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重塑意识形态

重塑意识形态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23 06:02:13 | 移动端:重塑意识形态

篇一: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风险和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风险和对策研究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沪)2015年第1期 作者:刘昀献

作者简介:刘昀献(1956- ),河南汝州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研究基地专家、教授、博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应对执政风险和考验研究”首席专家,上海 201204

内容提要:意识形态是政党的旗帜,对于统一思想、整合力量、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急剧而深刻复杂的变化。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国内社会意识更加多样多元多变,出现了“少数人与党和政府疏远疏离的倾向”,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巨大风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方向和目标,化解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巨大风险,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关 键 词:主流意识形态;风险;核心价值观;思想基础

标题注释:本文为刘昀献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应对执政风险和考验研究”(项目批号:11&ZD068)的阶段性成果。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新方略,引起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关注。一个复杂的世界也喊出了复杂的声音,表现在世界上不时出现多种“中国论”,如中国机遇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唱多唱衰,我们都要不为所动,要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保持自己的政治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1](P86)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使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了,赢得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话语权。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意识形态的设防不到位,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正面临巨大挑战,党风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污染。因此,我们在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同时,必须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决不能把改革开放作为挡箭牌,“打左灯向右转”,迷失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方向问题上,我们的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1](P15)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作用。“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2]在我国内外环境发生急剧而深刻变化,社会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的新形势下,我们只有积极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才能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一、高度重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巨大风险

意识形态是政党的旗帜,对于统一思想、整合力量、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具有重要作用。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3](P194)我们党一成立就明确宣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鼓舞下,我们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翻了“帝官封”三座大山,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社会主义是我们的选择,共产主义不仅是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也是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心中的崇高理想。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政治理想;社会思想文化呈多元多样多变态势。与此同时,复杂多变的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深,西方的各种不同观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甚至消极、不健康和反动的思想观点大量涌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现时代面临着多元文化和价值观严峻挑战的态势,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担心的“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的“最大的风险”,[4](P156)即意识形态领域的“精神污染”[4](P45)愈来愈严重。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党的事业的成败,值得中国共产党人高度警觉。

(一)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

二战后几十年来,尽管美国政治经济诸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运用武力或“和平演变”战略颠覆社会主义制度。1945年,时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指出“人的脑子,人的意识,是会变的。只要把脑子弄乱,我们就能不知不觉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并迫使他们相信一种经过偷换的价值观念”。[5](P1)“我们要从青少年抓起,要把主要的赌注押在青年身上,要让它变质、发霉、腐烂。我们要把他们变成无耻之徒、庸人和世界主义者。我们一定要做到”。[5](P3)当时的戈尔巴乔夫、叶利钦都是青少年。雷日科夫在《大国悲剧》中惊叹:“40年后,一切果然这样发生了。西方,特别是美国,消灭苏维埃国家的目的果然完全实现了。”[5](P3)苏东剧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已经把“和平演变”的主要矛头指向中国。2008年7月31日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国防战略》中讲到:“美国将继续对中国施压”,“要制定一项全面的战略来影响中国的选择”。[6]美国的对华长期战略就是“围堵压制、分化瓦解、拉拢演变”,具体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西化、分化中国,使中国的意识形态西方化,从而失去与美国对抗的可能性;第二步是在第一步失效或成效不大时,对中国进行全面的遏制,并形成对中国战略上的合围,还不时地沿第一岛链制造事端,恐吓中国;第三步就是在前两招都不能得逞时,不惜与中国一战,当然作战的最好形式不是美国的直接参战,而是支持中国内部谋求独立的地区或与中国有重大利益冲突的周边国家与中国对抗。这充分说明美国统治阶级搞垮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谋是一以贯之的。

