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汽车结构基本常识

汽车结构基本常识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24 05:58:58 | 移动端:汽车结构基本常识

篇一:汽车结构-白车身知识

1车身结构:

1.1车身分类:

一般来讲,比较明确而又合理的分类形式是从结构和设计观点出发,按车身承载型式来分,可将车身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和承载式三大类:

1. 非承载式(有车架式)

一般,货车(除微型货车)、大客车、专用汽车及大部分高级轿车上都装有单独的车架,车身上的载荷主要由车架来承担,但车身仍在一定程度上承受由车架弯曲和扭转变形所引起的载荷。

2. 半承载式

半承载式是一种过度型的结构,车身下部仍保留有车架,不过它的强度和刚度要低于非承载式的车架,一般将它称之为底架。它之所以被命名为半承载式是出于以下考虑:让车身也分担部分载荷,以此来减轻车架的自重力。这种结构型式主要体现在大客车上。

3. 承载式(无车架式)

承载式车身无车架,车身的强度和刚度通常主要由车身下部来予以保证,一般中低档轿车车身属于承载式车身。以S11车身为例,如下图所示:(少图)

其前端由两根前纵梁、前围板,轮罩形成一刚性较强的框架;车身中部、后

部由左、右侧围(包括顶梁、门槛梁、A柱、B柱、C柱等)和地板、顶盖及后备门框等构成的盒形结构

随着立体交叉道路和高速公路的普及,轿车车速不断增高,在轿车轻量化的同时,还必须从保护乘员人身安全的角度出发来仔细研究车身的结构设计。一般车身结构分为刚性结构和弹性结构,如果在车身前部和后部均为弹性结构而中部为刚性结构的情况下,就能确保乘员安全。所以,在车身开发的前期阶段,CAE分析尤为重要。

1.2车身结构:

车身总体尺寸和形状以及承载的结构型式确定后,即可着手进行细致的结构分析与设计。设计车体结构大致按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整个车体应由哪些主要的和次要的构件组成,使其成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受力系统;确定主要杆件采取怎样的截面型式-闭式的或开式的。

2) 确定如何构成这样的截面,截面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关系,密封或外形的要求,壳体上内外装饰板或压条的固定方法以及组成截面的各部分的制造方法及其装配方法等。

3) 对各个截面的初步方案制定以后,可以绘制由一个截面过渡到另一个截面的草图,杆件连接结构草图以及与此同时所形成的外覆盖件(壳体、蒙皮)草图。

4) 将车体分成几个分总成,例如S11可以分为四门两盖、底板、发动机舱、侧围、顶盖、后围等;按分总成着手划分壳体

进行分快,并在主要的大型冲压件间的接缝处划线和注明连接型式,以便与制造部门进行商榷。

5)

6) 同时进行应力分析计算。 进行详细的主图板设计,并画出零件图。

车身骨架设计应满足车身刚度和强度的要求。刚度不足,将会引起车身的门框、窗框、发动机舱口及行李箱口的变形,车门卡死;低刚度必然伴有低的固有振动频率,易发生结构共振和声响,并削弱结构接头的连接强度;此外,还会影响安装在底架上底总成底相对位置。而强度不够则将引起构件出现裂纹和疲劳断裂。

在进行上述具体设计前,首先要了解对车身结构设计的要求以及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还是不太成熟时期可以借鉴别的车型上的积累的经验,下面以S11为例分段介绍。

一:杆件的设计:

在设计车身时,都要认真考虑杆件的设置。骨架杆件可分为三类:

1) 功能所要求设置的,如门柱(A、B、C)柱、窗柱、

门槛、门框上横梁等、

2) 加强用的,如悬置处设置的加强板,门、盖铰链处的

加强板,锁扣处的加强板等。

3) 为安装附件而设置的非承载件,如顶盖上为安装天窗

而设置的框架等。

显然,1)、2)类是车身的主要承载件,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并构成一个连续完整的受力系统。

