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论文格式 > 完善高校社科普及功能的相关策略

完善高校社科普及功能的相关策略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7-19 11:34:27 | 移动端:完善高校社科普及功能的相关策略

完善高校社科普及功能的相关策略 本文关键词:普及,完善,策略,高校,功能

完善高校社科普及功能的相关策略 本文简介:哲学社会科学具有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重要功能。《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创造了机遇。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途径,而完善、发挥高校社会科学普及功能,又是做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重

完善高校社科普及功能的相关策略 本文内容: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重要功能。《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创造了机遇。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途径,而完善、发挥高校社会科学普及功能,又是做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途径。事实上,普及和宣传社会科学知识也是高校研究院所的一项基本工作任务,但高校在普及和宣传社会科学知识方面所投入的力度与发挥的功能尚不充分。作为精英文化聚集地的高校应进一步发掘自身在社会科学普及方面的功能,探寻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高校社科普及功能发挥的现状及成因

  当前,高校社科普及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社科普及功效尚不明显,综合知识水平有待提升;社科普及活动频率不高,宣传媒介与载体需创新;科普形式呈同质化倾向,院校资源优势未能展现;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科普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社科普及投入仍需加强,服务社会职能有待拓展。而制约高校社科普及工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是社科普及观念未能与时俱进,二是相关规范性文件不够完善,三是科技创新与协同创新力度不够,四是社会风尚引领与城市文化建设亟待深入。

  二、完善高校社科普及功能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学习,全面提升高校对社科普及工作的认识

  长期以来,教学与学术研究是高校的主要职能,由于与社会保持着相对的距离,高校也被称为“象牙塔”.由此带来的结果是高校偏重于人才培养,而缺乏自主创新与产学研相结合的意识,造成高校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脱离。也就是说,高校在服务社会的观念与职能方面依然认识不足,这种认识严重影响了高校社科普及工作的开展。鉴于此,高校应转变观念,科学定位,充分认识到普及社会科学知识对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美国教育家南特于 1952 年首先提出“科学素养”的概念。这一概念传入我过后,逐渐演化为“公共科学素质指标”,成为一项反映公众群体科学素质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其主要构成有三部分,即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必须充分认识到,公众是促使社科知识、技术与社会关系相结合的主体,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决定着社会经由技术创新实现发展脚步的快慢。据统计,自 1992 年起,我国陆续开展了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而第八次调查结果显示,2010 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比例仅为 3.27%,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基于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对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影响,我国于 2006 年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社科普及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应认真学习《纲要》精神,从思想认识上入手,将提高公民社科科学文化素质放在科普工作首位,关注知识创新、知识普及、知识传播与转移,增强公众获取和运用社科知识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思想基础。

  (二)创新管理,建立健全高校社科普及相关制度规范

  《科普法》规定“: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科普工作事关国家发展,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纵观世界各国,科普工作的开展都遵循国家制度政策,自国家层面实施引导,促使公众自发地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来。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高校社会科学普及功能认识较晚,时间较短,在很多方面准备不足、积累不够,且社科普及相关制度规范的制定往往落后于实践。制度是管理的依据,高效有力的制度是创新科学管理的前提与保障,而科普制度规范的滞后与不完备严重影响高校社科普及工作的开展。因而,要依法建立健全高校社科普及相关的制度规范。高校社科普及制度规范的建立要从组织机构、部门设置、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各个方面入手,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并力求合法、全面。在制定制度规范时,要充分考虑社科普及工作的日常性特征,将社科普及活动的开展纳入高校日常工作中。同时,要依据实际情况,不断制定制度标准,创新管理办法,完善评价机制。要设立奖励政策与措施,合理配套管理制度,如有条件,甚至可以考虑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实现对高校科普工作的统一领导。此外,还要重视校企合作机制,借力于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转化,定期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开展社科普及活动,并努力使之常态化、制度化。

  (三)完善队伍,发掘培养高水平应用型社科普及人才

  综合来看,多数高校社科队伍不够完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社科普及方面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这恰恰是当前制约高校社科普及工作成效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必须不断完善队伍,发掘培养高水平应用型的社科普及人才。首先,要紧随地方高校办学实践,培养应用型的社科普及人才。高校社科人才的培养要与高校办学实践紧密结合,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科学研究与产学研合作成为重要途径,这恰恰为应用型社科普及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契机。其次,要组建一支专业化的社科普及队伍。社科普及工作需要科学方法与专业知识,高校社科普及工作者大多由教师或行政人员兼任,其专业背景各有不同,往往缺乏社科普及工作的专业素质。同时,学生作为高校社科普及活动的主体,在组织开展相关社团活动时,也缺乏必要的指导。因此,要推进队伍建设,提升高校科普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再次,要着力培养社科普及人才的创造力。高校要切实调动社科普及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创新与创作,不断变革社科普及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形成社科普及成果。同时,要在职称晋升等方面向社科普及工作倾斜,吸引更多的高校工作者参与到社科普及工作中来。

