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乡镇党委书记离任时的讲话
离 任 讲 话
2015年7月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志:
刚才,**宣布了关于我的任命,我坚决服从,到**工作,我没有这个思想准备,但我深知这是组织信任和重托。我个人工作的变动,这不仅是组织对我的培养、信任和关怀,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工作的肯定,对**领导班子的肯定,对**干部队伍的肯定。
我是2012年5月25日下午到**来的,与大家风雨同舟三年多,朝夕相处,肝胆与共,这三年多来,大家像朋友、像亲人一样,理解我、支持我、帮助我、维护我。此时此刻,既有对工作的眷恋,更多的是对同志们的依恋不舍。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三句话:
第一句话,衷心感谢。三年多来,我和同志们一道,经历了艰苦努力,付出了艰辛劳动,发扬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顾全大局、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永不言败、敢打敢拼的拼搏精神,达到了看似达不到的目标,办成了看似办不成的事情。
成绩的取得,要归功于区委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前任领导班子和许多老领导、老同志打下的良好基础,也凝结着全镇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要诚心诚意地向各位同志表示衷心感谢!
第二句话,深表歉意。一是给大家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太大了。大家发扬“白加黑、5+2”的苦干精神,没日没夜地工作、加班加点地工作,许多同志长期没有请过一天假、有的同志带病坚持工作,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替我担负了很多压力,承受了很多委屈,令我的内心十分不安。二是很多事情没有做完、没有做好。还有很多事情,我看到了、想到了、也实施了,但还没有和没来得及做好,留下了不少遗憾。三是就我本人而言,有时说话比较生硬,有时批评大家很重,甚至有意无意伤害到大家,在此真诚向大家道歉。不过有一点向大家解释一下,不管这些批评是否伤害到大家,都是出于工作考虑,没有任何个人私怨。大家都是我的好同事好朋友、好兄弟好姐妹。我相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第三句话,真诚祝愿。根据区委的决定,我离开**镇后,将由**同志主持**镇党委全面工作。**同志群众基础好,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带班领队,善于驾驭全局,善于在复杂的情况下开创工作新局面。**镇的干部历来就想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现在正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关键时期,因此,我真诚祝愿**同志能够团结带领**镇全体干部,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同时,请同志们放心,在新的岗位上,我一定会努力工作,不辱使命,开创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回报组织、回报大家。
再次谢谢大家!
篇二:书记离任讲话
县委领导离职讲话
同志们:
刚才,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郭广银同志宣布了省委关于任命张新实同志为中共宿迁市委书记、提名缪瑞林同志为市长候选人的决定;省委副书记冯敏刚同志代表省委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讲话,新实同志、瑞林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特别是省委冯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宿迁过去工作作出了充分肯定,对新任领导班子寄予了殷切期望,对宿迁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一定深刻领会,认真落实。
这次组织上安排我到省里工作,我坚决拥护中央和省委的决定。因为我深深地知道,个人的命运是由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所决定的,个人的作用只有依附、融合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中才能得以发挥。我个人工作的变动,这不仅是中央和省委对我的培养、信任和关怀,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中央、省委对宿迁工作的肯定、对宿迁领导班子的肯定、对宿迁干部队伍的肯定,体现了中央、省委对宿迁事业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关心厚爱。
物换星移十载逝,两河两湖情悠悠。1996年8月11日,我从省级机关来到宿迁,参与地级宿迁市的筹建,转眼已和同志们朝夕相处了9年零8个多月的时间。伴随着离别日子的一天天临近,我的心情也越来越难抑平静。连日来,宿迁的山山水水,宿迁的父老乡亲,宿迁的广大干部和一起奋斗的事业,时刻萦绕在我心头、浮现在我眼前,一幅幅画卷、一幕幕场景,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难忘,那么的令我眷恋。这十年,对宿迁来说,是得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机遇垂青、倍加呵护、倾力扶持的十年,是得到外界高度关注、评论议论、终成共识的十年,是经过顽强打拼、摆脱窘境、奠定基础、加速崛起的十年。十年中,我先后在县、市两级主要领导岗位上工作,如果说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主要归功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前任市委书记徐守盛、市长刘学东、佘义和等老领导、老同志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与我合作共事的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紧密配合,归功于全市广大干部和526万宿迁人民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理解、信任和帮助过我的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驻宿部队、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各界人士和宿迁的父老乡亲及外埠宿迁老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宿迁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由衷地感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深切关怀。