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樵夫·廖俊波》观后感5篇

《樵夫·廖俊波》观后感5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20-07-08 18:39:24 | 移动端:《樵夫·廖俊波》观后感5篇

《樵夫·廖俊波》观后感(1)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的事迹广为宣传,让人们深受感动。故事影片《樵夫·廖俊波》以纪实的风格把这位县委书记的故事展现在银幕上,让观众更亲切、更生动地了解廖俊波的生平经历和所做出的感人业绩。

  所有场景都是在故事的发生地、基本都是实景拍摄的,这是电影《樵夫·廖俊波》的一大特色。塑造英雄模范人物形象的影视作品中,像《樵夫·廖俊波》这样全部忠实地运用故事发生的真实环境进行拍摄,几乎很难找到相同的例子,甚至连大型纪实性人物专题片,也很难进行这样的创作。

  这当然也得益于一个条件:廖俊波的毕生工作足迹所及都在闽北地级行政区范围内。这样的生活与工作经历,可以说更让廖俊波对这片土地感情至深,也贯注了自己的全部心力。

  电影在大量业务工作的情节中,创作者也都用带有感情的艺术语言来呈现主人公的形象。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不免会有常规化的特点,廖俊波在闽北山区的近三十年工作,在银幕上的展现却实实在在地让观众感受到基层工作生机蓬勃的一面。

  影片的一个重点剧情发生在政和县。影片很细致地表现这段“政和传奇”。廖俊波亲历亲为、察看地点、联系厂商、规划方案、创办一个个工业园区。短短的四年时间,根本性地改变了政和的面貌,使全省发展倒数第一的政和县,一跃进入全省发展前十。

  与传奇故事题材、惊险战斗题材的影片不一样,这部影片没有强烈的冲突情节,没有尖锐的人物冲突,而是靠充满“地气”的纪实环节与场面来呈现人物形象,来吸引与感动观众。

  《樵夫·廖俊波》,“樵夫”是廖俊波微信所署的名字。影片所努力表现的主人公气质、所营造整体气氛,也富有“樵夫”的风韵情致,展现廖俊波在为党的事业、国家建设大计、改革开放大业中克尽职守、奉献自己的同时,又在艺术处理上对人物的形象加上一点“樵夫”的韵味。

  一个真实平凡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可以感动很多观众的生动形象。

  把真实的英雄模范人物搬上银幕,在电影中塑造英模形象并推动向模范人物学习的热潮,这是我国电影创作的一个有卓著成果的建树。这些影片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在观众的心目中就是具体的、真实的人物。通过纪实性的再现手法运用,影评有新的追求与新的效果。

  《樵夫·廖俊波》应该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感受。


《樵夫·廖俊波》观后感(2)

  电影《樵夫·廖俊波》是根据廖俊波同志真实人生改编的院线故事影片,讲述了他从政20多年,为官一方、尽心竭力、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祉,直至因公殉职的先进事迹。该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廖俊波同志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塑造了一个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的新时期好干部的艺术形象。

  但在创作之初,摆在创作者面前的,至少有两个难题。

  一个是,如何实现理想的精神内核与时代的影像表述方式的结合,在银幕上塑造一个崭新的共产党员艺术形象。一个是,要写好真人真事题材,创作者的器识与胸襟决定了作品所能达到的情感深度与思想高度,才能让观众与人物在相当的精神高度上沟通、对话。

  廖俊波同志生前所用的微信名叫做“樵夫”,他为何以此自居?相信每个人都会对此有疑问。影片抓住观众的这个疑问,不刻意营造戏剧冲突,而是采用散淡的叙事手法,由一个记者追踪报道“樵夫”微信名的由来,通过采访廖俊波同志的妻子、女儿、同事等,力图还原一个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人生轨迹,诠释素朴的“樵夫精神”和坚定的公民情怀。

  在人物表现上,该片没有脸谱化、漫画化,而是站在一个更加理性与客观的角度,冷静地解读人物。不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从不同的视角展现廖俊波同志的精神世界。

  这样一个人物,没有被过分拔高,在坚守信仰的同时,被赋予了朴素的道德原则和个性化的行为方式,成为了一个立体丰满的艺术形象。

  廖俊波同志短短49载的人生,从走上工作岗位到主政一方发展,他始终牢记入党誓言,夙夜在公、勤政为民,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耕耘、无私奉献,完美诠释了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纯正本色。《樵夫·廖俊波》用影像的方法诠释了廖俊波同志的”樵夫“精神,与观众产生了共鸣,引发更多对于人生信仰、生命意义的思考。

  该片能否成为新的主旋律经典电影,答案在每个观众的心中。


《樵夫·廖俊波》观后感(3)

  近30年后,我的一位同学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看电影《焦裕禄》时,哭得稀里哗拉的情景,如见亲人或邻居去世,让我们终于想起平日里那些亲切而温暖的细节。

  《焦裕禄》为什么感动人?我想,一是焦裕禄的事迹感人,二是编剧、导演和演员等主创人员认真挖掘细节,艺术地再现了焦裕禄。

  根据“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事迹改编的电影《樵夫·廖俊波》讲述了曾任政和县委书记的廖俊波从政20多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直至因公殉职的先进事迹。