这些年俄罗斯、东欧、中亚的相对衰落和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的不断增强,特别是由于我国正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使GDP逆势而起,排名全球第二,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优越性,引导着世界各国人民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反思。这是西方世界最不愿意看到的。美国国内的保守势力和所谓的政治“精英”,日益把中国视为对美国霸权利益的巨大挑战者和最大的潜在敌人,把正在崛起的中国看做是当年的苏联,并坚持把美中之间的合作、竞争与博弈看成是“新冷战”。二战结束后,美国依靠自己的硬实力,打了两场最大的局部战争即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冷战”结束后,美国打了海湾、南联盟、伊拉克、阿富汗四场小的战争,后两场是胜而不利。美国总结其20多年前搞垮几乎与自己比肩的苏联的经验,开始逐步转向更多地倚重自己的软实力对付中国,以实现“和平演变”的战略目的。

最近披露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十条诫令》中,有7条是讲怎样通过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战争搞垮中国的。一是“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育。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一直强调的刻苦耐劳精神”。二是“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了一半”。三是“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四是“时常制造一些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种子。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五是“要不断制造消息,丑化他们的领导。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辞来攻击他们自己”。六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宣扬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型小型,有形无形,都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理。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我们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七是“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险恶用心,在《十条诫令》中可谓暴露无遗。

西方敌对势力攻击、渗透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手段和方式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推销新自由主义,进行学术理论渗透

学术理论渗透是西方国家“西化”、“分化”和“和平演变”社会主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极力推销其所谓权威理论——新自由主义理论,诱骗发展中国家按照其战略意图进行所谓“改革”。在经济上主张“三化”即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在政治上强调“三个否定”即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宣扬“三权分立”和宪政民主;在战略和政策方面,鼓吹全球资本主义化、西方化、美国化。

改革开放后西方流入中国的各种理论中,经济学理论、金融学理论、法学理论,已经成功地渗透到学术理论界,在有些方面甚至已替代了主流思想理论。一些学者和理论家不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研究和提出自己的理论,而是一味地顶礼膜拜,引进、阐释西方的理论,甚至去拿美国的理论套中国的情况,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演绎为市场决定一切,公开鼓吹土地私有化、国有企业私有化、金融自由化;有的人甚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成

是“权贵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认为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

在教育界,一些学科的教学方针、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材到考试方式等,正在逐步全盘西化、整体上西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受到冷落甚至冷嘲热讽;不少院校喜欢用西方教材甚至原版教材,基本是全套的西方话语体系,教师教学时不加批判地传授。在一些决策层,有的政策的制定和出台,也明显看出受西方理论影响的痕迹。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一种奇怪现象,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一些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说成是“左”或“思想僵化”,把批评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视为“时髦”或“与时俱进”;竟出现了“三笑”:讲马克思主义有人嘿嘿冷笑,讲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有人嘲笑,讲共产主义有人哈哈大笑。

2.推行文化霸权主义,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文化渗透的战略图谋从未改变过。冷战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都积极致力于向我国输出美国的民主和自由价值观。他们不断在所谓人权、民主、自由、民族、宗教问题上开展心理战和宣传战,宣传人权高于主权,淡化中国主权意识观念,攻击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性解释、诋毁性解读,对社会主义进行“妖魔化”宣传。

他们一方面试图通过意识形态渗透,改变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核心价值观。譬如通过学术交流、理论研讨等途径腐蚀或收买某些精英人物,大力推行其新自由主义理论,削弱中国的理论思考能力和原创力,企图使中国按照他们的思想来指导当前的改革,最后使中国放弃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大力宣传推销其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以及西方一些颓废、有害的思想观念,影响我国群众并改变其价值观;利用我国在“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突发事件、特殊时机、特殊场合等渠道进行渗透和颠覆活动,煽动街头政治,图谋“颜色革命”,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约翰·珀金斯在《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中曾指出,在美国出现的“经济杀手”披着经济学家、银行家、国际金融顾问之类的合法外衣,其实却肩负着建立美国全球霸权的战略任务。他们通过伪造财政报告、操纵选举、敲诈、贿赂、色诱乃至谋杀等手段,拉拢、腐蚀和控制他国的政治与经济精英,向他们蓄意提出错误的宏观经济分析和产业投资建议,诱骗发展中国家落入预设的经济陷阱,从而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和自然资源,并通过欺骗手段让成千亿的美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为巩固、扩大美国在全球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霸权服务。

