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2016会计基础带字幕视频教程

2016会计基础带字幕视频教程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8-24 22:32:00 | 移动端:2016会计基础带字幕视频教程

篇一:会计从业资格证---2016最新最全——会计基础

第一章 总论

一、 (二)(三) 1. 2. (一) 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

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 、资金运用三个过程。

(二) 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

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

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

决策。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一、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

(一)基本职能

1. 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 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 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

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质

量。

( 二)拓展职能:(1)预测经济前景;(2)参与经济决策;(3)评价经营业绩。

二、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

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一)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

们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确保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组成。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起点。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四)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

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二、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

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一)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

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

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

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虚伪)

(二)收付实现制:(实际)也称现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

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

或者事项,以及部分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第四节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

门和社会公众等。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

规范,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

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

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

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

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该做到:

A.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B.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C.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列示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

(二)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

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作出评价,对未来的

情况作出预测。

(三)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

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

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横向比企业,纵向比时间)

(五)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

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

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八)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

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一、会计准则的构成: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

会计技术标准,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调控经济活动、规范

经济秩序和开展国际经济交往等的重要手段。会计准则具有严密和完整的体系。

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

计准则》。

二、企业会计准则: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

和解释公告等。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要

求符合适用条件的小企业自 2013 年1月1 日起执行,并鼓励提前执行。《小企业

会计准则》一般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经济规模较小的企业,具体标准参见

《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四、事业单位会计准则:2012年12月6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

则》,自 2013年1月 1日起在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施行。该准则对我国事业单位的

会计工作予以规范。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与分类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

二、会计要素的确认

(一)资产

1.资产的含义与特征:资产是指企业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3

但是,也存在正常营业周期长于一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与生产循环相关的产

成品、应收账款、原材料尽管是超过一年才变现、出售或耗用,当正常营业周期不能确定时,应当以一年(12个月)作为正常营业周期。 (二)负债 1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确认条件: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负债的分类:按偿还期限的长短,一般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 (三)所有者权益 (同甘共苦)

1.所有者权益的含义及特征: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 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 (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2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扣有的经济利益。3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具体表现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四)收入(默认是狭义的收入)

1.收入的含义与特征: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2.收入的确认条件:收入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3.收入的分类: 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收入按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五)费用 1.费用的含义与特征: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费用的确认条件: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3.费用的分类:费用包括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 (1)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生产费用应按其实际发生情况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对

于生产几种产品共同发生的生产费用,应当按照受益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分配计入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

(2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六)利润 1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降。利润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指标之一,也是投资者等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2.利润的确认条件:利润反映收入减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3

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

失。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以便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三、会计要素的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一)会计计量属性及其构成: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

形式,反映了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1或其他等价物。(以前买多少钱)

2

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公平合理价格) (二)计量属性的运用原则: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 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 要素金额能够持续取得并可靠计量。

第二节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

(一)财务状况等式 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

资产=权益 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资产=债权人求偿权+所有者求偿权 (一)财务状况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 (二)经营成果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二)经营成果等式:亦称动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收入、费用和(三)六要素之间的等式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 利润之间恒等关系的会计等式。即: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利润 这一等式反映了利润的实现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使

九种经济业务基本类型的具体应用 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的交易或者事项。 ①用银行存款10 000元购买办公用电脑。 企业经济业务按其对财务状况等式的影响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九种基本类型: ②预收甲公司一笔货款20 000元。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③收到投资者投入的一条生产线,价值100(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万元。 (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④用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货款30 000元。

⑤股东大会决定减少注册资本50万,用银(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行存款支付应退给投资者相应的投入资本 (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⑥已到期的应付票据200万元,因无力支(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付转为应付账款。 (7)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⑦宣布向投资者分配利润500万元。 (8)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⑧经批准公司已发行的债券6 000万元转

为实收资本。 (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上述九类基本经济业务的发生均不影响财务状况等式的平衡关系,具体分为三种情⑨经批准用资本公积80万元转增实收资本 形:基本经济业务(1)、(6)、(7)、(8)、(9)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九种经济业务基本类型可归纳如下:

