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医学论文 > 《周易》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形成及发展的影响

《周易》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形成及发展的影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2-07 11:56:21 | 移动端:《周易》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形成及发展的影响

《周易》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形成及发展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周易,哲学思想,影响,中医理论,发展

《周易》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形成及发展的影响 本文简介:摘要:《周易》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形成及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周易》的整体性思维演变成传统中医理论中整体观,《周易》太极象数思维模型在中医理论中有所运用,《周易》的阴阳学说构建了中医理论中的辨证思维观念体系,而《周易》中精气理论对中医理论发展亦形成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周易》;哲学;中医理论

《周易》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形成及发展的影响 本文内容:

摘要:《周易》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形成及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 《周易》的整体性思维演变成传统中医理论中整体观, 《周易》太极象数思维模型在中医理论中有所运用, 《周易》的阴阳学说构建了中医理论中的辨证思维观念体系, 而《周易》中精气理论对中医理论发展亦形成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周易》; 哲学; 中医理论;
  
  The Influence of the Book of Chang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CM Theory
  
  Abstract:Great influences were produced by philosophic thinking in the Book of Changes on the 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CM theory integrated thinking in the Book of Changes has evolved into holism in traditional TCM theory, Taiji image thinking model in the Book of Changes was applied to TCM theory, Yin-Yang theory in the Book of Changes has constructed dialectical thinking system of TCM theory and essence-Qi theory in the Book of Changes has showed certain effec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CM theory.
  
  Keyword:the Book of Changes; philosophy; TCM theory;

  
  《周易》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论着, 所包含的思想文化内容极为丰富, 对我国数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被后世称为“大道之源”.尤其中医理论的发展更是源自《周易》的哲学思想。《周易》之“易理”就是中医之“医理”.现主要从《周易》所包含的整体思维来分析其对中医理论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1、《周易》的整体性思维演变成传统中医理论的整体观
  
  《周易》由“传”和“经”两部分内容构成, “经”由六十四卦排列组成, 这是整体性思维的表现。《易传》中对“经”部分六十四卦的解释表明, 六十四卦说明天地万物运动、变化、发展是具有整体性的。这六十四卦中又包括乾坤、既济、未济等卦象[1].万物生之于乾坤, 而万物变化于未济, 也就是说世间的万事万物既生成, 就会变化于周而复始之中, 没有停止的时刻。这里强调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整体性。书中描述的八卦推断凶吉是将八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解, 八卦代表了天地宇宙间的八种基本事物, 代表了宇宙系统的整体。
  
  《周易》中认为的天人合一、事物循环、周而复始的整体运动发展理念很好展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整体性思维。这一思维模式后来也得到了不断发展, 尤其是对古代中医理论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十分显着。我国传统中医的一个非常明确的理念就是整体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记载:“天地之间, 六合之内, 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 皆通乎天气……故圣人传精神, 服天气而通神明, 失之则闭九窍, 外奎肌肉, 卫气散解。”[2]30《灵枢·经别》篇中亦云:“人之合于天道也, 内有五藏, 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 外有六府, 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 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 十二时、十二经脉者, 此五藏六府之所以应天道。”[3]中医的诊治是将人的机体作为一个相互通联的有机整体, 人体的各个部分是机体这个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并且各部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生理及病理上的联系。
  
  人作为社会的存在主体,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存在特性, 但是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基于此发现人的生理或病理方面出现的种种变化通常都与其所处的生存环境以及其他各种社会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从中医学方面来说, 人的生理、病理变化受到外部自然环境的制约, 可以看出《周易》所强调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医学中占据重要位置[4], 即我国传统中医非常重视人体内部各个部分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 看重人作为有机整体与社会环境整体之间的联系。从整体观的立场看, 这是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中以宏观思维角度去发现、分析、处理病理问题的一种方法论。所谓的宏观思维角度, 就是将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诊断和分析, 而不仅只对出现病理问题的人体部分作为诊治主体对象, 它强调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即通过整体观念阐述了中医理论的核心理念。
  
  2、《周易》太极象数思维模型在中医理论中的运用
  
  《周易》中的太极象数思维模式主要是将宇宙万物、社会历史、自然环境、人体生命等的规律事物看作是合一的、互动的, 它借助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象数符号及图式构建万物之宇宙思维模型。而在传统中医中的很多理论着作均对《周易》的这一象数思维模式进行了吸收和借鉴。最为着名的就是《黄帝内经》中所阐述的阴阳、五行、八卦、河洛等集中思维模型, 其直接思想源泉就是《周易》中的太极象数思维模型[5].譬如说阴阳思维模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云:“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2]142将人体与宇宙划分为对立的阴阳两极, 但是阴阳两极同时又是相互统一的。《周易》所阐述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我国传统中医一直奉为经典的思维模型, 并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以独特的思维形成了“四时五脏阴阳”系统。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通过五行与五脏、四时、五方等类比确立的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而河洛象数思维模型, 如《灵枢·九宫八风》篇里将八卦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合, 并以此对人体的病理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和诊治。《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中以“八、七、五、九、六”配属五脏, 将河图象数思维作为五行的生成之数。我国古代诸多医术中均将阴阳、五行、河图等作为分析人体病理变化特征的重要分析模型。
  
