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论文格式 > 转型期我国新型家庭关系演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转型期我国新型家庭关系演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8-13 11:04:12 | 移动端:转型期我国新型家庭关系演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转型期我国新型家庭关系演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本文关键词:转型期,参考文献,演变,结论,关系

转型期我国新型家庭关系演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本文简介:第五章结论与讨论    对于如今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农村家庭关系的变迁,总而言之显现出现代化、非稳定化的特征,即我国农村家庭关系逐步向着适应当今时代背景的方向发展,这也就是所谓的现代化。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因此其中还有着极为大量的旧有参与,新旧之间的碰撞对于我国当今农村家庭的关系形成

转型期我国新型家庭关系演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本文内容: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对于如今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农村家庭关系的变迁,总而言之显现出现代化、非稳定化的特征,即我国农村家庭关系逐步向着适应当今时代背景的方向发展,这也就是所谓的现代化。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因此其中还有着极为大量的旧有参与,新旧之间的碰撞对于我国当今农村家庭的关系形成了极大地冲击,在也就是非稳定化。
  
  具体而言,就夫妻关系而言,由于人们的意识转变和社会的发展,人的个人感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便日益重要,而从本质而言,感情是人类对于周围环境而形成的主观反应,因此必然会随着周围环境和客观现实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具有客观上的不稳定性,最终导致我国当今农村家庭夫妻关系虽然得到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极大问题的原因所在。
  
  就亲子关系而言,也在这个变化迅速的社会转型期中呈现出了现代化和不稳定化的特征,尤其是随着以子代为主的新一代年轻人的个人意识的崛起,传统的“父父子子”的代际关系将必定会被彻底打破,亲子关系中出现了许多新内容,而亲自两代却由于对新内容认识的不同而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矛盾和分歧,从而造成一定得不稳定性。比如,由于当今社会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家庭中的子代在刚成家时,由于事业未成和基础稍差,因此小家庭普遍并不稳定,这就使得其必然对亲代家庭产生了依赖性,需要大量劳务方面的资源和金钱等真实的物质基础来维持生活和谋得发展,在一个家庭总体资源有限的现实情况下,这便导致家庭经济与劳务资源流向子代,而父代的负担不仅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减轻,反而日益严重,这就成为亲子关系中出现矛盾和问题的温床。因此,亲子两代人之间不仅需要彼此无间的关怀和无私的帮助,而且更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尤其是双方的地位应当处于同一平台之上,彼此之间和谐共处,最终有利于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和谐与发展,最终为社会的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除此之外,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与祖辈亲属之间的关系、与父辈亲属之间的关系、与儿女亲家的关系都呈现出现代化、非稳定化的特征,比如亲情和传统道德理念对其的约束和影响作用日益降低,而经济利益和个人选择在其中的作用日益提高,这也是社会发展和前所未有的激烈转型带来的必然结果。
  
  5.2 对进一步研究的推动和启发
  
  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来说,和谐的家庭关系起到的作用极为重要,因此,为了建设和维系和谐的家庭关系,就必然需要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老年人而言,他们已经为子女、家庭和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因此,基于建设农村地区和睦家庭关系、和谐代际关系,并保证农村地区的代际关系能够顺利度过当前的剧烈社会转型期,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建设现代完善的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经刻不容缓,让广大的为国家建设作出过伟大贡献的农村老年人能够在万年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切实利益,保障其充足的经济保障,摆脱原有的单纯依赖子女的养老模式,从而使得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尊严、更有自由,最终消除影响代际关系的因素,实现家庭关系的良心互动和和谐共处。
  
  其次,在当今社会子代的个人意识崛起的大环境下,传统的家庭关系必然会向平等化、民主化的趋势转变。因此,社会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保障这一农村地区家庭关系在当今社会转型期的巨大变迁,尤其是促进亲子关系的两代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以此来最终保障农村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课题组。转型期中国家庭城市变迁(给予五城市的调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高和荣。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学理论述评[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 永春。家庭和谐初探[J].新华文摘,2008(7):24-28.
  