会的金额保持不变;基本经济业务(2)、(3)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1.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 增加;基本经济业务(4)、(5)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减少。 2.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一节 会计科目 3.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与分类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简称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4.会计等式保持恒等关系。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1.可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即所属会计要素)、2. 1 (1)资产类科目,是对资产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2)负债类科目,是对负债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负债的科目。

(3)共同类科目,是既有资产性质又有负债性质的科目,主要有“清算资金往来”

“外汇买卖”、“衍生工具”、 “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等科目。

(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对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4

(5)成本类科目,是对可归属于产品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等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核算的项目,按成本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反映

劳务成本的科目等。

(6)损益类科目,是对收入、费用等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2.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1)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

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一般都是国家设置的)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为详

细和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如果某一总分类科目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较多,可在总

分类科目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在二级明细科目下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不是所有的总分类科目都设置明细分类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 科目,本年利润没有明细分类科目

(一)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各单位由于经济业务活动的具体内容、规模大小与业

(二) 常用会计科目

况, 编号编号名称名称一、资产类1403原材料(二)常用会计科目  

1001库存现金1404材料成本差异 1002银行存款第二节 账户 1405库存商品 1012其他货币资金1406发出商品一、账户的概念与分类

1101交易性金融资产1407商品进销差价(一)账户的概念: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 1121应收票据1408委托加工物资 1122应收账款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1471存货跌价准备 1123预付账款1501

持有至到期投资(二)账户的分类:(与会计科目的分类标准一样) 1131应收股利持有至到期投资减1 1132应收利息1502值准备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六类。其中,有些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 1221其他应收款150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511长期股权投资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存在备抵账户。备抵账户,又称抵减账户,是指用来抵减被 1231坏账准备

1401材料采购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1402在途物资1512调整账户余额,以确定被调整账户实有数额而设置的独立账户。 准备21521投资性房地产1811递延所得税资产

1901待处理财产损溢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核算的内容相同,只是反映内容的详细程度有所不 1531长期应收款

1601固定资产 二、负债类同,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核对。总分类账户统驭和控制所属明细分类账 1602累计折旧2001短期借款 户,明细分类账户从属于总分类账户。 固定资产减值准2201应付票据1603备2202应付账款 二、账户的功能与结构 1604在建工程2203预收账款(一)账户的功能:在于连续、系统、完整地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会计要素增减 1605工程物资2211应付职工薪酬 2221应交税费变动及其结果的具体信息。其中,会计要素在特定会计期间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分1606固定资产清理

1701无形资产2231应付利息别称为账户的“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二者统称为账户的“本 1702累计摊销2232应付股利期发生额”;会计要素在会计期末的增减变动结果,称为账户的“余额”,具体表 无形资产减值准2241其他应付款1703备2501长期借款现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账户上期的期末余额转入本期,即为本期的期初余额; 1711商誉2502应付债券 1801

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即为下期的期初余额。 2701长期应付款 账户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账户的2711专项应付款 六、损益类

2801预计负债6001主营业务收入 2901递延所得税负债6051其他业务收入  三、共同类(略)610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二)  四、所有者权益类6111投资收益

实收资本6301营业外收入(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即所依据记账凭证中注明的日期; 4001

4002资本公积6401主营业务成本(3)凭证字号,即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4)摘要,即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 4101盈余公积6402其他业务成本

4103本年利润6403营业税金及附加 (5)金额,即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 利润分配6601销售费用 4104从账户名称、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的左右两方来看,账户结构在  五、成本类6602管理费用 5001生产成本6603财务费用整体上类似于汉字“丁”和大写的英文字母“T”,因此,账户的

5101制造费用6701资产减值损失 基本结构在实务中被形象地称为“丁”字账户或者“T”型账户。 5201劳务成本6711营业外支出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从理论上讲,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 5301研发支出6801所得税费用

6901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两者

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并通过其结构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余额。

第四章 会计记账方法 第一节 会计记账方法的种类 一、单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加以登记的记账方法。 二、复式记账法 (一)复式记账法的概念:是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 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记 账方法。现代会计运用复式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法的优点: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复式记账法的优点主要有: (1)能够全面反映经济业务内容和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2)能够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查账和对账。 (三)复式记账法的种类:可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等。 借贷记账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 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 (一)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 5

