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

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27 06:15:34 | 移动端: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

篇一: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备课(全)

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分析】: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风光,犹如一幅幅画卷,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

古诗词、散文游记,多样化的文章体裁,丰富多彩的语言,一定能引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课文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有着很强的表现力,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仔细咀嚼,余味无穷。教学本组课文,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本组教材除课文外,还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积累描摹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搜集自然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通过这些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会认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习作读懂习作要求,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样写?“写什么”较容易读懂,写一处景物,也可以写校园里难忘的事。

4.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交谈。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赞美祖国壮丽的山河,启发学生走向大自然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

5.综合性学习积累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词句,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教学重点】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并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问题研讨】

理解并体会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

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的提点分别是什么?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作者的游览顺序是什么?

【解决措施与教法建议】

教学本组课文,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七、【课时划分】:

《古诗三首》 3课时

《桂林山水》 3课时

《记金华的双龙洞》 3课时

《七月的天山》2课时

《语文园地一》4课时

共15课时

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课文的内容生动、感人,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想想等。整组课文充满丰富的人文内涵。

本组4篇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尤其是对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十分逼真,这些都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好材料。

除课文之外,还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让学生积累有关诚信方面的古诗文名句和由“信”字组成的词语,这不仅能丰富语言积累,而且能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让学生通过说和写的语文实践活动,加深对“诚信”这一专题的理解;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本组课文时要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另外,建议学生运用课文中获得的阅读方法去阅读有关选学课文,搜集发生在身边的有关诚信的事例,加深认识,并付诸行动。

【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会认18个生字,会写32个生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习作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把诚实、诚信这一主题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4.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5.综合性学习能提出诚信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本单元教材围绕“以诚待人”这一块单元主题展开。选编了《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四篇中外文学作品。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彰显“以诚待人”的主题,在叙事中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美好品质,引领学生在学习体验中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要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诚实守信是道德规范,学会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想想。

【问题研讨】

为什么说“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三个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杰克逊大叔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让学生进行思考,要是你是这位阿姨你会怎么做?反复阅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加深对“将心比心”的理解。

【解决措施与教法建议】

教学本组课文,应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获得的阅读方法去阅读课文,搜集发生在身边的有关诚信的事例,加深认识,并付诸行动。

七、【课时划分】:

5、中彩那天………………3课时

6、万年牢…………………2课时

7.尊严 …………. 3课时

8将心比心……………….2课时

《语文园地二》 ……………… 4课时

共14课时

第三单元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展开。选编了《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四篇课文。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课标要求】

1.识字与写字会认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习作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要求学生表达自己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4.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交谈。要求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大自然给人启示的资料,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发明创造的事例或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和同学交流。

5.综合性学习能提出诚信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要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课文内容,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问题研讨】

为什么说“做事情要遵循自然之道"?

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的?

弄清人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能够让飞机也在夜里安全飞行的?

【解决措施与教法建议】

教学本组课文,应指导学生联系以前所学过的“保护环境”的专题文章,还要加强学科的整合意识,密切与科学课的联系,让学生更深刻的领会课文内容。

七、【课时划分】:

5、自然之道………………3课时

6、蝙蝠和雷达…………………2课时

7.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3课时

8大自然的启示……………….2课时

语文园地三……………….. 4课时

共14课时

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分析】:

战争,一个多么残酷的字眼!面临战争,人们期盼和平。本组课文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对和平渴望的课文;并安排了与此相关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语文实践活动,还选编了“资料袋”、“阅读链接”、“宽带网”等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资料。本组教材的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受到震撼,经受洗礼。

本组的四篇课文的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前两篇课文生动有趣,后两篇课文情感浓烈。四篇课文又有许多共通之处,如每篇课文中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抒发了深厚的情感。因此,教学本组时,要帮助学生在把握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切实把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情感作为本组训练的重点。

教学时,不仅要立足本组教材,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作品,也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链接教材以外的丰富材料,帮助学生真切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缅怀那些为和平英勇战斗的英雄们,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会认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出示照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展开想象,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

