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11-23 13:19:30 | 移动端:**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本文关键词: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本文简介: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同志扎根中国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早在地方工作期间就进行了长期、深入和系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理论创新价值和伟大实践指导意义的重要思想观点和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同志在xx层面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

**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本文内容: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同志扎根中国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早在地方工作期间就进行了长期、深入和系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理论创新价值和伟大实践指导意义的重要思想观点和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同志在xx层面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概念范畴,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开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时代和新境界。党的十八大前后,**同志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意旨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从前提、对象、核心、特色、使命和方法等方面,为研究和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明方向、奠定基础。

  关键词: **; 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思想意旨;

  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志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与改革的伟大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大贡献。2015年12月,在xx经济工作会议上,**同志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概念范畴,从理论高度和学科角度开创了学习、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时代。2016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同志系统地阐述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这也是指引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和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加快研究和构建的纲领性文献。2016年7月,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同志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任务和实践命题。加快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和学术界的时代担当、光荣使命和崇高任务,但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志心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如何去研究和构建,等等,这些重大时代课题都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需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作出系统的回答。

  从概念意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什么?从学科属性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定位又是什么?对此,理论界和学术界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中国强起来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等进行了热烈的阐释解读。近年来,专家学者们也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逻辑起点、理论主线、学科性质、理论体系、内容架构等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问题展开了积极而又热烈的研究探讨,研究成果异常丰硕,学术观点异彩纷呈,既有广泛共识,也有激烈争论。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形势下,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但是,纵观理论界和学术界绝大多数的相关论着,关注的时间点大都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研究的视角亦主要侧重于对**同志相关重要讲话精神的阐释和解读,缺乏对党的十八大以前特别是**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经济理论着述的深入学习、研究和挖掘。

  事实上,从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演进脉络角度看,**同志在党的十八大前后的理论着述观点和系列讲话精神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也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在逻辑上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和一致性,在内容上共同构成了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整体。因此,全面地把握**同志在党的十八大前后的经济理论着述和系列重要讲话的内在联系,深入系统地研读**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以前的系列经济理论着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同志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意旨,从前提、对象、核心、特色、使命和方法等方面,为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引。

 

  一、前提: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根本指导思想,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是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遵循

  2015年11月,**同志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1],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构成地位和理论价值。2016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同志进一步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2]。**同志站在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强调了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前提要求。2016年7月,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同志进一步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3]。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来源和性质决定了必须从根本上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地位。2018年5月,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同志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博大的思想内涵、宏大的理论格局、强大的真理力量和伟大的时代价值,以“9个就要”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

  **同志始终笃信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这是与极其深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和丰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分不开的。早在陕北梁家河当知青期间,**同志就自学像砖头一样厚的马列等书籍,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特别是通读了三遍《资本论》,做了十八本读书笔记,打下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在福州工作期间,1991年12月,**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发表署名文章,文章标题旗帜鲜明地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念好新时期的“人才经”问题,文章内容明确指出,“识别人才,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要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识别人才……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能够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这应该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首要条件”[4],体现了极高境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思想自觉和行动自主。2010年3月,在中共xx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同志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正确掌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站在人民的立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5]可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同志在一系列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中始终贯穿的一条灵魂主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思想指引,这是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遵循。

  2.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论

  2013年12月的十八届中共xx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和2015年1月的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分别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论为专题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更好地认识和解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重大指导意义。回溯历史可以发现,**同志历来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陕北插队期间,**同志下了很大功夫去阅读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6]特别是在福建工作期间,**同志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深入系统地研究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两篇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的时代意义。

  1997年1月,在当时全国上下热火朝天地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同志在《福建论坛》发表了理论文章,高度评价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时代意义。**同志认为,重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从经济和哲学相结合的高度精辟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深刻内涵,对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以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治经济学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从六大方面概括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改革与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新实践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突破与创新,明确指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指导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应注意正确处理的四个方面的关系。[7]

  2001年10月,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同志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发表理论文章,深度论述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同志认为,重新学习和把握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高度概括和阐明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深刻内涵,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从七大方面概括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揭示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七个方面论述了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重大指导意义,明确指出运用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指导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实践应注意正确处理五个方面的重要关系。[8]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创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论,也是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论。**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时代意义的研究,为后来更加深入地论述和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3.扎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智慧源泉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同志多次强调的这句饱含哲理的精彩名言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深刻地描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而且也说明了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实践来源。**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深深地扎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伟大社会实践。思想来源于实践,而“实践高于认识的地方就在于它是行动”[9]。**同志历来崇尚行动,丰富的实践阅历、各级的岗位经历和长期的探索实践,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思想的实践来源和智慧源泉。