另一方面利用其经济、军事、科技以及传媒手段上的优势,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在《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一书中披露:为了渗透美国的霸权思想,中央情报局在文化领域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输出活动: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创办学术刊物,开设图书馆,资助学者互访,捐助讲座教授位置等。美国《混合语》杂志也曾曝料,在第三世界推进“现代性”的幌子下,美国中央情报局在1996年后加紧了对第三世界学术界的渗透,出巨款让一些人宣传推进全盘美国化,豢养一批打手专门打压那些致力于自己民族文化崛起的人。

中央情报局事实上是美国的文化部宣传部,其通过“亚洲基金会”、“福特基金会”、“洛

克菲勒基金会”、“卡内基基金会”等大量收买本地文化打手,以卑鄙的手法扩大美国文化的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空间。美国政府发言人乔治·坎南很直率地说:“美国没有个文化部,中央情报局有责任来填补这个空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将“宣传”界定为,“有组织地运用新闻、辩解和呼吁等方式散布信息或某种教义,以影响特定人群的思想和行为。??一个国家有计划地运用宣传和其他非战斗活动传播思想和信息,以影响其他国家人民的观点、态度、情绪和行为,使之有利于本国目标的实现”。[7]美国宣传心理战专家克罗斯曼说得更直白:“上乘的宣传看起来要好像从未进行过一样”,“让被宣传的对象沿着你所希望的方向行进,而他们却认为是自己在选择方向。”为了做到这一点,乔治·坎南认为“必要的谎言”和欺骗都是允许的。[8]

美国人口虽只占世界人口的5%,但是目前传播于世界大部分地区80%-90%的新闻,都由美国等西方通讯社垄断。美国等西方媒体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各国发布的总信息量的100倍。目前美国拥有1500多家日报、8000多家周报、1.22万种杂志、1965家电台和1440家电视台,还拥有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三大电视巨头以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生产基地好莱坞。美国控制了全世界60%-80%的电视和广播节目制作;美国电影生产数量占全球影片1/10,占全世界电影总票房2/3,占全世界观演时间1/2。在全球放映的影片中,好莱坞电影占85%。2010年我国电影产量达到526部,票房首次突破100亿人民币,可美国的一部电影《阿凡达》票房收入即达20.74亿美元,约合120多亿人民币。许多青少年正是在对美国各种“歌星”、“影星”的崇拜中迷失了自己的理想。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国内的确出现了少数食洋不化的全盘西化者,他们无视中国大国崛起的事实,坚持西方至上,以西人的话语为话语、西人的措辞为措辞、西人的视角为视角,对本土文化进行边缘化和虚无化,对坚持中国文化创新的学者加以打压,听到“中国元素”就指责为封建保守,见到“中国经验”就称为民族主义,谁提出“中国文化身份”就给谁扣上“文化保守主义”的帽子;如此等等,造成了中国文化原创能力的深层弱化。

3.以信仰自由为借口进行宗教渗透

传播宗教曾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对华渗透的主要载体,“传播福音”是他们身披的华丽外衣。现阶段西方的宗教渗透主要以宗教信仰自由为借口,企图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和占领社会主义中国的思想阵地,消融和瓦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干涉中国宗教事务,破坏中国的统一,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明确说过:从宗教信仰到政治行动只有一小步距离。所以西方某些国家一直企图利用宗教分裂和颠覆中国,他们支持达赖喇嘛谋求西藏独立,鼓动法轮功邪教分子闹事;出巨资160亿美元要“把中国基督教化”,等等。美国《时代周刊》前驻北京记者艾克曼在他所写《耶稣在北京》一书中指出:“根植于西方的大陆基督教会,崇尚美国的宗教自由和民主价值,倾向支持中国走向民主。在中国,上至政治学术精英,下至农民工人百姓,信仰基督的人数至少有八千多万,超过中共党员的人数。未来30年,中国经济在实现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基督徒的人数会达到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这条东方的巨龙,或许会被基督的羔羊所驯服。”[9]

