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文化惠民工作亮点

文化惠民工作亮点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3-27 06:17:29 | 移动端:文化惠民工作亮点

篇一:2010年青岛文化工作十大亮点

2010年青岛文化工作十大亮点

2011年02月14日09:06留言 0 条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分享 推荐 微博 字号

推荐阅读更多

50万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

德州农业以有机赢生机

滨州动员进军“蓝色”建设

高青山东黑牛养殖业晋级国家示范

亮点一:青岛大剧院竣工并正式启用,标志着青岛市文化设施建设步入新时代

总投资13.5亿元的青岛大剧院2010年10月27日竣工,并于12月31日正式启用。这是青岛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项目,总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其中包括1600座的大剧场、1200座的音乐厅、400座的多功能厅,具备接待世界一流艺术表演团体演出的条件和能力,成为青岛新的标志性文化设施。青岛大剧院的落成启用,翻开了青岛市文化设施建设的新篇章,对满足市民高品质文化需求,提升青岛文化形象,必将产生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除此之外,青岛市还积极推进市文化中心、图书馆新馆和剧院改造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各区市也掀起新一轮文化设施建设高潮,即墨市图书馆新馆、胶州秧歌城等一批公益文化场所投入使用,胶州市、崂山区、黄岛区、即墨市、莱西市已开工建设或规划了市民文化中心。

亮点二:青岛市市、区(市)两级机关在全国率先实现软件正版化,中央媒体集中进行宣传报道,得到国务院和省、市领导充分肯定

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作为青岛市推进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的牵头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通知》要求,周密部署、统筹安排、科学分工、全力推进,经过宣传发动、部门自查、检查核实、集中采购、清理、安装正版软件、总结验收和巩固完善五个阶段的努力工作,终于在2010年12月31日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就青岛市市、区(市)两级机关软件采购项目正式签署EA采购协议。这标志着青岛在全国率先完成市、区(市)两级机关(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办公微机操作系统和主要办公软件正版率达到100%的工作目标。

青岛市委、市政府将机关使用正版软件作为保护知识产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塑造城市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列入议事议程,自觉将使用正版软件的范围扩大到市、区(市)所有机关,并实行市和区(市)两级统筹,确定了机关桌面微机操作系统和主要办公软件正版率达到100%的工作目标。针对常用软件、非常用软件、防病毒软件、服务器端软件和自制电子政务应用软件等各类软件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了正版化解决办法,落实了专项资金。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实现了桌面微机操作系统和主要办公软件正版化。比国家要求的时间提前10个月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王岐山、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此专门进行了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全国学习青

岛先进经验,发挥青岛示范带头作用。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日报》、《大众日报》、《青岛日报》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以及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网站对此进行了连续报道。

亮点三:全国首个以文学作品命名的“骆驼祥子博物馆”开馆,成为博物馆建设新亮点

2010年5月24日,全国首家以文学名著命名的专题性博物馆——“骆驼祥子”博物馆在青岛市黄县路 12号落成并开馆。老舍先生的长女、北京老舍纪念馆名誉馆长舒济代表老舍的子女向“骆驼祥子”博物馆捐赠了物品,老舍之子、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被聘请为“骆驼祥子”博物馆的名誉馆长。20世纪30年代中期,老舍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创作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以及《文博士》、《我这一辈子》等一批优秀作品。骆驼祥子博物馆的开馆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高度肯定,自5月份开放以来,多次承担市委一级、二级接待任务,接待了曾庆红、刘云山等中央首长和国家各部委领导,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此外,青岛市积极推动博物馆城建设。建成并开放了红酒博物馆、烟草博物馆、纺织博物馆以及邮电博物馆等;修复城阳区童真宫后辟建了“不其文化陈列馆”。全市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46座。

