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分布式认知理论的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分布式认知理论的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8-05 09:56:18 | 移动端:分布式认知理论的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分布式认知理论的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本文关键词:分布式,人才培养,认知,理论,创新

分布式认知理论的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本文简介:摘要:当前,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令数字媒体产业与日俱增。本文对国内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就如何培养技术与艺术兼顾的混合型人才提出有效策略,旨在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思路独特、技术精湛的数字媒体艺术创新人才。  关键词:分布式认知理论;数字媒体艺术;创新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随着数字媒体

分布式认知理论的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本文内容:

  摘要:当前,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令数字媒体产业与日俱增。本文对国内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就如何培养技术与艺术兼顾的混合型人才提出有效策略,旨在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思路独特、技术精湛的数字媒体艺术创新人才。


  关键词:分布式认知理论;数字媒体艺术;创新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随着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属于综合性学科,因此对于人才的培养更加复杂化。想要在高速发展得网络时代站稳脚跟,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必须紧紧跟住社会发展得脚步,在人才培养上树立起跨学科的意识与理念。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国内高校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过于单一,经常出现学生的作品“雷同化”,或想法很好成品却不理想的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思维开创性不够,创新点和实践能力不足,将分布式认知理论运用到高等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不仅可以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新视角,还能缩短从学校学习到真实情境之间的距离,完善当前的教学模式。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现状


  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国内起步较晚,且教学内容涵盖广泛,因此在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观念保守


  目前,高校内教师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较为古板。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仅仅依靠课本进行教学是不完善的,书籍里的文字固然重要,但是在有限的字数限制下,仅仅是文字的堆砌很难将一件事情讲明白、讲透彻。如果教师只将课本上的内容原封不动传输给学生,学生还是会处于被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自己学习的成果及进度。教师长时间处于主导地位,将会使学生变得懒惰,面对问题缺乏自己思考的能力。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扮演起旁观者的角色,不思考老师的问题,也不向老师提出任何问题,只有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解。长时间处于这种“你说我听”的教学环境下,将会导致师生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学习效率也会差强人意。


  (二)内容衔接不紧密


  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殊性,教师的授课范围需涵盖:艺术学、设计艺术学、广播电视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多个学科内容的整合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也挑战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擅长美术的学生可能对计算机操作存在困扰,擅长计算机的学生又不一定思维活跃,想同时学好各个学科的内容,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而教师想依靠短短的课上时间将众多学科融合到一起也是充满挑战性的,如果课程安排再缺乏合理性,将会让学生感到更加迷惘,很多学生将不知道自己现在所学内容该如何与之前的知识融合起来,无法准确找到串联的关键点。因此,学校的课程安排顺序变得至关重要,哪门课应该先学,哪门课需要紧随其后,这些因素是否合理将决定着学生能否将知识内容进行良好的整合。


  (三)缺乏实践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可是,只进行理论学习而不加强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将不会得到提升。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技术手段才可以在高速发展得社会中站稳脚跟。然而由于当前的学校教育课时有限,老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此时再不加强课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那么学生对于所学技术的掌握程度只能处于初级水平,无法达到游刃有余。目前,高校中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有效的实践指导,大部分课程还是在教室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完成,学生无法及时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得不到有效强化。我们不得不承认: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就业几率,还会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变得更加出色。


  (四)疏于沟通


  沟通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良好的沟通不仅可以促进老师与学生的情感,还可已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然而,目前的本科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实时的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很少进行学术交流。课上,老师提问的问题无人主动回答,课后,很少有学生主动去找老师请教问题,导致老师无法及时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而对知识进行巩固和补充;同学与同学之间也缺乏相应的交流,导致老师无法将大家的思路进行汇总和发散。这种疏于沟通的教学状况将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老师的教学效果。


  三、分布式认知理论概述


  对于认知科学,我们往往把它假定于个体之中。而提出分布式认知理论的哈钦斯(E.Hutchins)指出,认知活动是认知主体与参与认知活动的其他因素交互的一个过程[2]。也就是说,人类所处的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活与人的认知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认知不仅仅分布于我们的个体之内,还分布在我们周围的各个角落,例如: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环境之间以及个体与文化之间等。将分布式认知理论应用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就是要突破个体认知的局限,将要参与认知活动的各个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与认知主体完成有助于提升创造力的交互过程,为社会培养出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创造性应用型人才。分布式认知理论将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产生如下三点启示。


