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论文格式 > 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SWOT分析

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SWOT分析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2-22 10:29:47 | 移动端: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SWOT分析

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SWOT分析 本文关键词:淮安市,城市建设,智慧,分析,SWOT

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SWOT分析 本文简介:第三章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SWOT分析    第一节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概况    “十二五”期间,淮安市全力打造“智慧淮安”,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增强淮安市经济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2013年淮安市经信委与江苏赛联信息产业研究院共同编制了《

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SWOT分析 本文内容:

  第三章 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 SWOT 分析
  
  第一节 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概况
  
  “十二五”期间,淮安市全力打造“智慧淮安”,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增强淮安市经济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2013 年淮安市经信委与江苏赛联信息产业研究院共同编制了《“智慧淮安”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2014-2020)》,翌年方案通过专家评审42.该方案强调坚持顶层设计理念,智慧城市建设是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不是条块化单一化项目简单堆砌,必须强调整体协同与合作共享。淮安智慧城市建设着重体现了顶层设计理念,在市级层面整体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运营,避免了不同板块的重复建设与跨平台整合,提高了运行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43.
  
  “智慧淮安”含八个主要智慧模块:一是“智慧新城”建设模块:与生态城镇建设同步,它将被应用于智慧科技生态新城的公共交通、商贸和城市管理各领域;二是“智慧交通”模块建设:根据不同的阶段,城市交通管理和服务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城市导航”,公交服务,公交卡应用等综合解决方案;三是“智慧城管”建设模块:建立“移动执法”,“虚拟养老”,“安全城市”,“城市应急管理”,“数字城市”等诸多管理平台;四是“智慧环保”建设模块:展现广域网和平台服务的优点,促进在环境监测,数据收集和政府的环境监测系统中的作用;五是“智慧旅游”建设模块:策划淮安市旅游推广计划,发挥淮安市旅游资源优势、整合多种旅游资源平台,进一步提高淮安市旅游的知名度;六是“智慧医疗”建设模块:整合医疗资源,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优化医疗管理和服务体系,支持医疗服务创一流水平;七是 “智慧校园”建设模块:对于中小学提供“黄进校园”和“家校 E 通”等信息服务,为高校提供校外教学,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数字化校园”信息服务;八是“智慧家庭”建设模块:推广 “家庭网关”、“家庭娱乐和支付中心”、“家庭安防中心”等一系列平台和应用,扩大淮安智慧家庭用户规模44.
  
  为了保障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淮安市创新建设方式,采用 PPP 模式建设和运营智慧城市,这种模式具有投入高效、盈利能力强、撬动社会资本等优势,改变了传统意义上政府只注重投资不注重产出、只注重项目不注重产业的模式,实现了城市建设领域的创新50.此外,淮安市将智慧城市项目建设部门组建成控股公司,利用市场经济原则引导公司建设。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资本市场规则运作,争取在公司在 2-3 年内完成上市,实现政府资本在内的股权投资增值收益。
  
  一、社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以来,淮安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显着增强。2015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745 亿元,人均 GDP9065 美元,已经超过中等国家或地区水平,实现了三次产业比重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50 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2203 亿元、工业投资 1295 亿元,社费消费零售总额 971 亿元,增幅在全省范围内名列前茅。其中“4+1”现代农业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量全国第一,农业综合机械化和粮食收储现代化水平跃居苏北首位;“4+2”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实现产值 3500 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率先超千亿元;“4+3”特色服务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逐年提升,在税收中占比越来越重要。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为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6.
  
