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20 06:02:59 | 移动端:平凡的世界

篇一:论《平凡的世界》的苦难意识

论路遥《平凡的世界》的苦难意识

引言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 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

路遥最重要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陕西西安英年早逝,年仅42岁。

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这样评价:“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他的文学就像火一样燃出炙人的灿烂的光焰。”

路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其倾注心血最多的作品是《平凡的世界》,它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而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平凡的世界》始终贯穿着一种苦难意识, 主人公并没有因生活中有苦难就

失去了理想, 就不去追求积极的人生价值, 相反, 苦难会激起他们自觉地以一种自强的方式超越苦难。这种苦难意识既源于物质世界的缺失, 但更主要的是精神求索的失落。在《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超越人的物质追求, 追求精神上的自足自乐, 即以审美的自由精神追问缺失状态下的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以自强精神超越苦难的人生态度在孙少平身上表现得最为充分。“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 为几个钱而受尽折磨, 但他已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职业的高贵与低贱, 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 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 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

人生充满了苦难, 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更是如此,有时, 与苦难的抗争是人的一种本能。文明社会给个体的人涂上各种政治色彩、文化观念, 而人的自然属性又挣脱种种束缚艰难地跋涉、前进。努力用人的自然属性的沃土, 培育歌颂文明社会的艺术之花, 这正是《平凡的世界》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的奥妙所在。在与苦难抗争的日子里,会有痛苦挣扎与迷茫,但痛苦过后,我们会收获心灵的一池慰藉。本论文主要论述路遥《平凡的世界》中所展现的苦难意识的表现,根源以及意义,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深入认识苦难意识对人的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发掘苦难背后永放光芒的人性美,人情美。

第一部分

苦难意识的表现

《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们生活在苦难中,但并未在它的面前低下高贵的头,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铸就无悔的人生。作品中苦难意识通过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一一表现了出来,同时人物命运又受到社会历史因素,人情风俗以及人物性格的综合影响。

苦难贯穿人物的一生,对其学业、事业、爱情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此期间,展现了不同人物的命运,表现了苦难多样的人生。下面就以《平凡的世界》中最中心的人物孙少平、孙少安为例,具体阐述文中苦难意识的表现。

在学业上,兄弟两人有着不同的经历,哥哥少安屈从命运的安排,为了弟弟妹妹,为了这个家主动放弃了学习的机会。他的辍学是因为他想到在父亲慈祥的笑容背后有多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他父亲在他面前抱住头痛哭流涕。他第一次看见刚强的父亲在他面前流泪。他自己也哭了。是的,他将要和学校的大门永远地告别了。他多么不情愿啊!他理解父亲的痛苦——爸爸也不愿意断送他的前程??就这样,他参加了全县升初中的统一考试。在全县几千名考生中,他名列第三被录取了。他的学生生涯随着这张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也就完全终结了!”他平静地承认无法超越的客观条件,凭借理智面对现实。这是承继了父辈传统的一面,

那种传统的对家庭、对亲人的巨大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闪耀着中华民族特有美德的光辉,同时,又显露着中国传统生活模式对他的制约。

弟弟少平则不同,由于哥哥的牺牲,他有了比哥哥更多的学习的机会,知识使他的眼界更加的开阔,使他的思想得到升华。但追求学业的过程又是艰辛的。作品开头就写那个时候吃的干粮是三种:一种是白面馍,一种是玉米面馍,一种是高粱面馍戏称为欧亚非。然后菜也是三种,那么土豆白菜加点肥肉片加点粉条,三毛钱,这是最好的,甲菜。没有这个肉片就是一毛五,光是熬白菜就是五分。但是最后那两个学生连五分钱的都菜吃不起,所以孙少平一出场那是太可怜了。拿了自己那两个高粱面馒头,看见旁边乙菜盆里还有点汤,想盛一点又怕别人看见,慌慌张张结果被雨水溅了一脸。那么这样尴尬的场面,在生活中是谁都会畏惧的,更何况是有自己的骄傲的青年人呢。困窘的生活没有让他自暴自弃,而是更加的努力,提升自我的思想水平。他是一个真正处于“交叉地带”的人物,具有城市和农村两种因素:城市的文化、农村的实干精神兼而有之。他抛弃了“乡巴佬”式的狭隘与偏见,很快成长为一个男子汉。国家的不幸、社会的动荡,使他沉浸在严肃的思考之中;天生的气质和知识的力量,使他有比哥哥更为深远的思想。孙少平与高加林的确有很多相通之处,但他比高加林更为冷静,不象加林那样浮躁不安、心绪忧郁。他认识到:双水村的贫困更根本的在于文化精神上的贫困。

在事业上,孙少安是一个很早就在岁月的熬煎中成熟的勤劳而倔强的青年农民。作为生产队长,表现出过人的才干,成为双水村唯一使田福堂这个能人真正发怵的人物。他的人生道路,是一个出众的庄稼人坚韧地进行生的挣扎的艰难之路。生活的暴风雨一次又一次地无情地袭击他所撑扶的那只穷家薄业上的破船。一种巨大的悲怆和委屈不时地会攫住他,使这个内心世界很深沉的青年农民陷入了极度的痛苦、烦恼和迷茫。在他的内心呼喊着:“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愤激的抗议,象地壳中的熔岩一样沸腾着。这是一粒已经被苦水泡胀了的种子,改革的希望之芽,已经要突破皮壳绽露出来了。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