  总之, 阴阳、五行、河图等思维模型其实都是同源同流的关系, 它们都来源于《周易》中的整体性思维模式, 只是各个模型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3、《周易》的阴阳学说构建中医理论中的辨证思维观念体系
  

  《周易》中八卦之说中的阴阳概念的阐述是具有辩证哲学思维逻辑的, 例如在《周易卦悦传》中所提到的“观变于阴阳立卦”等, 这些论调均阐明一种观点:即阴阳的彼消彼长是万生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阴阳是事物变化的根基, 是不可动摇的。我国古代的先哲大师强调了阴阳乃万物之根本这一观点, 如《管子·四时》记载:“阴阳者, 天地之理也, 四时者, 阴阳之大经也。刑德者, 四时之合也。刑德合于时则生福, 诡则生祸。”[6]阴者与阳者相互对立, 同时又相互统一, 它们在变化中相互渗透甚至转化, 阴消阳长, 阳消阴长, 互为合一。阴阳学说已经与中医病理学、药理学等理论相互融合为一体。目前, 许多中医临床诊断中仍将人体阴阳作为病理诊断的一个判断标准, 而中医养生之道更是讲究阴阳调和。《黄帝内经》中提到:“阴在内, 阳之守也;阳在外, 阴之使也。”[2]94即人体的新陈代谢与人体功能活动之间是一个互为整体的关系, 它们需要相互调和, 达成和谐共存的状态, 才能“阴阳匀平, 以充其形, 九候若一, 命曰平人。”[2]95一旦阴阳失调就会“阳强不能密, 阴气乃绝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阴阳离绝, 精气乃绝。”[2]98阴阳概念具有较强的辩证哲学价值, 它运用到中医学理论中来, 也是为中医理论的辩证逻辑思维理论奠定了一个坚实的辩证哲学的理论基础[7].
  
  4、《周易》中精气理论对中医理论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
  
  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中关于精气这一生命理论是由《周易》中的精气理论发展而来。所谓精气主要包括“精”与“气”两部分内容, 由它们来指代人体生命的产生及其发展维系。《周易》中所阐述的精气则是一种宇宙万物中的思想根源。其是人体生命的内在源泉[8].人体的维系发展离不开精气。《周易》中认为精气来自于宇宙自身的运动, 其化为阴阳二气产生交汇, 进而催生万物。中医中尤其在《黄帝内经》中多次论及“精”或“精气”, 精气理论广泛渗透于《黄帝内经》关于生理、病理、养生、预防、诊断、治疗各方面的论述中, 精气理论在《黄帝内经》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9].如《素问·经脉别论篇》中云:“食气入胃, 散精于肝, 淫气于筋。食气入胃, 浊气归心, 淫精于脉。脉气流经, 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 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 行气于府, 府精神明, 留于四脏……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肤,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合于四时五脏阴阳, 揆度以为常也。”[2]154医生在诊断时也常会用精气神来形容一个人是否有好气色。这是中医对人的生命体征及病理变化等状况外在表现的形容性表达。
  
  总之, 几千年来, 人们在谈到《周易》与中医理论的发展时, 总是会说“易医同源”, 即说明《周易》中所阐述的许多哲学思想和观点都对中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能够发现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对《周易》思想的吸收和借鉴, 但是, 这并不是说能将《周易》思想与传统中医理论等同起来。也更不能在没有事实依据的基础上简单地以《周易》作为依据将中医理论进行夸大性神化。而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应该以辩证思维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 找到有益之处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谭颖颖, 刘昭纯。《周易》对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建构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 34 (4) :11-12.
  [2]佚名。黄帝内经·素问[M].姚春鹏, 译注。北京:中华书局, 2009.
  [3]佚名。黄帝内经·灵枢[M].姚春鹏, 译注。北京:中华书局, 2009:286.
  [4]张其成。走近国学体悟中医--《周易》与中医学讲座纪实[J].中医药文化, 2010, 5 (2) :11-14.
  [5]王彦敏, 张其成。浅议彭子益的医易思想及其理论渊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 37 (6) :77-78.
  [6]李山。管子·四时[M].北京:中华书局, 2016:184.
  [7]王正山, 张其成。论郑钦安的阴阳平衡观及其源流[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8 (11) :1269-1272.
  [8]曹殿朋。从《周易》卦爻阴阳理论与中医阴阳理论之源流探析易医同源[J].江苏中医药, 2014, 46 (5) :68-69.
  [9]刘寨华, 于峥, 杨威。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发展及其在《内经》精气理论构建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 14 (2) :87-88.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周易》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形成及发展的影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778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