  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近年来淮安市信息基础设施平稳发展,扎实推进。市内固定电话用户 80.7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 303.05 万户,互联网注册用户 57.64 万户47.淮安市大力推进“光进铜退”工程,目前已完成退铜 10 多万公里,淮安市今后将加大“光进铜退”的速度和质量,大幅提升“城乡光网”的覆盖率,打造“光世界”.截止“十二五”期间淮安电信累计投入 12 亿元改造网络,实现了淮安城区用户普遍具备 50M 宽带接入能力、乡村用户普遍 12M 接入能力,电信宽带用户平均宽带达8M,实现了宽带速度翻番。此外,淮安市积极推进“无线城市”建设,目前已经建设 1280 个高速 WIFI 网络热点,实现了城区主要商贸区、交通站点、景观区、公共活动中心的全覆盖。
  
  三、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淮安市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围绕“高科技、新产业”这一定位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及新兴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三大产业。淮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成了富士康电子、中立方实业有限公司、胜克机电、格莱德电器、台玻集团实联化工和明基电子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为了不断提升城市创造、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形成研发机构和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淮安市与中兴公司联合打造了“智慧谷产业”项目。目前已经有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中国钢铁研究总院华东分院等科研机构落户,中国移动呼叫中心等一批高端项目开工建设48.
  
  四、信息化应用逐步推广普及
  
  淮安市大力推进信息化应用普及,着力建设市民卡工程,淮安市民卡整合了社保卡、银行卡和电子钱包,有效解决了同时使用多种卡带来的诸多不便,具备普通银行卡的功能,可以完成存取款、消费、转账等服务,今后还将扩大到小额支付、公共交通、水电煤气等领域。为了方便民众及时获取最新资讯、政策,淮安市大力推广“掌上淮安”、“无线淮安”客户端建设,只要下载“无线淮安”客户端就能够及时方便地阅读国内和淮安的时事新闻热点,查询最全的信息服务、最优的生活服务,通过“公交”、“自行车”、“出行”等模块市民可以实时掌握最新的交通信息,通过“违章”、“天气”、“号码通”等模块在线查询和处理违章车辆、天气质量和预报等。“无线淮安”推出以来受到了淮安人民的热烈欢迎,访问量直线上升,推动了文化、旅游、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信息化广泛应用,极大的方便了市民生活。

  第二节 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优势分析
  
  一、智慧城市建设领导机制完善
  
  为了保障智慧城市建设淮安市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小组,“智慧淮安”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统领智慧城市建设,负责制定智慧城市实施规划,指导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协调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督促任务落实。“智慧淮安”领导小组由市长惠建林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一把手担任组员(发改委、规划局、财政局、经济和信息化委、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城管局等)。智慧城市领导小组的成立实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统一管理,既有利于降低智慧城市建设风险和成本,也有利于智慧城市的快速和均衡发展。
  
  二、智慧城市建设组织保障机制健全
  
  为了加大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保障,淮安市发布了《加快推进“智慧淮安”实施意见》、《淮安市“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文件,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制度需求。为了加大智慧城市核心技术研发,淮安市引进了众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高科技企业,中兴“智慧谷”、国际安博园、新里程集团产业园等项目的落地极大的增强了淮安市产业研发实力。为了保障智慧城市建设人才需求,淮安市积极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平台,已经实现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众多高校、研究机构在淮设立研究院,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智慧人才培养机制,与市内高校、院所联手培养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的高端人才。
  
  三、优先制定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为了规范智慧城市建设,淮安市成立了“智慧淮安”建设专家委员会,高起点、高标准的制定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要求:一是加强城市资源整合,实现融合发展,打破信息壁垒,避免“信息孤岛”;二是把规范化、标准化作为基础性工作,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目标,建立一套覆盖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应用、信息安全的评价标准体系;三是充分考虑到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和研发,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第三节 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劣势分析
  
  一、智慧城市建设方案过于笼统
  
  虽然全国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规模庞大,发展迅速,由于智慧城市发展时间短,各地政府对其认识还不深入,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清晰认知,是实现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保障。目前来看,有的人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应从城市特色着手,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形成带动效应;有的人认为应从整体角度把握智慧城市建设,强调城市各系统的整合衔接,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提升;还有的人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就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信息基础上才能实现智慧城市的目标。
  
  (1)智慧城市建设认识模糊。从 13 年开始淮安市就已经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截止现在相关规划和方案仍然是一片空白,对于什么是智慧淮安、怎样建设智慧淮安、智慧淮安要解决哪些问题等都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2)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不明确。淮安市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交通环境、工业区位和政策优势,智慧淮安建设中应强化哪些方面,实现城市的更好发展,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方向。
  