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有了钱想到乡亲,要建一所学校。他的善良、正直、勤奋、能干让人赞美。

孙少平则是在高中毕业后回乡后当上了民办教师,但他青春的血躁动着,他不甘于这种寂寞、落后的环境。他要出去闯荡一番??后来,他进城揽工、当上

建筑工、最后到大牙湾煤矿当工人,经历痛苦与挫折的磨练实现了他的追求和理想。在路遥的“世界”里,人物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哪怕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然而,就如萨迦格言所说的,“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一样哪怕再平凡的人也应为其所生活的世界奋斗!27岁的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英俊面容尽毁,却遇少时玩伴金波之妹告白,少平为她的前途与自己的感情选择拒绝。。。他们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面对了现实,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他新的生活与挑战。孙少平可以愤世嫉俗,却不会玩世不恭;可以绝望,但不会沉沦;可以被侮辱,被损害,却不会被扭曲;可以出淤泥而不染,却不会觉得虚假苍白,在苦难中追求心灵的高贵。

他们兄弟二人一个是在优秀传统观念指导下挣扎、奋斗,他会成为农村建设的脊梁;一个是向往大世界、待候机遇、有所作为。他们都有一种宽厚的胸襟,都有一颗热烈的爱心,都有能力和才智。但都正在经历着、饱尝着种种苦难,中国农村社会所特有的苦难。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几十年来中国农村生活和农民心理的侧影。

在爱情上,由于受到贫富障碍、门第的阻碍、家庭世仇、人性的脆弱等因素的影响,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制约下产生了爱情的悲剧,即精神的苦难。路遥所描写的爱情充满了理性的光辉,揭示了这一精神苦难发生的必然性,从而使其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

少安与润叶青梅竹马的爱情使唯美的、凄婉的,更是无奈的。当田润叶给孙少安手里塞一封短信表露心迹,羞涩的跑开的时候,悲剧的种子便在此扎根了。这是在农村走集体的年代里,孙少安一贫如洗、小学文化、在生产队里种地,田润叶“干部”子弟、在县城教书——尽管不是什么大干部,也不是什么大城市,但是在当年的农村,孙田二人的差异无疑已经太过显著了。孙少安不能不从被瞬间的幸福冲击的空白头脑中回过神来,诚惶诚恐起来。润叶是个好姑娘,少安不会不动心,但是润叶又太好了,好到少安不敢接受。“一个満身汗臭的泥腿把子,怎么可能和一个公家的女教师一块生活呢?”生活的反差使“他不能答应和这个爱他的也是他爱的人一块生活!”他理智而又现实地斩断了这段一度令他万分牵挂的爱情。他逃避了,甚至不能给润叶任何解释,悄悄的、迅速的迎回一个门当户对的山西媳妇——贺秀莲,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

较之孙少安与田润叶“平民式”的爱情,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则带有浓厚的现代意味。他们两个都受过较为高等的教育,在精神和思想上总是能够达成契合。同样是来自黄土高原的孙少平,他时刻能充满激情、充满斗志。希望通过自

己的努力来改变生活、改变命运。高干家庭出身的田晓霞美丽大方、才华出众。她深深地热爱着她这个“掏炭的男人”。这个“掏炭的男人”也敢于向也靠近。然而,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性的结局。作为独立的人,田晓霞和孙少平之间是平等的,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人生追求,共同的性格特征。作为社会的人,一个是领导的女儿,一个是山沟沟里农民的儿子;一个是省上的大记者,一个是掏煤的工人。社会身份的巨大差异注定了他们走不到一起。

在爱情上,孙少平是被动的,他没有追求,他不敢追求,尽管在他的意识中有着爱情的渴望,赤贫使他放弃了爱情的奢望,经济界定他的爱情萌芽,他只能去追求施舍来的爱情,他对田晓霞纯粹是占有的满足,根本谈不上是爱情,在田晓霞这个被描绘得近似于完美的女孩面前,经济文化地位的禁锢,他怅惘着、迷茫着、混沌着,盲目地顺应着田晓霞的指引,孙少平对爱情的无奈,使他很清楚田晓霞对他只是一个青春童话,离开他是最终的必然,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孙少平眷恋着田晓霞这种对城乡差别强烈的好奇心和喜欢刺激、崇尚冒险的个性,盼望着田晓霞的这种青春冲动能使他实现自卑的爱情。没有尝到滋味的孙少平敏感着、矜持着,他害怕田晓霞离他而去使他难堪、使他沮丧、使他失去人生追求,而他又怕承担爱情责任,无力对爱情负责,当田晓霞一次次向他示爱时,他逃避着,用逃避的方式企图延长爱情的终结点,延续这场不平衡的爱情游戏,折磨着彼此的青春。使《平凡的世界》落入沉重的囚枷,使作品处处迷漫着郁郁的压抑和沉闷。