西方势力进行宗教渗透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8种:

篇二: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及对策研究

意识形态的变化是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观反映。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总的形势和主流是积极健康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已成为当今社会思潮的主流形态,但是,随着我过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社会转型加快,改革向纵深发展,新旧矛盾交织,利益调整剧烈,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动向、新趋势。

一、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总体态势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就举世瞩目,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有力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人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的又一次新的历史性飞跃,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加强。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是好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非主流意识形态也在不断蔓延滋长,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各种错误思潮和思想观点甚嚣尘上,严重干扰和破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经

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我国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阶层分化加剧。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呈多元多样多变态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新的社会阶层在政治、文化、思想上产生各种要求。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状况,就是这种社会变化和分化的一种客观反映。

第二,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愈演愈烈,他们凭借其在当代世界中的经济、政治主导地位,在理论上鼓吹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通过思想意识领域向我国渗透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以达到消解我国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目的。

第三,达赖集团、东突等国内分裂势力也时刻想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西方敌对势力除继续通过传统渠道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外,还特别利用我国在“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突发事件、特殊人物等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种种迹象还表明,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境外势力加紧插手我国国内问题,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进行渗透、破坏、颠覆活动,插手的领域不断扩展,手段趋于多样,造成的危害和后果也更加严重。

第四,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舆论阵地。从一定意义上看,互联网已经成为错误思想观点滋生、传播和蔓延的技术条件和重要手段。

二、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凸显问题及变化趋势

1、国际上“中国威胁论”不断升温。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又陷入“欧债危机”泥潭,而中国经济却保持持续增长,对国际事务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方敌对势力将中国的崛起看做是对世界的挑战而非机遇,从人权问题到航母建造再到指责中国汇率操纵,近期,又操纵和指使菲律宾、越南等周边国家挑起南沙群岛海权归属之争。总之,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客观上恶化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制约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对其决不可掉以轻心。

2、马克思主义面临边缘化倾向。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大形势下,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国内的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从新自由主义到民主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一些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面临边缘化的倾向,有些媒体是非不明,为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大开方便之门,致使这些思潮的社会影响迅速扩大。为此,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势在必行。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待提升。在我国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的大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导价值观正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重塑和发展。当前社会,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等价值观甚嚣尘上,由此引发的“杭州小悦悦事件”、“老人跌到无人搀扶”、“90后炫富事件”等都体现了当前传统道德观念滑坡、社会主义荣辱观缺失的问题,只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

导和引领作用,才能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健康有序发展,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为此,要在不断维护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主导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和鼓励多元价值的和谐发展,要在提倡多样化的过程中弘扬主旋律,在高扬主旋律的主题下探索多样化的发展。

4、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问题日益突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但文化产业的发展总量很小,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加紧谋划和实施文化和意识形态战略,意欲抢占文化制高点。以电影、电视、音乐、互联网、快餐等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大举入侵,都是西方敌对势力为遏制、削弱、瓦解中国而打出的文化牌和意识形态牌。可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文化、思想等意识形态上的软实力也很关键。在此背景下,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央出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意义深远,我们应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努力塑造我国改革开放和和平发展的良好国际形象,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5、主流媒体影响力有待增强。长期以来,主流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社会生活中保持了强势影响力。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媒体格局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崛起,主流媒体面临严峻挑战。党报党刊“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都市类、生活服务类报纸的数量和发行量剧增。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日趋严峻的生存竞争压力。非主流媒体与主流媒体之间已出现舆论