S11车身为承载式轿车车身,其骨架见下图(车门后面介绍),车体骨架结构分为车身下部总成1、侧围总成2及顶盖部分3等。

4

7

5

1

6 如图S11车身骨架图

1-车身骨架下部总成 2-侧围总成3-顶盖部分

4-发动机舱总成 5-前底板总成

6-后底板总成 7-后围板总成

车体的纵向受力元件为前、后纵梁(在发动机舱及后底板总成里)、门槛(侧围总成及底板总成里)、侧围上部等,纵向受力元件是前挡板(发动机舱内)、前后底板横梁、顶盖横

梁、后围板等。

车身下部总成又可分为发动机舱、前、后底板、后围板等四块,其中发动机舱主要由前纵梁、前围板、轮罩等组成,这部分承受比较大的集中力,如发动机、散热器、发动机罩及前减震器的支撑反力等,而底板部分主要承受分散在底板上的力,如车体自身重力、乘客重力、车门重力等;以及承受油箱、备胎和行李的集中重力等,因此,车体结构中易出现载荷分配不均衡和刚度不适应载荷要求的情况,这将影响系统的总变形。

现在的发展趋势是扩大车身光照部分的总面积,所以必然要减小腰线以上支柱的截面;考虑到提高空气动力性能的要求,前风窗支柱后倾角更大了;因此,为加强支柱,出来采用闭口截面外,在风窗支柱和车体前围侧板之间采用了上面与风挡柱连接,下面与侧板连接的加强板;此外,还必须通过仪表板支架和风窗上横梁加强左右支柱的横向连接,S11正是这一点的体现。

二:杆件截面形状与刚度的关系:

薄壁杆件的截面形状对其截面特性有很大影响,与刚度有关的截面特性是弯曲惯性矩I,扭转惯性矩Jk等。

薄壁杆件的截面形状可分为闭口和开口两类,他们的截面特性有较大差别。例如,对于闭口截面,扭转惯性矩Jk=4As×As×t/s,式中As为板料厚度中线所围成的面积、可

篇二:汽车构造知识点

第一节 润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一、润滑系统的功用

润滑系统的功用就是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把数量足够、温度适当的洁净机油输送到全部传动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油膜,实现液体摩擦,从而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消耗、减轻机件磨损,以达到提高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目的。

二、润滑方式

由于发动机传动件的工作条件不尽相同,因此,对负荷及相对运动速度不同的传动件采用不同的润滑方式。

1. 压力润滑

压力润滑是以一定的压力把机油供入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这种方式主要用于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承等负荷较大的摩擦表面的润滑。

2. 飞溅润滑

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件溅泼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润滑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称飞溅润滑。该方式主要用来润滑负荷较轻的气缸壁面和配气机构的凸轮、挺柱、气门杆以及摇臂等零件的工作表面。

3. 润滑脂润滑

通过润滑脂嘴定期加注润滑脂来润滑零件的工作表面,如水泵及发电机轴承等。

第一节 冷却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一、冷却系统的功用

冷却系统的功用是使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冷却系统既要防止发动机过热,也要防止冬季发动机过冷。在发动机冷起动之后,冷却系统还要保证发动机迅速升温,尽快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

二、水冷系统的组成

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有风冷与水冷之分,以空气为冷却介质的冷却系统称风冷系统;以冷却液为冷却介质的为水冷系统。汽车发动机,尤其是轿车发动机大都采用水冷系统,只有少数汽车发动机采用风冷系统。

喷油泵应满足下列要求:

1)各缸供油量相等。在标定工况下各缸供油量相差不超过3%~4%。喷油泵的供油量应随柴油机工况的变化而变化,为此喷油泵必须有供油量调节机构。

2)各缸供油提前角相同,误差小于0.5°~1°曲轴转角。供油提前角也应随柴油机工况的变化而变化,为此应装置喷油提前器。

3)各缸供油持续角一致。

4)能迅速停止供油,以防止喷油器发生滴漏现象。

第一节 变速器的功用与类型

1.变速器的功用

(1)改变传动比,从而改变传递给驱动轮的转矩和转速;

(2)实现倒车;(3)利用空档中断动力的传递。

2.变速器的组成

(1)变速传动机构;(2)变速操纵机构。

3.变速器的类型

(1)按传动比变化方式的不同,变速器可分为有级式、无级式和综合式3种。

(2)按换档操纵方式的不同,变速器可分为手动操纵式、自动操纵式和半自动操纵式3种。

第二节 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

本节主要介绍有级式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

一、有级式变速器变速传动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常见的换档方式

1.变速传动机构的组成

变速传动机构主要由齿轮、轴及变速器壳体等零部件组成。

2.变速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

(1)利用不同齿数的齿轮对相互啮合,以改变变速器的传动比;