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结局,究其实,仍然是城乡的差距与现实的冲突。当省报记者田晓霞来到大牙湾看普通矿工孙少平时,虽然孙少平内心依然汹涌着澎湃的热浪,但冰凉的潮流也不时从心中湍湍而过。“井下生活的严酷性更使他感到他和她相距有多么遥远。他爱她但他和她将不可能在一块生活——这就是问题的全部结症!”为了遵循现实制约原因,作者只能将田晓霞的生命终结于一个偶然的水灾之中。问题的实质不在于这段“情结”是作家生活经历的心理折射,而在于这复杂的情结潮流中,涌动着深沉的历史内涵:正是历史的逆转,拉大了现实的距离,扩大了城乡间干部与农民的生活标准,吞噬了农民向往幸福的生活理想,才近使他们不得不挣扎在贫困与屈辱之间,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爱情的道路上他们都未与所爱的人结合,现实的苦难打碎了唯美的爱情,可贵的是他们仍旧热爱生活,依旧那样勇敢的生活,给现实中迷茫的青年人以希望。

第二部分

苦难意识的根源

人民的苦难深深牵动着作者的心,过去生活的经历,严酷的现实和陕北高原异常贫脊的自然环境,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条件,以及历史文化的沉重因袭,

篇二:《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分析

《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对路遥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进行分析,探讨各人物特点,剖析人物命运,解析人物所处的时代和社会阶层,并对作者的人物创作手法进行评析。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 人物 分析 路遥 孙少平 孙少安

一、绪论

(一)路遥的生平与创作

路遥,陕西省清涧县人,当代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文坛“陕军”的领袖人物,1949年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7岁时父亲将其过继给家境稍好的大伯。路遥勤奋好学,小学毕业后考入当地最好的延川中学,但因伯父已无力供养而险些辍学。后来他硬是凭着顽强的生存能力和同学接济完成学业。文革时,他曾以群众代表身份进入延川县革命委员会任副主任,并开始文学创作,初期主要是诗歌。文革后期他退出革委会,种过地,当过民办教师。由于其作品不断发表,引起当地文坛名宿的注意,并被推荐至延安大学文学系深造,由此,他逐渐舍弃诗歌,开始写小说。1980年,路遥发表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全国中篇小说奖,标志着路遥在中国文坛有了一席之地。1982年《人生》的发表,更是将其推向事业的顶峰。1988年,路遥沥血之作《平凡的世界》问世,在全社会激起强烈的反响,该小说荣获茅盾文学奖,也是路遥所获的最重的文学奖项。

之所以要简要地介绍路遥的生平与创作历程,是因为像路遥这样的本色作家,其作品几乎从未脱离他个人的人生经历和他几十年生存的土地——陕北,尤其是他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脱胎于他本身的经历。因此,只有了解路遥本身,才能对他小说中的人物作出客观深刻的剖析。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路遥是一个有着深切的人文情怀和深厚文字功底的作家,他以前所未有的悲壮情怀和献身精神创作了《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在全国引起强烈、持久影响的作品。他的作品以深邃的目光解析着我们所处的时代,剖析人物命运,作品中的人物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在他的作品中,以普通农民、工人、知识青年、基层干部为主角,他以现实主义作家特有的历史使命感和对普通人物身份的认同感,将他们塑造成了英雄,使他的作品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他的作品曾两获全国中篇小说奖(《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一获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其作品水平已然获得文坛的肯定。

然而非常奇怪的是,路遥的作品却很少得到评论界的关注。究起原因,主要是在80年代中期起(恰好是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之初),一个所谓“文学精英集团”崛起并统治评论界,这个集团的基本核心是“语言学”转型之后的西方理论为主要资源的批评家和研究者,他们提倡“回归文学”本身,宣称只遵守文学自身原则(所谓“自身原则”实际是西方文学为参照物)。而近乎以“白描”的现实主义手法创作出来的路遥作品其自然不入他们的法眼。 而路遥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在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道:“按当时的文学形式,这部书的发表和出版是很成问题的。首先当然是因为这部书基本用所谓‘传统’的手法表现,和当时大的文学潮流背逆??”于是他坚定地“干脆不面对文学界,不面对批评界,而直接面对读者。只要读者不遗弃你,就证明你能够存在。”

基于对路遥小说的喜爱以及对他本人的尊重,我决定以他的作品为素材撰写毕业论文。在路遥的作品中,最大的特点是塑造了具有鲜明性格特征和丰富的人生内涵的人物形象。这是他的作品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原因。因此,我拟以《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为对象,对路遥的作品作初步分析研究。

二、《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黄土地上的“乡里伟人”?