的分野,逐渐形成另一个“舆论场”。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挑战,保持并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更好地巩固和发挥主流媒体在反映民意、引导舆论、化解矛盾、凝聚共识和振奋精神的作用,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三、对策建议

首先,要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整体性进行研究。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侧重从理论层面对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实践、基本经验进行整体性研究,力求形成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为进一步提出意识形态新变化的具体对策建议奠定基础;要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任务进行研究,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指向上,力求梳理出一个明确的思路和方向。要全面分析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挑战,深入研究当代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负面影响,进一步认识意识形态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提高维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觉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要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立足和谐社会建设,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要进一步阐明解决意识形态的关键靠发展,尤其是发展经济的道理,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观念,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其次,要从实效性来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新形势下意

篇三:意识形态领域

意识形态领域

意识形态领域是意识形态方面、范畴、范围内的精神层次的概念,属上层建筑,重点在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依据这个定义,它有三个特征:第一是群体性,即不是个别人的思想观念,而是已被某个群体(阶级或社会集团)所接受的思想观念,代表这个群体的利益并指导其行动;第二是系统性,即不是支离破碎的想法和观念,而是形成了体系;第三是历史性,即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中文名: 意识形态领域

核心内容: 价值观

范围: 意识形态方面、范畴

属: 上层建筑

目录

1 概念内涵

2 当前问题

3 解决方法

4 精神需求

概念内涵

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意识形态有很多不同的领域,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知识论的、伦理的等等。

在社会研究中,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组用来解释社会应当如何运作的观念与原则,并且提供了某些社会秩序的蓝图。政治意识形态大量关注如何划分权力,以及这些权力应该被运用在哪些目的上。比如说,20世纪中最具有影响力与最被清楚界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之一就是共产主义,它是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说为其基础。其他的例子有:无政府主义、资本主义、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企业自由主义(corporateliberalism)、基督民主主义(christian-democracy)、法西斯主义、君主主义、民族主义、纳粹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social- democracy)。「系统意识形态」(systematic ideology)是指将意识型态当作意识形态来进行研究(而非研究个别的意识形态)。(参见条目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型态。)意识形态受欢迎的程度有部份原因是受到道德事业家(moral entrepreneur)的影响,他们常常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政治意识形态是指提出某种政治与文化计画作为参考的社会运动、机构、阶级或大团体,他们的整体观念、原则、教条、迷思或符号。它也可以是通常用来界定某个政党及其政策的一整个政治思想结构。通常是某些道德观形塑了意识形态的基础。

当前问题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要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若干重要问题,努力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和整个意识形态工作。一、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攻与防”,坚持在主动进攻中坚守阵地面对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浪潮,面对国内一系列复杂深刻的变化,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将更加复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一是计算机互联网络等电子媒体的广泛运用,使知识信息无国界急速流动,思想文化交流呈现鲜明的跨国界的特点,使国际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更趋直接便捷,更显“短兵相接”,目前,我国80%的网上信息是美国

提供的,90%以上是英语,我国的信息输出量仅占全球互联网信息量的0.05%。这说明,我国在网上对世界的影响还十分微弱。二是国内“四个多样化”影响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使人们的心态普遍显得烦躁不安,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社会组织的多样化,大范围、远距离、长时间的人员流动,使思想政治工作“断层”、“盲区”增多;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使人们的择业标准发生裂变,一些人的敬业精神开始淡化,甚至因下岗失业而产生怨气,形成怒气,导致泄气。

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在主动出击中坚守阵地,在增强马克思主义“攻击”能力的同时增强“防御”能力。“防”是为了“攻”,“攻”是更好地“防”,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是绝不能搞“国际接轨”的。我们一定要用“时代的要求”来审视意识形态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意识形态工作,用“改革的精神”来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通过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控制力和导向力。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动摇。要明确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并不是要搞“思想专制”,而是要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要明确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并不是否定思想的多样性存在,而是要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要明确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并不是要搞意识形态至上,而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