  [5] 杨善华。家庭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M].人民出版社,1972
  
  [7]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8] 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40-1949)[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9] 蔡云辉。论近代中国城乡关系与城市化发展的低速缓进[J].社会科学辑刊,2004(05):5-9
  
  [10] 张雨林。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考察(上)[J].中国农村经济,1989,(9):102-104.
  
  [11] 张雨林。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考察(下)[J].中国农村经济,1989,(9):120-125.
  
  [12] 陆学艺,李培林。中国社会发展报告[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13] 陈柏峰。价值观变迁对农村家庭关系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3-46.
  
  [14] 崔燕珍。农村人口外出流动对当地婚嫁行为的影响--以崔村的个案研究为例[J].中圆青年研究,2007,(01):77-79.
  
  [15] 贺峰。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从“操心”说起[J].古今农业,2007(4):162-165.
  
  [16] 刘燕舞。夫妻关系 M 家庭结构的变化一一基于湖北省鄂县鄂农村离婚现象的研究[M].《热风学术(第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7] 李霞。中国社会发展报告[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18] 陈柏峰。娘家与婆家:华北农村妇女的生活和后台权力[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9] 贺峰。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从“操心”说起[J].古今农业,2007(4):25-28.
  
  [20] 叶文振,林擎国。我国家庭关系模式演变及其现代化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3):67-69.
  
  [21] Kamo,Y.and Zhou,M.Living Arrangements of Elderly Chinese and Japanese in theUnitedStates.[C].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1994.
  
  [22] Nakano.Japanese American Women:Three Generations 1890-1990[C].CA,1990.
  
  [23] OcRand, Angela M. And Margaret L Kreker.Concepts of the Life Cycle: TheirHistory, Meanings, andUs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D].Annual Review ofSociology,1990.
  
  [24] 李辉。论建立现代养老体系与弘扬传统养老文化[J].人口学刊,2001(1):99-103.
  
  [25] 周祝平。城市化加速和体制转轨背景下的代际关系研究[J].中国老龄化研究,2004(3):18 一 30.
  
  [26] 陈皆明。投资与赡养:关于城市居民代际交换的因果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8(6):37

[27] 董之鹰。社会转型期的代际关系研究[C].中国社会学会 2002 年年会论文集,2002:127.
  
  [28] 周敏。代际关系与跨文化冲突:以美国华人移民家庭为例[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25-91.


  致 谢
  
  随着这次研究的完成和这篇文章的创作,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也进入了尾声,回想过往,不由得感慨万千,论文写作过程的艰辛让我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学术研究的神圣,也让我经历了一次考验与磨砺。我相信,经过这一次的艰难历程,我对学术研究己经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在此,首先对我的导师兰亚春老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的精心指导表示最诚挚的感谢!论文的顺利完成,凝聚着我的导师兰亚春老师对我的点滴教诲和殷殷关切,我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倾注了她的心血和汗水。从论文开题、问卷设计、论文写作每个环节,兰亚春老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与有效的建议,对我论文的写作影响非常重要。
  
  我的导师兰亚春老师以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成为我学习的榜样。除此以外,我的导师兰亚春老师渊博的学识,豁达的胸襟以及平易近人的态度都令我深刻地感受到恩师的人格魅力,兰亚春老师在学习上的鞭策鼓舞、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人上如沐春风般的教导,都使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在此,我谨向兰老师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再次,我还要感谢崔永军老师,他以博大的胸怀,渊博的知识,严厉的为学态度对我的论文多次答疑,指导!
  
  最后,感谢我所有的老师们和同学们,您们在课堂内外给予我的指点和启发,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深化了我的理论思考,对我今后在社会学求知道路上的前进无疑有着莫大的帮助。
  
  在此,向您们深表谢意!
  
  光阴易逝,友情长存,我将怀着一颗感恩而进取的心,将这三年时光的点点滴滴化成美丽的画面,永远珍藏,感谢在调研过程中提供帮助的所有单位和个人。
  
  最后深深感谢我的父亲、母亲,是您们无私的关爱、包容和支持,赋予了我坚强的力量,使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再次对所有帮助我的、关心我的人致以最为真诚的感谢!谢谢大家!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转型期我国新型家庭关系演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2464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