  (3)智慧城市建设缺少长远方案。方案是行动的指引,淮安市需要提前研究城市发展未来规划,将目前计划中的方案尽早落实,减少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盲目和重复。
  
  二、智慧城市建设重点不够突出
  
  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没有固定程式。经济实力雄厚、城市基础好的城市可以把城市政务、管理、交通、公共服务、经济、工业、环境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作为重点;经济实力发达、优势领域明显的城市可以把提升城市重点优势领域、带动城市全面发展作为重点;其他城市可以把某一项智慧项目、智慧工程作为重点,通过典型项目的带动性作用,以点带面,发展智慧城市。
  
  从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来看,一方面,淮安市将高新技术工业项目的引进作为建设的重点,强调工业项目的规模化发展,并积极落实相关配套措施;另一方面淮安市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
  
  假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引进项目,这将无异于招商引资,假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引入社会投资,这只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环节。目前来看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还不明显。
  
  三、智慧应用建设滞后
  
  智慧应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中,都把智慧应用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相应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服务、掌上交通、智慧医疗等都迅速发展取得了市民认同,方便了市民生活。淮安市智慧城市规划中,智慧应用规划全面而系统,涵盖智慧新城、交通、城管、环保、旅游、医疗、校园、家庭等领域,覆盖了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智慧应用的建设却非常滞后,目前为止相关应用数量少、操作复杂、实用性差,影响着智慧的健康发展。
  
  四、城市产业创新能力较弱
  
  智慧城市建设依赖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系统的融合和快速响应。智慧城市的发展给传统产业带来了一场新机遇、新市场和新挑战,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很难保证相关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项目效果和项目推进,影响智慧城市建设的正常运行和城市的长久发展。而长期以来淮安市科研投入不足,R&D 指数偏低,2014 年全市 R&D 指数为 1.6%,严重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2.5%),全年申请专利数、发明专利申请数、高新技术产值等均落后于江苏省内平均水平。
  
  第四节 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机会分析
  
  一、加快“智慧淮安”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15 年淮安市产业结构首次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转变,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既有利于夯实经济基础,也有利于城市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围绕“智慧淮安”目标,淮安市全力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光网城市”、“无线城市”、“三网”融合、100%大中型企业建有信息系统等信息基础设施;除已有的 1 个国家级、6 个省级科技产业创业园之外,还有多个园区正在积极申报省内和国家的相关评级。淮安市“十三五”规划更是强调要超前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意图通过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带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互联网与工业化的融合,增强工业经济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使高新技术逐渐成为淮安市的支柱产业。
  
  二、实现省政府对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
  
  2011 年 8 月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发文《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标志着淮安市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大幕完整拉开。一方面,淮安市近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迅猛,一直名列全省前茅,以市为单位总体水平已经达到省定 2003 年版全面小康标准;加之,淮安地处苏北地理中心,是南上北下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市内京杭大运河、古淮河、盐河、里运河等四河穿城而过,连淮杨镇铁路、徐宿淮盐铁路共同构成京沪高铁江苏省内第二通道,淮安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淮安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形成以“4+2”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力、“4+3”现代服务业体系为支撑的特色产业体系。另一方面,与我省兄弟县市相比淮安又存在许多不足,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发展方式单一、企业运行困难增多,固定资产投资不足、新型产业竞争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难度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足,社会矛盾增多等。淮安市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大“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利用淮安市新一代信息技术资源,发展智慧产业,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能力,产生人才集聚效应,加快淮安跨越式发展,实现省委、省政府对淮安的重要战略定位。
  
  三、利用信息技术革命培育新的发展优势
  
  发展智慧产业坚持产业与应用同步发展,积极推进智慧城市相关产业,以“智慧谷产业”为依托,建设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城市大数据处理中心和智慧产业研发中心。
  
  49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人才,要坚持优化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聚集、使用和激励的模式,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吸引人才。大力发展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积极培育物联网产业发展,打造千亿元规模的新型信息产业。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企业产品设计、制造、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的信息化、科技化融合,实现精细管理、精细生产、精准制造,推动工业生产力升级,加强节能减排措施,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建立绿色、友好的生产模式。
  