2、通过推进理论创新,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战斗力。要切实组织实施好“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建设工程”,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方面面,从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体系。要加强对重大实际问题的理论研究,推出一批有分量能经世致用的研究成果,科学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使我们的理论真正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所喜爱,并内化为处世、行世、立世的实际行动。

3、通过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穿透力和影响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宣传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会去占领。在宣传文化阵地建设问题上,一是要“守住”,二是要“占领”。要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宣传阵地建设,形成以党报党刊为重点,包括新闻出版、社科理论、社会文化等在内的、覆盖城乡各个层面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网络。要通过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对各类宣传文化阵地的管理,决不给错误言论提供传播渠道。二、科学引导思想观念的“统与放”,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引导人们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是新形势对宣传思想战线提出的紧迫任务。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是一个内在协调、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解放思想是重要前提和坚实基础,统一思想是必然结果和主要归宿。解放思想是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思想是为了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宣传思想工作担负着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武装思想的任务,一定要准确把握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辩证关系,坚持科学的“统”与“放”,正确引导人们思想观念向前发展,做到统而不死,放而不乱,为全面小康建设提供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解决方法

要破除“紧箍咒”。“紧箍咒”怎么破,我看要“三破”。一是要破除思想观念上的“紧箍咒”,克服过时的理论观点、传统的思想观念这个解放思想的最大阻力。二是要破除规定做法上的“紧箍咒”,进一步改变政策不公与政策歧视等问题。三是要破除体制机制上的“紧箍咒”,进一步解决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战线过长、分布过广、垄断经营,政府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等问题。把思想解放贯穿于改革的各个环节和发展的全过程。

要把好“方向盘”。转换脑筋但不随心所欲,打破常规但不逾越规矩。思想无禁区但宣传有纪律。解放思想不能搞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不能搞不着边际的异想天开,也不能搞一厢情愿的主观臆断,一句话,就是不能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还要统一思想。思想大统一,就会实现大团结;有了大团结,就能成就大事业。怎样统一思想?我认为既不能在保守中统一,也不能在迷茫中统一,更不能在错误中统一,而必须在开放中统一,在清醒中统一,在真理中统一。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回答解决好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一方面,要着眼于用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回答有碍于思想统一的重大理论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引导干部群众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正确看待资本主义、正确看待改革开放、正确看待党的建设问题。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回答有碍于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的重大实际问题,正确回答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正确回答执政党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要找准“坐标系”。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关键是要明确把思想从哪里解放出来,解放到哪里去;用什么来统一思想,把思想统一到什么地方去。这里,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都有一个以什么作“坐标系”的问题。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坐标系”来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既要把好“向”防止误入歧途,又要把好“度”避免过犹不及。真正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的前提下统一行动。要防止“两边倒”,坚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真正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反“左”、反右,防止以“左”反右、以右反“左”。要防止“一阵风”,不能把解放思想庸俗化,不能把统一思想简单化。要防止“走极端”,不能认为创新就是全盘否定,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在意识形态“统”与“放”上走两个极端,必然导致不是统死了,就是放乱了。苏共党亡政息在这方面的教训就很深刻,值得我们深思。三、准确把握先进文化建设的“破与立”,坚持在批判继承中创新发展。先进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前进的号角。当今世界,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制订相应的文化发展战略。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立字当头、破在其中的方针,在批判继承中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

要弘扬主流文化,必须以社会实践为源头。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弘扬主流文化就是弘扬社会主义的文化,大力倡导和弘扬熔铸着中华民族精神、情感、意志和优秀品格的主旋律文化,自觉地摒弃那些腐朽落后、低级庸俗的文化,牢牢掌握文化发展的主导权。