亮点四:发放 “欢乐青岛大舞台”惠民票3万张,全民读书月活动全面开花,文化惠民深受欢迎

为保障广大市民的文化权益,市文广新局在2010年开展的“欢乐青岛大舞台”演出活动中,通过街道、社区向全市困难家庭和群众发放文化惠民演出票3万张。 “欢乐青岛大舞台”文化惠民演出是青岛市推出的固定在每周六、固定在市人民会堂,面向普通市民实行低票价的文化惠民演出品牌。相继举办了“新年合唱音乐会”、“邓丽君金曲演唱会”、“2010年新春民族音乐会”、童话剧《阿拉丁神灯》、大型歌舞剧《蔚蓝青岛》、“宫崎骏作品试听音乐会”、“陈萨钢琴独奏音乐会”茂腔《罗衫记》、柳腔《清风亭》等歌舞、交响乐、京剧、儿童剧、民乐、茂腔、柳腔、吕剧演出51场,观众人数6万余人次,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全市免费开放44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纪念馆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四百多万市民受益。

4月30日-5月30日,圆满举办了2010青岛全民读书月活动。活动以“阅读经典?让心灵与时代同步”为主题,共开展了17个板块、131项的系列活动,覆盖城市、农村、学校、社区、家庭等各个层面,阅读内容涉及文学、科技、教育、历史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影响广泛,充分体现出全民阅读、全民参与的群众性特色和崇尚读书、热爱学习的文化特色,有力推动了青岛市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开展。其间还举办了“书香青岛”优秀图书惠民展。整个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达到200多万。

亮点五:精品剧目不断呈现,演艺市场持续火爆,电影票房又创新高

2010年,青岛市专业文艺院团创作演出了《邓丽君金曲演唱会》、大型情景歌舞《蔚蓝青岛》、青春校园剧《向前,向前》、京剧《生死峡谷》和《驼哥与金兰》等一批精品剧目。

市直各院团共演出742场,演出收入1046.61万元,演出场次和收入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8%和63%,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丰收。

市歌舞剧院精心策划打造的 《邓丽君金曲演唱会》,增加了大量现代时尚的元素,凸显了艺术创新的时代魅力,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听新感受。 2010版《蔚蓝青岛》在市人民会堂连续演出6场,成为外地游客在青饱览山、海、城的秀美之色的一项文化消费。市话剧院的青春校园剧《向前,向前》、市京剧院的儿童京剧《生死峡谷》参加了第八届上海优秀儿童剧展演,分别在上海各大剧院进行巡演32场和66场。市京剧院现代京剧《驼哥与金兰》参加了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得到了文化部领导、著名戏曲评论家和京剧艺术家的好评。青岛交响乐团赴上海举办“乐动世博”演出,展示了“音乐之岛”的魅力。

创作编排了反映青岛市三十年代民俗风情为题材的青岛民俗风情地方戏《劈柴院传奇》,已经在歌舞剧院立戏并于11月下旬进行了汇报演出。青岛市话剧院有限公司与德国帕德博恩市话剧团合作编创的话剧 《白色的房间》,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将于今年6月公演。此外,青岛市演艺市场持续火爆,俄罗斯冰山芭蕾、美国踢踏舞、德国交响音乐会、歌剧《图兰朵》等几十场国际一流水准的高雅演出,市话剧院的都市小剧场话剧、歌舞剧院梦幻剧场歌舞综艺、市京剧院小剧场的折子戏演出等为岛城市民呈献了丰富的艺术盛宴。

2010年,青岛市新增电影院6家,全市已有影院38家、银幕116块,电影票房收入又创新高,全年累计票房收入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50%。

亮点六:青岛市荣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4项大奖,群众文化活动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评选中,青岛市荣获4项大奖,其中市图书馆“小小莫扎特音乐馆活动”、市群众艺术馆“青岛文化大拜年系列活动”荣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奖,获奖数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在第二届山东省“星光奖”评选活动中,青岛市喜获佳绩,以41件作品的获奖总数居全省第一。在全省曲艺汇演活动中,青岛市快板等10件作品获奖。在全省“读者喜爱的图书馆”、“图书馆特色服务品牌”评选活动中,青岛市图书馆、市北区图书馆、城阳区图书馆、胶南市图书馆被评为省 “读者喜爱的图书馆”,青岛市图书馆的“青岛文化大讲堂”、市南区图书馆的“百姓讲堂”以及城阳区图书馆的“一卡通”被评为省“图书馆特色服务品牌”。在山东省第八批“十佳文化广场”评选中,青岛市崂山区青岛世纪广场荣获“十佳城市中心文化广场”,平度市南村镇新世纪广场、胶南烟台东百姓大舞台文化广场荣获 “十佳农村文化广场”,市南区八大峡社区广场、市北区浮山新区街道六小区文化广场荣获“十佳社区文化广场”,李沧区李村维客广场荣获“十佳企业文化广场”。获奖数量占全省六分之一。今年以来共组织群众文化活动1万多项。专业文艺院团组织元旦、春节、“五一”、“十一”送戏下乡百场演出,观众达10万多人次。