(一)孙少平——平凡世界的精神斗士

路遥的小说通常有两个主题:一个是苦难体验,一个是道德善良,正是由于对苦难和道德的

论述,使路遥的小说显示出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内在价值,《平凡的世界》也是如此,因此,主人公孙少平便担负起实现小说这两个主题的重任。

孙少平走过的路可谓布满荆棘,中学时只能啃着“非洲”黑面馍支撑学业,毕业后外出闯荡只能做小工背石板,即便是招工入煤矿也是在恶劣环境中从事着高强度的体力活。当然,在本书中,承受苦难的并非孙少平一人,其兄孙少安所背负的苦难甚至要远大于他——至少孙少平还能在父兄的支持下完成高中学业。但与孙少安及其他人截然不同的是,孙少平对苦难有着主动选择和迎接挑战的勇气,他甚至能够将对苦难的体验升华到人生哲学的境界:“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受尽折磨,但他不仅仅将此看做是谋生活命——职业的高低贵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他相信,自己历经千心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正是孙少平在巨大的苦难中表现出的人格尊严和道德激情,以及面对困难的从容淡定和自得其乐,才使得这个人物显得熠熠生辉。

道德的善良是孙少平的另一个特点。在自身积极追求和田晓霞不断引导下,他与生俱来的质朴与善良逐渐蜕变成为道德力量。在学校时他先后救过曾深深伤害过他的两个女子侯玉英和郝红梅。如果说救侯玉英还是良知的本能驱使,而救郝红梅则已是十足的理性举动。此时孙少平已形成自己完整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如他写信婉拒侯玉英求爱,显得成熟而仁厚,与入学初的偏激与自卑判若两人。再到后来为救被包工头胡永洲欺辱的小女孩小翠而不惜自毁饭碗、与黑恶势力势不两立,已是纯粹的“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形象。《人生》中的高加林与孙少平有些相像。他们都出身于贫苦家庭,都是高中毕业,都是当地农村的佼佼者,都曾在理想和现实巨大落差中痛苦煎熬,都将城市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的地。但两个人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高加林对现状是被动接受的,如果不是靠叔父,他可能一辈子都会在农村,他接受巧珍的爱情就表示他当时已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做好一辈子务农的准备。而孙少平则将人生道路把握在自己手里,勇敢地挑战现状。高加林的性格是阴郁的,而孙少平是乐观、积极的。面对困境孙少平始终表现出一种征服者的咄咄逼人的态度,凸显出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斗士的形象。

(二)孙少安——负重前行的跋涉者

本书中,孙少安是背负最沉重包袱的人,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正是在他的庇护下,弟弟和妹妹才得以完成学业,姐姐一家尚能够勉强度日。而弟弟孙少平之所以敢放心到外面“闯世事”,前提也是有哥哥在,他的“后方”就平安无事。 孙少安不仅要同与生俱来的贫苦搏斗,还要处处提防来自村书记田福堂的算计,出于对孙少安才干和威望的嫉妒以及“骚情”其女田润叶的不满,田福堂多次利用“阶级斗争”陷孙少安于困境。孙少安就是在这样来自家庭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负重前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除了不屈服于命运外,孙少安品行中的“仁”、“恕”也是书中表现的重点。无论家庭多么“烂包”,他从未显露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他对全家老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起敬,而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这是超出农民狭隘门户观念的。从担当一队之长到后来招揽村民到自己的砖厂上工,以及慷慨捐资助学可以看到这一点。而他对自己初次创业失败村民对他的“背叛”更表现出令人敬佩的胸襟,在二次创业成功后仍不计前嫌地帮扶他们,孙少安是作者极力塑造的“仁者”的典型。

尽管只有高小文化,孙少安凭借生活的历练和聪慧的天资,使他对社会有着超出一般农民境界的独到理解。例如他初次见到田福军时一番让“农民撒手干想干的事,上面不要老指手画脚”的言论,其实质就是解放农村生产力;还有他在文革末期搞的“生产承包责任组”,其

内容已同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差无几。

(三)两位主角的人生道路选择比较

有评论认为,对于孙少平脱离农村的羁绊闯荡世界,孙少安的留守显得保守而庸俗,作者是在抑“安”褒“平”,我不这样认为。

在孙少平的全部人生经历中,其“出走”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也是众多评论争论的焦点。其实,这并不是孙少平本人的问题,对于80年代初的青年农民,“出走,还是留守”,几乎成为一个莎士比亚式的难题:出走,就有机会摆脱贫瘠的故土,把握城市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但当时城乡之间巨大的体制鸿沟,意味着他们背井离乡后仍很难获得城市身份,真正分享城市;留守,就必须继续忍受精神世界的巨大空虚和单调乏味的农村生活,但在自己最熟悉的土地上至少会温饱无忧,左右逢源------这个命题的背后就是城乡二元化制度,这是一个谁也无法改变的现实,孙少平只能艰难地做出选择。

孙少平选择出走的勇气是令人赞叹的,无论结局如何,一个敢于为自己的理想抛弃安稳的生活去主动冒险、挑战的人在当代中国都不多见。而且,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思想的高中毕业生(在当时已属高学历),农村精神生活的匮乏是他最无法忍受的,因此,离开家去闯荡一番也不失为一种可尝试的选择。

然而,孙少平出走多少有些盲目,出去干什么?只能做小工。难道做小工就能放飞他的理想?就能满足他的精神生活?城乡二元化体制使得孙少平根本无法计划他的未来。幸运的是,他遇到赏识他的曹书记一家,又重逢了他的“女神”田晓霞,前者给他提供去煤矿当工人的机遇,后者帮他操办完成。然而我们知道,这种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近似于零,只能说“无巧不成书”罢了,因此,孙少平的路在当时可复制的意义不大。

我们再回头看看,如果他留在农村会怎样。百废待兴的农村恰恰缺的就是这样的人才,从他劝说发财的哥哥不要投资什么电视剧就可以看出,他的眼光和水平是远高于双水村的一号能人孙少安的。如果他在农村,双水村就又多了一个农村领导人,至少有了他,孙少安就不会遭受创业初的惨败!