4.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交谈。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新闻,创设情境,召开“新闻发布会”。

5.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多方面地了解、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点】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并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问题研讨】

篇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分单元知识点汇总

四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类

一、词语搭配:

奔流不息的江河 连绵不断的丘陵 直插蓝天的雪峰 辽远广阔的草原

愉快的旅行 波澜壮阔的大海 水平如镜的西湖 无瑕的翡翠 峰峦雄伟的泰山

红叶似火的香山 翠绿的屏障 连绵不断的画卷 盘曲而上的公路 好奇的心情

蜿蜒的双龙 形态各异的石钟乳 深黑的石洞 巨大的雪峰 融化的雪 高悬的山涧

闪耀的银链 盛开的白莲 欢快地跳跃 清澈的水底 五彩斑斓的溪水 闪闪的粼光

寂静的天山 白皑皑的群峰 翠绿的原始森林 密密的松塔 重重叠叠的枝丫

细碎的日影 幽静的密林 五彩缤纷的野花 耀眼的霞光 绵延的锦缎 绚烂的彩虹

广阔的土地 一道道水纹 一块翡翠 一只小船 一团漆黑 十进房子 一次旅行

一个山脚 一番景象 走了一转

二、词语积累:

敬亭山 洞庭 潭面 青螺 谙练 无瑕 波澜 攀登 山峦 泰山 骆驼 罗列 屏障

突兀 绵延 浙江 油桐 一簇 浓淡 臀部 稍微 额角 擦伤 蜿蜒 钟乳石 依据

上源 锦缎 山涧 溅起 绵延 马鞍 江南 玩赏 扩散 拥挤 孔隙 仰卧 翡翠 凉爽 高耸 山涧 透射 寂静 增添 细碎 马蹄 柔嫩 锦缎 绵延 绚烂

三、四字词语: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怪石嶙峋

连绵不断 突兀森郁 峭壁断崖 形态万千 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 变化多端

绿草如茵 花团锦簇 星罗棋布 引人入胜 白皑皑 斑斑点点 重重叠叠 绿树红

花 云雾迷蒙

四、(1)反义词:

波澜壮阔--风平浪静 明艳--暗淡 蜿蜒-笔直 高悬-低垂 幽静--喧闹

(2)近义词:形态万千--姿态万千 五彩斑斓--五彩缤纷 稍微--略微 昏暗--昏黑

凉爽--凉快 萦绕--缠绕

五、好句积累: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群鸟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长空中最后

的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动中有静,既写眼前景,又抒发作者孤独之情。

2)、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山水水一片翠绿,

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青的田螺。】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洞庭山水和谐之

美。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日东升,阳光灿烂,江边的鲜花在

朝阳的映照下比火还要红。】写出了江南色彩明丽的风光。

4)、能不忆江南?【反问】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美景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5)、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

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排比】写

出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

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

下来。【排比、比喻】写出桂林的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6)、随着山势,溪

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排比、拟人】作

者巧妙的运用宽-窄、缓-急这两对反义词再现溪流的形和声,烘托作者游兴正

浓。

7)、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

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排比,比喻】

描绘野花的艳和多的特点。

8)、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

灰色的花。【比喻】把雪峰比喻成白缎,把云影比喻成银灰色的花。以蓝天和云

影衬托雪峰之高大、纯洁、静美。

9)、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既画龙点睛概括全文,又与首句“桂林山水甲

天下”遥相呼应。】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11)、几行红叶

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12)、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13)、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1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

共潮生。(张若虚) 15)、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即

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你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虽

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

呢?