  (一)转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观念。


  虽然认知分布于个体之中,但不是孤立存在的[3]。以高校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方向为基准,需要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任务服务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上。教师们都应及时从传统的认知观念中走出来,不再单单依靠课本进行教学,努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做到对“潮流”有所了解,摆脱对学生一味的理论传输,打破课堂上沉默的局面,设法调动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将“我”说变为“你”说,在聆听中积极引导学生去拓展和发散思维,把培養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创新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通过群体认知与个体认知相互影响的方法,建设出一个既能为理论服务又能为实践服务的分布式认知系统,利用个体认知的形成促进集体认知的上升。(二)改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方法。


  每个独立的个体中存在着独特的想法,这些想法与我们的认知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我们每个个体的经验世界也存在差异,原因在于我们每个个体的认知都会受到周围不同环境的影响。例如:体育课过后,你本想回到教室看漫画,可是当你走进教室,发现里面的同学都在学习,那么你也将会情不自禁的拿出书本进行学习,此时就是环境影响了你的个体认知,导致你改变了原本的想法。学习亦是如此,我们不能只关注单独个体的心智发展,更应该关注个体所处的教学环境。要将“闭门造车”的个人学习法摒弃,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形成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法,让个体认知影响群体认知,从而群体认知又能有效的激发个体认知。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在课上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与创作思想,以此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三)创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环境。


  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是如此,如果学习者拥有着新奇且前卫的艺术灵感,那么我们就应该为其搭建广阔的实践基地,只有让学生充分拥有了能动手实践的能力,他才能在创作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例如,当学生第一次对软件进行交互设计,他也许只能考虑到页面的布局和功能的实现,可是当学生第十次进行软件的交互设计时,他可能就会考虑到,什么样的字体会让用户阅读起来更舒适,什么样的图形按钮更便于用户理解。只有真实的实践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有待提高的部分,因此会进行有目的的查漏补缺。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必须要为学习者提供出实践的环境和机会,因为实践与环境因素对认知的影响将有助于发散同学们的思路与创意。


  四、分布式认知理论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将分布式认知理论应用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需要考虑到学习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与习惯的不同,引导每个学生对知识点产生自己的看法,重在培养学生在协调合作学习中产生自己独特的认知。在具体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落实以下三点:


  (一)环境。


  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将影响个体的认知活动。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既要为学生提供艺术创作的环境又要为学生提供技术实践的环境。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抽象复杂的原理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用图形图像而不是文字影响学生的认知,学生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和技术手段将自己的想法落实,反馈给老师和同学们真实的作品。用制作完成的作品代替草图,用人工制品模型代替设计图。同样,我们还可以统一为大家提供实践的机会,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一个主题,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在规定时间内,或完成一幅海报作品,或制作一个APP原型。总之,大家可以根据这个主题选取自己喜欢的作品形式进行实践,在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想法注入到作品后,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环境对于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二)角色。


  认知结构的多元化致使个体之间必然存在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对于不同方向不同爱好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交流与指导,同时还要及时转变自己处于主导地位的观念,教师重在培养学生产生自己独特的认知与想法,而不是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思路与看法。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在不同环境下给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同一个物体,每个人观察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同一个主题,每个人的思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教师需要做得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去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帮助学生们将自己的闪光点释放出更耀眼的光芒。尽力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抛出不同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开展思维探索。对于擅长画画的学生教师要去引导他如何完成一幅有意义的海报,对于喜爱软件制作的学生,教师要去指导他如何形成一个美观易用的软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此过程中,帮助他们完成个体认知的汲取与吸收过程。


  (三)交互。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往往是在与教师、学生或者书本的交互的过程中完成的。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也许你无法理解老师所讲述的东西落实到现实中是一个怎样的模型,但是如果老师此时让你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亲手制作这个模型,你一定就对这个模型有了新的认知,又或者你并不明白老师的作品中使用了什么设计原则,那么此时你可以通过与书籍的交互去解答自己的疑问。就如同你不知道红色和蓝色搭配到一起好不好看,那么你可以利用计算机试验一下,只有你真正参与到了这个交互过程中你才会产生这个认知。一个软件的设计和开发究竟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用户亲自参与到交互过程中去感受。学习亦是如此,只有你投入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你才会感受到收获知识的成就感,才会更加喜爱学习。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的让学生与同学、老师或者教学工具进行交互,这样才会让教学高效有序的进行。


  五、结束语:


  分布式认知理论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要以具体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作为研究和教学的中心,融合最新科技的主体思想、技术手段和外在表现等,使整个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着理论基础、艺术表现和人文关怀,努力培养出拥有着精湛的当代互联网技术和独特艺术想法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来阳.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现代交际,2018(22):23-24. 

  [2]吴云宗,许义生.应用型高校经管类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及教材建设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2):27-31. 

  [3]曹锋利. 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实践[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作者簡介: 路鹏,吉林长春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布雪莹,河北承德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分布式认知理论的艺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2438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