当然,世上本无路,人走得多了便成了路。也许孙少平走的是一条几乎无法走通的路,但是“此路不通”的原因在于社会大环境,而不在于孙少平本身。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孙少平不断去冲击这条路,才会有了现在政治环境的日益开明,农民工生存环境和工作质量的大幅度提高,社会的包容性更大,城乡之间差别不断缩小。因此,孙少平出走的意义不在于出走后的成就,而在于出走的本身,这种“唐吉诃德式”的挑战命运的举动本身就有着象征和示范意义。他敢于主宰自己的命运的勇气,敢于挑战现实困境和未知世界的胆识必将被年青一代追捧和模仿。

而孙少安则从小与土地相依为命,他认同自己“庄稼人”的身份,坚信“世事变好”的那一天,自己能凭借双手靠土地过上好日子。所以当机遇来临时,他能凭借敏锐的眼光把握住。孙少安的发展道路是立足于他自身条件和农村现实情况的,相比起孙少平有冒险和运气成分,他脚下的路更坚实,更宽广,更可行,也更有借鉴意义。

因此,这兄弟二人的选择只是代表当时农民所能走的不同的道路而已,并无孰优孰劣之分。

三、《平凡的世界》中的女性形象。

(一)田晓霞——男性的精神导师

田晓霞出身于一个干部家庭,殷实的家境使她不必像男主人公孙少平那样为温饱所困,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家庭的熏陶下,她的思想境界和内在品质都远胜于同龄人。

如果我们仔细研读孙田两人初次见面的片段,会得出这样一个印象:此时的田晓霞自信、热情、主动,而孙少平在这样一个“又洋又俊、穿戴漂亮的女同学”面前,变得像“农民一样笨拙”。孙少平此时的智力和眼界均未完全开发,而使这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绽放夺目光芒的,正是田晓霞。

田晓霞在高中时期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一般的看法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此时的孙少平“每次和她交谈,都能使自己的头脑多开一扇窗户”,孙少平已开始自觉接受田晓霞的指教,而田晓霞则慧眼独具地发现孙少平与众不同的“气质”,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贺秀莲的出场集中在两次,第一次是与孙少安结婚前后,主要是介绍了贺秀莲的品行及其少女情怀,以及她与孙少安婚后的恩爱,此时贺秀莲体现出妻子的柔美。第二次是孙少安创业阶段,更确切地说是在孙少安初次创业失败后,她成为孙少安的精神支柱和坚强后盾,千方百计帮丈夫走出低谷,最后却因为过度劳累罹患肺癌。

作者对这个传统妇女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怜爱,比起如圣女般无瑕的田晓霞,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她甚至保留着一些农村妇女的固有缺点:比如说闹着分家等,但她对丈夫的挚爱,对公婆的孝顺,对家庭的任劳任怨都使我们对她由衷地充满敬意,些许缺憾反而使她的形象更丰满、真实。

(三)从属和边缘地位——《平凡的世界》中女性形象总论

《平凡的世界》中的女性,大多处于男性世界中的从属和边缘位置,这一点类似于武侠小说:尽管她们可能美丽、聪明、武艺高强??却不过是男人追逐的对象和丰富故事的花瓶。这不能不说是《平凡的世界》书中的最大的遗憾。

如田晓霞,她存在的全部意义是启发引导孙少平,除此,她没有自我价值,没有个人世界。作为一名省报记者,完全能在80年代初城乡巨变的环境下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但本书对她工作仅有的描写是她借工作之便到煤矿去看望孙少平和她救人牺牲。还有她与同事高朗的感情,本能够通过此事窥探到田晓霞丰富的内心世界,但也仅仅是让她轻描淡写的拒绝了事。

还有金秀,一个同田晓霞一样美丽优秀的女大学生,她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不过是为了证明在失去田晓霞后,孙少平仍不缺乏高层次的女性追求罢了。

田润叶本是一个知书达理,端庄娴雅的女性。当她的爱情被孙少安拒绝及违心嫁给李向前后,就变成了一个歇斯里底的魔鬼,不仅折磨着自己,同时折磨着深爱她的李向前和她的亲人,她完全陷入了对两个男人的感情纠纷,丝毫看不到一个地级市共青团主要干部的风采和业绩。比起遭受妻子背叛后能够迅速走出低谷的武惠良,田润叶直至丈夫车祸后才翻然醒悟。 只有孙兰香与其他女性不同——她不是为了某一个男人而存在的,她从小自立、自信,拥有过人的天赋和美貌,如果能够重点塑造,完全是一个新时代知识女性的光彩形象。但作者对其欲言又止,惜墨如金,实在可惜。