六、易错字音:

谙(ān)练 钟乳(rǔ)石 饮(yìn)马溪边 缤(bīn)纷 萦(yínɡ)绕 矫(jiǎo)健

浙(zha)江 兀(wù)立 翡(fěi)翠(cuì) 骆驼(tuo)

七、多音字:

似(似sì乎 似shì的) 卷(画卷juàn 卷juàn起)屏(屏píng障 屏bǐng息凝视转 转(一转zhuàn 转zhuǎn弯)饮(饮yìn马 饮yǐn水)华(华huà山 华huá丽)重(重ch?ng量 重ch?ng叠) 曾(曾z?ng经 姓曾cēng)倒(栽倒dǎo 倒dào影) 蒙(云雾迷蒙m?ng 蒙mēng骗 蒙měng古)

好(好hào奇 好hǎo心)

八、课文内容归纳:

(一)、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意: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

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

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这首诗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

情。)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意: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有经过

打磨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

枚青螺。诗的后两句把洞庭湖的水色比作银白色的盘子,把君山比作一只小小的

青螺。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出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词意:江南的风景很好,我对江南的美丽景色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回大地

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

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

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怎能不让人回忆呢?

忆江南是词牌名,作者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写了三首回忆杭州的

词,这是第一首,另外两首如下。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二)、《桂林山水》

课文写了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山的特点:奇、秀、险。桂林山水甲天

下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在文中既

起到了概括全文和首尾呼应的作用,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运用了排比和

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记金华的双龙洞》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游双龙洞的

过程。游览路线是:路上见闻——洞口——外洞——孔隙(由外洞入内洞)——

内洞——出洞。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以水(溪流)为线

索。 作者看到的景物的特点: 洞口:像桥洞、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

窄小; 内洞:漆黑、宽广、奇特。

(四)、《七月的天山》

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重点从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课文是总分总的结构。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

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雪峰比作白缎子,把云彩的影子

比作银灰色的花朵。

第二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一、词语:

维持 财富 精湛 器重 属于 百货 情形 道德 号码 橡皮 尊严 逃难 善良 朴实

款待 例外 喉结 赞赏 捶背 僵硬 许配 奔驰 赠送 捎带 肥沃 杰出 拨电话

缓缓驶过 闷闷不乐 迷惑不解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骨瘦如柴梦寐以求 走街串巷 将心比心

二、字音:

jū(拮据) ban(投奔)bà(刀把儿) mēn(闷热) zhā(扎针) xiāo(削断)

nàn(逃难)liáng(测量)yàn(吞咽)扎 zhá(挣扎)咽yān(咽喉)z

ā(包扎)xuē(剥削)nán(困难)liàng(重量) yan(哽咽)

三、形近字:

维(维持) 属(属于) 驰(奔驰) 捎(捎信) 拨(拨动) 尊(尊重)唯

(唯一) 嘱(嘱咐) 驶(行驶) 哨(口哨)弛(松弛)遵(遵守)使(使用) 惫(疲惫) 堪(难堪) 例(例外)喉(喉结) 醒(苏醒)拔(拔河) 备(准备) 湛(精湛) 列(列车)候(时候) 配(配合)僵(僵硬) 捶(捶背)

疆(新疆) 垂(垂直)

四、近义词:

精湛—精深 器重—看重 馈赠—赠送 教诲—教导 耽误—延误 漂亮—美丽

思量—思考 惬意—满意 朴实—纯朴 抱怨—埋怨 鼓励—勉励 宽容—包容

五、反义词:

拮据—富有 崭新—陈旧 仔细—马虎 熟练—生疏 灰暗—明亮 赞赏—厌恶

六、解词:

1、 拮据:缺少钱,家庭条件贫困。

2、 梦寐以求:寐,睡觉。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3、 闷闷不乐:形容不高兴的样子。

4、 迷惑不解:辨别不清,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其中的缘故。

5、 疲惫不堪:堪,忍受。疲劳得不能忍受了。

6、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篇三: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备课

教材内容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 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 “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要求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发;也可以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一个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中,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教材分析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 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 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 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求 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选读课文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 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教学重点:

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阅读教学中,着重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继续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