亮点七:积极开展“文化产业振兴年”活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显著提高

2010年年初召开了全市“文化产业振兴年”动员部署大会。制定下发《关于开展“文化产业振兴年”活动的意见》,各区市积极响应,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加强与青岛市担保中心和各大银行的合作,完成文化创意产业贷款担保业务8笔,贷款担保总额2000万元,银行贷款余额 24.04亿元,同比增长28.1%。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已经省文化厅认定,获得第二届“山东省文化工作创

新奖”表彰。成立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监管与服务。

文化创意产业招商实现重大突破。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凤凰岛国际影视演艺会议中心、海上嘉年华、莱西姜山湿地文化旅游、胶州少海新城文化旅游、中国国产电影交易中心、台湾宏广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总部等一大批投资几十亿甚至过百亿的文化产业大项目相继签约、开工建设,带动各相关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培育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群,环湾文化产业带已初具规模。截止2010年,青岛市共有文化创意产业投资项目55项,计划投资额629.2亿元。全市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6个,总投资额185亿元,总建筑面积300余万平方米,预计年创造经济效益70亿元;建成特色文化街区18条,总长度达到15公里,集聚商家6000余家,从业人员7万余人,年营业额超过9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预计425亿元,增长15%。

亮点八:成功举办国家级文化赛事和展会,城市文化形象进一步提升

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舞蹈 “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第二届中国秧歌节、2010青岛国际印刷设备技术展览会等国家级文化赛事和展会,进一步提升了青岛的城市文化形象。

由中国文联、青岛市政府、中国舞协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承办的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7月21日—27日在青岛举行。 “荷花奖”是我国舞蹈艺术的最高奖项。 63支来自海峡两岸的舞蹈队伍、1200多名选手参赛,《龙飞凤舞》、《秋》、《南京?亮》、《远征》获得金奖,青岛市两只代表队首次参赛获得佳绩。

以“秧歌舞九州”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秧歌节5月21至23日举行。开幕式主题晚会、全国优秀秧歌展演、秧歌巡游踩街、秧歌艺术高峰论坛、城隍庙会等5项主要活动,吸引近百万人参与其中。

2010中国青岛国际印刷设备技术展览会,吸引了青岛及山东地区2000家印刷厂家前来参观,总成交额近3000万元,为从业人员搭建更直接的切磋学习、交流互动的平台,使印刷企业及时掌握现代最新行业信息与动态,从而能更好地规划企业发展,推动全市印刷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亮点九:新建1000个农家书屋,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扩展

2010年,投资2000万新建农家书屋1000处,新编辑出版了3种11万册适用图书,发送到农家书屋及部分城乡居民家庭。开展争创青岛市“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十佳活动,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建设、管理、使用好农家书屋的积极性,“益民书屋3+2”工程建设扎实推进。这一活动得到了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的充分肯定,并以全国农家书屋工程简报2010年第8期题为《青岛市实施“益民书屋3+2”工程有力推进城乡文化建设》向全国推广。在“我的书屋,我的家”全国农家书屋阅读演讲活动中,青岛市获得第一名并在中央电视台接受专访。

大力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7.1729万场,观众1450万人次,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在山东省率先建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监控平台,该平台将青岛市分布在各区市乡镇、村的251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全部纳入监管平台管理,

提高了监控监控效率。

亮点十: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青岛设立基地,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

2010年6月,国家文物局在青岛市设立了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这一基地的建立,为青岛市水下考古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青岛市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2010年,青岛市继续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调查登记文物点1715处,其中新发现1077处,复查638处。各区、市全部完成实地文物调查阶段工作,验收全部达到 “优秀”等次。在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电视会议上,青岛市作了典型发言。对全市文物普查数据进行规范整理,顺利进入国家、山东省文物普查数据库,初步建立起青岛市不可移动文物电子信息数据库。同时,还完成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重新审查认定工作。组织宗家庄木板年画、胶州剪纸、泊里红席、大欧鸟笼、即墨老酒等25个项目参加了在山东济南举行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展会期间累计成交12.5万元,多项参展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篇二:2012年第一季度文化体育亮点工作