  在正定工作期间,**同志高度重视商品生产手段和商品流通环节,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提出社会主义大农业思想,推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立体化大农业建设,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积极探索“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推进农村创业创新行动,率先全面推广大包干,大力实施两河滩综合治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建设科学化生活的现代农村等,对发展现代农业、创新经济发展战略、深化农村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农业农民发展和商品经济的重要论述,对农村农业农民发展开始了深层次的理性思考、探索与实践。

  在福建工作期间,**同志先后在特区厦门、山区宁德、省会福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了17年半,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实践问题,组织推动扶贫开发、山海协作、对口帮扶,促进沿海与山区、东部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新提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等一系列符合科学规律又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理念、精神和方法,深入思考并回答了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倡导并主持省会福州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和“海上福州”等,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致力推动改革发展,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扶贫搬迁“造福工程”,极具前瞻性地率先提出生态省建设和“数字福建”建设战略,最先推行全省餐桌污染治理、率先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坚持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并重,在改革、开放、发展和党建等重大领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决策、重大举措和具体部署,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双向互动和双重创新中取得重大成就。

  在浙江工作期间,**同志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发展与实践,强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制定并实施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总纲的“八八战略”,着力打造绿色浙江,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大力推动建设法治浙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增强浙江综合竞争力,推动浙江成为全国可持续发展的试验田和排头兵等。在上海工作期间,**同志牢记使命、深入考察、推动共建共享改善民生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全方位的实践探索和长期的理论探究,是**同志探寻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科学指导理论的生动记录,也是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之源。

  二、对象: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立足中国基本国情,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态为研究对象

  1.研究和解决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必须以“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指导

  2014年7月,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同志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10],从理论高度和学科角度强调了学好和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016年5月,**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已经过时的说法是武断的。[2]**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信仰和信心源自于对《资本论》的深入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早在1998年7月,**同志就在《经济学动态》发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完善》,首次论述了马克思《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践的关系问题。这篇文章通过引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里“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11]的论述,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资本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1,廓清了马克思所揭示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本质规律的主要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清晰地认识到《资本论》部分原理在社会主义生产条件下的社会局限性。文章认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标志,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巨着——《资本论》博大精深,经受了一个多世纪时间和社会实践检验,其中有关市场经济的科学的和共性的原理并没有过时,反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2]

  2001年9月,**同志在《福建论坛》发表了关于发展经济学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的论文,在这篇以“兼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借鉴”为副标题的理论文章中,**同志深刻地指出:“长期以来用以指导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是一种研究和揭示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本质和基本趋势的科学”[13],高度地概括了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定位和性质,明确地道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形态、研究任务是揭示其发展的本质与规律,阐明了政治经济学学科的研究指向和价值功能,指出了以资本主义经济为研究对象的西方政治经济学不能用来直接回答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具体的新问题,西方古典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都无法为发展中国家的一系列重要经济问题提供根本的解决方案和有效的理论指导,明确指出了三大现代经济理论体系在解决发展中国家具体实际的经济发展问题时的运用缺陷和指导局限,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在不发达甚至落后条件下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和对策是任何政治经济学理论都没有研究过的理论课题。[13]

  可见,早在2001年,**同志就已清晰地认识到政治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在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理论范畴和功能目的等方面的区别。特别地,**同志从国家的高度辩证而又深刻地指出,“发展中国家既是一个政治概念,又是一个经济概念,准确地说,是一个包括政治和经济两层含义的综合性概念”。[12]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发展问题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间接地阐明了政治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从上述论述也可以推论,研究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必须以“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但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学范畴,而是通过引入发展战略和发展对策等拓展了的“新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这要求重新理解和构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同志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概念范畴旨在指导中国经济发展这一基础和关键问题,理应涵盖发展经济学中有关发展战略和发展对策的理论内容,但在学科定位上又不能等同于发展经济学。这实际上拓宽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需要我们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理论范围。

  2.不断改革与创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内容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对推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13年1月,在十八届中共xx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同志在说明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现在和未来发展的重大作用后进一步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4]。在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由于社会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那么,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改革与创新也是没有间断的、不会停止的。