四、《平凡的世界》中的众生相

(一)农民——来自社会底层的挣扎与呐喊

《平凡的世界》书中,农民是重心,作者凭借丰富的农村生活阅历,对75年至85年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农民作了外科手术般精确的解析。

在路遥看来,农民的生命力是顽强的,除孙少安外,金俊山、田海民等是农民的杰出代表,他们虽无高瞻远瞩的境界与胸怀,但在畸形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意识统治时期不盲从,保持着一份独立与清醒,他们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严酷的政治环境中默默坚守,一旦社会变革便迫不及待地展示出他们令人惊叹的创造力和才华。这一类人无疑是农村的希望,是国家与民族兴旺的基石。

农民也有着与生俱来的劣根性,这是这个阶级固有的特点,路遥显然对此了如指掌,并毫不留情地加以批判。比如,实行家庭承包制“分家”时的混乱,农民展示出他们小农意识的自私性和破坏力:“哪怕是一根半缰绳,也要剁成几段麻绳头,一人拿走一段??不能用就不能用!反正我用不成,也不能叫你用得成!”还有就是孙玉亭与王彩娥“麻糊”事件引来了两大家族的群殴,反映了封建宗族意识在农村仍大有市场,再有就是孙少安初次创业失败时

村民们所表现出来的冷漠、刻薄、短视。作者对农民的刻画真的是纤毫毕现,力透纸背。 值得一提的是,路遥已注意到当时社会刚刚出现的一个群体——农民工,他们位于城市最底层,无身份,无地位,干着最苦最累的活,拿着微不足道的工资,他们是远在农村全家人的希望,但他们自己却不知希望在何方,他们如落叶般在城市中随意飘荡(如“萝卜花”),甚至堕落(如小翠)。路遥以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敏感和洞察力描述了这个社会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在20年后才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二)工人——民族与国家的脊梁

路遥对工人描述不多,却饱含着热泪与激情,他对工人惊人的创造力和价值热情地歌颂:“他们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用超强度的体力劳动,把诗人称为‘黑金’的东西从岩石中挖掘出来------变为看不见的电流,使我们的生活和整个世界都能动起来”。除孙少平外,王世才是煤矿工人的杰出代表,他有着精湛的技术,在工友们中间享有很高的权威,他对徒弟孙少平的照顾犹如父兄,他在关键时刻牺牲自己挽救另一名徒弟安锁子的场面更令人动容。路遥敏锐地把握住工人的最基本的特征:在大机器时代中锻炼出来的团结、友爱和纪律、责任。

(三)干部——复杂而平衡的官场生态

虽然都不是书中的主角,但“干部”却是《平凡的世界》中出场有名有姓的最多的群体,而且从村干部到省委领导,跨度大,涉及面广。究其原因,可能是作者认为在社会变迁的时代,干部是掌握社会权力资源和推动社会更迭的中坚力量吧。

田福堂是旧时代农村的既得利益者,掌握着农村政治资源,是不折不扣的“土皇帝”,这类农民政治家醉心于玩弄权术,在文革期间“兴风作浪”,将“革命”变成挥舞在普通农民头上的大棒。当改革开放到来时,他不可避免地落伍了,不得不将权力交于金俊武、孙少安这样的新时代的农民领导人。

路遥对县、乡两级干部的描写,主要体现在“争论”两个字上,如田福军与前期的冯世宽、田福军与后期的张有智、田福军与苗凯、田福军与徐治功和前期的周文龙、白明川与徐治功、后期的张有智与周文龙等等。田福军是整个官场矛盾的中心,通过他从失意到升迁的历程,将同时期中国政坛的风云变幻和政策的大变革图表式地记录出来。这样的设定是非常巧妙而合理的。在社会变革时期,首先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是干部,他们所处的地位与职业迫使他们必须作出抉择,而不能象普通百姓一样观望。他们之间的争执大多是路线之争,意识形态之争,很少有个人矛盾。有争论就有选择,于是如田福军、白明川这样有才有识的干部脱颖而出,冯世宽、周文龙这样曾经有过错误的干部也迷途知返,及时把握住历史的契机,苗凯、李登云这样钻营之流只能无可奈何东逝去,而像高凤阁这样的心术不正之徒只能身败名裂。 乔伯年、石钟等省级领导在本书中着墨不多,是作为背景人物描写的,因此有些脸谱化,算是书中的一个缺点。

五、结语

作为一部优秀的作品,《平凡的世界》无疑是成功的,然而“金无足赤”,作品自然也有遗憾之处,除以上提到的,再罗列一些如下。

首先是对主人公描写的单一,无论是孙少安、孙少平,还是《人生》中的高加林,必定是高大、英俊的,似乎儿时的贫寒并未让他们发育不良;女主人公田晓霞、孙兰香、刘巧珍等也必然是美丽多情的。这可能是路遥“自恋”的结果,因为路遥笔下的人物大多取材于本人年少时的经历,如孙少安考上初中而放弃的情节就险些在路遥身上发生。路遥对自己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偏爱显而易见,但难免入俗。

