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5年福建省会计继续教育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2015年福建省会计继续教育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第一讲 20:
:05
第二讲 20:
:02
第三讲 20:02
第四讲
20:02
第五讲 20:02
第六讲
20:02
第七讲 20:02
第八讲
20:02
第九讲 20:02
篇二:2016会计继续教育
一、从税种布局看,实现了在销售环节,增值税“一统天下”
——增值税征税范围全覆盖
从我国税种布局看营改增
流转税(货物劳务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烟叶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关税、船舶吨税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财产行为税:房产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印花税。
营改增图解--我国流转税模式(布局): 增、消、资、营“四税并存、交叉征收”的“交叉”模式(1994年税改形成)
资源税税目税率表2014.12.1执行
一、原油 销售额的5%-10%
二、天然气销售额的5%-10%
三、煤炭销售额的2%-10%
四、其他非金属矿原矿
普通非金属矿原矿 每吨或者每立方米0.5-20元
贵重非金属矿原矿 每千克或者每克拉0.5-20元
五、黑色金属矿原矿 每吨2-30元
六、有色金属矿原矿
稀土矿 每吨0.4-60元
其他有色金属矿原矿 每吨0.4-30元
七、盐
固体盐每吨10-60元; 液体盐每吨2-10元
消费税税目税率表营业税税目税率表
税 目 税率 税目 税率
一、烟 一、交通运输业 3%
二、酒二、建筑业 3%
三、化妆品 30%三、金融保险业 5%
四、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四、邮电通信业3%
五、鞭炮、焰火 15%五、文化体育业 3%
六、成品油(汽油、柴油等)六、娱乐业 5%-20%
七、电池、涂料 4%七、服务业 5%
八、摩托车八、转让无形资产5%
九、小汽车九、销售不动产 5%
十、高尔夫球及球具10%
十一、高档手表 20%
十二、游艇 10%
十三、木制一次性筷子 5%
十四、实木地板 5%
W = C (采购来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V(工资)+ M(税利)
即商品价值 =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
C+V+M可以表示社会总产值,也可以表示某个商品的价值,或某一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总价值。简单的说c表示的是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的是劳动力的价值,m表示的是剩余价值
2.1.3增值税的计税原理
(1)加法:(V+M)T’ (1500+1500)×10%=300;
(2)减法:W-C=V+M (10000-7000) ×10%=300;
(3)扣税法:WT’-CT’=(V+M)T’ 10000 ×10%-7000×10%=1000-700=300
即:应纳税额 = 销售额×增值税率 - 购进货物金额×购进货物的增值税税率
= 销项税额 - 进项税额
显然,三种计税方法可相互转化。加法、减法为直接计税法;扣税法为间接计税法。
(一)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1.纳税人。指在我国境内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单位,是指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个人,是指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
单位以承包、承租、挂靠方式经营的,承包人、承租人、挂靠人(以下统称承包人)以发包人、出租人、被挂靠人(以下统称发包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发包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以该发包人为纳税人。否则,以承包人为纳税人。
2、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1)标准:年应税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否则,为小规模纳税人。
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规定标准但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可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规定标准的其他个人不属于一般纳税人。
增值税征收率为3%,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
问:营改增减税,为什么税率都提高了?因为计税原理不同!
5月1日营改增:建筑业3%转换为11%,房地产业5%转换为11%,金融业、服务业5%转换为6%。
两种税率含义不同,不可比:
营业税税率=税额/销售额全额;
增值税税率=税额/(销售额全额-购进金额)
还有,税率和征收率不可比
3)清包工工程,甲供材料工程(长期政策)
应纳增值税=销售额*征收率3%。
似乎营业税政策平移3%,由于税基有含税价变成不含税价,税负略微减轻(看下面例题)。 **房地产业:营改增的税负
(1)2016.5.1以后的,基本公式: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销售额*税率11%-进项(建材等税率17%)。
优势:一是销售额中,扣除土地价款(约占成本20-40%);二是进项比重大;
劣势:砂石等建材,发票不规范。
(2)5.1以后取得的、自建的,关键是 税率11%取得的不动产,
应纳税额=(全部价款-购置原价)*5%预征率;
自建不动产,
***金融业的营改增税负
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销售额*6%-进项(设备等17%,房地产11%)
优势:税率提高少,进项税率高
劣势:购进不均衡
****生活服务业的营改增税负
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销售额*税率6%-进项(设备等17%)
优势:进项税率高于进项税率较多
劣势:购进发票不规范
职工薪酬:
①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
②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③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3.向职工提供企业支付了补贴的商品或服务
(2)如果出售住房的合同或协议中未规定职工在购得住房后必须服务的年限,企业应当将该项差额直接计入出售住房当期损益,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该项差额相当于是对职工过去提供服务成本的一种补偿,不以职工的未来服务为前提,因此,应当立即确认为当期损益。 企业应当注意将以补贴后价格向职工提供商品或服务的非货币性福利,与企业直接向职工提供购房补贴、购车补贴等区分开来,后者属于货币性补贴,与其他货币性薪酬如工资一样,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按照企业各期预计补贴金额,确认企业应承担的薪酬义务,并根据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
1.总体要求与前提准备
母公司应当以自身和其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应当将整个企业集团视为一个会计主体,依据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的确认、计量和列报要求,按照统一的会计政策,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政部制定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在除金融保险业以外的大中型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生产过程的特点、生产经营组织的类型、产品种类的繁简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产品成本核算的对象、项目、范围,及时对有关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
建筑企业一般按照订立的单项合同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单项合同包括建造多项资产的,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合同分立原则,确定建造合同的成本核算对象。为建造一项或数项资产而签订一组合同的,按合同合并的原则,确定建造合同的成本核算对象。