(2)通过增加齿轮传动的对数,以实现倒档。

前进档时,动力由第一轴直接传给第二轴,只经过一对齿轮传动,两轴转动方向相反。倒档时,动力由第一轴传给倒档轴、再由倒档轴传给第二轴,经过两对齿轮传动,第一轴与第二轴转动方向相同。

3.常见的换档方式

(1)利用滑动齿轮换档(2)利用接合套换档

(3)利用同步器换档

二、同步器构造及工作原理

同步器是利用摩擦原理实现同步的,现代汽车上广泛使用的是惯性式同步器,可以从结构上保证待啮合的接合套与接合齿轮的花键齿在达到同步之前不可能接触,可以避免齿间冲击和噪音。

一、驱动桥的组成、功用及结构类型

1.驱动桥的组成

驱动桥由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万向节、驱动桥壳(或变速器壳体)和驱动车轮等零部件组成。

2.驱动桥的功用

1)通过主减速器齿轮的传动,降低转速,增大转矩;

2)主减速器采用锥齿轮传动,改变转矩的传递方向;

3)通过差速器可以使内外侧车轮以不同转速转动,适应汽车的转向要求;

4)通过桥壳和车轮,实现承载及传力作用。

悬架是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所有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

1.悬架的功用和组成

1)悬架的功用

(1)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纵向反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所造成的力矩传递到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上,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即起传力作用;

(2)利用弹性元件和减振器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

(3)利用悬架的某些传力构件使车轮按一定轨迹相对于车架或车身跳动,即起导向作用;

(4)利用悬架中的辅助弹性元件横向稳定器,防止车身在转向等行驶情况下发生过大的侧向倾斜。

2)悬架的组成

(1)弹性元件——起缓冲作用;

(2)减振元件——起减振作用;

(3)传力机构或称导向机构——起传力和导向作用;

(4)横向稳定器——防止车身产生过大侧倾。

2.悬架系统的自然振动频率

悬架系统的频率与汽车的平顺性(也称舒适性)有直接关系。

n——悬架的频率;M——簧载质量;K——悬架刚度;

悬架频率 n 随簧载质量的变化而变化,人体最舒适的频率范围为1~

1.6Hz,如果要将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频率保持在1~1.6Hz内,最好采用变刚度悬架。

篇三:汽车构造和基本知识

汽车基本知识汽车基本知识

目 录

一、汽车的主要结构参数和性能参数

二、发动机基本参数详解

三、何为“欧I和II”标准

四、多 气 门 发 动 机

五、新 车 磨 合

六、汽车安全的探索ABS ASR ESP

七、前后轮驱动汽车的优缺点

八、自动变速器执行机构的结构与原理

九、四 轮 定 位 的 作 用

十、跑 车

十一、家用汽车与家用轿车

十二、汽车的动力性与经济性

十三、国际惯例上什么样的车是豪华轿车

十四、三厢车两厢车的区别和划分

一、汽车的主要结构参数和性能参数

汽车的主要特征和技术特性随所装用的发动机类型和特性的不同,通常有以下的结构参数和性能参数。

1. 整车装备质量(kg):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润滑油、燃料、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

2. 最大总质量(kg):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

3. 最大装载质量(kg):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最大装载质量。

4. 最大轴载质量(kg):汽车单轴所承载的最大总质量。与道路通过性有关。

5. 车 长(mm):汽车长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6. 车 宽(mm):汽车宽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7. 车 高(mm):汽车最高点至地面间的距离。

8. 轴 距(mm):汽车前轴中心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9. 轮 距(mm):同一车轿左右轮胎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

10. 前 悬(mm):汽车最前端至前轴中心的距离。

11. 后 悬(mm):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12. 最小离地间隙(mm):汽车满载时,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

13. 接近角(°):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4. 离去角(°):汽车后端突出点向后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5. 转弯半径(mm):汽车转向时,汽车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半径。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的转弯半径为最小转弯半径。

16. 最高车速(km/h):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17. 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的最大爬坡能力。

18. 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

平均燃料消耗量。

19. 车轮数和驱动轮数(n×m):车轮数以轮毂数为计量依据,n代表汽车的车轮总数,m代表驱动轮数。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参数包括发动机缸数,气缸的排列形式,气门,排量,最高输出功率,最大扭矩。

