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03-24 09:15:59 | 移动端: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本文关键词:教学改革,经济法,措施,课程

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本文简介:摘要:经济法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担负着培养学生掌握法律基础知识、提高法律素养的重任。为满足现代社会对综合素质型、自我发展型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将自主学习模式引入经济法课堂。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将团队合作与案例教学融合,引入更多网络资源,采用全过程考核模式,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

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本文内容:

摘要:经济法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担负着培养学生掌握法律基础知识、提高法律素养的重任。为满足现代社会对综合素质型、自我发展型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将自主学习模式引入经济法课堂。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将团队合作与案例教学融合,引入更多网络资源,采用全过程考核模式,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关键词:自主学习;经济法;课程改革

一、自主学习模式引入经济法课堂的必要性

经济法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法律部门,其在协调社会经济关系、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无需多言。在非法学专业,特别是经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经济法”始终被纳入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的范围。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市场规制关系和宏观调控关系的基本运行规则,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规避法律风险,减少损失。可以说经济法是一门实用性和综合性都非常强的课程。然而在课时安排上,大部分高校都给这门课程安排32—54课时。根据经济法课程的内容,要在这几十个课时里面把包括合同法、公司法、企业法、破产法、担保法、证券法、票据法、知识产权法、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全部讲完,而这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引入自主学习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课时不够与课程内容过多的矛盾。另外,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对于经济法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远远不够。一方面源于非法学专业学生对法律体系以及法律基础知识了解甚少,对经济法的理解更是基本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并没有深入了解其现实意义;另一方面,非法学专业学生对于法律课程的印象大部分是“背法条、枯燥、干巴巴”,因此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第三,很多教师教授经济法课程时仍然采用以理论讲授为主,中间穿插教学案例的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为了扭转学生对经济法课程的认识,提升教学效果,有必要将自主学习模式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

二、自主学习导向的经济法课程改革措施

1.激发内在学习动力,保持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有内在的学习动力,也就是学习动机。“在没有外部压力或要求情况下,学生如果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就不可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启动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2]因此,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学习经济法的现实意义,知道学习经济法可以用来做什么,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可以防止哪些状况出现,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这方面,可以从案例引入入手,由教师挑选典型案例进行讲解,但需注意挑选的案例应该是刚刚发生的或者引起大范围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也可以让学生找找自己家里或者身边亲属发生的他认为与经济法有关的事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为了保持学习兴趣,也可以在每节课后给学生布置任务,寻找经济法相关社会热点事件的,并在每次上课时抽出5分钟时间对案例进行讲解。2.引入团队合作形式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始终是法学类课程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讲解与分析,可以将法律理论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将法律理论与法律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但传统的案例教学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整个案例过程并作出分析,仍然存在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不强等问题。鉴于经济法案例的特征,建议引入团队合作形式来开展案例教学。因为经济法案例往往存在多个当事人,且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复杂,各自诉求鲜明、矛盾突出,比较适合多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团队形式除了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之外,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其参与到团队活动中,增强学生参与度,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建议将一个班的学生随机分成几个团队,每个团队在5个人左右,并选出组长1人,负责与教师及自己组员的沟通协调。在准备案例时,要求团队内部分工明确并提交分工明细表,制作PPT进行演示,也可以要求团队成员参照案例进行角色分配,并给自己扮演的角色诉求寻找法理支持,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辩论,最后由教师点评并开展课堂讨论。3.自主学习为主导,教师引导为补充。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处于被动的填充状态,学到什么、学到多少自然是无从知晓。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不再处于课堂教学的绝对主导地位,而是变成提供学习素材、组织主题发言与课堂讨论、进行课堂点评与答疑的引导者;学生也从被动听讲中解脱出来,变成自己查找资料、准备主题发言内容、与同学以及教师探讨沟通、对自己和同学进行评价的学习主导者。教师首先应该将经济法教学内容的相关素材提供给学生团队,然后将经济法的所有知识点分解成几个主题,并将主题发言的任务指派到具体的团队;上课时由学生进行主题发言,发言的内容应该涵盖该主题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并要求发言团队设计相应的案例进行针对性讲解;接下来由其他同学针对发言进行质询;最后由教师就整个发言与质询的过程进行点评与讲解并组织课堂讨论,将发言中欠缺的知识点补充完整,学生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并补足。4.利用微课等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随着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大面积普及,现代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校课堂教学中。目前多媒体课件技术基本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高校的课堂,是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展现手段单一的有效工具,但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学来说仅仅起到辅助作用,并不能解决传统单向教学模式的根本问题。而微课的出现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在教师向学生提供知识素材时,可以通过视频、PPT、文档等形式,将经济法的主要知识点做成微课并设计相应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利用零散时间完成第一步学习任务。在课堂主题发言以及点评总结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在微课平台上提交作业和报告,并提倡学生在微课平台上展开讨论进行成果交流。5.引入“三位一体”课程考核模式。所谓“三位一体”课程考核模式,就是改变以期末考试结果考核为主的做法,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实现对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知识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体现,考察的重点是学生对基础法理、基础概念的掌握程度,试卷应该涵盖经济法课程的主要知识点,题型应该灵活多样,该部分成绩应该由任课教师给出,占总成绩的40%。技能考核主要以主题发言和案例分析成绩体现,重点考察学生对基础法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是否能做到学以致用。这部分成绩还可以分成两块,一块由教师给出,一块由学生互评组成,最后形成技能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态度考核主要以出勤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团队活动参与程度来体现,重点考察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部分成绩也可以由教师评分与学生互评共同组成,其中占比最大的应该是团队活动参与程度,因为这一项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态度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三、小结

经济法课程作为经管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少数几门法律课程之一,其重要作用毋庸置疑。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有法律思维、法律意识和法律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都需要以这个目标为方向进行改革。自主学习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众多改革方法之一,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何莲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3,(4):287.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6):82.

[3]吴昊.非法学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2):199-200.

[4]康永琴.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7):120-121.

[5]王艳.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6):48-49.

作者:魏佳 单位: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304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