种写作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吗?(抽学生说)
8、根据板书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课件出示燕子飞行图)瞧,小燕子飞起来了,它的动作怎样呢?(很轻、很快)谁能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吗?(抽读)
2、师:读得不错!让我感受到燕子飞行的快乐。听这位同学一读,我心里怪痒痒的,同学们给我一个机会,好吗?(教师范读,边读边做飞行的动作)。
3、师:老师读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
4、学生模仿燕子飞行的动作及叫声,练习读。(男生做动作,女生读,然后交换。)
5、师: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头脑中一定有一幅鲜活的燕子飞行图。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边做着动作,练习背诵这一段。(学生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燕子这样快乐地飞行,时间一长,飞累了,它们是如何休息的呢?请同学们来合作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分组合作读)
2、师:(课件出示燕子休息图与五线谱图)作者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把“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想象成“五线谱”,把“停着的燕子”想象成“音符”,多么奇妙!同学们读书感受感受。(自由读)
3、师: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燕子们会谱出一支什么样的歌?(引导学生说出《小燕子》)
4、师:这首歌是同学们熟悉的歌,咱们一起唱一唱这首歌好吗?(齐唱儿歌)
5、师:小燕子谱的歌曲好听,同学们唱得更美。请同学们再把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齐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美丽的春天。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学生看课件读第二自然段)
2、师:春天美不美?文中描写了哪些美的景物? (学生回答)
3、师:这么美的春色,你想把它画下来吗?(抽几名学生到黑板上画画,其他学生在座位上画,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画得太美了,谁来描述这幅美丽的图画?(抽答)
5、师:同学们画得美,他描述得也很美。好,下面我们就看着图画,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6、师:思考一下:课文写燕子,为什么还要描写春天?
7、师:都有见地!可见你们爱燕子,也爱春天。下面请同学们通读全文,力争会背,把可爱的燕子、美丽的春天永远留在自己的心里。
四、拓展延伸
小练笔:“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羽毛——乌黑光亮
翅膀——俊俏轻快活泼机灵
尾巴——剪刀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