2012年第一季度文化体育亮点工作

市政府: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市文化体育局(新闻出版版权局)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第一季度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是文化惠民工程强力推进。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市博物馆已完成选址工作,西山运动场整体改造工程完成了申报、立项等前期工作,1649个农家书屋、90个农民健身工程、4条农民健身路径任务已全面下达到各县(市、区)并逐步推开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开展春节团拜会、元旦万人长跑、春节文体大拜年、送文化体育下乡活动等各类群众文体活动50多场次,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重大文体活动亮点频现。狠抓精品力作生产,完成了大型现代川剧《文建明》、民俗歌舞剧《蜀嫁》剧本创作以及大型木偶剧《彩蝶的神话》创排工作;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成功举办新年音乐会、“嘉陵江大讲坛”、“嘉陵春江闹元宵”等嘉陵江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提升了嘉陵江文化的内涵和影响力;引进高雅舞台艺术,由四川省歌舞剧院担纲的大型歌舞剧《红军花》于3月25日在南充大剧院成功上演,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举办重大体育赛事,承办了全国武术冠军赛、

四川省第二届农民健身秧歌大赛等多场大型体育活动,在全省、全市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三是文化产业经济加快发展。邀请清华大学专家到我市实地调研、考察和论证,做好了编制《南充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的前期工作;精心组织筛选和推荐的高坪宏瑞印务公司、凌云山投资有限公司、阆中熊猫乐园开发公司等7家大型文化企业成功挤进省级重点文化企业名录;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第一季度文化产业总收入预计超过19亿元,同比去年第一季度增长18%,实现了“开门红”。

篇三:如何发掘和深挖工作中的亮点

如何发掘和深挖工作中的亮点、优点

首先要清楚何谓亮点?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就是亮点。如何挖掘工作中的亮点、提炼工作中的亮点:

一、亮点要主题凝练,棱角鲜明。亮点无需泛泛而谈,更不需要假大空的套话,就像写一篇文章,需要开门见山,不要绕弯子,最好直奔主题。

二、亮点要有可实践性。听众听你介绍亮点,一听就能听出你所说的亮点工作实在不实在。夸夸其谈,吹嘘的再好,也仅仅是空中楼阁,属于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真正的亮点,是从实践中而来,又回归实践中去的。一定是可以操作的东西,值得推广的东西。

三、亮点要有创新性。不是老调重弹,而是老调新弹,就是说,能从传统的一般性的工作中创新出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来。

四、亮点外显性要突出:亮点工作要让人看得见、摸得着,而不是空洞的、抽象的。

五、亮点提法要新颖。这就需要管理者能从一般性的工作中提炼亮点说法。同样的工作,提法不同,则让人记住的效果不同,一个新颖的说法,很可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一般提炼说法常用的有“数字法”,如“三备两改一反思”、“三个五”网络教研活动等。还有就是用比喻,如“菜单式”主题研讨、“爱

心桥”家校联系卡,“一卡通”备课等,再就是对偶式的字句结构,如“同课异构”、“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等。

锐意创新 深挖资源 实现三大跨越

十六大以来自流井区宣传思想文化亮点工作汇报

自流井区是自贡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区调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心,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更加注重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更加注重提高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实效,更加注重提升城市整体文明程度,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注重提升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加注重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自流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良好的舆论环境。现将外宣、文化、舆情三项亮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致力机制创新和平台拓展,实现“大外宣”格局的新跨越

(一)机制创新,敢为人先。根据外宣工作“阵地过少、稿件量小、级别不高、影响不大”的现状,响亮提出“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构建大宣传”的口号。树立起“敢为人先,争创一流”、“迅速反应,立即行动”的执行理念,在全市率先创建《自流井新闻外宣网》,外宣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全市创新推出《新闻外宣工作奖励办法》,重奖政策让更多媒体关注自流井;完成“自流井区新闻中心”挂牌工作,初步形成了视频、网络、报刊