篇二:2016年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会计基础(1)

第一章 总论

知识导图

会计的概

念与目标

概念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是一个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的概念与特征

基本特征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会计的产生

发展历程

会计的发展

古代会计 近代会计 现代会计 资金投入

资金运动

会计对象

资金运用 资金退出

价值运动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会计目标

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总论

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总论

核算

基本职能监督

会计的职能

预测经济前景

拓展职能参与经济决策

评价经济业绩

会计的职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能与方法

设置会计账目和账户 复式记账

会计核算方法

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主体

会计基本假设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货币计量 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 会计基础

收付实现制 投资者 债权人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企业管理者 政府及其相关部门 社会公众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可靠性 质量要求

相关性 同一企业不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同时期可比 质量要求

可比性 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 谨慎性 及时性

总论

会 计准则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的构成 小企业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财务会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分类及其确认、计量原则,财务会计报告 一般业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

具体准则

特殊业务准则

报告类准则

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基本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一、 会计的概念与特征

(一) 会计的概念

【提示】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里、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特别说明时,本教材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会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 会计的基本特征

1.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各种数据资料,而且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参与经济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践行核算和监督。

2. 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种数据转化为货币化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是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

3. 经济活动中通常使用劳动计量单位、实物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单位三种计量单位。劳动计量、实物计量只能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计量结果通常无法直接进行汇总、比较;而货币计量便于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因此,会计需要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表现在两个方面:

(1)进行会计核算。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

(2)实施会计监督。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提供的会计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

5.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查所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会计以( )为主要计量单位。 A.实物 B.货币 C.劳动量 D.价格 【答案】 B

(三) 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 1. 会计的产生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确定着人类其他的一切活动,也是人类会计行为产生的根本前提。人们进行生产的目的,都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此人们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数量和劳动产品的数量进行记录和计算,并

将其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进行比较,考核期经济成果。会计就是在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与管理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

我国上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刻木计数”和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巴比伦的泥板、古埃及的刻石、伊拉克的算板,都是最原始的经济计算和记录活动,是会计的萌芽。但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会计仅作为“生产智能的附带部分”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入、支付日等记录下来”,并没有形成会计的独立职能。

随着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原始社会末期有了产品剩余,出现社会分工的现象,会计也逐渐从生产智能中分离出来,具有独立的职能。根据马克思考证,“在远古的印度公社中,已经有了一个农业记账员。在那里,簿记已经独立为一个公社官员的专职。”这说明会计已经开始成为一项独立的活动,标志着会计的诞生。

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会计随着商品货币经纪的建立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2. 会计的发展

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1) 古代会计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的西周,就出现了“会计”一词。《周礼天官》记载:“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参互、月要、岁会初步具备了现代会计中旬报、月报、年报等会计报表的作用。西周王朝还建立了专门的会计机构,并设有“司会”一职,专管钱粮赋税,定期对周王朝的收支实行“月计”、“岁会”,并考核王朝大小官吏管理地方的情况和他们经手的财务收支。

秦汉时期,中式簿记方法“入-出=余”的基本结算公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实行单式收付记账法,有了定期的会计账册和会计报表,进一步确立了会计报告制度。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式簿记得到了全面发展和完善,“四柱清册”的出现,是我国会计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所谓“四柱”,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其含义相当于现代会计中的“期初结余”、“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四柱”之间的结算关系为:“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编制会计报表成为“四柱清册”。这一方法影响深远,成为中式记账方法建立的理论基础。

(2) 近代会计

一般认为,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的形成标志。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

明清时期,我国会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记账、算账、报账和账单式簿记系统,出现了“龙门账”。“龙门账”将经济业务分为“进”(全部收入)、“缴”(全部支出)、“存”(全部资产)、“该”(全部负债)四大类,设总账进行分类记录,并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相当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实行双轨计算盈亏,成为“和龙门”。后来还出现了“四脚账”,又称为“天地合”,对每一笔经纪业务即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反映同一业务的来龙去脉。“龙门账”和“四脚账”都是我国独有的复式记账法,为我国会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只是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会计发展也较为缓慢。

近代会计在西方国家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其主要标志是借贷复式记账法的产生。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出版了他的《算数、集合、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其在第三部分“计算与记录详论”中,系统的论述了以威尼斯簿记为主的意大利借贷记账法,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对借贷记账法最早、最系统的论述,成为会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近代会计的最终形成。

19世纪,英国进行了产业革命,成为当时工业最发达、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国家。

篇三:会计基础笔记2016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和目标 一、 会计的概念和特征

A. 概念:

B. 会计的基本特征

1. 2.