  (四)创新载体,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宣传普及社科知识

  社科知识的价值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取决于被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当前,高校社科普及的基本形式与主要渠道有五种,即学校普及、载体普及、媒介普及、行政普及以及咨询普及。实际上,无论是学校、媒介、行政,还是咨询,于高校而言,都是开展社科普及工作的载体。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述载体的实际效果仍不够理想,社科普及质量也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无法满足受众群体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因此,要在传统途径的基础上,创新载体,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宣传普及社科知识。现代网络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集中体现之一,要创新社科普及工作载体,就必须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的作用。具体来说,高校要建立面向全体师生与社会群体的、可将服务功能延伸至校外 8小时工作时间之外的社科普及专用网站、博客、QQ群以及微信平台,并紧紧依靠这些载体,调配负责人员,定期发布社科知识,组织社科普及活动,变被动宣传为主动宣传,充分调动受众群体的积极性。

  此外,在具体的宣传工作中,也要加大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要依靠通讯技术、数字技术、影像技术,发掘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数码设备在社科普及功能上的潜力,以改进传统科普工作完全依靠纸质材料、知识内容不够生动立体的不足。

  (五)加大投入,提高社科普及工作的硬件条件与水平

  当前,高校对社科普及工作的投入仍需加强。各高校社科普及工作所依靠的主要硬件设施是图书馆、实验室与实训中心,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这些场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使用率问题。有的场馆使用率偏低,而有的场馆与社科普及这一主题结合不够紧密,还有的场馆条件仍不完善,面向公众服务的能力不强。这就要求各高校继续加大投入,继续提高社科普及工作的硬件条件与水平。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十分重要,因为根据教育成本分担理论,高等教育的费用主要由各级政府、用人单位、学校自身以及受教育者个人来合理分担。在分担者中,各级政府显然占主要地位。在1990 年以来,随着“211”工程、“985”工程的推行,一大批高校获得了国家的财政支持,直至今日,国家财政对“211”与“985”院校的支持力度依然远远高于其他高校。与这类高校、名校相比,地方高校所获得的财政经费支持十分有限。与此同时,地方高校却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的重大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对地方高校予以经费与政策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到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来说,社科普及是面向受教育者的,更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在社会风尚引领与城市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政府在加大对高校经费支持的同时,可以尝试社会场馆(如地方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与高校相协同,实现社科普及场馆与资源共享,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地方场馆的利用率,也可以借此提高高校社科普及工作的硬件条件与水平。

  (六)服务地方,坚持社科普及与城市文化发展相协调

  要完善社科普及功能,高校首先要加强学习,全面提升对社科普及工作的认识。社科普及工作是高校服务地方的重要职责,而高校科普工作也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公众的共同参与。高校在开展工作时,应坚持社科普及与城市文化发展相协调。要将社科知识与高校社科工作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与满足文化需求为目标,创新社科工作,推出社科成果。高校要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讲座、社团活动、公益活动等途径,借助网络、新闻、书刊等载体,面向公众普及社科知识。同时,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普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为重点,以服务城市文化发展为主线,实行产学研合作,推动社科研究成果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高高校社科工作者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

  综上所述,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途径,而完善、发挥高校社会科学普及功能,又是做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途径。高校在社会科学普及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调研可知,当前高校社科普及工作的主要问题有:社科普及功效尚不明显,综合知识水平有待提升;社科普及活动频率不高,宣传媒介与载体需创新;科普形式呈同质化倾向,院校资源优势未能展现;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科普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社科普及投入仍需加强,服务社会职能有待拓展。总的来看,当前高校社科普及功能发挥的现状并不是十分理想,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制约社科普及工作的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社科普及观念未能与时俱进,二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三是科技创新与协同创新力度不够,四是社会风尚引领与城市文化建设亟待深入。因此,完善高校社科普及功能的对策有:加强学习,全面深化高校对社科普及工作的认识;创新管理,建立健全高校社科普及相关规章制度;完善队伍,发掘培养高水平应用型社科普及人才;创新载体,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宣传普及社科知识;加大投入,提高社科普及工作的硬件条件与水平;服务地方,坚持社科普及与城市文化发展相协调。

  参考文献

  〔1〕曾国屏,古荒。发展科普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题中之义[J].科普研究,2011,(6):9-14.

  〔2〕任福君,翟杰全。我国科普的新发展和需要深化研究的重要课题[J].科普研究,2011,(5):8-17.

  〔3〕任福君,张义忠,刘萱。科普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J].科普研究,2011,(3):5-13.

  〔4〕何鸣。共荣搭建地方与高校相互开展科普活动的平台[J].科协论坛,2008,(7):15-16.

  〔5〕关颖。科学发展语境下的社会科学普及[J].理论与现代化,2008,(7):90-94.

  〔6〕李云庆,王慧兰。新时期高校介入科普工作的意义和有效途径[J].科学观察,2008,(6):69-70.

  〔7〕许志峰。论高校大学生的高级科普内容与形式[J].科普研究,2007,(5):47-51.

  〔8〕潘照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2007,(5):25-31.

  〔9〕靳萍。科普创新模式探索---中国高校科协理论与实践[J].科普研究,2007,(1):6-9.

  〔10〕李祖平。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J].实事求是,2005,(2):34-36.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完善高校社科普及功能的相关策略》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240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