“全媒体全方位覆盖”的外宣格局;建立起一支基层通讯员队伍,发挥了外宣工作生力军作用。

(二)平台拓展,敢攀高亲。不断拓展外宣工作平台,致力于与人民网、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四川日报、四川卫视等高级主流媒体“攀亲结缘”,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用深度报道的方式集中宣传我区的工作成就,形成了“纵横贯通”的立体外宣网络,并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多领域宣传并举的架构转型。

(三)立体宣传,成绩斐然。通过外宣报道激励机制、联系会制度、月分析制度、通讯员培训制度、新闻追踪制度等一系列举措,外宣稿件数量和质量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特别是近五年来,在市级以上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有声媒体发稿达12000余篇,年增长率21%,其中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发稿360多篇,在四川日报上发稿80多篇。2010年5月,《人民网》上刊发的通讯《赋予外宣工作旺盛活力》,对我区外宣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报道,提升了我区对外的良好形象和影响力。

二、依托中心城区的文化品牌,实现“大文化”战略的新跨越

(一)文化下乡,以城带乡。为破除城乡文化建设二元结构,2007年,提出“社区文化带动乡村文化”的构想,并在全省率先启动“社区文化进村”活动。通过“城乡联动、文化结对”的方式,让辖区39个社区和45个行政村“牵手结对”,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特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建立起城乡文化

资源共享机制、农村文化活动培养机制、文化进村考核评价机制、农村文化服务长效机制,将活动经费纳入区财政年初预算,形成引导有力、不同主体踊跃参与的良好氛围,实现文化资源配置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心下移,让传统的“文化常下乡”转变为“文化常驻乡”。

(二)文化互动,以乡促城。三年来,开展送演出、送医疗、送科技、送图书、送培训等群众文化活动1200多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快了乡风文明建设。同时,还将农村特有的民俗特色文化也搬进了城,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清新空气,为城市文化注入了新鲜活力。活动开展3年来,全区新组建社区、农村特色文化队伍40多支,发展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1500多人,实现了城乡文化相互交流,促进了城乡文化共同繁荣。

(三)文化惠民,精彩纷呈。2002年以来,共组织各类文化演出1263场,新创作节目128个,其中,舞蹈《芭蕾之花》参加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化部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获铜奖;舞蹈《神奇》参加市艺术节“舞动青春”舞蹈新作竞赛荣获金奖;《鼓浪屿之波》和《欢乐秧歌》分别获市社区艺术节合唱类和舞蹈类一等奖;2009年市艺术节,我区荣获“优秀演出奖”和“优秀组织奖”,区青少年宫合唱团荣获群众合唱比赛一等奖,新编舞蹈新作荣获业余组比赛一等奖;参加全市盐都之歌合唱比赛荣获一等奖,组织参加全国第三届少儿艺术风采展示大赛总决赛获3个金奖、2个银奖、1个铜奖。连续三

年举办了乡镇社区秧歌赛,参加演员达2000余人次;举办了“喜迎十七大、推进城乡统筹、构建和谐自流井群众节目展演”、“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自流井区十大歌手大奖赛”、“庆祝新中国建国60周年暨自贡市第十二届艺术节自流井区社区群众文艺演出”等大型文艺活动。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发展各类文化队伍90多支8000多人。自流井区被评为全省先进文化区,磨子井社区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社区。

“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这一“大文化”战略,先后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活动经验先后被市委办和省委宣传部采用并推广,《四川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突出队伍建设和畅通民意,实现“大舆情”模式的新跨越

(一)打好“团体仗”。 2007年区委宣传部申报建立省级直报点,2008年以打造“一流省级舆情信息直报点”为目标,把工作触角伸向基层,组建了严密高效、反映快捷、渠道畅通、覆盖面广的三级工作网络,即,区(区委宣传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大舆情”工作模式。同时,将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明确了各信息点的舆情信息员,建立舆情信息工作QQ群,及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通报,把报送和采用任务分解落实到宣传部包括副部长在内的工作人员和各舆情信息报送点,打好了“团体仗”。

(二)执行“刚性化”。探索建立培训管理机制、舆情收集分析机制、奖惩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了《舆情信息报送点管理办


文化惠民工作亮点》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0634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