宿迁作为新组建的地级市,农业、农村、农民比重最大,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比例最低,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载体的中心城市,建设处于零基础、零起点、零起步,具有特殊的市情、特殊的区位、特殊的地位和特定的发展阶段,是沿海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市份、经济发达地区的不发达区域。十年来,每当我们处在关键时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都及时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创造宽松的环境,并赋予特殊的扶持政策;每当我们取得成绩时,省委、省政府总是从多方面给予肯定、鼓励和鞭策,寄予殷切的期望;每当我们遇到挫折时,省委、省政府都给予悉心指导、大力支持,为我们撑腰壮胆,帮我们越过障碍;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省级机关和苏州等十二个兄弟市都高度关注、无私援助,帮助我们战胜困难、渡过难关。所有这一切,不仅是对宿迁工作的支持,也是对我个人的厚爱,我会永远铭记心头,永久为之感动。
在宿迁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真诚地感谢全市广大干部的鼎力支持。这十年,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岁月,是我事业中宝贵的一段经历,是我工作中愉快的一段光阴。宿迁的干部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是一支讲政治、顾大局、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队伍。他们平凡而伟大,是宿迁
发展和进步的脊梁。十年来,我们每一项决策的形成,每一项工作的顺利推进,都体现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凝聚着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承载着老领导、老同志的传、帮、带。十年来,我与广大干部从不相识到相识、相知、相勉,大家朝夕相处,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为着宿迁的发展、人民的幸福,一起担负责任、承受压力,一起殚精竭虑、用力使劲,一起加班熬夜、通宵达旦,一起分享喜悦、庆祝成功。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奋斗,使我们成为很好的同志、同事和朋友,这种情谊将是我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这种志同道合的同志之情比手足之情要珍贵得多,这种真诚质朴的同志之谊比金兰之义要高尚得多。我将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在宿迁工作的这段美好时光,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各位同志的支持帮助,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与宿迁同事结下的深情厚谊。
在宿迁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深深地感谢宿迁人民的倾情奉献。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宿迁者宿迁人的宿迁。宿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美;宿迁人民勤劳智慧、朴实善良、吃苦耐劳。这是一个令人向往,也令人留恋的好地方。我在宿迁工作近十年,深情地爱上了这片土地,我儿子在宿迁读书近六年,留下了浓浓的宿迁口音,我爱人在宿迁工作及退休近五年,深沉地眷恋着她的同事,我们赡养的三位高龄老
人在宿迁生活近四年,她们执着地喜欢宿迁的宁静,更有我
永久助养的六位宿迁孤儿使我们不能割舍宿迁情结,我的全家已经融入宿迁,已经成为真正的宿迁人!十年来,同呼吸、共命运的经历,已经把我和宿迁人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回首往事,不论是改革开放还是经济发展,不论是交通会战还是城镇建设,不论是顺利之时还是困境之中,广大的宿迁人民,始终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克难制胜,始终以勇于创新的品质开拓进取,始终以无私忘我的精神顾全大局。他们不仅以自己的汗水浇灌着这块土地,还在需要的时候舍小家、顾大家,凝聚成万众一心的合力。所有这些都深深地感染了我、熏陶了我、教育了我。是他们,赋予了我科学决策的智慧;是他们,支撑着我挺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帮助我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是他们,给了我工作的激情和创新的冲动。只要想起这些,我就会有使不完的干劲,累不垮的精神,干不厌的工作,折不挠的毅力。在这十年中,就我个人来说,有过痛苦、劳累、茫然和等待,但更多的是欢乐、轻松、自信和坚定,这是宿迁人民使然,是宿迁人民赐予。宿迁人民的殷殷深情已经溶入我的血脉之中,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上的重任,也必将成为我今后为党和人民更好工作的力量源泉。
篇三:领导干部离任仪式上的讲话
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罗一民
(2011年4月16日)
刚才,省委组织部盛克勤副部长宣读了省委关于南通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石泰峰部长代表省委作了重要讲话。我坚决拥护省委的决定,完全赞成并真诚祝贺丁大卫同志接替我担任南通市委书记,衷心感谢省委对南通领导班子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关心支持。
石部长在讲话中对大卫同志作了全面评价,由大卫同志接任市委书记,这是省委对他的高度信任和对南通工作的充分肯定,希望大家像过去支持我一样,全力支持大卫同志的工作,倍加珍惜和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可喜发展局面,抓住战略机遇期,再创黄金发展期,为南通人民的福祉和江苏“两个率先”大局作出新贡献。