缸数:汽车发动机常用缸数有3、4、5、6、8缸。排量1升以下的发动机常用3缸,1--2.5升一般为4缸发动机,3升左右的发动机一般为6缸,4升左右为8缸,5.5升以上用12缸发动机。一般来说,在同等缸径下,缸数越多,排量越大,功率越高;在同等排量下,缸数越多,缸径越小,转速可以提高,从而获得较大的提升功率。 气缸的排列形式:一般5缸以下的发动机的气缸多采用直列方式排列,少数6缸发动机也有直列方式的。直列发动机的气缸体成一字排开,缸体、缸盖和曲轴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低速扭矩特性好,燃料消耗少,尺寸紧凑,应用比较广泛,缺点是功率较低。直列6缸的动平衡较好,振动相对较小。大多6到12缸发动机采用V形排列,V形即气缸分四列错开角度布置,形体紧凑,V形发动机长度和高度尺寸小,布置起来非常方便。V8发动机结构非常复杂,制造成本很高,所以使用的较少,V12发动机过大过重,只有极个别的高级轿车采用。

气门数:国产发动机大多采用每缸2气门,即一个进气门,一个排气门;国外轿车发动机普遍采用每缸4气门结构,即2个进气门,2个排气门,提高了进、排气的效率;国外有的公司开始采用每缸5

气门结构,即3个进气门,2个排气门,主要作用是加大进气量,使燃烧更加彻底。气门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5气门确实可以提高进气效率,但是结构极其复杂,加工困难,采用较少,国内生产的新捷达王就采用五气门发动机。

排气量:气缸工作容积是指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气体容积,又称为单缸排量,它取决于缸径和活塞行程。发动机排量是各缸工作容积的总和,一般用于(L)来表示。发动机排量是最重要的结构参数之一,它比缸径和缸数更能代表发动机的大小,发动机的许多指标都同排气量密切相关。

最高输出功率:最高输出功率一般用马(PS)或千瓦(KW)来表示。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同转速关系很大,随着转速的增加,发动机的功率也相应提高,但是到了一定的转速以后,功率反而呈下降趋势。一般在汽车使用说明中最高输出功率同时每分钟转速来表示(r/min),如100PS/5000r/min,即在每分钟5000转时最高输出功率100马力。 最大扭矩:发动机从曲轴端输出的力矩,扭矩的表示方法是N.m/r/min,最大扭矩一般出现在发动机的中、低转速的范围,随着转速的提高,扭矩反而会下降。当然,在选择的同时要权衡一下怎样合理使用、不浪费现有功能。比如,北京冬夏都有必要开空调,在选择发动机功率时就要考虑到不能太小;只是在城市环路上下班交通用车,就没有必要挑过大马力的发动机。尽量做到经济、合理选配发动机。

二、发动机基本参数详解

缸数:汽车发动机常用缸数有3、4、5、6、8、10、12缸。排量1升以下的发动机常用三缸,1~2.5升一般为四缸发动机,3升左右的发动机一般为6缸,4升左右为8缸,5.5升以上用12缸发动机。一般来说,在同等缸径下,缸数越多,排量越大,功率越高;在同等排量下,缸数越多,缸径越小,转速可以提高,从而获得较大的提升功率。 气缸的排列形式:一般5缸以下的发动机的气缸多采用直列方式排列,少数6缸发动机也有直列方式的,过去也有过直列8缸发动机。直列发动机的气缸体成一字排开,缸体、缸盖和曲轴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低速扭矩特性好,燃料消耗少,尺寸紧凑,应用比较广泛,缺点是功率较低。一般1升以下的汽油机多采用3缸直列1~2.5升汽油机多采用直列4缸,有的四轮驱动汽车采用直列6缸,因为其宽度小,可以在谤边布置增压器等设施。直列6缸的动平衡较好,振动相对较小,所以也为一些中、高极轿车采用,如老上海轿车。

6~12缸发动机一般采用V形排列,其中V10发动机主要装在赛车上。V形发动机长度和高度尺寸小,布置起来非常方便,而且一般认为V形发动机是比较高级的发动机,也成为轿车级别的标志之一。V8发动机结构非常复杂,制造成本很高,所以使用的较少,V12发动机过大过重,只有极个别的高级轿车采用。大众公司近来开发出W型发动机,有W8和W12两种,即气缸分四列错开角度布置,形体紧凑。 气门数:国产发动机大多采用每缸2气门,即一个进气门,一个排气


汽车结构基本常识》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0507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