  这又是一部广受观众喜爱的主旋律精品力作。

  首先,廖俊波的故事契合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好官”的期望。尚学的地域文化,让廖家有了良好的家风。廖俊波的父亲在儿子出任政和县委书记时曾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对人要有礼有节,要想人家尊重你敬重你,首先要尊重敬重别人;第二,不管是对人还是做事业都要有热情,说话要让人家听着舒服,人家才会帮你;第三,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利益损害了别人的利益。

  不仅如此,新时代党的优秀领导干部廖俊波,做到了为大家,也不舍小家,他不仅是一个好官,也是一个父亲心中的好儿子、妻子心中的好丈夫、女儿心中的好爸爸。

  如何艺术地完美再现廖俊波故事,需要一个优秀的主创团队。

  《樵夫·廖俊波》作为主旋律电影,坚持精品标准,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电影工作者要像xx同志在今年两会时会见文艺界、社科界政协委员时所要求的那样,“除了天赋以外,确实要去积累、去挖掘,很多事情都是在细节,演电影、写小说都是细节,细节感人,细节要真实,而真实要去挖掘。”

  《樵夫·廖俊波》主创团队对每一个场景,每一段对白进行反复推敲,主演郭广平更是探访了廖俊波书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和廖俊波书记的亲人、同事、领导、朋友进行了多方的交流,做了大量的功课,力求达到电影的语言真实、演员的表演真实、细节真实,更好地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的精神地传达给观众。

  观其影思其人,观众能不动容?


《樵夫·廖俊波》观后感(4)

  这是一部看了让人产生倾诉之心的影片。所以,我想与俊波兄交交心。

  如果说,以一介樵夫来代表一个世界第一执政大党的形象,俊波兄,我想你一定谦恭推让:不敢不敢。可是,在你质朴而忙碌的形象中,在你因公殉职而万民悲怆中,我确实看到一个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而受到百姓爱戴、缅怀的共产党人风采。

  那是因为,你背负三重良心债:忠诚、大义、情愫。

  且说忠诚。

  忠诚意味源自骨子里的不拂逆、不背离、不背叛。而骨子里,满满皆为初心。可是:初心源何?初心为何?初心在何?

  俊波兄,你用琐碎微小的劳作,用你不计得失、遑论商贾草民均以诚相待的磊落,与有些将公仆二字挂在嘴边却一副老爷做派的相比,你给出了最谦卑的答案:我是人民的儿子,孝而顺,是我的天职。你的初心,昭昭然,坦坦荡,你的初心,就在贯穿他生命过程的这一切。

  再说他的大义。

  一介樵夫,与大义担当似乎相隔甚远。可是,真正的公仆,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就是以勤勉、守恒、踏实、不张扬、不骄纵、不居功而累积着大义的根基吗?没有每一位基层共产党人的积跬步,何来我们党的致千里?

  影片的朴实风格,与廖俊波的无言大义相得益彰,在平实的日常和默默的付出中,一笔一划书写着目标大义。

  再再说他的情愫。

  影片中妻子女儿叙述出廖俊波的看似无情却深情;人民群众诉说出廖俊波的一片真心在玉壶。全片的故事,还原出一位大写的共产党员对人民和对党的忠诚情怀。

  所以,看了影片,我有了想与廖俊波交交心的冲动。当然,我更相信,所有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会在与廖俊波的对话中,找到自己初心。


《樵夫·廖俊波》观后感(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期盼已久的电影《樵夫·廖俊波》终于与观众见面!它不仅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同时也为当前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鲜活教材。

  影片生动再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廖俊波平凡而又光辉的一生,真实还原了一个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人生轨迹,生动诠释了廖俊波同志的“樵夫精神”,全剧感人至深,可圈可点。

  在红色题材的影片中,根据英模人物事迹改编的人物传记片有过不少成功的先例,如电影《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在改革开放新时代,如何在银幕上塑造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的崭新形象?

  电影《樵夫·廖俊波》抓住廖俊波的“樵夫”精神,站在一个更加人性化的角度,深入发掘更具个人特质的精神内核,从多个侧面加以呈现,成功塑造了一个立体丰满的共产党人的崭新形象。

  做廉洁奉公的“樵夫”,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诺言。廖俊波同志生前自命为“樵夫”,他曾说:“砍柴虽苦,却要迎难而上,斩破荆棘,必将豁然开朗。”影片讲述了廖俊波从政二十余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祉,直至因公殉职,死而后已。电影《樵夫·廖俊波》没有刻意拔高人物形象,而是通过大量真实可感的细节,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共产党人的崭新形象。

  做心系百姓的“樵夫”,诠释“甘为孺子牛”的高尚情怀。影片所着力刻画的“樵夫”精神,还体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了到行动上。影片以饱满的影像语言抒写廖俊波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对人民群众的深情。“爸爸,你是拿口镇最大的人吗?”“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看到这里,不免为之唏嘘!

  做干事创业的“樵夫”,凝聚披荆斩棘的“精神气”。影片所着力刻画的“樵夫”精神,还体现在“勇担职责使命,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上。剧情的一个重点发生在政和县,影片通过较大篇幅表现廖俊波亲历亲为,抓项目,定规划,下基层,创办一个个工业园区,成功演绎了这段“政和奇迹”。“廖书记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不打退堂鼓,不当太平官,把担当放在首位,率领全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勤奋、实干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画卷。

  廖俊波的生命在48岁戛然而止,他带着对人民群众的一腔热忱走了。在福建武夷的山山水水之间,留下的是廖俊波同志永恒的“樵夫精神”。

  从榜样身上汲取前进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樵夫·廖俊波》观后感5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3209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