弹指一挥间,我已来南通11年多了。这11年,伴随着黄金般的年华与大家共同经历了黄金般的发展。现在,我将离任而去,告别这片黄金般的土地和南通人民。此时此刻,我才真正地体会到一直挂在我办公室里五个大字的全部含义,那就是“不忍离南通”!这是6年前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上将所题。他在第一次来南通之后,发出了“夜游濠河后,不忍离南通”的感叹。如今,当倾注了11年的心血和真情后,当面对风雨同舟、甘苦与共的同志们、乡亲们,我又将何忍离去?这些天来,南通的山山水水,南通的一草一木,南通的干部群众以及我们一起奋斗的事业,时刻萦绕在我心头、展现在我眼前。一幅幅画卷、一幕幕场景,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难忘,那么的令我眷恋。正如那首著名的咏
南通的诗所云:“南通,这就是南通,让人来了就不想走,让人走了就永远把她梦中留”。南通注定成为我一生的永恒之梦。在这不忍离别之时,我更多地怀有感激之情。11年前的1999年11月18日,当我一踏上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善良聪慧、海纳百川的南通人民,就热情地接纳了我,给了我珍贵的扶助、无比的力量,使我在为南通的建设和发展倾情奉献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人生事业的巅峰。是南通和南通人民培育了我、成就了我。我忘不了经验丰富、慧眼独到的老领导和老同志的指点关爱;忘不了精诚合作、各有专长的领导班子成员的鼎力相助;忘不了勤勉敬业、踏实能干的各级干部的奋力拼搏;忘不了素不相识、善良质朴的基层群众的信任支持。我更忘不了与大家一道“争第一”“拼双超”“抗非典”“办港洽”“创五城”“战危机”“促转型”“建长安”的日日夜夜,与大家一道共圆大桥、大港、大学、大城市之梦的轰轰烈烈,与大家一道奋力爬坡、勇于攀登的坎坎坷坷。4000多个暮去朝来,我与大家一起亲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通”的风风雨雨,一起见证南通新世纪头10年的发展巨变,既饱尝创业的艰辛,又分享成功的快乐。值此告别之际,我真诚地向南通的历届老领导、老同志,真诚地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几套班子全体成员,真诚地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真诚地向各县(市)区、市级机关各部门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真诚地向驻通部队全体官兵,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我来说,则是个人的滴水难报南通人民的泉涌之恩。今后,不管我走到哪里,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我都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不同以往的方式,为南通服务效力。南通的每一步发展,我都会尽力支持;南通的每
一次变化,我都会无比骄傲;南通的每一个成功,我都会分外欣喜。我将永远铭记在南通工作的这段美好时光,永远铭记与同志们结下的深厚情谊,永远铭记南通父老乡亲给予我的理解支持。我虽离通,我心永在!
毋庸讳言,在过去合作共事当中,尽管我主观上作了很大努力,但由于受能力和水平以及客观因素的限制,仍然有一些未能干好的事情,有一些不周和不当之处,甚至留下了一些不足和遗憾,希望大家给予谅解。
在这依依惜别之时,面对这座人杰地灵、不断创造神奇与梦想的城市,我的最大愿望是,伟大的南通人民,在新的领导团队的带领下,持续演绎出“光荣与梦想”的绚丽篇章!在这里,我特别希望“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南通精神不断发扬光大。让我们以博大的情怀、宽广的胸襟,对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理念,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发展元素,多一点包容会通;让我们以无畏的气魄、过人的胆略,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对前人尚未涉足的未知领域,对看似不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多一点敢为人先。一旦“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旗帜高高飘扬,我们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11年前,我对南通的发展满怀着憧憬;今天,我对南通的前景更是充满了信心。2001年2月9日,我在市长就职演讲中曾说道:“我坚信,有市委的坚强领导,有近800万勤劳智慧的人民,有得天独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正在弘扬的文明新风,有历届党委、政府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本任市长和政府一定能有所作为,不辱使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南通一定会傲然崛起在苏中大地,巍然屹立在扬子江畔、黄海之滨!”10年后的今天,我仍然坚信,天
时、地利、人和更佳的南通,一定会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以大卫同志为班长的市委一班人的带领下,继续在“加快现代化,再创新辉煌”的征程上取得新的更大胜利。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新南通,一个更加璀璨夺目的江海明珠,一个更加兴旺发达的“小金三角”一角——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必然会凸显在美丽富饶的神州大地上,并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正如一位作家所言:“今日南通,突破了有江无桥、有海无港的局限,正以千古未有的雄姿,怀抱万里长江,面向浩瀚大海,可以再飞翔一个世界名城之梦了。”这是我的衷心祝愿,也是我的坚定信念,我期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今天,正式告别南通这个我一生中永难忘怀的城市,告别与我朝夕相处、肝胆相照的同志,告别可亲可敬的南通人民,我心中有说不尽的难舍与感慨。此时此刻,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那就是,祝福你,南通!祝福你,南通人民!祝福你,在座各位!在本世纪第二个黄金10年里,一直善于追梦圆梦的南通人,一定会好梦成真!
再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