其次是对苦难的痴迷。悲剧与苦难是路遥作品的主线,正是人物在苦难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和高尚的人格,才让我们深深被吸引。但有时作者难免夸大苦难,甚至沉迷于其中。如《平凡的世界》中贺秀莲患癌症的情节就有些过于突然。假如田晓霞的死是作品发展的必然结果(前文已述),贺秀莲却大可不必如此处理,她完全有理由和丈夫共同享受辛劳后的

篇三:平凡的世界论文

《平凡的世界》中的少安和少平

学号:913114070219

姓名:李浩

E-mail:

手机:18362915801

日期:2014-05-20

提纲

引言

关于《平凡的世界》的研究和评价

对少安和少平的人物分析

一、少安

二、少平

结语

参考文献

《平凡的世界》中的少安与少平

摘要:历来对路遥《平凡的世界》的研究多种多样,不乏精品。这本路遥以生命谱写的作

品也广受读者大众的喜爱。本文以人物讨论为出发点,把大时代与平凡人物相结合,从少平

和少安的生活、心理和情感来展开讨论,结合路遥艰辛的创作历程,简单的分析《平凡的世

界》。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现象 孙少安 孙少平 苦难 爱情

Abstract: The research about ordinary world is varied, and many are very good works. The book

which Luyao wrote by his life is widely liked by readers.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role in

the book; put the age and ordinary people together, from a view of Sunshaoping and

Sunshaoan’s life, psychology and feelings, and combine Luyao’s hard process to write

this book, analyze the ordinary world.

Key words: ordinary worldordinary world phenomenonSunshaoan Sunshaoping

sufferinglove

引言

路遥以平凡人的角度,谱写平凡人的世界,创作出了《平凡的世界》这本巨作。这本书

的创作过程形同“自残”,生活的不规律,恶劣的饮食,复杂的脑力劳动,强烈的情绪波动,

几乎形成了一种“自残式”的生活方式,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写作。【1】历年来,学术界

对《平凡的世界》的评价褒贬不一,学术界和读者大众之间对这本书的评价也有着严重的分

歧。普通大众读者一直喜爱和欢迎这本书,但学术界对《平凡的世界》的评价却普遍不是很

高,对本书的评价一直是个热议的话题,近年来才有所改善,路遥也借由此书获得了很大的

成功。本文以书中孙少安与孙少平为例,集中在分析人物的性格和经历等角度,分析《平凡

的世界》中平凡人物不平凡的人生,这不平凡的人生叫人感叹!

(一)关于《平凡的世界》的研究与评价

关于《平凡的世界》的讨论有非常多,褒贬不一,角度也多种多样。如蒋传红“从空

间结构的社会背景、内部构成和文化意义三个方面作出解读”,【2】肯定了乏也是十分明显

的。”【2】也有学者认为这本书有着很大的遗憾和不足,认为这本书有着“整合结构形式技

巧的不合理性”和“情节模式化倾向”【3】等缺点,“读完作品后,细细品味,总是感觉内

容很多,很充实,但结构却有些散乱,缺少章法。如果说这些是为了情节的发展和烘托主要

人物,那么从主次有分的角度考虑也是欠妥的。”【3】在故事情节上,与《人生》中“类似

的人物命运安排,格式化的情节设计,给读者带来的只能是审美疲劳”【3】《平凡的世界》

的确有着很多的不足,但也是情有可原,“对于一个第一次涉足百万字规模长篇小说的作家,

再加上中央广播台在作品还未截稿就开始的播出、来自杂志社的约稿、自己不断恶化的身体,

多重压力下咬着牙向自己生命极限挑战的路遥,很难有一个充分反思以至修改自己作品的时

间”【3】创作的艰难急切的需求给了路遥沉重的压力。“这部作品全景式的反映了十年间中

国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变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性效果,而且直至今天其价

值和影响力仍不可低估”【1】《平凡的世界》中,平凡的人们最让人感动,“苦难也是《平凡

的世界》的主题,也造就了平凡的人们。”【4】路遥在写这本书的时候,生活就像他书中的

人物一样,生活十分艰苦,在创作少平在煤窑挖煤时的那一部分时,作者当时就在煤窑生活。

苦难不仅是小说的主题,也是路遥生活的写照。或许路遥把自己对苦难的看法通过小说中的

人物表达了出来。“当遭遇无法改变的生活苦难时,平凡的人们会选择默默地承受,如老牛

般扛起生活的重担”【4】关于对本书的评价,“研究者和文学史所代表的学术界和读者大众

之间存在此书的价值,“这一结构的文化意义表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扬,但其现代意识