  早在1997年1月,**同志在论述《〈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时代意义时就指出,马克思所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原理和规律为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正确方向,但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有一个不断发展、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经建立就可以无限度地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根据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基本规律和逻辑,**同志进而指出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条件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与统一,提出必须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从而不断地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7]2001年10月,**同志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第9期又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改革最根本的是要按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改革和调整社会中的各种不正当关系”[8],这明确阐明了改革和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是社会主义改革最根本的内容。

  马克思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会进一步引起经济基础的变化,进而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对此,1997年1月,**同志认为,我国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切入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这符合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与规律。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据此,1997年1月,**同志就明确提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采取积极、稳妥、渐进的方针”“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动力,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切不可操之过急”[7]。特别地,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与1997年1月**同志在《福建论坛》上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方向前后一致,体现了**同志从理论研究到改革实践前瞻深邃、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

  3.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坚持立足中国具体国情和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兼容并蓄”

  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立足具体国情,扎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改革与发展的伟大实践。在1997年1月,**同志在论述《〈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时代意义时就着重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四个方面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原理在一定程度上的突破和创新,这种在实践探索和理论认识方面的突破与创新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原理的丰富和发展,足可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现代化建设基本国情的重要意义。

  2001年9月,**同志又在《发展经济学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一文中反复强调,“学习借鉴发展经济学理论,要坚持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13],需要立足中国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不能“饥不择食”“照单全收”,切忌误入“削足适履”“邯郸学步”等歧途,并反复谈到,中国“有着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国情”“有着不同于西方的政治、历史、文化和哲学传统”“要在保留本国的优秀政治、文化、历史和哲学传统的基础上去学习和借鉴”[13]。**同志的这些论述,突出强调了在经济理论构建过程中立足中国的具体国情实际的重要性,这对于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醒作用,即应该坚持立足中国具体国情和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有益理论“兼容并蓄”,“闭关自守”和“照单全收”都是要不得的。

  三、核心: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解决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如何实现有机融合这一最根本的理论核心问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与政治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集中实现了政治与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就经济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展开了长时间的研究与讨论。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确定“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当时在福建工作的**同志为了推进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认为很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更加深入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和政治辩证统一的内在关系。1998年6月,**同志在求是杂志社主办的《内部文稿》上发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辩证关系》,文章指出经济与政治是现代社会中两个紧密联系着的重要范畴,二者之间存在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市场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优点,提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为实现政治与经济辩证统一找到了一种有效的形式”[15]的重要理论观点,精辟而又深刻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与政治的辩证统一关系。

  为了更为深刻地认识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志重新研读《资本论》,并于2001年7月在《东南学术》上通过引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经济与政治关系的经典论述,从学理上再次阐明了经济和政治的辩证统一关系,再次强调了政治经济化和经济政治化的内在本质特征和运动趋势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经济和政治的各自优势,精辟地提出了“经济政治化和政治经济化,应是经济和政治辩证统一关系和谐发展的集中表现”[16]的重要思想,再次指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迄今为止政治与经济集中实现辩证统一的一种最佳形式,重申了从政治角度来观察经济问题和从经济角度来认识政治问题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经济与政治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深入研究“经济政治化”和“政治经济化”问题,系统研究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公有制与私有制、政府与市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等范畴,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与政治的辩证统一关系,充分发挥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优势。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党的十四大进一步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重要论断,而所谓的“结合在一起的”其深刻的意蕴在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17]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最伟大的实践创举。但是,在20多年前,当时的理论界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根本问题,曾持不同观点并有过争论。

  1998年7月,**同志在《经济学动态》上清晰地勾勒出《资本论》中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联系,阐明了高度资本化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阐释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所在。[12]2001年7月,**同志在《东南学术》上再次道明了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深刻地指出了市场经济作为市场化、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表现,重申了“高度资本化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16]这一具有重大理论贡献意义的深刻认识,在此基础上**同志进一步明确指出,“市场经济是一种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浑然融为一体的经济运行方式”[16],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巧妙结合和浑然融合容易使一部分人把市场经济错误地等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要使市场经济能够像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一样实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就必须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有机融合并使其浑然一体。

  **同志的上述相关论述,实际上已经蕴含着更深层性的思想观点,即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正如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xx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巿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8],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这一新提法,也进一步从本质意义上说明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现实可能性

