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三年级下古诗(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此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绦(tao):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8}似:好像,如同,似乎。
【译文】:如同碧玉妆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其一)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又称早春
①呈:恭敬地送给。②天街:京城的街道。
③润如酥(sū):滋润如酥。酥:酥油,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④最是:正是。
⑤处:时。⑥绝胜:远远胜过。⑦皇都:长安。
⑧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水部此处代指工部。
【译文】
其一:皇城下着小雨,雨丝就像酥油一样,小草钻出地面,远处一片浅绿近处若有若无。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其二: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
《送春》 [宋] 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释】①落更开:即还有开花者②不信:虽则不信,然春去依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2、山郭:依山的城镇。
3、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5、楼台:指寺庙。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烟雾笼罩的寺庙,如今又有多少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春日:春天。2.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寻芳:春游赏花。4.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滨:水边;河边。6.光景:风光景物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乡村四月 》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1.山原:山陵和原野。2.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3.川:平地。4.子规:杜鹃鸟。
5.如:好像。6.才:刚刚。 7.了:结束。8.蚕桑:种桑养蚕。9.插田:插秧。
【译文】: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葱葱郁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中,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了起来,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要开始插秧了。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清平乐 村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乐”在此读yuè 。 ②茅檐:茅屋 ,茅屋的屋檐。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吴地的方言。 ④相媚好:是说彼此之间很亲热。
⑤翁媪(ǎo):老年夫妇,老翁老妇。⑥锄豆:锄去豆田里的杂草。
⑦织: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 ⑧无赖:“亡”通“无”,这里指顽皮、淘气。(是对小儿的爱称)⑨卧:趴。⑩卧剥:趴着剥(莲蓬)
【译文】: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带着微醉的神态,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
《蜂》[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珍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上方。
【译文】: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篇二:三年级下册必背诵古诗
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
1、 咏柳 唐 贺知章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méng chōng巨舰一毛轻。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乞巧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4、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5、送梓州李使君 唐 王维
万壑(hè)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miǎo)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song)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6. 积雨辋川庄作 唐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lí炊黍饷东菑zī。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7、曲江二首 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ji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8、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9、雨过山村 唐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zhì子花。
10、观书有感二首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观书有感其二宋 朱熹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2、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1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4、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cháng)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5、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6、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7、寒食 唐 韩翃hóng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8、春日 宋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jì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9、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采桑子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1、明月歌 清 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cuō tuó。
篇三:三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必背的古诗词
1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装饰,打扮。
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 似:好像,如同。
【译文】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赏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2 春 日
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3 乞巧
林杰(唐)
七夕今宵看碧宵,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意思: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到来了,家家都抬头望着无边浩瀚的青天,想着牵牛与织女那感人的故事!
家家户户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穿完了数不清的红线。 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4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文解释】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5游子吟
唐乐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寸草:比喻非常微小。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评析】:这首诗吟颂了伟大的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物是线与衣,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神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留恋之情。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于质朴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的母子亲情。
6 春 游 湖
(宋)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
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
蘸水开:湖中水满,岸边桃树枝条弯下来碰到水面,桃花好像是蘸着水开放。 断桥:被水淹没的桥。
译文:
诗中描写的是春天游湖时的情景。成双成对的燕子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两岸的桃花像蘸着水在盛开。春雨使湖水上涨,将桥淹没,游人不能过去。这时摆渡的小船正从那柳阴深处向游人撑来。
7 丰乐亭游春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
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亭前踏落花。
注释:
译文: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太阳快要落山了,金色的余晖中,郊外的杂树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儿,衬着连绵起伏的青山,越发显得色彩柔和而清丽。广阔的郊外,那一片原野上的绿草一直延绵到天边。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欣赏着暮春景色。
8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注释:
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醅:没有过滤的酒。
译文:
新酿的米酒,你看色绿香浓;这里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老兄!能否过来共饮一杯?
9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大林寺:寺名,在今江西庐山。芳菲:指花。长:常常。觅:寻找。 译文: 这首诗是作者游庐山大林寺所作,山下春天已过去,而这里桃花盛开,诗人喜出望外。
山下过了四月,各种花草的芳香都结束了,而大林寺的桃花才茂盛地开放。人们常常为春去无处寻找而遗憾万分,哪知春转入山中的大林寺来了。
10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含:像含在嘴里一样,这里将“窗”人格化。千秋:时间很长。泊:停泊、停靠。
东吴:泛指今江苏、浙江一带。万里:路程很远。
译文:
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好一片具有喜庆气味的生机!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此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从我的窗口向西眺望,可以看到一座座雪山,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晶莹的光。我家门前是一条大江,江边还停泊着几只小船,看样子一定是从遥远的江浙一带过来的。
11 暮 春
清 席佩兰
十树花开九树空,
一番疏雨一番风。
蜘蛛也解留春住,
宛转抽丝网落红。
注释: 解:明白。宛转:同“婉转”。落红:落花。
相关链接:
席佩兰 清女诗人。名蕊珠,字月襟,又字韵芬、道华、浣云,佩兰为其自号。 昭文(今江苏常熟)人。诗人孙原湘之妻。为袁枚女弟子,故习染其“性灵”之说。亦善画兰。所著有《长真阁诗稿》、《傍杏楼调琴草》。
译文:
正是暮春时节,再也看不到百花盛开时的热闹场面了。往日那些娇艳的花儿禁不住阵阵风雨的吹打,早已飘落枝头,只留下空落落的树枝,告诉着人们春天曾经来过。树杈上,一只小小的蜘蛛正在忙碌着吐丝结网,莫非是它也舍不得春天离去,想网住那最后几片飘零的花瓣?
12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遥指:指向远处。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相关链接: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 文学家。杜牧写景抒情的小诗,文词清丽生动,意境简明爽朗。其诗在晚唐成就较高。与晚唐诗人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译文:
清明节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
13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涧:山谷里的小溪。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野渡: 野外无人的渡口。
译文:
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