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科研设计与软件开发等人工成本比重较高的,一般按照科研课题、承接的单项合同项目、开发项目、技术服务客户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合同项目规模较大、开发期较长的,可以分段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发生的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国家规定的有关环保费用、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农业企业一般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机械作业费、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等成本项目。
采购费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销售费用。
第二十八条 交通运输企业一般设置营运费用、运输工具固定费用与非营运期间的费用等成本项目。
营运费用,是指企业在货物或旅客运输、装卸、堆存过程中发生的营运费用,包括货物费、港口费、起降及停机费、中转费、过桥过路费、燃料和动力、航次租船费、安全救生费、护航费、装卸整理费、堆存费等。铁路运输企业的营运费用还包括线路等相关设施的维护费等。
制造企业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能够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应当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否则应当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
造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按成本计算期结转成本。制造企业可以选择原材料消耗量、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原材料扣除法、完工百分比法等方法,恰当地确定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实际成本,并将完工入库产品的产品成本结转至库存产品科目;在产品数量、金额不重要或在产品期初期末数量变动不大的,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交通运输企业发生的非营运期间费用,比照制造业季节性生产企业处理
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企业,可以根据经营特点和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作业成本法等对产品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修订背景
国际背景
《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的修订
综合收益,是指企业在某一期间除与所有者以其所有者身份进行的交易之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动
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1)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可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变动中所享有的份额:《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3)现金流量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4)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待处置境外经营时,再
篇三:2016年会计继续教育
产品成本会计核算
1、下列不属于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的是( D )。
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步法
D.定量法
2、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B)的过程。
A.生产费用
B.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
C.制造费用
D.管理费用
3、下列各项中,属于成本费用的是( A )。
A.在产品费用
B.管理费用
C.销售费用
D.财务费用
4、一般来说,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以( B )为成本核算对象。
A.产品批别
B.产品品种
C.产品步骤
D.产品规格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成本项目的是( D)。
A.直接人工
B.直接材料
C.制造费用
D.财务费用
6、“辅助生产成本”是建立( A )科目下的二级账户。
A.生产成本
B.主营业务成本
C.基本生产成本
D.制造费用
7、材料、燃料和动力的分配率的计算公式是(B )。
A.分配率=待分配金额+分配标准之和
B.分配率=待分配金额÷分配标准之和
C.分配率=待分配金额-分配标准之和
D.分配率=待分配金额×分配标准之和
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共支付生产工人职工薪酬3 000万元,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A产品的生产工时为600小时,B产品的生产工时为400小时。则生产工人工资费用的分配率是( A)。
A.3
B.2.5
C.4
D.3.5
8、下列各项中,关于计划成本分配法说法错误的是( D)。
A.缺点是成本分配不够准确
B.优点是方便成本考核,分清各单位的经济责任
C.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都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全部计入管理费用中
D.优点是提高了分配的正确性
9、产品成本按照代数分配法进行会计核算,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代数分配法先根据解联立方程的原理,计算辅助生产劳务或产品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B.代数分配法的优点是分配结果最正确
C.代数分配法的缺点是计算工作比较复杂
D.代数分配法的优点是计算工作简便
10、( B )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A.生产费用
B.制造费用
C.管理费用
D.生产成本
11、下列关于产品成本停工损失表述不正确的是(D )。
A.应由过失单位或保险公司负担的赔款,从停工损失中扣除
B.不满一个工作日的停工,一般不计算停工损失
C.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的,停工期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在“制造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科目中反映
D.不满一个工作日的停工,必须计算停工损失
12、( C )是核算在产品成本的基础,在产品成本与完工产品成本之和就是产品的生产费用总额。
A.在产品的批次
B.在产品的类别
C.在产品的数量
D.产成品的数量
13、下列关于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表述不正确的是(D )。
A.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采用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分配,则月末在产品只计算其所耗直接材料成本,不计算直接人工等加工费用
B.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采用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分配,则月末在产品成本等于年初固定数
C.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采用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分配,则月末在产品成本为零
D.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采用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分配,则月末在产品成本等于年初固定数
14、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时,(A)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A.定额比例法
B.约当产量比例法
C.在产品按耗用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D.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联产品成本分配计算方法的是(C )。
A.售价法
B.可变现净值法
C.定额比例法
D.实物数量法
16、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2013年6月1日期初在产品成本为20万元,6月发生费用如下:生产领用材料14万元,生产车间工人工资6万元,制造费用8万元,管理费用20万元,财务费用2万元,销售费用8万元,月末在产品成本10万元。本月完工入库100件,则该公司6月完工产品单位成本为( B)万元。
A.0.63
B.0.38
C.0.29
D.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