  1998年6月,**同志在《内部文稿》上总结了当时理论界和学术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根本性理论问题的两类观点,从理论结合实践的角度,论述了实现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融合必须把握好的三个关键环节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各自优势必须把握的三个重要环节。[15]

  2001年7月,**同志在《东南学术》上发表《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再认识》,就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联系问题,进一步总结了当时理论界和学术界存在的“无关论”“不相容论”“手段论”“基础论”和“结合论”等不同的争论观点,批判了“无关论”和“不相容论”,文章论述了俄国和我国的实践充分证明基础薄弱、发展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无法跨越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明确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乃至于整个社会主义阶段,中国都需要发展商品经济特别是发达的商品经济,这决定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容的必然性。在这里,**同志特别说明了所谓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并非说都没有矛盾,实际上二者之间也有不和谐之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在此基础上,**同志进一步从学理上深刻地论述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有机融合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必须把握好的关键环节,并再次强调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两个优势必须把握三个重要环节。[16]

  可见,**同志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重要观点,如果说在当时还只是一种理论思考的话,那么现在已然上升为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因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已经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可以结合的并且是能够有机结合的,即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现实可能性。

  4.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为目的、以市场经济为手段

  1997年1月,**同志在论述《〈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时代意义时,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实践,提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不同构成要素,二者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7]。这一重要观点从生产关系范畴及其内部结构的视角厘清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目的、市场经济体制为手段的相互关系,正确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的这一关系。**同志认为,需要有机地融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两者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中的合力作用。在1998年6月和2001年7月,**同志又先后两次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经济优势,以及党的领导、群众路线、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大政治优势,为市场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丰富内涵,而市场经济优化配置自然资源和政治资源的突出优势,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深入认识和挖掘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机制各自的优势,是充分发挥这两者巨大优势的前提和基础。[15,16]

  对此,在2001年9月,**同志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有机结合,是用市场经济这一手段来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也即在两者的关系中社会主义是基础、是根本”[13]。这一重要观点更加明确地说明了在确保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基础与正确方向的前提之下,运用市场经济高效率地决定资源配置的手段、方式和机制,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的有机结合模式,也就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必须正确处理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基本关系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新时代,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优化配置资源的市场优势,坚持以社会主义为目的、以市场经济为手段,始终保持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方向和市场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

  四、特色:立足中国基本国情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特色

  1.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社会实践,呼唤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理论研究、构建及其科学指导

  20世纪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也初步形成。1998年7月,**同志在《经济学动态》上的文章开篇第一句就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不能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理论作指导。”[12]2001年7月,**同志在《东南学术》上进一步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社会实践,呼唤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期待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16],并阐明了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不是一、两篇学术论文就可以阐述得清楚的问题,而是一项伟大的和系统的理论工程。2001年9月,**同志在《福建论坛》上论述创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时又明确指出,“这是历史的呼唤、时代的期盼”[13],呼吁和期待理论工作者创新并构建一门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以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001年10月,**同志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上再一次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项亘古未有的伟大社会实践,要少走弯路,少交‘学费’,亟需加强理论上的指导”[8]。

  **同志的这些论述,阐明了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伟大社会实践迫切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科学指导,也对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了极高的理论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从而实现伟大梦想的广泛、深刻、宏大而又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社会实践,正在呼唤着并推动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理论的研究与构建、创新与发展,从而更加科学地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伟大社会实践。

  2.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和完善

  1998年7月,**同志在《经济学动态》上的署名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和凯恩斯主流经济学这三大理论体系在论述市场经济时各自采用了有着本质不同和各自优劣的基本范式,但其中最为科学、最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际和发展要求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12]4事实上,由于生产条件社会局限性,以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不可能与崭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实践完全相吻合,从而要求善于总结和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经验,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等,在伟大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2001年7月,**同志在《东南学术》上再次提出:“在三大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范式最为科学”[16],明确提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和主干,通过概括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经验,探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等,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学以致用。**同志在前后不同时间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和主干地位、作用的多次论述和反复强调,展现了他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宽广前瞻的理论视野、博大包容的理论胸怀和兼容并蓄的理论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同志在近20年前提出的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和主干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想是科学的和正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志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可见,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进一步创新、发展和完善,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一套科学的系统化的经济学。

  3.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并凸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这一最根本特色