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 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 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25人,男生9人,女生16人,学生分别来自不同学校;有的是新转学来的,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本班学生从总体情况看成绩还是比较好的,像吴开龙、吴广美、吴广友、吴晴等同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能进行自主学习,他们的写作水平都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标准。很多同学都能自觉地一周写一篇日记了。但是也有几个同学由于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得当,成绩还很不稳定。

教学措施:

1、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习惯依靠是快速反应直觉,是要长期实践,反复训练的。

2、本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原则。因为班级有新生,他们学习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不可以一开始上课就很快,第一周,要注意培养他们集体意识,使他们融入到其它同学之中。

3、注重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要指导全班学生把书读通顺、流利、连贯。

4、要充分利用好教辅手段,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5、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这学期继续让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的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的方法。

6、多带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借书,借书过程中加强对读书的指导,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7、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教学准备:挂图、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一组:12—14课时第二组:10—13课时 第三组:12—14课时。 第四组:12—15课时 第五组: 10—13课时 第六组:10—14课时 第七组:12—14课时 第八组: 11—13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

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风光,犹如一幅幅画卷,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

古诗词、散文游记,多样化的文章体裁,丰富多彩的语言,一定能引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本组教材除课文外,还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积累描摹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搜集自然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通过这些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部分生字,会写部分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课文及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文中所描写景物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5、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语的意思,积累佳句。

6、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描写景物的特点,感受美德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内容。

2、感受文中所描写景物的美好,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3、学会按一定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四、【课时安排】:

《古诗词三首》3课时

《桂林山水》2课时

《记金华的双龙洞》 2课时

《七月的天山》 2课时

《语文园地一》4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以诚待人”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中彩那天》《尊严》,略读课文《万年牢》《将心比心》,还有一个语文园地。

《中彩那天》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使我们懂得了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远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万年牢》告诉读者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实在。《尊严》讲了一件石油大王哈默罕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更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将心比心》虽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能给人心灵的震撼,告诫人们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

四篇文章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朴实,但内容生动感人。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修养。

除课文之外,还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让学生积累有关诚信方面的古诗文名句和由“信”字组成的词语,这不仅能丰富语言积累,而且能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让学生通过说和写的语文实践活动,加深对“诚信”这一专题的理解;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29个词语,会读会认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4、感悟人物形象,加深对诚信的理解,并能付诸行动。

5、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充分感知文本内容,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6、通过揣摩品味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感受人物的情感世界。

7、运用课文中学习到阅读方法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文章,搜集身边的有关事例,加深理解,促进行动。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叙事要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养成认真阅读、多读多想的好习惯。

3、在理解故事《中彩那天》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4、了解故事《万年牢》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5、学习故事《尊严》时,要从描写年轻人的自尊,懂得什么是尊严。

6、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四、【课时安排】:

1、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

2、精读课文《中彩那天》《尊严》用4—5课时

3、略读课文《万年牢》《将心比心》用2—3课时

4、口语交际1课时

5、习作2课时

6、“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本组课文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并能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获得语文的综合素养。

二、【学生分析】 :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关注的热情,对于本组课文学生是有学习的欲望的。但学生的关注只会停留在表面,因为学生不会想得那么深入,学习本单元,除了引导学生热爱自然,还要激发学生学习会

理性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要保护大自然,探索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有效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服。

三、【教学设想】 :

1、加强学科整合意识,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2、通过师生共同查找有关人类与自然联系的资料,深入感受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并从自然中受到启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一思想。

3、创设情境,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综合素养。

四、【学习目标】 :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31个词语,会读会认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五、【教学建议】

(一)课前交流

学习本单元之前,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大自然,让学生陶醉其中,还要展示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有效利用和随意破坏而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已的感受。

(二)基本策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以达到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的目的。

2、精读课文,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读读、画画、议议,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3、延伸与拓展。引导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积累优美语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并安排了与此相关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语文实践活动,还选编了“资料袋”、“阅读链接”、“宽带网”等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资料。本组教材的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受到震撼,经受洗礼。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正确读写一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 理解本单元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会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0625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