要创新本土文化。我们建设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本土的区域的中华的文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本质。无论世界文化交流如何扩大,我们的文化都只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创新本土文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承和延续,而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化和重塑,是从内涵到外延的不断开拓、创造和更新。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当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进行认真审慎的分析、过滤、选择。

要借鉴外来文化。先进文化的建设和繁荣离不开对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的吸收和借鉴。中国的先进文化要得到发展,决不能离开世界?吸收和引进外来文化,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要反对夜郎自大的排外主义,又要抵制生吞活剥的全盘西化。“以我为主”,就是在外来文化的引进中,以我们的民族文化为接受主体,以民族文化能否认同为前提,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意识形态不能与国际接轨,接轨就必然“出鬼”。“为我所用”就是引进外来文化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取精用宏、融会贯通,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我们的宣传文

化工作者,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目光,去了解和吸收各国的先进文化,尽快实现我们的“文化自觉”。

精神需求

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同志应当对马克思的一段话非常熟悉:理论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群众对理论的需求程度,理论只要彻底就能掌握群众,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我理解,这段话有三层意思,其一,理论能不能为群众所接受,要看群众需不需要这种理论;其二,群众需不需要理论,要看这种理论科学不科学;其三,只要群众需要并自觉接受理论,理论武装工作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即精神变物质。理论工作是如此,意识形态的其他工作也是如此。我们每做一件事,每开展一项活动,都要注重科学性,都要符合群众的需要,这样才能被群众所理解和接受。重温马克思的教诲,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从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每一位同志必须高度重视、密切关注、认真研究干部群众的精神需求,把满足和提升群众的精神需求摆到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

第一,以群众精神需求为第一信号。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群众。我们的工作要得到干部群众的认可,我看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对群众的精神需求了然于胸,尽量使宣传工作与群众的需求“正相关”,做到“正中下怀”。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释群众之所疑、办群众之所需,这样我们的工作就能在“大众化”的前提下“化大众”,做到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唯有以群众需求为第一信号,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才能赢得群众信赖、拥有群众基础,才能枝繁叶茂、根深果丰。

第二,以挖掘群众精神需求为第一选择。我们经常讲宣传思想工作要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怎样才能主动?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研究和开发群众的精神需求。如果我们把这作为第一选择,事先掌握了群众的需求,并根据这种需要来做工作,那么,我们就真正掌握了主动权。正如促进物质生产要启动消费者的物质需要一样,促进精神生产也必须启动消费者的精神需要。当前,人们的精神需求还大有潜力可挖。有关经济学专家预言,中国13亿人口潜在的精神消费能力约在5500亿元以上,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既对宣传工作的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又为宣传工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宣传思想工作者要首先选择抓住挖掘群众精神需求而作为,抓紧研究群众精神需求的走向,把握其内在规律,在承担好历史使命的同时,不断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力争事业产业双丰收。 第三,以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为第一目标。群众的呼声是群众需求的集中体现,也代表着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否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宣传工作的生命。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精神需求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对于群众的需求,只要是正常的、合理的,都应该尽量地去满足,一时满足不了的,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地加以满足。在满足群众精神需求方面,要努力做到三点:一要坚持“三贴近”。群众是精神产品的消费者,也是文化市场的最终评判者。文化工作者、文化单位创造生产的产品要转变成群众的消费品,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但这个转变是不容易的,用马克思的话说,堪称“惊险的一跃”,因此,精神产品的生产要面向群众,符合群众的需求,否则,就不能进入和占领市场。二要讲究辩证法。既要满足多数人的精神需求,又要关注少数人的精神需求;既要重视高层需求,又要维护普通需求;既要满足正面的、积极的需求,又要引导负面的、消极的需求。在满足群众精神需求时,要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杜绝片面性。三要注重个性化。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群众的精神需求往往呈现出个性化、差异性、参与性、多样化等特征。宣传思想工作要尊重和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尽可能多层次、多视角地满足不同个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四,以引导群众精神需求为第一责任。宣传思想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其重要职责就是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以革命的人生观、以奉献的价值观引导人。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和信息传播的网络化,使得各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简单,人们进行价值抉择的自主性越来越大,价值抉择的结果也越来越复杂。对干部群众正面的、积极的、合理的精神需