  1998年7月,**同志在《经济学动态》上强调,“指导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不能照搬照抄抽象的理论,必须立足于中国不同于西方的历史、文化、哲学传统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实际”[12]。2001年9月,**同志在《福建论坛》上进一步指出,“经济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文化和历史问题,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否既取决于经济因素,同时也取决于政治、文化、历史传统等其他方面的因素”[13],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必须考虑政治、文化、历史等国情因素。**同志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立足中国的具体国情、善于向西方发展经济学学习、借鉴以寻求理论启示,但更为重要的是结合中国的发展实践,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哲学等传统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建立自己的理论学科或理论体系”[13]。**同志的这些论述说明,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必须立足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和哲学传统等基本国情,研究和创建中国的经济理论,也必须立足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和哲学传统等基本国情,这实际上也为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所在。正基于此,2001年7月,**同志在《东南学术》上强调,虽然市场经济作为手段具有资源配置优势,但是“不能过分强调市场经济的共性而忽视其制度属性上的根本区别”[16]。可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到底如何有机结合,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实践的核心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伟大工程建设的根本特色之所在。事实上,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着述并没有说清楚社会主义究竟是如何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同志的上述论述,实际也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结构的复杂性,间接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大特色:立足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哲学传统等具体国情实际,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牢牢地把握并抓住这个最根本特色,从经济理论根源上充分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性质、理论品格和体系核心。否则,我们所研究和构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就没有“中国特色”,也就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从而也难以对我们正在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与发展的伟大社会实践提供科学和正确的理论指导。

  五、使命: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站在人民的根本立场,以科学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为根本目的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同志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陕北的七年知青岁月培养了**同志为人民做实事的深厚情怀和不变信念,把百姓的事放在心里的正定实践形成了**同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源头,在宁德工作期间**同志“把心贴近人民”坚持不懈为民办实事,在福州以及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期间,**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四下基层”“四个万家”、实施“马上就办、真抓实干”。2001年10月,**同志在《求是》上发表《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提出“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涵,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19],这一重要观点明确指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理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2010年4月,**同志在《求是》上发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文章在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邓小平、江泽民和**等同志有关人民大众立场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思想主线后,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20]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鲜明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015年11月,**同志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1],并从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强调,“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1],体现了**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思想中浓厚的民本情怀。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同志明确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着标志。”[21]**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

  特别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这一重要论述将党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认识进一步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价值遵循和根本立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入贯彻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切实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研究和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即根本立场。

  2.科学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是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目的

  理论源于实践,但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研究和构建层面,则是远远不够的,理论只有更好地指导实践才是研究和构建理论的根本目的。事实上,早在1998年7月,**同志就认识到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他在《经济学动态》上明确指出,“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是我们学习、掌握和不断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根本目的所在”。[12]2001年7月,**同志在《东南学术》上发表的《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再认识》时指出,形成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固然重要,但不是目的之所在,并进一步再次明确强调:“‘学以致用’,用科学的理论去正确指导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实践,这才是我们建立、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根本目的所在”2[16]。

  2001年10月,**同志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上论述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间的务实与务虚关系时,再一次明确指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要求所需的理论建设不能只满足于理论的概括和完善,也不能囿于运用理论认识和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状,而是要善于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矢’,去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的’。”[8]**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才能检验真理的原理,说明了实践是检验社会主义市场理论完善与否的标准,通过运用“矢”和“的”的形象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了理论建设和指导实践之间手段与目的关系问题,深刻地阐释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根本目的是正确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2015年11月,**明确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1];2016年7月,**同志又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能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又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进而指导实践。”[3]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实践中来又必须进一步到实践中去,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经济学说,这是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伟大工程的理论研究和体系构建则是远远不够的,这实际上也并没有真正实现**同志研究和构建中国经济理论的思想、目的和用意,而运用经受住实践检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科学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社会实践,这才是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目的所在,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要善于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的”,这是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目的。

  六、方法:总结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实践经验、探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科学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成果,是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1.概括和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是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方法

  1998年7月,**同志就在《经济学动态》上明确提出,“必须善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12],并及时上升到理论高度,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过去已有的理论,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而对于如何形成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一伟大理论工程问题,2001年7月,**同志在《东南学术》上明确指出,必须“深入总结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及时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16]。2001年9月,**同志在《福建论坛》上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理论是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升华,是成功的秘密和失败的教训凝聚的结晶”[13],阐发了理论构建与实践经验的内在逻辑关系,指出了概括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经验并升华为系统的理论体系的深层意蕴。

