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科普作文读后感

科普作文读后感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24 06:13:03 | 移动端:科普作文读后感

篇一:科普文读后感

为生活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

—— 法拉第

人类自诞生之初,就没有停止过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从学会火的使用,到指南针的发明,再到如今高速发展的生物技术,无一不是人类在认知自然上所作出的努力。人类的本性,就是对自然的不断认知,而通往真相的大门,就是科学。

谈起科学,很多人联想到的会是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或“高大上”的科学仪器。其实科学并不复杂,很多重大的科研成果都是源于对生活中“小问题”的不懈探索。正如接下来介绍的这本书的序言中所说:“科学方法与逻辑能力可以通过科研职业培训而获得,但思考与想象的能力则可能在‘遍读圣贤书’后逐渐枯萎。”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许多有趣而值得思考的小问题,如果你能捕捉到这些小问题并加以思考,你也许会发现非常有价值的科学现象,而这正是成为一个科学家所要经历的。 《再冷门的问题也有最热闹的答案》的作者是科学松鼠会和它的朋友们,这是一本绝对通俗易懂而又不失趣味的大众化科普读物,不论你是整天对着电脑的办公室员工,还是经常泡在实验室的研究生,只要你拿起这本书,肯定会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

《再冷门的问题也有最热闹的答案》中共有23个怪到爆的冷门问题,70个热闹纷呈的答案。这些冷门的问题和热闹的答案都来自科学松鼠会网站。首先,松鼠(科学松鼠会成员)们每期发出“问题通缉令”,号召读者们踊跃在论坛、 豆瓣小组等地发问并积极讨论。然后,出题编辑选择其中那些有趣的题目,在科学松鼠会网站或微博上公布,邀请读者们来投稿回答。流程编辑将收集到的回答交给由三位松鼠组成的“科学编辑小组”和一位或几位相应专业的松鼠手中,进行严谨的科学评审,分析答案中科学细节的正误,并进行修正与点评,最后形成答案。他们齐心协力打造了一位“问不倒先生”Dr.You。这位Dr.You可厉害了,他虽谈不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他绝对可以为你解答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如“为什么字看久了反而觉得陌生”、“为什么杯子中的水就是倒不干净”、“我们为什么怕密麻物”。

个人认为,本书中比较有意思的应属“为什么杯子中的水就是倒不干净”这个问题。书中首先以某学生无法将化学试管洗干净为引子,紧接着以一首幽默诗暗含接下来所要谈论的问题:“兄弟连心抱成堆,踩屎都说呸呸呸。 小蜜一个都想泡,分庭抗礼拳头挥。 烂泥无心睡软床,愿做你的松糕鞋。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款临头各自飞。 猫咪蹭痒嗲噜噜,半夜爬墙偷乌龟。 忠诚家犬不自逛,跟屁做虫满心扉。”很快,作者们进入了主题,将问题简化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1.绝大部分杯子里的液体是否会流出来? 2.残留的小液珠最终是否可以流下来?”在这一问题的第二节里,作者们分析几种极端的情况:

“水银虽然表面张力很大,但是不亲和玻璃(碰上金子倒热情,这个财迷!), 所以内部拼命拉扯,而且特别重,干脆就来个水过鸭背毫不留恋,全跑了。

换酒精试试。它表面张力很小,亲和玻璃,密度又低,如果被快速泼出来的 话,内部互相拉扯不厉害,表层还被玻璃抓住,就会被“扒了皮”贴在杯子里, 粘得到处都是,然后受重力影响,慢慢靠表面张力拉离玻璃表面,就像是一只 变形虫逐渐缩成比较肉实的一堆。

这样一来,倒得越慢,液体边缘就越可以抢回“自家兄弟”,逃脱玻璃的魔爪。 但是最后一点可能因为大部队已经跑了,太小的重量不能克服玻璃的拉扯,只 好留在杯子口缘。

水呢?密度较高,但是表面张力也较大,亲和玻璃,很可能最后一点水流也 会被玻璃抓住,而且偏大的表面张力更容易导致水滴“细长尾巴”的断裂,丢下 重量不大的小组对抗热情挽留的玻璃,最终就挂住了。