目标: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 特点: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以实物计量和劳动计量为辅) 4. 5.

方法: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具体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C. 会计的发展历程

1.

段。

2.

世为主要标志。(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 3. 20世纪50年代初。两个重要标志:

会计电算化②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二、 会计的对象和目标

A.

B. 目标:

1. 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决策有关的信息。(投资

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2.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第二节会计的只能和方法 一、 会计的职能 A.基本职能:

①确认:解决的是定性问题,判断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属于会计核算的内容,归属于那类性质的业务。②计量:解决的是定量问题,确定入账的具体金额。③报告:是确认和计量的归纳和总结。 会计核算贯穿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主要有:①款项和有价债券的收付②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③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④资本、资金的增减⑤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⑥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⑦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

会计监督的两个特点:①会计监督是利用会计核算职能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②会计监督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3.

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 B.拓展职能

二、会计核算方法

A.B.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C. 会计循环

1. 由会计工作流程看:循环由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环节

组成

2. 由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有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组成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一、 会计基本假设

A.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

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假定。 B.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

1.

单位或组织)。

2.

3.

(分年度和中期报表,中期包括半年

度、季度和月度)

4.

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会计核算选择某

一种具体的货币作为基本货币单位来统一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等,

二、会计基础

A.会计实务中运用的会计基础主要有两种:

: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而不是以款项是否收付作为确认的标准。

:以收到的费用为标准。

B.以采用收付实现制,例:1月份订全年报刊360元)。

规定)

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一、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A.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第五节 会计准则体系 一、 会计准则的构成

二、企业会计准则

A.自2007

年1月1

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A.资产

1.

2.特征

在上面定义中三个特征 PS:短期租借的不是公司资产。

B.基本准则内容:

的信息②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当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为会计基本假设。

C.具体准则包括

(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收入、所得税等) D.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指操作性指南)

E.企业会计准则解释。政府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2013.1.1日执行 四、事业单位会计准则2013.1.1执行 主要特点有:

1. 要求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部分另

有规定的经济业务或事项才能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2. 将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

收入、支出五类

3. 要求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收

入支出表(或收入费用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一节会计要素

一、 会计要素的含义和分类

A. 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

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也称会计报表要素) B. 分类

二、会计要素的确认 融资的属于资产。

过时的生产线已经不能用于产品生产,不能带来经济效益,不能作为企业资产 3.资产的确认条件

资产的确认除了符合资产特征外,还要满足两个条件

证明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那么确认为资产,否则不能确认为资产) ② 4.资产的分类

用,或者主要以交易为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含1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非流动资产: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资产的分类构成: 资产:①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Ⅰ库存现金

Ⅱ银行存款 Ⅲ其他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金 ?应收及预付款项 Ⅰ应收票据

Ⅱ应收账款 Ⅲ应收股利 Ⅳ其他应收款

Ⅴ预付账款 ?存货 Ⅰ原材料

Ⅱ库存商品

②非流动资产?长期投资

Ⅰ持有至到期投资

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Ⅲ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

Ⅰ房屋建筑物

Ⅱ机器设备 Ⅲ运输设备 Ⅳ电子设备 ?无形资产 Ⅰ专利权

Ⅱ非专利技术 Ⅲ商标权 Ⅳ土地使用权 ?其他非流动资产

B.负债

2.