  总结和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这一重要思想方法,集中体现在2015年11月中共xx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同志的重要讲话中,即“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1],就如何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这一理论问题,从研究和构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总体思路方面为理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和方法。2016年7月,**同志进一步明确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3]。可见,概括、总结和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验,是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方法。

  2.探索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是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方法

  社会制度的不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差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除了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这些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以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自身的特有规律,甚至还存在没有被揭示的特殊规律,具有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更复杂的理论架构,从而需要探索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系统规律。1998年7月,**同志在《经济学动态上》上提出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善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进行探索和把握。”[12]2001年7月,**同志在《东南学术》上通过引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规律的论述,进一步从学理上分析了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并再次强调“必须善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进行探索和把握”。[16]

  **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在十八届xx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中进一步得到体现和强调,即“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1],不同时期对这一问题的反复论述和强调,不仅说明了探索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同志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亘古未有的伟大创举和伟大实践,高度重视探索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律,这是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方法。

  3.科学借鉴西方经济学中有价值的理论成果,是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要方法

  1998年7月,**同志在《经济学动态》上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完善问题时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和主体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同时应该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和相关优秀成果。[12]2001年7月,**同志在《东南学术》上论述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时再次强调,“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主干,兼收并蓄地吸收西方经济学有关市场经济的理论研究成果”。[16]2001年9月,**同志在《福建论坛》上论述创建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时也明确指出,“必须善于从已经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西方发展经济学中吸取营养,学习、借鉴它们的有益成果,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13]

  2016年7月,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同志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3]。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如何借鉴西方经济学有益的理论以构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问题,早在2001年10月,**同志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上论述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中正确处理务虚和务实关系时就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科学借鉴西方经济学中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充实、丰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注意做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检验和提炼工作,将理论建设初期混迹于其中的伪理论、假观点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中剔除出去,使之真正成为系统、完善、科学的理论”[8]10,这一思想观点实际上也是从理论建设的实际操作层面上,为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具体而详细的技术指导。

  七、结 语

  从思想溯源看,改革开放以来,**同志深深地扎根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社会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了长期、深入和系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究。党的十八大以前,**同志早在地方工作期间就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了一系列具有重大价值的理论文章,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思想观点,为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智慧的思想源泉。

  从思想演进看,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需要,到发展与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思考,从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论探索,到借鉴与创建“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呼唤,从形成与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概括,到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清晰地标注了**同志持续创新和深化拓展的脉络和轨迹,展现了思想上的博大精深和前瞻深邃。

  从思想引领看,党的十八大前后**同志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意旨一脉相承、一以贯之,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渊源和丰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伟大实践智慧来源,为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同志探寻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理论的重要思想,从前提、对象、核心、特色、使命和方法等方面,为研究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明方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人民日报,2015-11-25(001).
  [2]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02).
  [3] **.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人民日报,2016-07-09(001).
  [4]**.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念好新时期的“人才经”[J].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1(4):17-23.
  [5]**.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北京:求是,2010(7):17-24.
  [6]xx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xx党校出版社,2017:44.
  [7]**.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时代意义[J].福州: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7(1):1-7.
  [8]**.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J].福州: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9):3-10.
  [9]**.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182.
  [10] **.更好认识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14-07-09(001).
  [1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完善[J].北京:经济学动态,1998(7):3-6.
  [13]**.发展经济学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兼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借鉴[J].福州: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9):4-9.
  [14]**.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N].人民日报,2013-01-02(002).
  [15]**.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辩证关系[J].北京:内部文稿,1998(11):1-5.
  [16]**.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再认识[J].福州:东南学术,2001(4):26-38.
  [17] 中共xx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xx文献出版社,2014:500.
  [18] 中共xx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001).
  [19]**.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J].北京:求是,2001(19):31-33,37.
  [20]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北京:求是,2010(7):17-24.
  [2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02).

  注释

  1**同志通过对《资本论》的重新阅读和深入研究,2001年7月在《东南学术》通过引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相关描述,借助马克思在《资本论》脚注中的叙事表述,通过前后内容的相互印证,运用科学的逻辑判断,从学理上自信而又肯定地再次阐明了他在《资本论》研究对象问题上所持有的独特而又鲜明的学术观点,即“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
  22012年6月,在视察中国人民大学《资本论》教学中心时,**同志提出要加强《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并学以致用。

    陈柏良,李闽榕.**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意旨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9(10):28-41.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2763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