求,我们固然要努力满足,但对那些负面的、消极的、不合理的精神需求,也要理直气壮地引导,以正确的价值观去加以矫正,自觉坚持满足需求与引导需求“两手抓”。五、严格区分文化产业的“管与办”,坚持在科学管理中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我们没有必要再去纠缠于宣传文化究竟姓“事”还是姓“产”的争论,也无须去论证文化产业要不要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加速发展、如何协调发展、如何可持续发展等深层次的问题,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和解决文化产业如何发展,发展文化产业事由谁来管、业由谁来办、钱从哪里来等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

1、实现文化产业的调控方式由管办一体向管办分离转变。要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打破政府既管文化又办文化的格局,把文化事业和产业区分开来,政府自觉地转换角色,转变职能,重新定位,从竞争性的领域退出来,主要管事业;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重塑市场主体,培植一批能在市场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把那些可以进入市场的产业放手交给企业去办,实现管办分离。这对政府是一种解脱,对企业是一种机遇,对文化产业是一种支持。西方在总结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时,认为政府“最大的供给就是不供给”,也就是说政府要放手让权,不要过多地干预企业。我看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当然,政府由直接办文化产业转向间接管文化产业,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就无所作为,更不说明政府可以推卸发展文化产业的责任。今后,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主要职责,一是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强化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手段,促使各类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二是制定法规政策,规范文化企业行为,维护文化市场秩序,保证文化产业的社会主义方向;三是为文化企业提供必要和及时的服务,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特别要保护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四是通过经济杠杆导向文化产业的布局和结构,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五是通过建立文化产业行业协会,增强行业的自律。只要发挥好了政府和企业“两个积极性”,文化产业必将发展得更健康、更顺利。

2、实现文化产业的经营规模由散兵游勇向做大做强转变。现在我们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着一个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全球化的核心是经济全球化,紧随其后的是文化的全球化。不管你自觉不自觉,只要你把自己排斥在全球化和世界之外,那么,世界也会无情地、残酷地把你排斥在外。因此,我们发展文化产业,视野要更加开阔,尽可能地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实现经营规模的做大做强。在当前世界,文化产业领域的控制权、话语权被众多实力雄厚的文化跨国公司所垄断。集团化是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走向,人们把文化产业的世界性竞争性形象地称为“巨人之战”。所谓巨人,实质上就是垄断性集团。为什么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必然导致集团化的趋势?根本原因在于集团经过多次的兼并和重组,综合了资金、技术、人力、经营和品牌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完全可能获取超额垄断利润。适应“入世”和全球化的新形势,我们的文化企业要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要配置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如果还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还是单枪匹马、孤军作战,还是互相拆台、恶性竞争,还是彼此分割、不成气候,恐怕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了。发展文化产业,市县一级考虑到还刚刚起步,可以从实际出发宜大则大,宜小则小;而省级文化产业就应有远大的胸怀,应具世界的眼光,埋头苦干,背水一战,来一个“第二次创业”,抢占制高点,尽快做大做强。

3、实现文化产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文化产业相对于物质生产而言,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生产,对所需资源也有较高的要求。从长远来看,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对文化产业的需求却是无限的,这就决定了文化产业的扩大再生产不能走盲目扩大规模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之路,而要在生产规模不变,要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扩大再生产,实现集约型经营,关键要抓住两条:首先,要依靠科技,加快科技文化创新,以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来推动全省文化产业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要大胆地引进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文化产业技术设备和制作方式,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技术装备和科技含量。要善于运用高科技手段,有效地打击各种形式的盗版和侵权行为,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其次要调整结构。结构的


重塑意识形态》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0427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