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论文格式 > 论《生死场》中的生命意识

论《生死场》中的生命意识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8-27 13:38:10 | 移动端:论《生死场》中的生命意识

论《生死场》中的生命意识 本文关键词:生死,意识,生命

论《生死场》中的生命意识 本文简介:论《生死场》中的生命意识摘要中国近现代“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女性作家萧红,极富有才华和盛名的她在创作上一直普遍获得读者的认可。她的作品有对抗日时期的真实反映,但从另一角度看又是对底层人物生命的可贵与低贱的思考和启蒙

论《生死场》中的生命意识 本文内容:


论《生死场》中的生命意识



摘 要
中国近现代“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女性作家萧红,极富有才华和盛名的她在创作上一直普遍获得读者的认可。她的作品有对抗日时期的真实反映,但从另一角度看又是对底层人物生命的可贵与低贱的思考和启蒙,这些思考与启蒙处处都彰显着她对极致环境下“生命”的关注。萧红将自身的经历和遭遇,融入到作品中,以女性深刻的生命体验描写了一个永劫轮回的“生死场”,小说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麻木,带给了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同时,在她的笔下,又彰显出小人物生存中对生命的追求与向往以及绝不放弃的心。
萧红作为一位生活经历丰富的女作家,既有对底层生活的真切感受,同时又有一个看问题的多角度视角,在这视角下,她在《生死场》中对特定历史语境下的生命意识展开的探讨与挖掘和从女性人性的角度去关照人的生死的价值,不仅使生命主题内涵丰富,更使其具备了更多的探索价值。本论文正是选择了《生死场》中生命意识为切入点,体验作者对生命意识的新解读,让我们与作者一同对那个年代的生与死进行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萧红;生命意识;生与死;女性;人性


Abstract

目录
引言5
1 萧红的生命意识6
2生命意识的体现7
2.1糊糊涂涂的生8
2.2“浑浑噩噩”的死9
3生命意识的意义与价值10
3.1揭示人性的缺失和麻木11
3.2展示女性的悲剧,以引起人们的关注12
结 语13
参考文献14
致 谢15

引言
生命意识,是指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生命本体在宇宙中的位置,人生的价值,生存的意义诸问题的高度关切和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生命自由的追求,对生命痛苦的超越。在诸多文学作品中,生命意识成为了写作的主题:通过对劳苦大众人物的肖像刻画和人物语言的精妙细致的推敲;通过对生活场景中点点滴滴事情的写照;通过面对生老病死时人们的脆弱和坚强。从字里行间反映出来的生命意识,有面对生时的喜极而泣,有对生从心底里的可怕;有面对死时的轻松释然,有面对死时的麻木不仁。生死这个问题一直是文学上关注的一个要点,而萧红对生死进行了有别于其他作者的另一种独特的诠释。
在最初萧红的《生死场》由于受鲁迅,胡风等人的强调,给后来研究的学者留下了深刻的“抗日文学”的烙印,在逐渐地研究中在生命哲学领域和生命意识方面有所进展,葛文浩在《萧红传》中认为:“贯穿《生死场》”全书唯一最有力的主题就是‘生’与‘死’的相连相亲,相生相克的哲学”[4]这一说法对后期的影响很大,于是学者开始从生命意识的角度转变,将《生死场》的主题上升到生死轮回的哲学角度,使研究者们有了另外更高的认识。皇甫晓涛沿着生命哲学的思考进一步得出结论,认为“萧红是继鲁迅之后的第一个能够如此镇定地面对死亡的中国现代作家”[5]由此生命意识成为学者研究主题,并且在这一方面取得不少的文学成就,影响很大。

1 萧红的生命意识
萧红作为30年代最有才华的女作家之一,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其中《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等小说在现当代文学界占有重要的位置,而这之所以能有这么高的评价和被大多数人所喜欢她的作品,这都和萧红自身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自从祖父死后,她想尽一切办法逃离了家,在哈尔滨的生活并不如愿:没有经济来源,没有工作,无依无靠。此时的她开始了漂泊和流浪的生活。再加上战争、疾病、饥饿等问题,使她的生活非常艰苦,一心自由与理想的生活离她越来越远,如何生存下去这残酷的现实却已经成为的她最应该思考的问题。生在东北的萧红对抗日深有体会,她看到的东北沦陷了,一群善良的人们被屠杀,被强奸,逃到哪里都没有用。于是人们选择默默苟且生活,有人选择走上战场的前线开始反抗。生命意识在这些平凡的人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而这也是萧红的生命意识,尽管我们是小人物,但是在生存中要对生命向往与追求和有绝不放弃的心。面对现实,一个19岁的女生是脆弱的,而她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屈服,努力寻找出路,最终她有了投靠之地。生命是弱小的,但是在萧红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强大,她努力追求与向往生命的意义。
萧红一生的情感经历,成为她写作的素材,也正是在离家后她有三次感情经历,而每次都会为情所伤,她对男人的依赖心很重,最终遭到的抛弃和家庭暴力,每次都是伤的痛彻心扉。自己独自一人在外打拼,所碰到的种种事,孤独的自己为寻求一条生存之路,各种对生命的渴望,年轻的萧红正在美好的青春年华时期却遭受同龄人不经历的事,她饱受战争与爱情的苦,一生的颠沛流离,历经坎坷的她,并没有放弃对人生的追求,直到走到生命的尽头。就像她在散文中说的那样“所以我就向着‘温暖’与‘爱’的方面,怀着永远的憧憬与追求”。
在我们熟知的她生育阶段和她对身边女性朋友生产时的所见所闻,由此我们看到了作品《生死场》中的“刑罚的日子”女性成为了男权世界中生育工具,只是一种本能的驱使所造成的结果,却并不为自己的后果承担。这不就正是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吗?和王恩甲的同居生活七个月,最后怀有身孕的她被抛弃独自留在旅店,在各种店主的要求,她只能忍气吞声的活着。在和萧军结合后,她认为萧军父权和夫权让她自尊心严重受伤,于是她选择东渡日本,可见,萧红的内心是倔强的,对一切能对生命起到严重阻碍地,她都毅然决然的选择自由。她本身也经历了生育的痛楚,而在《生死场》中这样描写:“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1],生死成为了一种低级生物的无意义的过程,再无生命可言,他们眼中的生没有笑脸,眼中的死没有哭泣,只有麻木与呆滞、接受与低贱的思考。她将自身的体验写到自己的作品中,每行每句都能彰显出她对生命的追求。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论《生死场》中的生命意识》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2516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