  第五节 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威胁分析
  
  一、周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竞争
  
  2013 年淮安市就已经着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然而经过多年建设,成效并不明显。淮安市长期以来有限的财政收入,限制了城市的基础和智慧城市建设。
  
  从淮安市周边来看,徐州市近年来大力推进智慧城市项目,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南通市一直以来保持巨大的投资建设智慧城市,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城市;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起步早、发展快、科技实力强。淮安市周边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给淮安市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至关重要的资金、技术,会朝着更高回报、更高收益率的项目涌进,形成周边城市对淮安市的虹吸效应,造成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不足、活力不足;另一方面,智慧城市项目效益的发挥与完整的智慧产业链密不可分,在未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条之前,智慧应用会面临着更高的使用成本,不利于本地应用的推广和开发。
  
  二、新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威胁
  
  近年来,智慧城市相关的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发展重点也不断变化,从最初的 4G/LTE、物联网、云计算,已经发展到现在的“互联网+”、“3D 打印”、“人工智能”等技术,技术的快速更迭增大智慧城市建设的难度,一方面让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不断变换,智慧应用尽管一再升级还是难以跟上技术的脚步,甚至出现技术一使用就落后的状况。如果不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带来的新科技、新手段增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更多的发展智慧产业、智慧应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那么智慧城市建设的效果要打一个折扣。
  
  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出现需要较长的调整适应期,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智慧城市系统中采用的大量新技术无疑将降低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影响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
  
  三、传统政绩观的威胁
  
  智慧城市建设概念新、理念新,对于地方政府部门的负责人相对陌生。有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前几年宣传的很热烈,意识到难度之后就半途而废;有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千篇一律、亮点匮乏,不求最好,只求过得去、低水平重复建设,很难真正解决城市问题;有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规模宏大、效果显着,却最终成为“一把手”工程,一把手更换了,智慧城市建设也就止步不前。
  
  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于 2016 年 3 月 16 日召开第一次全体大会,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智慧城市主体架构搭建,完成主体工程并正式运营,于一般城市规划相比,淮安市的建设时间只有别人的 1/3-1/4,建设后运行、维护、升级计划模糊,急促上马的智慧城市建设很可能会演变成领导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第六节 SWOT 分析结论
  
  我们可以从 SWOT 分析法提供的四种发展战略的角度来总结淮安市的智慧城市建设:(1)SO 战略:不得不说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机,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领导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标准都相对健全,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也给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造就了优良的环境,发展智慧城市既能实现产业升级、培育新的发展优势,又推动了淮安市“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建设。因此淮安市应大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加强配套工程设施的建设,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
  
  (2)WO 战略:淮安市智慧城市的劣势在于建设方式笼统、建设重点模糊和应用滞后上,在拥有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的大背景下,淮安市应借助社会大环境的推动力,利用社会资本、政策优势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巨大潜力发展智慧城市,厘清智慧城市的发展脉络。趁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东风,利用各种优惠条件和政策实现对当前劣势的弥补。
  
  (3)ST 战略:与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优势对应的是,城市发展存在着许多挑战性因素,包括周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竞争,新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传统政绩观等。智慧城市建设既是一个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是城市发展理念变化、更新的过程,淮安市应充分抓住有利条件,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发展理念的大变革、大提升,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核心竞争力,精准定位城市需求,以长补短。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回应外部威胁。
  
  (4)WT 战略:把智慧城市发展的劣势和挑战结合起来看,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既存在发展理念、城市基础的问题,也存在周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竞争、不确定性增强、传统政绩观的影响的问题。然而仔细思考会发现,两者是一个并列关系:智慧城市建设的种种困局与外部环境变化是离不开的,要实现智慧城市的有序发展,就要内外兼顾,齐头并进,用政府的有效管理和城市的健康发展化解外部威胁。首先要解决城市发展的基础、理念和需求问题,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发展城市经济。其次在城市拥有相对良好的发展基础之上,再逐一解决智慧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实现良性发展。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淮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SWOT分析》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202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