的缺着巨大的观点和分歧”【5】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

点,近年来,对《平凡的世界》加以肯定的声音也越来越大,重新掀起了一股研究《平凡的

世界》的热潮,许多人的观点也有所改变,比如在早期力挺路遥的李建军,不仅坚持《平凡

的世界》“以朴实的诗性意味和积极地道德力量打动读者”【5】也指出《平凡的世界》“是道

德大于历史叙事的写作,是激情多于思想的写作,是宽容的同情多于无情的批判的写作,是

稳定的道德基础但缺乏成熟的信仰支撑的写作”【6】评论家和学者大都从《平凡的世界》总

体意义和价值来评论探讨本书,读者则希望进入书中,探讨书中的人物,希望得到新的角度

来看待《平凡的世界》。

(二)对少安和少平的人物分析

一、少安

少安6岁开始为家里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凭借着“精

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后来又自己办起了

砖厂,虽然经历过失败,但又在妻子和家人的支持下渡过难关。

少安不屈服于命运,而且还有一颗善良热情的心,无论家庭状况多么不堪,他从未显露

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他对全家老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起敬,而难能可贵的是,他

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自己办砖厂发家后,不忘自己的乡亲们们,收留他

们为自己工作。从担当一队之长到后来招揽村民到自己的砖厂上工,再到后来慷慨捐资助学,

可以看出孙少安良好的品质。而他对自己初次创业失败村民对他的“背叛”更表现出令人敬

佩的胸襟,在二次创业成功后仍不计前嫌地帮扶他们,在富裕起来之后,出巨资为村里翻修

学校,并当选为新一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尽管孙少安只有高小文化,但他对社会有着超出一

般农民境界的独到理解。例如他初次见到田福军时,提出“农民撒手干想干的事,上面不要

老指手画脚”的言论,实质就是解放农村的生产力,让农民自己当家作主;还有他在文革末

期搞的“生产承包责任组”,其内容和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分相似。

另一个重点便是少安于润叶可叹的爱情。门当户对,一个从古到今不知拆散了不知多少

对恋人的可叹可笑的理由。润叶是“城里人”,在学校教书,也是“公家人”,而少安只是一

个简简单单的乡下人,家里又十分的贫穷,润叶的父亲田福堂当然不会同意,况且还有一个

县委书记的儿子李向前的苦苦追求,他们的爱情得不到长辈的认可。其实,还有一个主观的

原因:“两人对待爱情的不同选择。”【7】孙少安心里也有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认为自己配

不上润叶,而对于田润叶的选择,她的父母对她的选择影响甚大,她自己没有坚守自己的理

念,导致婚后生活痛苦万分。

二、少平

孙少平是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塑造的一个重要人物,他虽然是平平凡凡的一个农村

青年,却有过不平凡的经历。他代表的是和他一样处于生活的最底层的农民青少年的奋斗形

象。他卑微地生活在残酷的现实当中,虽然遭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却依然坚强乐观,

奋斗的生活着。“孙少平是历史变革时期苦苦抗争的普通农民的代表,勤劳、正直、务实而

有责任感”【8】

作为农民子弟的孙少平首先是苦难的承担者,他在艰辛和饥饿中长大,一天几个高粱黑

馍是他中学时代痛苦的记忆。生活带给他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贫乏,更有精神上的折磨,让他

感到最痛苦的是由于贫困而给自尊心所带来的伤害。

他是中国农民青年个人奋斗的形象,代表着像他一样出生于农村而又不安于现状,向往

现代文化的农村知识青年,拥有梦想和追求。尽管不知外面等待他的是什么,但是仍然毅然

的冲出去!

孙少平的人生中他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说他有过一段美好的情感,他虽然出身卑

微,地位低下,却得到了高干部子女而且还是省报记者—田晓霞的爱,并与她陷入甜美的爱

恋当中。他不想哥哥少安那样对爱情怯懦,他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命运弄人,就在他以

为自己可以与这个善良的女孩永远在一起的时候,田晓霞却因为抢救一个落水儿童而壮烈牺

牲了。生活对于孙少平来说是残酷的,但是孙少平也以自己积极地生活态度来抗争。

结语

虽然对于《平凡的世界》的观点多种多样,但本书仍不失为是一部伟大的作品。阅读这

本书,可以了解到在中国早期农村青年奋斗的情况,也可以了解到他们的艰辛。对于新时代

新青年的我们,应该多多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向命运挑战的勇气,学习他们崇高远大的理

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文献综述

【1】 孙宏哲、浅谈《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与接受【J】、赤峰学院学报,2009(1):108-111。

【2】 蒋传红、论《平凡的世界》的空间结构及文化意义【J】、名作欣赏-当代文学,2009

(4):67-70。

【3】 刘翔、万君柳、浅谈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遗憾【J】、文学界-文学评论,2010(9):

2-3。

【4】 石欢欢、《平凡的世界》:平凡人物的“平凡世界”【J】、名作欣赏,2013(9):14-15。

【5】 石秀凤、“《平凡的世界》现象”的历史考察及研究【J】、当代文坛,2010(2):71-74。

【6】 李建军、文学写作的诸问题—为纪念路遥逝世十周年而作【J】、南方文坛,2002(6):

24-30。

【7】 王子杰、是谁葬送了爱情—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和田润叶的爱情悲剧【J】、

当代小说,2010(6):20。

【8】 王霞、平凡的世界 坎坷的人生—浅析孙少安、孙少平的形象内涵【J】、安康师专

学报,1998(2):69,81-84.


平凡的世界》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0161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