相互接触的亲疏因素跟液体表面张力的综合影响,会让最后一点液体很头疼 ——亲和力太强,难以缩成一团减少接触面积,杯子可以稳妥地抓住它们。这 种情况在杯子不干净的时候最明显,杯

子的某个地方有一块亲水更强的东西(污 垢亲水力更强?不平整的表面亲水力更强?),会有力地抓住一些水,靠表面张 力缩得圆鼓鼓的,使水滴掉不下去。”

经过一系列热闹的讨论后,作者们虽没给出明确的结论,但相信读者们都已经知道杯子里的水倒不干净的真相了。

其实,科学的意义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相互间的讨论以及合作去探求真相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除了数学的结论是绝对正确的以外,大多数科学上的结论都只是相对正确的。如今我们在经历过许许多多的标准化考试后,不知不觉间已形成了“只有唯一一个正确答案”或“教科书上的都是正确的”的思维定式,想象的翅膀正逐渐脱去羽毛,不再有孩提时代的天马行空。但是《再冷门的问题也有最热闹的答案》却带领我们重温了想象与思考的快乐,让我们回归了人类探索未知的本性。感谢这本书,感谢它为我即将枯竭的想象力注入新的力量,感谢它让我的生活重新充满激情,相信它也一定能带领你们感受科学世界的快乐,为你们的生活插上想象的翅膀。

篇二:科普知识读后感

科普知识读后感

“科学是使人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科学可以让我们变得勇敢,可以让我们变得信心十足,科学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科学是一位“上知天文地理,下知生活点滴”的无声老师,还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好朋友。

在科学里,我们可以知道母山羊单性繁殖之谜,可以明白骆驼不怕干旱的秘密,鲨鱼抗癌之谜??我也是从《可怕的科学》中,明白蝙蝠夜间“导航”的诀窍。

蝙蝠会在深夜出现在牛棚里,牛棚里伸手不见五指,但蝙蝠却可以避开所有的柱子、房梁和酣睡的牲畜。事实上,蝙蝠并没有特别的夜间视觉,在黑夜里,如果只凭双眼辨别环境的话,蝙蝠会和人一样到处乱撞。

在读完《蝙蝠夜间“导航”的诀窍》之后我明白了,原来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蝙蝠利用声音在黑暗中为自己导航,这与潜艇上发出声波用来测量水深的声呐相似。蝙蝠用嘴或鼻子发送声音脉冲,这些脉冲遇到物体反射回来,传进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是用这种方法来确定位置并捕获猎物的。蝙蝠的大耳朵形状古怪,但它却是接收回声、辨别方向的得力工具。

在寻找食物时,通常蝙蝠会用声波扫描整个屋子,发射稳定频率的声波脉冲,比如说每秒10次。如果声波遇到苍蝇发生反射,回波中每秒内的脉冲数就会增加,达到每秒20多次。这些信息可以告

诉蝙蝠苍蝇在什么位置,正在向这什么方向飞。然后蝙蝠会瞄准猎物,向其进攻。

蝙蝠是捕猎能手,整个捕猎过程可以在半秒钟之内完成。蝙蝠可以在半个小时之内吃掉相当于自己体重四分之一重量的食物。其中有些像蚂蚁这样的昆虫几乎没什么重量。所以,有些蝙蝠可以在一个小时内捕获1200多只昆虫,也就是说平均每3秒钟一只。

蝙蝠探测物体的能力极强,使用回声定位的方法,蝙蝠可以辨认出头发粗细的电线,然后敏捷地绕开。

蝙蝠,一种多么普通的动物,但却有着不平常功能。可见,生活处处都是科学,只要你善于发现,勇于探索,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硕果。


科普作文读后感》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0580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