务:根据企业多年的习惯做法、公开承诺或者公开宣布的政策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义务,如售后服务)

3.负债的确认条件:除了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要满足一下两个条件:承担了现时义务,但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很小,不应将其视为负债)

4.分类(按偿还期限长短)

负债:①流动负债(1年及1年内偿还)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其他应付款 ?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税费 ?应付股利 ?应付利息 ②非流动负债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C.所有者权益

1.含义: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指

2.特征:①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②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

才返还给所有者 ③ 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3.确认条件: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 4.分类:(按照来源不同) 所有者权益:①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实收资本(或股本)Ⅰ国家资本

Ⅱ法人资本 Ⅲ个人资本 Ⅳ外商资本

?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②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③留存收益 ?盈余公积

Ⅰ法定盈余公积

Ⅱ任意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D.收入

1.含义: 2.特征:(就是含义中的三个) PS:收入:日常活动

利得:偶发的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为利得,如:固定资产处置。 3.确认条件:除符合定义外,还需符合三个条件

①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③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4.分类:

收入:①按性质分类

?销售商品收入

?提供劳务收入 ?让渡资产使用软收入

②按经营业务主次分类 ?主营业务收入

Ⅰ产品销售收入(工业企业)

Ⅱ商品销售收入(商品流通企业)

?其他业务收入

E.费用

2.特征:就是定义中的三个特征。

PS:工业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因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财产毁损属于损失。

3.确认条件:除要符合定义,还要符合三个条件: ①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③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费用:①生产费用

?直接材料

?直接工人 ?制造费用

②期间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F.利润

1.

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等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2.确认条件:利润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3.分类:按照构成分类

利润:①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期间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收益

②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③净利润

?利润总额

?所得税费用

三、 会计要素的计量

A.

会计计量属性:指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

金或现金等价物。

: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某项财产物资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例:盘库时发现一台全新的未入账设备,此时应该按当前市场的重置成本入账。

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例:原材料账面价值为90万元,加工成本10万元,产成品市场售价为100万元,销售费用以及税费为5万元,则可变现净值=100-10-5=85万元。

是 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例:某一固定资产原值10万,累计折旧2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5万元,该固定资产按现值计算为5万元。

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也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B.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第二节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A.财务状况等式

所有者和债权人的投入不是无偿的,他们对企业的资产享有一种 1.

资产表明企业拥有什么经济资源和拥有多少经济资源,权益表明经济资源的来源渠道,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数量上必然相等。 2.

(会计最基本的恒等式,又称财务状况等式、基本会计等式、静态会计等式,是复试记账法的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负债指债权人的投入。债权人求偿权高于所有者权益。 B.经营成果等式

1.

(不考虑利得和损失的情况下)

C. 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相结合的等式 1.

在会计期末企业对实现的利润进行分配之前,上述会计等式可表

述为: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A.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是指经济活动中使会计要素发生增

B.影响财务状况等式的经济业务的分类

企业经济业务按其对财务状况等式的影响不同可以分为以下9中

① 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② 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③ 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④ 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⑤ 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⑥ 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⑦ 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⑧ 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⑨ 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

务。

C.各项经济业务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影响 ①⑥⑦⑧⑨两边金额保持不变 ②③两边金额增加 ④⑤两边金额减少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收入 – 费用)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和分类

A.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 B.分类:

1.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反映流动资产科目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库存商品、原材料等。

?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有: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按偿还期长短)

?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税费。

?反映非流动负债的科目: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指既有资产性质又有负债性质的科目,主要有清

算资金往来、外汇买卖、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等

(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分类) ?反映资本的科目: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等

?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劳务成本。

(按照损益的不同内容分类)

?反映收入的科目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等

?反映费用的科目: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管理

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营业外支出等

: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原材料等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 A.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只有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能提供统一的财务报表的前提下,企业才能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适当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B.常用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标号的第一位数字代表会计要素的类别,“1”代表资产类,“2”代表负债类,“3”代表金融企业的共同类,“4”代表所有者权益类,

“5”代表成本类,“6”代表损益类 第二节 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与分类

A.概念:

是 B.分类

1.

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分类

其中,有些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存在备抵账户。

定被调整账户实有数额而设置的独立账户。 2.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权关系分类

: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其

二、账户的功能和结构

系统、完整地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具体信息。

会计要素在特定会计期间增减和减少的金额,分别称为账户的

具体表现为

作为期初余额。

B.账户的结构

1.账户的结构是指账户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2016会计基础带字幕视频教程》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821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